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來跟大家交流一下幼兒音樂教育的各種方法和內容。在座的都是幼兒園的園長和老師們,我們日常所面對的都是幼兒園里面x歲到x歲的孩子們。他們在幼兒園里度過的是自己一生中最美好,最快樂的時光。
綱要中指出,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起始階段,幼兒教育應該為孩子的近期和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那我們的教育任務就是向孩子們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潑的成長,為他們入小學打好基礎。那么,為造就一代新人,幼兒園音樂教育作為提高幼兒素質的重要學科,是對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用唱歌、音樂欣賞、音樂游戲、打擊樂、舞蹈、律動等內容引導孩子們發(fā)現美、感受美、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是顯露孩子個性、愛好、能力的最佳途徑。幼兒園的音樂教育,必須要比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貫徹到教學的始終。幼兒園的小朋友們活潑好動,好奇心極強,自我控制能力又弱,如果只是采取簡單刻板的教學模式,難以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和共鳴,所以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應該讓孩子們多聽、多講、多動、多做,以多種豐富的活動為載體,來充分調動孩子們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本次交流,我會結合學前兒童音樂教學法的相關內容,結合日常教學內容跟大家交流,幼兒音樂教育的方法,以提高我們幼兒教師的音樂教學能力,首先呢?我們來談一談幼兒音樂教育的誤區(qū)。
目前很多幼兒園的很多幼兒教師包括有的園長,他們日常的教學中心,基本上放在科學、語言、數學等等科目上,而相對來說,對音樂的教育就非常的忽視,導致了很多老師在音樂教學活動當中,方法、內容過于單調。那么在我們的幼兒教育當中,有幾個誤區(qū),在這呢?我想跟大家簡單的談一下。
首先,是部分老師注重結果,忽視教學過程中的引導。音樂滲透于孩子的一日活動,對幼兒的發(fā)展也起了積極的作用。我們借音樂,它的特征對幼兒進行教育的時候,是幼兒喜聞樂見,而且樂于接受的。只是隨著教學的開展,我們對幼兒音樂教育達標與否的評價標準變成了看一個活動是否達成了制定的目標,而對于孩子們,在活動過程當中所反映出來的一些問題置之不理。比如,有的孩子對音樂作品情感的領會,往往是停留在歌曲的表面。很多孩子對于歌唱的學習呢,他是在扯著嗓子吼歌,而根本不會用正確的發(fā)聲方法。而在音樂欣賞活動當中呢?也不能充分的、真正的去領會那種意境,違背了綱要的基本理念,重過程,輕結果,忽視了在音樂欣賞活動當中,不能真正的去領會那種意境,違背了綱要的精神,重過程,輕結果,忽視了在音樂活動當中的音樂享受,審美感受和表現力。
那么,第二個活動誤區(qū)呢?是部分教師在組織音樂活動時,活動的形式過于單一,忽視了對重點內容的突破,我們所調查的音樂活動中,絕大多數教師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三段式教學方法。開始部分,有的時候是復習上一節(jié)的內容,或者是隨便的做一個律動,或者唱一首歌,引入教學,而中間部分,就是教孩子們新的內容,比如唱一首歌,跳一段舞,或者是學習一個簡單的律動。那么在結尾的部分呢?就會回顧或者復習一下,或者呢?是講一講下一次活動所要進行的內容。很多教師的導入部分,甚至是和活動的主要內容毫不相干的。結尾呢?也沒有評價,所以使整個活動看起來比較松散,重點也不突出,至于音樂活動的知識線索和人文線索沒有連續(xù),教師的隨機性很強,活動環(huán)節(jié)只停留在感知體驗,而沒有進一步深入的創(chuàng)造環(huán)節(jié)和評價與反思環(huán)節(jié)。
那么,第三個誤區(qū)呢?就是過于注重追求效果,而忽視了孩子的年齡特點和主體性。音樂教育活動,應該是偏重于知覺、想象,靈感頓悟等感性思維的發(fā)散。讓孩子有機會感受、表現和創(chuàng)造,教師只是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指導。但是,在我們所了解的情況卻是高標準化的模仿和高控制化的指導。比如一個小班的音樂活動中,在孩子們初步熟悉了歌曲以后,教師并沒有給孩子消化與磨合的時間,而是要求孩子們,馬上進行歌曲的演唱,并且在音高上要準確,強弱等表情要做到,甚至動作也要求到位,當幼兒做不到的時候,教師就立刻著手進行手把手的指導,那么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和孩子就成了訓練者與被訓練者的關系。教師呢,往往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強加到了孩子身上,看哪一個孩子唱的準,看哪一個孩子跳的跟老師一樣,成了評價標準。另外無論年齡大小,教師都容易一味的要求孩子表現音樂要準確,而不管孩子是否能夠勝任這種要求。比如小班的孩子,他的發(fā)聲器官發(fā)育并不完全,他們只適合唱五度以內的音高,在音高上根本不能控制自己的嗓子,如果在音高方面占用很多的時間,一則是徒勞,二則容易引起孩子的聲帶疲勞甚至是損壞。而對于中班的孩子,他們的合作能力相對較差,那么如果在中班的音樂教學活動中,老師過于要求他們體現互相配合的演唱,或者用各種打擊樂器進行伴奏的話,對中班的孩子來說,也是一種難度非常高的活動,對他們來說也是不合理的。對于表現音樂準確的追求,是教師在指導幼兒時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齡特點與能力,同時還要不得不采取高控制化的方法,但是教師的這種高控制化的指導,與幼兒的主體發(fā)展之間,形成了反差關系,那么教師干預的越多,控制度越高,孩子就越是被動,孩子的主動發(fā)展就越受到了限制。
教師為了追求高質量的效果去訓練孩子,也給孩子造成了心理上的緊張。我們了解到,在老師讓孩子表現音樂的時候,孩子的狀態(tài)是緊張的,表情是嚴肅的,生怕出錯誤,一旦出了錯誤,老師就馬上來糾正,這樣,他的注意力就放在了具體的音準和節(jié)奏上,從而忽略了孩子對音樂的整體把握,忽略了孩子對音樂的感受,而使孩子對音樂的創(chuàng)造力也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第四個誤區(qū)是歌舞表演活動為主,而忽視了其他的活動形式。幼兒音樂教育的內容,它們包括以下五個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領域,那么就是歌唱、樂律活動、音樂游戲,打擊樂器演奏和音樂欣賞。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歌舞表演活動成為了音樂教育活動的主要內容,那么在曲教的音樂活動中呢?孩子也通常是隨著音樂來進行表演舞蹈和歌曲,很少有其他方面的內容。老師在組織音樂活動時,也是以教一首歌,一個舞蹈和一個律動為主。甚至于打擊樂器、音樂欣賞都很少很少。就算是在某些公開教學活動當中,有的老師偶爾的組織一次打擊樂教學,也是簡單的為孩子介紹幾種打擊樂器,那么這種打擊樂器它能怎么樣使用。通常是孩子們老老實實的坐在這兒,聽老師講大部分的時間,那么到了活動的最結束之前的幾分鐘,他們可能有機會去拿幾個簡單的樂器,跟著老師打幾個固定的節(jié)奏,那么這樣的一次音樂活動,對孩子來說,有何興趣而言呢?另外我們觀察到,音樂欣賞是用在音樂活動的開頭和結尾,那么它其實只是起到了輔助歌舞活動,歌舞教學的一個作用,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欣賞。據一些老師們反映,歌舞表演活動好組織又容易出成果,而且呢,相關的資料也多,所以老師們在選擇音樂教學活動當中呢?會歌舞活動多一些。而其他的活動呢,因為難易程度不好把握,組織起來也比較難,而且孩子們容易興奮,難以一發(fā)不可收拾,相對呢?輔助的資料又少,所以教師們都盡量的能不組織就不組織了,而對我們的綱要呢?目前也并沒有對幼兒音樂活動做出具體的規(guī)定,比如說什么內容,占有多大的比重。但是呢?綱要也明確的指出,要為孩子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孩子們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chuàng)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達方式,分享他們創(chuàng)造的快樂。
這里強調的是多種的藝術形式,這里強調的也是幼兒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那么音樂活動就不應該只是按步就班的歌舞表現,而是應該采取多種不同的形式,只有這樣呢,才能給孩子們提供更多的自由表現,自由展示的機會。
第五個誤區(qū)呢?就是只進行音樂學科的教育活動,而忽視了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教育。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當中,曾一度是學科教學的模式占主導地位。隨著學前教育的發(fā)展,人們開始注重進行主題式的教學活動,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整合,但是在當前幼兒園的教學活動當中,特別是音樂的教育活動,依然存在著重學科教學,而輕視課程整合和教學方法整合的現象。音樂教學被認為是直接傳授相關的音樂表達技能技巧和知識的活動。音樂教學活動與其他教學活動,被依照嚴格的學科界限分割開來。那么音樂的課程內容和音樂的教育方式的選擇和組織,往往是按照音樂教育學科本身的邏輯體系進行的,并且在具體的操作過程當中,過于重視學科教學。有的有將兒童學習成人化的趨勢,由此產生的結果是,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方法變得非常的簡單,教學手段單一刻板。注重的是兒童對體現成人邏輯思維特點的,音樂素材的機械化的模仿,難以激發(fā)孩子們對音樂教學活動的興趣。
以上呢?是在我們日常的音樂教育活動當中,教師們經常出現的幾個誤區(qū),那接下來呢?我們來談一談在幼兒音樂教育的活動當中,它的幾個特點。
幼兒的音樂教育是通過音樂學科本身的情感性、感染性和愉悅性的特點,來引發(fā)孩子們的情感體驗,從而獲得審美感受。因為它的內容、手段和形式更貼近兒童的天性,所以呢,它呈現出來了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是形象性和感染性。學前期的孩子們,隨著活動范圍的逐漸擴大,感性經驗的增加以及語言的逐步豐富,其思維也有了一定的發(fā)展,這一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們呢,思維主要是依賴于對事物的具體形象的認識,表象的聯想而進行的。那比如說,在一個樂曲《動物狂歡節(jié)》中,那么它變換的旋律、音樂,構成了一個一個可愛的動物形象?焖偬S的聲音,表現了小兔子活潑伶俐可愛的音樂形象,而緩慢自重的旋律呢?又讓孩子們想到了笨重的狗熊、大象,那么如此形象的音樂帶給孩子們的是極具感染力的。又比如,有的音樂選擇了一些幼兒生活當中,熟悉的模擬音樂聲,比如說風聲、雨聲、鐘聲,小鳥的鳴叫聲,那么,通過了這些節(jié)奏、力度、音色的變換透出了其生動的音樂形象,這種聲像的形象,它作用于兒童的聽覺,使他們在感受音樂的同時,能夠產生一定的聯想和想象,在情緒上能夠受到感染和陶冶。孩子們在接觸音樂作品、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通過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美,能使他們在情感上產生極大的共鳴,從而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作品及事物的是非、善惡、美丑,這些初步的鑒賞和判斷能力,此外學前兒童正處于個人情感由低級向高級逐步發(fā)展的階段,其情感體驗也逐步處于豐富,富有情感性和感染性的音樂教育活動,對于兒童的情感發(fā)展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它可以使兒童興奮,又可以使他們鎮(zhèn)靜,輕松,消除緊張和不安,以獲得情感上的平衡。
幼兒音樂活動的第二個特點是趣味性和游戲性。幼兒音樂教育的趣味性和游戲性,最直接的體驗是在音樂游戲上,音樂游戲是借助游戲的形式發(fā)展兒童音樂能力的一種音樂活動,它是一種有規(guī)則的游戲,無論是側重于創(chuàng)造和表演的歌舞游戲,還是側重于情節(jié),角色扮演的表演游戲,或者是側重于音樂要素分辨能力的聽辨反應游戲,都能在聽聽唱唱、動動和玩兒玩兒中,這些趣味活動呢?來增強孩子的節(jié)奏感,促進孩子們動作的協(xié)調性,提高孩子們辨別音樂性質的能力,同時又使他們獲得愉快的情緒情感體驗。比如說,深受孩子們喜愛的《顛倒歌》、《拉拉鉤》,它們幽默詼諧的歌詞內容,富有童趣的故事情節(jié),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幼兒音樂的第三個特點是技能性和綜合性。技能性的特點是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區(qū)別于其他學科教育的明顯特征之一。在音樂教育中,體現技能性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首先是作為教師,教師需要運用一定的音樂技能技巧去啟蒙幼兒,為他們示范、演示、引導并指導幼兒練習,教師的音樂素養(yǎng)、音樂技術是保證音樂教育活動卓有成效達成的基本前提。
其次是兒童學習音樂、探索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必須有一定的音樂技能技巧作為基礎,有了這些基本的音樂表達詞匯,孩子們才能在聽聽唱唱、跳跳打打中,將各種音樂教育活動中的內容進行大膽的表現,積極的進行創(chuàng)造,那么接下來呢?我們來談一談,在幼兒音樂教育活動中,內容的選擇,活動設計以及如何組織。
首先呢?我們來談一談歌唱的教學。
先來看一看,歌唱教學的簡單知識和技能要求。幼兒的歌唱教學,可以分為以下幾種不同的形式。
首先是獨唱。獨唱也就是說一個人獨立的歌唱,或者是獨自地進行表演唱。
那么齊唱呢?是兩個人或者兩個以上的人,在一起整齊地演唱同一首歌曲,它是幼兒集體教學過程當中的一種最主要的表現形式。
接唱,是將一首歌曲分為幾個樂句,由幼兒分組輪流一句一句的接唱。
對唱,是指個人與個人、小組與小組之間,以問答的方式將各自歌曲當中的問句和答句進行演唱。比如說,在一首幼兒歌曲“小朋友想一想”中,就是這樣的一種演唱形式。另一種演唱形式是領唱和齊唱,它指的是由一個人或者幾個人,演唱歌曲中比較重要的部分。而其他的小朋友呢?集體演唱歌曲中需要配合的部分,輪唱是指兩個聲部按一定間隔,先后開始唱同一首歌曲。比如說人們非常熟悉的《歡樂頌》就可以用輪唱的形式來進行演唱。
合唱是指兩個不同聲部相配合的,集體演唱形式。
最后一種呢?就是我們通常所經常使用到的歌表演,就是孩子們邊唱邊進行表演動作的演唱形式。比如說“拉拉鉤”就屬于這種演唱。
接下來呢?我結合一個案例跟大家交流一下,在幼兒的歌唱教育活動當中,他應該如何設計和幾種主要的組織形式。
那么,拿大班的音樂活動, “熱熱鬧鬧的大街上”來做例子。
活動的目標是這樣設置的:
第一,感受歌曲歡慶的情緒,引導幼兒用輕松、愉快的聲音進行演唱。
第二,引導幼兒學會看歌詞圖譜,學會認歌詞,能夠理解歌詞內容。
第三,能自由的創(chuàng)編動作進行表演。
那么,三個不同的目標分別對孩子進行了三個不同層次的要求,也體現了老師對本次教材和孩子們的非常到位的分析和對本次教材的一個總的目標。
那么,在這個活動準備當中呢?老師需要為孩子提供的是熱鬧非凡的大街的照片,還有歌詞圖譜。第二呢?有的幼兒園是結合著我們的生活進行一些生活識字的,那么可以為孩子準備一些相應的字卡。第三需要準備錄音機、磁帶、多媒體課件等相關的音響教學材料。
那么,在活動的過程當中,是怎樣進行組織和設計呢?首先老師帶領孩子們聽著郊游的音樂進入教室,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一個非常愉快、熱鬧的活動情境,然后呢?老師引導著孩子,今天我們要一起到大街上看一看,看一看大街上有什么,以這樣一個問句來引導著孩子進入教師所設置到的情境當中去。第二呢?老師就開始利用課件進行教學。先出示大街上的熱熱鬧鬧的照片,然后老師可以用提問來引發(fā)孩子們積極的參與活動,同時呢?結合自己日常生活當中已有的這些生活經驗來進行綜合,進行梳理,進行提升,從而呢?達到提前為孩子們熟悉歌詞的目的。比如老師可以這樣問,這是什么地方,這都有什么,人們看起來怎樣呢,街上的人很多,車也很多,看起來怎樣,你有什么樣的感受,以這些問題來激發(fā)孩子們積極的思考,積極的投入活動。然后老師可以進入學習歌曲的階段,那么在這個教學活動的設計當中呢?老師并沒有像咱們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老師一句一句地教孩子進行演唱歌曲,而是先進行了整首歌曲的欣賞,讓孩子有初步的感受和初步的印象。然后在進行再次欣賞的時候呢,教師結合著一定的節(jié)奏行跟孩子們進行了再次的熟悉,最后結合著歌詞圖譜,讓孩子們進行整體跟唱,在整體跟唱的過程當中,首先孩子們用較小的聲音跟著一塊來進行演唱,在相對熟悉歌詞和旋律之后呢?孩子們可以用最好聽最輕快的聲音進行演唱了。那到了結束部分,老師就邀請和鼓勵孩子們,根據歌詞的內容大膽地進行創(chuàng)編,用不同的動作來進行表現,進行自己心中感受的這個表達。而在活動的延伸當中呢?教師們可以在音樂活動區(qū)布置大街的場景,為孩子提供相應的服裝和道具,吸引著孩子們積極地來到音樂活動區(qū)參加活動,那么在音樂活動區(qū)當中,孩子們就可以結合道具、結合服裝、結合場景,對本次活動的內容,也就是說對這首歌曲進行復習和鞏固了。
那么,第二個幼兒音樂教育的內容呢,主要內容是韻律活動。
韻律活動分這幾部分。
第一是律動,它的特點是沒有情節(jié),在音樂的伴隨下做的韻律動作,那么它包含著基本動作,比如說走、跑、跳、拍手、踏腳、叉腰、擊掌等等動作,然后呢?
還有模仿動作,模仿動作可以是日常生活的模仿動作,可以是動物的動作,或者是自然界的現象,比如說花開、風吹、下雨等等,或者是游戲中的動作,比如說拍皮球、玩兒翹板,還可以模仿成人的勞動或者活動的動作。比如說,摘果子、騎馬、打槍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們非常喜歡做的模仿動作。
第三呢,是舞蹈動作。那么,它主要有一些孩子們的像跳躍性的,或者是各種不同的步伐,比如說顛步、側點步、踏點步等等。那么到了大班呢?孩子們一般就要掌握到進退步、交替步、跑跳步、秧歌十字步等。另外,孩子們還需要掌握一些簡單的手和臂的動作。比如中班幼兒,他需要學習到手腕轉動的動作,而大班則要進行到提壓腕等等。然后呢?
是韻律動作的組合,有了上述的模仿動作、基本動作等等,我們就可以進行組合,那么組合呢?也可以分這以下幾類,首先是身體節(jié)奏動作的組合,其次是律動模仿動作的組合,第三是舞蹈動作的組合,那么在這些動作組合當中,孩子們可以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技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相對松散的,自娛自樂型的舞蹈動作組合,或者是進行一些舞伴間有交流的,舞蹈性的集體舞組合。
那么剛才我們談的是律動,那接下來談一談幼兒的舞蹈。
舞蹈呢?它們也分以下的幾種不同的形式。
首先呢?是集體舞。集體舞是有許多幼兒一起參加的,有一定的隊形和動作規(guī)定,并可以交換舞伴的一種舞蹈形式。比如說找朋友就屬于這樣一種教學內容,而邀請舞呢?是集體舞的一種變形,也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種舞蹈形式。比如說,我們經常組織的猜拳游戲舞,就屬于這樣一種舞蹈,那么,這也是孩子們所非常喜聞樂見的。雙人舞,是指兩個人互相配合的一種舞蹈形式。當然也可以包括三個人,或者是三個人以上的不同的組合形式。比如說,“舞蹈小世界”就屬于這樣一種舞蹈組合,而表演舞呢?它是一種帶有表演性質的舞蹈形式,可以在一般的歌曲表演和舞蹈動作組合的基礎上加工而成。通常呢?我們是用在節(jié)日活動或者是各種文藝演出當中,進行這種表演舞的教學和不同的形式的。在幼兒韻律活動當中呢?教師切忌不要一味地追求孩子們動作的統(tǒng)一性、完整性,而忽視了孩子們的感受和體驗,將一次本該是很輕松、很開心、非常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音樂組織活動,最后組織成了一次非常正規(guī)的訓練,而是老師應該是在孩子們有了一定的動作基礎,有了一定的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充分激發(fā)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積極性,在發(fā)展幼兒動作協(xié)調性和表演性的基礎上,引導孩子們充分地感受創(chuàng)造和自由表現的樂趣。
那么第三呢?是音樂游戲。幼兒的音樂游戲活動呢?是以發(fā)展幼兒的音樂能力為主要的目的,它是在音樂的伴隨下,按照某種的特定的音樂要求活動的游戲。從游戲的形式分,那么幼兒的音樂游戲可以分為歌舞類游戲、表演性游戲和聽辨反應游戲。歌舞類游戲一般是在歌曲的基礎上產生的,也就是說按照歌詞、節(jié)奏、樂句和樂段的節(jié)奏做動作,并且呢,進行游戲。
比如說《貓捉老鼠》就是孩子們在學會演唱歌曲以后,根據歌詞的內容,自由地創(chuàng)編動作,從而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進行游戲。表演游戲是專門設計組織的不同音樂來進行情節(jié)角色表演的一種游戲。它有一定的情節(jié),并且呢?帶有一定的表演性。
比如說《熊和木頭人》,它的整個音樂是由三部分組合。也就是主題曲,熊走的音樂和小朋友跳舞的音樂,它有簡單的情節(jié),非常適合學齡前的孩子們理解和表現。而聽辨反應游戲呢?它比較側重于對音樂和聲音的分辨、判斷能力的要求,以培養(yǎng)孩子們對音樂的高低強弱快慢、音色、樂句等的分辨能力,是一種側重于聲音或聲音的聽辨結果進行快速反應的游戲。
比如說,“奇怪的聲音”就是要求孩子們分辨聲音的強弱,并且用身體的動作,來進行恰到好處的表現。
接下來我們來談一談打擊樂演奏。首先我們來了解幼兒園幾種常用的打擊樂器。
第一是碰鈴。它的音色清脆、柔和,高而輕,在打擊樂器中是高音樂器,它既可以表現音樂的強拍,也可以表現音樂的弱拍,是幼兒園用的最為普遍的一種打擊樂器。
第二呢?是鈴鼓。它兼有鼓和鈴的兩種音色特點。鈴鼓有多種演奏方法,可以用手掌擊鼓心,那么它的音色就相對的柔和,那么也可以用手掌擊鼓邊兒,它的音色呢?就相對的明朗、干脆。還可以用鼓面來擊打身體的各個部位,則鈴的音色比較明顯。然后呢?我們還可以用手腕連續(xù)的顫動來使這個鈴鼓發(fā)生顫音的效果。
第三是三角鐵,三角鐵的音色呢?接近于碰鈴,但是音量比碰鈴大,延續(xù)音比碰鈴長。它有兩種演奏方法,一是左手提著懸掛三角鐵的繩子,而右手呢?持著金屬棒,敲打三角鐵的底邊。第二種演奏方法呢?是在三角鐵內,用金屬棒快速地敲擊左右兩邊,或者是轉圈敲擊各邊兒,那么它會產生激烈而特殊的音響效果。
第四個打擊樂器呢?是響板。響板的音色清脆而圓潤。演奏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右手的中指套上松緊帶,靠中指和拇指的捏合,使兩板相擊發(fā)出聲音。另一種是將響板放在左手的手心中,用整個右手的手掌來擊打響板發(fā)出聲音,那么后一種方法是比較適合小年齡段的孩子來使用的。
然后是雙響筒。雙響筒的音色與響板相似,干脆而清涼,它沒有延續(xù)音,通常呢?我們用雙響筒來模仿馬蹄的聲音。
第六種常用的打擊樂器呢?是沙球。它的音色輕柔而干脆。演奏的時候呢?雙手各持一個,可以雙手同時進行,可以交替輪換進行。
接下來呢?我們簡單來說一說,打擊樂教育活動的組織與指導。
首先呢?是導入。那么我們在導入部分呢?可以用語言提示法,探索發(fā)現法等方法來進行。那教師可以直接提供給孩子各種各樣的打擊樂器,激發(fā)孩子們進行探索、進行演奏的興趣,也可以利用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來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孩子的興趣,來激發(fā)他們積極的參與活動,然后呢?我們可以讓孩子們欣賞一定的打擊樂曲,那么這里呢?就需要孩子們進行全身心的關注與傾聽。接下來呢?我們可以進行一些基本節(jié)奏型的練習。隨著基本節(jié)奏型的熟悉呢?那么我們就可以結合著音樂來進行合奏了。另外呢?在打擊樂的教育活動當中呢?教師還可以結合著情境來進行教學,賦予打擊樂一定的情節(jié),將各種打擊樂器巧妙地融合其中。
比如說,在《大象廚師與老鼠鞋匠》當中,孩子們是在富有童趣的故事情節(jié)中充分地了解和感受到不同的打擊樂器的音色的。同時呢?他們也能掌握幾種常見的節(jié)奏類型,而這樣的打擊樂活動是深受孩子們喜愛的。
接下來呢?我們談一談音樂欣賞。音樂欣賞呢?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傾聽。傾聽是孩子們必須具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它對兒童實施音樂教育的基本出發(fā)點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開展音樂欣賞的前提和基礎。孩子們對周圍環(huán)境當中的各種聲音特別的敏感,所以我們利用日常生活和周邊環(huán)境對孩子們進行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是最自然和最直接的一條捷徑。比如說我們平時可以讓孩子聽聽什么呢?比如說聽聽人體的聲音,聽聽活動室的聲音,聽聽廚房中有哪些聲音,再聽一聽不同的交通工具,它所能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比如說公園,孩子們在游玩的時候,又有哪些聲音呢?動物園里各種動物不同的聲音有什么不同嗎?利用這些來培養(yǎng)孩子的傾聽和模仿能力。
其次呢?是引導孩子們欣賞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比如說優(yōu)秀的中外少年兒童歌曲,由歌曲改編的器樂曲,或者是專門為孩子們創(chuàng)作的簡單的器樂曲、兒童的音樂童話片段、中外著名的音樂作品和片段等等,都可以作為音樂欣賞的活動內容。那么音樂欣賞活動,它在具體的組織過程當中,可以分哪幾個步驟呢?
首先,我們要分析材料,要從內容、情緒情感不同的方面,根據孩子的基礎水平和現有的生活經驗來對教材進行分析,然后在分析到位的基礎上,為孩子們制定合適的發(fā)展目標,在進行了到位的材料投放以后呢?
整個的活動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首先呢?我們可以初步欣賞,在這呢?我們可以采取引導性的談話、直觀性的教具和故事講述,來引發(fā)孩子們欣賞音樂的興趣和積極的投入的進行欣賞。
其次呢?就是對樂曲歌曲的反復欣賞,那么在這一個過程當中呢?教師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內容去為孩子們提出不同的要求,也可以結合已有的經驗,讓孩子們進行表現,進行不同的這個體驗和表征。還可以引導孩子們對這些不同的音樂類型進行對比和歸類等等,總之要引導孩子們利用多種感官參與到我們的活動當中。
最后,可以進行復習鞏固,那么在復習鞏固的過程當中呢?可以引導孩子們欣賞聽過的作品,來觀察孩子的反應,也可以通過欣賞熟悉的作品,引導孩子們說出它的名稱,賦予它不同的內容理解等等。在音樂欣賞活動中,教師可以進行一定的引導,但是不要將一段音樂簡單的賦予一個固定的故事情節(jié)而強加給孩子,而是應該充分發(fā)揮孩子們的想象力,將一段音樂賦予更多的內容和理解,使每一個孩子都能根據這段音樂創(chuàng)編出不同的,既符合音樂特點又富于童趣的故事情節(jié),或者是為這段音樂創(chuàng)設出富有詩意的畫面等等。我認為這才是音樂欣賞活動的最高境界,以上是我對幼兒音樂活動的一點認識,希望能對各位同行有一點啟發(fā),那么不當之處也敬請各位同行批評指正,謝謝!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