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是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重要物料資源,是聯結教師與學生的載體,是另一位“沉默的老師”,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具有工具性、示范性、教育性和發(fā)展性四個特點。工具性是指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理念傳播的介質。教材的示范性是指教材對學生語言技能的學習具有引導作用。教材的教育性是指教材除了語言內容規(guī)范自然,還要實現育人功能,注入豐富思想情感,陶冶精神世界的特質。教材的發(fā)展性是指推動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提升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近些年,隨著外語界學者與一線教師對教材的認知和教學理念的改變,外語教材研究也從原來的邊緣化逐漸進入人們的研究視野。尤其國家倡導“課程思政“在各學科的推進融入后,越來越多的外語教師意識到教材的編寫設計對學生意識形態(tài)的塑造影響巨大。新時期,我們呼喚越來越多優(yōu)秀的有關教材編寫的研究出現。
《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是一本入門級的英語教材編寫指導教程,對這方面的新手教師尤為友好。本書主要分為10個章節(jié)。
第一章從教材的定義、作用及其發(fā)展談起。通過在廣義與狹義上區(qū)分教材定義,使我們從宏觀上認識教材,特別是認識教材的多元化發(fā)展,不僅有利于我們更新教材觀念,也使我們認識到教師不是教材的被動使用者,而是教材的積極開發(fā)者。教材的編寫有優(yōu)劣之分,自然會對教學產生積極或消極的作用。目前英語教材編寫開始重視編寫的指導思想,呈現出職業(yè)化、立體化、模塊化、重能力等新發(fā)展動向。
第二章對教學大綱的定義、理論基礎、組成部分與種類做了細致的說明,澄清了平時人們對教學大綱一些似是而非的認識。通過探討教學大綱與教材之間的關系,使我們認識到雖然教學大綱是教材編寫的基本依據,但還要注意并兼顧到教材使用對象和語言教學的客觀需要。
第三章和第四章通過分析教材使用者(包括學習者、教師以及教育行政部門)的需求種類以及如何調查和分析語言學習者、教師及教育行政部門在教材方面的需求,以Tomlinson在其主編的Material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中歸納總結的20條優(yōu)秀教材特征為例,向教材分析者與編寫者說明衡量優(yōu)秀教材的尺度大體如何。
第五章是關于教材編寫的研究課題,分別從教材中語言材料的選擇、教材編寫與語言學習規(guī)律、語言知識的呈現、語法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還有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這幾個角度加以探討。第六章討論如何將計算機語料庫運用于英語教材的分析和設計中。英語教材的編寫水平和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材編選的語言材料,而語料庫是語言材料最可靠的來源。通過介紹語料庫功能,以及如何使用語料庫,開拓了我們教材編寫的技術視野。
第七章和第八章聯系密切,只有能對教材進行科學、系統的分析與評價,才能在教材使用過程中,根據學生的需要和實際教學的需要,對教材的內容、結構、順序、教學活動及教學方法等進行適當的取舍和調整。教材評價一般遵循效果原則和效率原則,主要分為隨意的印象性評價和有系統的評價,而有系統的評價又分為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內部評價包括評價教材的教學指導思想、教材采用的教學方法、教材內容的選擇和安排、教材中語言素材的真實性和地道性、教材的組成部分、教材的設計等。外部評價是建立在內部評價的基礎上,評價教材能否滿足學生、教師、學校、教育行政部門的需要。
第九章提出了教師不僅要能評價、選擇和使用合適的教材,還應能編寫教材的觀點。也具體探討了教學編寫要遵循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靈活性的原則,以及教材編寫7步驟,包括有:確定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調查教材使用對象的需求、選擇教學方法、確定教學編寫的基本理念、規(guī)劃教材的組成部分及內容、收集素材、編寫教材,還細化到外語教材開本大小、活動設計、版面安排、插圖設計等具體編寫方法。第十章對70年代以來直到進入21世紀的中小學英語教材進行了梳理介紹。
通過閱讀本書,我深切的感受到外語教材是集知識能力素養(yǎng)為一體的載體,是教學目標與教學理念的集中體現,對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升學生素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教材承載一定的教學思想,是理論指導實踐的產物,也是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的關鍵。因此,教材既有理論價值,又有實踐意義。教材質量的好壞不僅影響人才知識能力培養(yǎng)的優(yōu)劣,也影響人才意識形態(tài)的傾向,因此必須重視教材的話語體系構建,大力推動課程思政與外語教材編寫的高度融合。外語教材應該兼具民族性與國際性。隨著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等領域合作交往的擴大,外語教材應站在時代前沿,結合使用者需求,將最新的語言素材納入編寫中,但也要注意教材自身的立場傾向,要符合新時期我國教育領域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外語教材更應體現我國國際話語傳播力,引導使用者學會“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將反映特色民族文化和心理意識的內容納入編寫中。另外,在語料庫與教材編寫的基礎上,新時代數據技術、信息網絡、人工智能如何推動外語教材的編寫與具體如何利用也是非常值得繼續(xù)深入探討。總之,外語教材的編寫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專業(yè)學科、教育學、心理學、美學等多種學科,不僅需要思想指導,也需要科學規(guī)劃,逐步推進建設。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