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一個比較巧的事情,就是前段時間看完的一個課程,與現(xiàn)在讀的書內(nèi)容非常相關。此外,昨天微信公眾號推送一條信息與我書中那部分內(nèi)容非常吻合。不僅如此,這幾天空閑時,聽書的內(nèi)容與我前面所說三部分,極其貼切,就如同是為課程、讀書、公眾號推送的生動例子。這令我無比享受,也就有了寫下這篇文章的想法。
先來說說,看完的課程,是程大力先生的《中國武術與中國文化》,這門課是他在華南理工大學開設的選修課,在超星視頻上可以看到。其次,讀的書是鄭杭生先生的《社會學概論新修(第五版)》。非常慚愧,最近半年書讀的太少,前段時間沒更新公眾號的原因,也是加緊想把手頭的一篇文章給修改好,然后讀書。所以,最近半年被一篇文章和各種事情纏身,書與公眾號文章推進的效率著實低效。然后,昨天微信公眾號推送了一個關于性社會學研究的演講,主持人是黃盈盈(我已轉(zhuǎn)載,點此也可)。最后,是趁最近有空閑時,在聽蔣勛老師說《紅樓夢》。
先說微信公眾號,因為這個視頻給我?guī)淼恼鸷硲撌亲畲蟮。演講的主持人是黃盈盈,之前孤陋寡聞,沒有聽過這位老師,直到看完這個視頻后,才知道,這個老師很牛,他是性社會學研究的大牛,繼承了他老師潘綏銘(不知道百度吧)的衣缽。
黃盈盈演說了自己20年的“小姐”研究。演說開始用一個非常緊張、有趣的開頭,描述自己第一次開始性研究田野的神情。98年,第一次開始田野的地方在深圳,剛開始,就在“紅燈區(qū)”不停的晃悠,一直溜來溜去,直到一些“媽咪”覺得,這個人不是警察釣魚,希望一個小姐,跟他搭話,然后順利地開始他的研究。敘述的開頭,給我們一種“警匪片線人”的想象,帶著好奇繼續(xù)聽他講述。關于內(nèi)容,我不在敘述。直接拋出我所獲得觀后感。
黃盈盈在30分鐘演說中,用一種非常自然,平和,然后略帶幽默的敘說她的經(jīng)歷與研究結果。這首先是令我感覺到,演講的非常舒服,就像一個人和你在聊天,用一些你感興趣的故事跟你介紹。其次,這是令我非常敬佩的,他在跟我們敘述這個特殊群體——娼妓,就如同在介紹他的一些朋友,介紹他和她的朋友的一些事,并沒有嫌棄、感覺另類的感情色彩。她有這種態(tài)度和想法,我覺得首先與他平日中的風格,例如做田野的風格,這二十年和小姐群體們交流的語氣與態(tài)度,在學校里做老師時,與學生交流的態(tài)度,渾然分不開的。
其次,這跟他的研究結論保持了一致,她在片子提醒我們“性也是被建構的”,“好的性”,比如說一夫一妻的、婚姻內(nèi)的、為了生殖目的的、異性戀的性,可能會被歸類為好的、正常的、自然的性,受到推崇,置于性等級的頂端”,而“壞的性”:變性的、異裝的、SM的,包括商業(yè)的性,就被認為是違反自然的、有罪的”。性被分為“好的”與“壞的”,這是基于我們的道德規(guī)范劃分出來。但是,我們有沒有反思過“這個等級是如何被劃出來的?誰有權力來劃這條線?憑什么有些人因為性與性別的不同,不符合某些人設定的規(guī)范,就要受到歧視,甚至面臨被清掃的境地?”當我們對別人進行價值評定時,構建我們價值的“基底”,卻是來源于別人的建構。換句話說,我們對于某些事物的評判,實際不來源于我們自身,而是來自別人的“想法”。因為,構建我們評價的“底層”,也就是,形成“價值觀”這棟房子的“房基”,實際不是自己“日常思考”形成的材料,是來源于“他人意識的產(chǎn)物”,那房子的穩(wěn)固性能有“保證”嗎?如果你的價值觀不是你自己獨立的思考,而是他人的意識,那如何能說你是一個思想自由的人呢?這是非?膳碌摹R驗,這種情況下,我們只有一個“空殼”肉體的自己,是一個沒有獨立人格的行尸。引用黃老師的講的故事,就是他訪談的一位大姐說,他害怕的不是蹲局子而是怕被曝光了,如果身邊人知道自己是小姐后,他會去跳樓。顯然,這種想法說明她害怕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背后的觀念。而如果真的發(fā)生這件事殺死他的真兇,就是這種“性等級”分層下的歧視。而這,也就是藏在性研究背后的惡魔學。
最后一點,接著上一點說,就是平等的對待她們,所謂“平等”,就是保護他們作為“人”的權利。視頻里黃盈盈說“懇請記者、媒體們在曝光他們時,至少要打一個碼”。實際上,這就是尊重他們作為一個人最基本權利(隱私權)。這讓我想到,在儒家思想影響下,我們對別人的偏見,就會很快轉(zhuǎn)化成對別人權利的“理所應當”“抱有道德優(yōu)越感”的占有。在華人思想里,我們經(jīng)常指責人的話時常說,“你還有臉說?”。我們自我思想中被認為不好的東西,是“連頭都抬不起的”。這種“羞恥”引申出的“自卑”意識太讓人膽寒了。舉個例子來說,比如我們做了什么丑事,其實我們獲得別人“口誅筆伐”,大部分是笑噱、譏諷之類,這種嘲笑很快會轉(zhuǎn)換成帶有“某種人格性侮辱成分”取笑,而我們卻常戲稱為“梗”。我們回憶一下,曾經(jīng)的你,多少次被這種“梗”傷及自尊心,自信心。如今,家庭教育中倡導的“與孩子平等的對話”,“對待孩子要多引導,少評價”,不就是這樣一個道理。但是,說到這里,我們卻有多少人能做到“平等相待”呢?想到上面所說的原因,我們的歧視與偏見,正是源于我們自己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腦中的“印象”,正是來自于別人的建構。如此一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相扣,惡性循環(huán),傲慢與偏見,如影隨形。
今日時間關系,就寫這么多,剩下的下次在寫,繼續(xù)和大家分享上述四件事(《中國武術與中國文化》、《社會學新修》、《小姐研究二十年》和《蔣勛說紅樓夢》)之間的有趣聯(lián)系。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