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四十年》觀后感 本文簡介:
《我們的四十年》觀后感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剛剛隆重召開了改革開放40年慶祝大會,同時,又提出來了改革開放再出發(fā)的號召。我是一個70后,有幸成為改革開放的40年的見證者、參與者和享受者,目睹了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記得我的童年,餐桌上總是幾個小菜,很多時候就一個菜,逢年過節(jié)才能見到葷,過年才會多做幾
《我們的四十年》觀后感 本文內容:
《我們的四十年》觀后感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剛剛隆重召開了改革開放40年慶祝大會,同時,又提出來了改革開放再出發(fā)的號召。我是一個70后,有幸成為改革開放的40年的見證者、參與者和享受者,目睹了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記得我的童年,餐桌上總是幾個小菜,很多時候就一個菜,逢年過節(jié)才能見到葷,過年才會多做幾樣菜,可以敞開吃個飽;小時候沒有玩具,想玩需要自己動手做的;衣服就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媽媽前幾年翻東西找到我小時候一件上衣,全是補;少年時,雖說有汽水、冰棒,可我從來沒有錢買,有一次在媽媽工作的商店哀求了半天才買了瓶嘗新,可是并不好喝,媽媽非讓我喝完,不能浪費了。慢慢的物質漸漸的豐富了,各樣的飲料充斥我們的生活,各種新奇的圖書逐漸出現(xiàn)于我們的視野,連環(huán)畫已經被鐳射錄像和裝幀精美的漫畫小說所取代,五分錢一根的冰棍消失了,各種味道的雪糕占據(jù)了少年青澀的眼球。那時候連自行車都買不起,總是借別人的騎,現(xiàn)如今也買了汽車,在外出差有汽車、火車、飛機、地鐵等各種交通工具已經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分的部分,世界各國品牌的衣服在我生活的小城都有專賣店,門口的超市琳瑯滿目,我們小城的香菇、木耳、茶葉、雞蛋都賣到了國外,網絡已經把世界變成了地球村。
在外出差時無意看到《我們這四十年》,我回家就下載了這部電視連續(xù)劇,想從劇中尋找自己童年、青年的影子!段覀冞@四十年》是根據(jù)長篇小說《電視》改編,圍繞著電視展開,上世紀70年代末,我還在農村老家,沒有電視,只有到鎮(zhèn)上爸爸上班的鎮(zhèn)政府才能看到電視。后來家搬到鎮(zhèn)上也買了臺黑白電視;到80年代末,搬家到現(xiàn)在的小城才買了臺彩色電視;90年代初搬新家更換了新的29寸的彩色電視機;90年末結婚時,買了一套電視音響花去了上萬元;爸爸走后,為了給媽媽分散注意力,執(zhí)意給媽媽換了一臺6000多元的液晶電視;為了孩子我家一直沒換電視,孩子上大學后今年老表給我買了臺液晶電視,我這個液晶電視比媽媽大,價錢卻只有三分之一。電視的更新是改革開放的縮影,彰顯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赐辍段覀冞@四十年》想寫篇博客,卻不知道從何寫起,本想轉載金陵未醉人寫的《我們的四十年觀后感》,但作者限制,只能收藏了,即興寫下這段文字記錄下我此刻的心情。
《我們的四十年》觀后感 本文關鍵詞:觀后感,四十年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