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 4篇 本文簡介: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一 在認真閱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經(jīng)典后,內(nèi)心禁不住波濤洶涌,《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提起筆來,有些感慨,也有點激動,我發(fā)現(xiàn)我的手正在微微顫抖,這讓我不由地想起自己第一次以教師的身份,站在三尺講臺上的樣子,清楚地記得那一堂45分鐘的課,課程過半,我的手和腿才停止了抖動!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 4篇 本文內(nèi)容: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一
在認真閱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經(jīng)典后,內(nèi)心禁不住波濤洶涌,《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提起筆來,有些感慨,也有點激動,我發(fā)現(xiàn)我的手正在微微顫抖,這讓我不由地想起自己第一次以教師的身份,站在三尺講臺上的樣子,清楚地記得那一堂45分鐘的課,課程過半,我的手和腿才停止了抖動。
教師到底是怎樣的一個職業(yè)?我常常這樣問身為老師的自己,在不斷的工作、學習和成長中,我凝煉出了這樣幾個等式。
第一個等式:教師等于一個農(nóng)夫。一樣的春種秋收,一樣的辛勤耕種;小苗破土而出,要有我們來不辭辛苦地灌溉滋潤、悉心養(yǎng)護。秋天來到的時候,總是滿心歡喜地期待它能結出豐碩的果實,這就如同老師,對每一個學生都充滿了熱切的期望。
第二個等式:教師等于一個廚師。廚師不能做一盤菜強迫誰來品嘗,而是努力要把自己的拿手菜做得色、香、味俱全,于是就會有人慕名而來,爭相品味,這就是老師。不是把知識強加給學生,而是要把課講得有聲有色,有點有面,有張有馳;調(diào)動學生自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傳授對他們最有用的、講解他們最感興趣的,交給他們最想要的。
第三個等式:教師等于一個舵手。學海無涯,對于學生來說,不只是獲得最有用的知識,面對成長,老師也不僅僅只是引導學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于是在這條載著無數(shù)希望的航船上,我們甘心做一名舵手,帶著莘莘學子的理想,指引他們不畏艱難風浪,堅定信仰,迎向收獲的彼岸。
最后一個等式:教師等于工程師。這幾乎已經(jīng)成為了教師的另一個代名詞,從我的老師的老師那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這樣說起。作為工程師的我們在完成怎樣的一個設計呢?我們的作品有思想、有靈魂,有獨到的品位,他們要求獨立和個性,有屬于自己的鮮明特點。所以工程師的設計就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不斷創(chuàng)新、要與時俱進;這就要求設計思路要緊跟時代不會過時、不能落伍,要使我們的作品經(jīng)得起考驗,在任何時候都能夠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屬于他們的優(yōu)勢。
十年的工作經(jīng)歷,四個與教師有關的等式,我用它們對照言行,總結自己。幸福的感覺幾乎每一天都在,從清晨的上課鈴聲響起,在悅耳的鈴聲中走進教室;推開教室的門走上講臺,從講臺上凝視那一張張純真的笑臉;向他們問好,然后聆聽他們真誠的回應。這就是我的一天,日復一日地積攢著這樣的小幸福,然后沉淀為令一番大大的幸福,那就是——職業(yè)的幸福。
職業(yè)生涯的第一堂課,看著孩子們稚嫩的小臉,我問自己,為什么我會選擇教育這個專業(yè)?我是否會將它作為我的終身職業(yè)?我要怎樣做,才能擔得起“師”這樣一個神圣地稱謂。
作為教師隊伍中的一名新兵,我是幸運的,因為在前方這條彌漫著書香的路徑上,已有許許多多勤勤懇懇、無私忘我的教育先行者,他們用溫婉、含蓄的方式,深刻的詮釋了“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以行立教、以德立身”之精髓。讓我懂得了作為“老師”,我們不僅僅是獲得他人的尊重、信任和敬仰;更多的是要用真心、愛心、責任心來回報這一份情誼。
如先行者般愛學生,要像母親一樣無私和不求索取;愛我們的學生,要像手足一樣把心和他們貼得更近;愛我們的學生,要像朋友一樣與他們風雨同舟;愛我們的學生,不溺愛不袒護,在他們跌倒時,鼓勵他們勇敢的站起來!“人民教師”這光榮而神圣的稱謂,它總能讓我擁有無窮的力量,將一份希望與責任扛在肩上,傾盡我全部的生命讓他們離各自的理想更近一些、更近一些!
親愛的同事們,今天我們不說辛苦,因為我們正收獲著幸福;今天我們不言付出,因為我們已獲得了最多的財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們無需表白。
耕耘知識的沃野,兢兢業(yè)業(yè)、永不懈;三尺講臺、一生情愫,那里有我的精彩;直到雙鬢斑白就算青春不在;只要有孩子叫上一聲“老師”,再多的委屈我們都無憾!感謝人民賦予我們這神圣的職責,我會謹記這份囑托,淡泊名利,安貧樂道。
我的三尺講臺啊,是我人生最絢麗的舞臺,我要與你、與你們一道。在這育人的大路上堅定地走下去!親愛的老師們,讓我們獻身這陽光的事業(yè)吧,為花兒縱情綻放,為桃李處處芬芳,讓教師的生命在奉獻與耕耘中——熠熠閃光!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二
寒假里我有幸拜讀了蘇聯(lián)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一書。讀完后猶如給我閉塞的心靈打開了一扇窗戶。
尤其是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chǎn)生了很大的共鳴。書中寫道:“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課上得非常出色。聽課的教師們和視導員……聽得入了迷,竟連做記錄也忘記了。他們坐在那里,屏息靜氣地聽,完全被講課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一樣。課后……那位歷史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xiàn)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薄鯓舆M行這種準備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diào)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
讀及此處,我在感動之余,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之所以有差距,問題出在態(tài)度上,往往是事情在后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事。一個成功的老師應該是一個會讀書會思考的人,我想今后我要從繁重的教學中抬起頭來,多看,多想,多實踐。這樣,才能有更大的進步。只有當老師的知識視野比教材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營養(yǎng),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北M管我也明白“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的道理,但是我從事教育事業(yè)也將近四分之一世紀,在這漫長的時間里,我也曾很愛讀書,但我卻只喜歡讀自己喜歡的文學書籍,而對于那些其他的書籍我只是很被動的讀。沒有扎實的心理學、教育學基礎,就談不上教育素養(yǎng),所以收獲甚微。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啟迪著我重拾書本,重溫那股墨香!
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還有很多,書中每一篇文章都深深地震撼著我,看了后,我由衷地感嘆:“蘇霍姆林斯基的書不愧被稱為‘活的教育學’、‘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 ’!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三
教師這一職業(yè)似乎是十分淺顯的,幾乎什么人都可以對此評頭品足,什么人都想躍躍欲試,但它又仿佛是十分神秘的,多少的仁人志士花費畢生的精力都沒能把它研究透徹,以至于每一次的教育教學改革都要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動員,進行一番又一番的“洗腦”。然而,當我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之后,就會給我們一種豁然開朗感覺。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而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閱讀”和“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
我們可以看出,在他的這么多的建議里,不止一次提到閱讀,他將閱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他說,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fā)源地。他還說,你應當記住,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讀書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yǎng)性靈。因為書中有著廣闊的世界,書中有著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因此蘇霍姆林斯基也特別注重閱讀與教學之間的關系。他認為唯有閱讀才能不斷豐富我們教師的知識底蘊,提高我們教師的教學水平!
對于教師來說閱讀就象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江河。現(xiàn)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如此之快,沒有不斷的學習就沒有扎實的知識和開闊的思維,在信息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孩子們的視野越來越寬闊,知識面越來越豐富,求知欲也越來越強烈,不學習只能是“坐吃山空”,僅僅靠課前準備幾個小時已經(jīng)不足以自如地駕馭課堂。我們說教師是文化的傳播者,我們的閱讀也不僅僅是為了上好一節(jié)課,更重要的是要把人類幾千年積累的生活經(jīng)驗和思想精髓傳播下去,讀書不僅是教師的一種喜好,更是一種責任。
我們應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去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讀書,使自己所從事的這種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成為你所具備的知識海洋的滄海之一粟,這樣在教學生活才能應付面對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會將工作當成一種負擔。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四《給教師的建議》是前蘇聯(lián)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專著,這本書帶給我極大的啟發(fā)和深深的感觸,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 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捧讀此書,不由自主有一種感覺:一位慈祥、睿智的長者,坐在你的對面與你聊天,他的豐厚學養(yǎng)、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地滋養(yǎng)著你的心靈,提升著你的智慧。這時候,大師的形象依然模糊,但大師的指引卻是那么具體。
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著我,作者蘇霍姆林斯基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話是那么實在又那么在理,列舉的每個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經(jīng)碰到過的許許多多的問題,他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態(tài)度不得不讓人欽佩。
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因為這是我迫切希望解決的幾個問題,看了后真的對我?guī)椭艽螅饕窃谒枷肷、觀念上有了轉變,我也經(jīng)常抱怨沒有時間,忙;對后進生我更是一直認為這是智力問題和一個人的質地問題,無論是誰,無論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無濟于事的,很多道理只能從理論上行得通,而實踐中要想讓一個智力有問題的人有進步有發(fā)展是不可能的,要讓一個品質不好的人真正棄惡從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謂的“秉性難移”,對現(xiàn)在很流行的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嗤之以鼻。但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后,觀念轉變了,從心底里認可了這個道理,只是認為操作起來還是會很困難很困難。
那個“費加”是蘇霍姆林斯基難忘的,也是我印象特別深刻的。蘇霍姆林斯基是這樣描述費加的,她“簡直是來不及記住應用題的條件,在她的意識里,來不及形成關于作為條件的依據(jù)的那些事物和現(xiàn)象的表象:當她的思想曲折要轉向另一件事物的時候,去又忘記了前一件事物。和我常認定的笨的學生非常相似,那我們平時對這樣的學生往往采用補課的方式,使他們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傍晚留下來反復地給他講解、背誦直到他“懂了、會背”為止。而蘇霍姆林斯基卻不這樣做,他給她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集》,給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閱讀的書籍,都是關于智力訓練的。蘇霍姆林斯基也從來沒有給她補過課。就這樣,費加到了五年級,學業(yè)成績趕上來了,七年級畢業(yè)后,費加進了中午技術學校,后來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機床調(diào)整技師。真的是不可思議啊,費加碰到了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的老師真是她的幸運,這樣的教育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我想,我們雖然不能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地去對侍一個后進生,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啟發(fā),不要讓像費加這樣的孩子在短時間里一下子記住要背的課文,一下子理解這道應用題,不要把他們看得和優(yōu)秀學生一樣的能干,這樣只會越學越死,越學越笨。而要更注重鍛煉他們的思維,發(fā)展智力,為他們今后的不斷學習,不斷發(fā)展打磨“腦機器”。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 4篇 本文關鍵詞:讀書筆記,建議,教師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