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黨組織:
好像很快,我們的黨校培訓課程已經教授了一半;又好像很慢,我一點點地了解有關黨的知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覺悟。在過去的兩周里,我們在陳xx教授的介紹下了解了黨員擁有的權利和需要承擔的義務,并在蔣xx教授的慷慨陳詞下明白了黨的組織制度以及黨的紀律。這樣的大題目原本是死板僵硬的條條框框,但是兩位教授都將源遠的歷史根源和豐富的實踐見聞融入在這個題目里,使得講課充實而不枯燥,具有啟發(fā)性和調動性。
在這樣的講授下,首先加深了我對共產黨發(fā)展歷史的印象,我們的黨組織是在慢慢歷史長河中一步一個腳印,一點點完善體制和條例,一點點改革創(chuàng)新,逐漸壯大起來的。這無法如一步登天、平步青云般順利,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比如在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由于形勢和任務的需要,黨綱初步確定了黨的名稱、奮斗目標、組織原則等,對黨員權利的說明并不完善,而在兩年后即1923年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體會議上,便作出規(guī)定候補黨員只能參加小組會議、只有發(fā)言權和選舉權,但其義務與正式黨員相同,這樣做更加嚴格化規(guī)范化。蔣xx老師更是用了校內的黨員在宿舍問題上的糾紛如此生活化的事件舉例說明黨員的保障條例,并且對這些條例作出自己的解讀:黨員保障條例是利益價值,從意見保留權和請求幫助權即可看出;也是公共權益,包含參與權和建議權;還是不等訴求,包括了黨員享有的知情權和監(jiān)督權;最后還是民主權利,包含申辯申訴權和選舉與被選舉權。這樣的歸類和劃分更有助于我的記憶。
而在為何要強調黨的組織制度和紀律這一點上,蔣xx教授花了重筆墨講述,許多他自己提煉出的觀點都有醍醐灌頂之感,十分沁人。他告訴我們組織化是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一種內在需求,首先因為人類有多元的、發(fā)展的需求,但個體力量卻有局限性,這樣的矛盾會讓人們依附于組織這樣的形態(tài),就如在荒島上的魯賓遜,當他只身一人無法置身于社會組織中的時候,他只能利用向到島上狗傾訴這樣的形式來證明、維系著自己的社會性。而因為組織的本質在于分工合作,分工合作的基礎便是規(guī)則,這樣的組織要求就是一種特殊的約束性規(guī)則。
基于這樣的需求,接下來又從歷史經驗中看待這種重要性,現代政黨的發(fā)展無不表明,良好的制度和嚴明的紀律要求是黨團結制勝的重要保證。像今年是蘇共亡黨的二十年祭,它的迅猛發(fā)展以及急劇滅亡都讓人嘆惋和反思,歸根結底也是制度和紀律問題,正如普金所說“誰不為蘇聯(lián)解體而煩惱,誰就沒有良心;誰想回到過去的蘇聯(lián),誰就沒有頭腦”。另一個反例是國民黨政權的丟失,失敗原因不外乎是民心的喪失、黨紀的渙散、理念的雜糅、體制的沖突,這些原因都值得我們在執(zhí)政時引以為鑒,予以反思和警醒。而反觀已經建黨90周年的中國共產黨,我們以青年知識分子和工農群眾為主組成的主體、伴隨而至的文化價值與思想觀念的多元化迫切需要沃恩加強組織建設,“形成強有力的政黨能夠以一個制度化的公共利益取代原子化的個體訴求”。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規(guī)范黨員應盡的義務和享有的權利,加強共產黨組織制度和紀律要求的建設,在這個社會階層結構日益多元化、思想價值取向也多元化的時代是十分必要的。作為入黨積極分子,當之無愧要嚴格的遵守黨的紀律,履行黨的義務,并且在以身作則的基礎上將這種責任意識和紀律要求播散給更多的同學,充分發(fā)揮在黨校接受培訓時學到的先進性知識的作用,共同建設更加有凝聚力向心力的中國共產黨。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