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chuàng)業(yè)要實、做人要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領導干部必須時刻清楚這一點,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嚴格自律。”這些要求充分說明,落實“三嚴三實”要求,“嚴以用權”是關鍵。嚴以用權,就是要堅持用權為民,按規(guī)則、按制度行使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權力是把雙刃劍,正確用權就能為人民服務、造福一方、成就自己,濫用權力就會危害組織、權傾人亡、損害群眾權益、損害黨的形象。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權力的行使也必須為人民服務。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甘當人民公仆,用手中的權力維護好、實現(xiàn)好、發(fā)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把群眾滿意作為行使權力的根本標準。
在中國經濟發(fā)展新形勢下,嚴以用權,既廉政又勤政,認真謀事、創(chuàng)業(yè)和做人,樹立對黨忠誠、干事干凈、敢于擔當?shù)牧己眯蜗螅@是對領導干部最基本的要求。對煙草企業(yè)各級領導干部而言,嚴以用權就是誠懇認真地為企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和廣大干部職工履好職、盡好責、服好務。要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黨紀黨規(guī),自覺按行業(yè)及本企業(yè)的規(guī)定、規(guī)則、制度行使權力;要真正敬法畏紀,為政清廉,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要始終堅持民主集中制,自覺接受監(jiān)督,不搞大權獨攬、獨斷專行;要始終堅持從實際出發(fā),科學謀事創(chuàng)業(yè);要敢于擔責、“為官有為”,努力創(chuàng)造經得起實踐和時間檢驗的工作業(yè)績。
面對嚴格的法紀要求、面對經濟發(fā)展新形勢、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我們又如何嚴以用權呢?
(一)待權心存敬畏,做到正確用權和科學履職。
公權就是王道。有多大權力就要擔多大責任,有多大責任就要有多大作為。作為一名領導干部,不僅要堅持以焦裕祿、楊善洲、谷文昌等典型人物為榜樣,而且要不斷加強學習,認真思考,敢于擔當,敢挑重任,敢涉險灘,做到既廉政又勤政;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始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科學履職盡責。對此,必須回答好“嚴以用權”所必需的三個問題,才能正確用權、科學履職盡責。
一是弄清“權是什么”?為黨盡責、為民謀利是權力的王道。權力是為人民服務和謀事創(chuàng)業(yè)的工具,不是個人謀取私利的工具。如何用好權力?本質上是用權為公還是用權為己的問題。自古以來的歷史充分說明,只要用權為“公”,為官就會得到人民的稱贊和尊重,否則,就會讓群眾不恥和詬病。
二是明白“為誰用權”。職務就是服務,權力就是責任,就是敢于擔當負責。權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要把高標準、嚴要求作為履職盡責的基本要求,做到日常工作能盡責、難題面前敢負責、出現(xiàn)過失敢擔責;做到面對急難險重任務豁得出來、頂?shù)蒙先;做到面對各種歪風邪氣敢于較真、敢于碰硬;做到面對原則問題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做到面對新形勢新問題頭腦清醒、科學處置、持之以恒、卓有成效。
三是懂得“怎么用權”。對待手中的權力,領導干部一定要有敬畏之心,真正覺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時常保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約束,真正做到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要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守好公與私的分界線,決不搞以我為主、權力尋租、權錢交易;要堅決防止市場交換法則滲透到黨內政治生活中來、滲透到自己的履職盡責過程中,決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二)嚴守政治規(guī)矩,自覺在制度的“籠子”里履職。
黨紀、法律、法規(guī)和制度是政治規(guī)矩,敬畏它們才能不會越紅線、不會逾規(guī)矩。做到嚴以用權,關鍵是把權力關進嚴密結實的籠子里,給行使權力劃出“紅線”、布設“雷區(qū)”,讓制度成為帶電的“高壓線”,使領導干部不敢逾越、不愿逾趆。
權力如流水,在溝渠之內奔涌,可灌溉田地、運輸貨物。倘若破堤決壩,肆意泛濫,則將淹田毀屋,破壞生態(tài)。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xù)加大的情況下,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自覺樹立法治思維,謹守權力邊界,把自己的權力真正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從根本上防范權力被濫用。權力具有天然的膨脹性和腐蝕性,沒有制度的“籠子”束約束不行,制度的“籠子”不嚴密不結實更不行。要加快推行權力清單制度,科學界定每個職能部門、每個領導干部、每個有權管人管事的干部職工的權力邊界,進一步規(guī)范權力運行程序、環(huán)節(jié)、過程、責任,確保做到可執(zhí)行、可考核、可問責。一是制度的“籠子”要透明。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要公開行使權力的程序、過程和結果,讓違規(guī)行為“無處藏身”,讓擁有權力之人按規(guī)矩用權,按程序履職盡責;二是科學立規(guī),嚴格執(zhí)行。既要科學、合理、有依有據的制定各項紀律制度,又要盡快健全和完善嚴格、有序、持久的執(zhí)行程序,形成持之以恒執(zhí)行紀律制度的長效機制,確保在紀律制度面前沒有特權、紀律制度約束沒有例外,不斷增強制度的權威性和執(zhí)行力;三是要讓制度的“籠子”通上“高壓電”,不搞“網開一面”和“下不為例”不管什么人,權力一旦“出籠”就要受到嚴懲。否則,這樣的“籠子”就形同虛設。
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不等于無所作為。嚴以用權和謀事創(chuàng)業(yè)不是矛盾和對立,而是為了更好地干事、干成事。隨著作風建設的深入推進,領導干部的特權思想和特權行為越來趆少了,但又在一些領導干部身上出現(xiàn)了為官不為的“權力休眠”現(xiàn)象。有的認為,現(xiàn)在條條框框多了,束手束腳,履職盡責越來越難,干脆就“為官不為”;有的認為,現(xiàn)在“油水”沒了,干和不干一個樣,今天重復昨天的故事,干脆懶得去干。
做一名稱職的干部不容易,做一名優(yōu)秀的領導干部更不容易。在當今,為官用權雖然不容易,但也不能為官不為。特別強調政治紀律、政治規(guī)矩,不是讓領導干部為官用權時縮手縮腳,而是要自覺在政治紀律、政治規(guī)矩的規(guī)范和約束下履職盡責。作為一名領導干部,越是“不容易”,赿就應倍加珍惜自己謀事創(chuàng)業(yè)的機會,嚴以用權,科學用權,自覺防止“權力休眠”現(xiàn)象。而對那些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的干部,有效的辦法是必須出重拳、用重典,或“不換思想就換人”,盡快讓“權力休眠”的干部“休息”,騰出位置給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
(三)心存敬畏不任性,才能做到干凈為官、有所作為。
依法治國,必先從嚴治黨;從嚴治黨,首在從嚴治吏;從嚴治吏,重在從嚴用權。法定權力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法無禁止才可為。面對“全面從嚴治黨”新常態(tài),領導干部一定要心有戒尺、心存敬畏不任性,把手中的權力用當其時、用得其所,才能為官有為、一身干凈。要心存敬畏,對待權力決不能趨之若鶩,更不能公權私用、徇私枉法、以權謀私;要始終有平常之心、戒懼之意,淡泊名利、坦然處置,筑牢慎權慎行的防火線;要時刻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堅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的底線,自覺把自己的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置于上級組織和廣大干部職工的監(jiān)督之下。面對嚴格的法紀約束和繁重的工作任務,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只有首先做到“畏權、慎權、敬權”,才能確保自己心存敬畏不任性,自覺做到嚴以用權。
一是“畏權”如用火。權如火,可傷人,也可助人,關鍵看我們如何識權,如何用權。一些領導干部,一朝大權在手,便忘了黨紀國法和自己的為官初衷,自以為權大于法,把手中的權力異化為謀取私利的籌碼。為此不惜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吃拿卡要,大搞權錢交易,或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無異于惹火燒身。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領導干部一定要畏權如用火,充分認識公權私用的危害,時時自警、處處自省、事事自律,管住自己的欲望,管好手中的權力,規(guī)范好自己的言行。
二是“慎權”如履冰。權力有大小,亦有邊界。一些領導干部害怕槍打出頭鳥,用權便不敢太“用勁”,謀事創(chuàng)業(yè)應做十分只做八分,可做可不做的不做,最后錯失了發(fā)展良機;一些領導干部急功近利,為了引起上級關注,用起權來又太“任性”,凡事可做八分卻做了十分,大工程大項目行要上、不行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搞一大堆形象工程,勞民傷財無數(shù)。以上兩種情況,都是用權無度造成的。所謂慎權,就是要求領導干部要以如履薄冰的心態(tài)來對待手中權力,把握好權力的尺度和使用范疇,做到主動不越位,積極不添亂;做到既不膽小怕事,又不任性妄為,力爭在合理合法的范圍內作出最好的決策,讓權力發(fā)揮最大功效,為自己謀事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造積極的條件。
三是“敬權”如布雨。權力來自人民,故而也必須用之于民,并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權力給他帶來的好處。畏權,就是把自己的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保證不出事;慎權,就是讓自己的權力在允許范圍內充分運作,確保做對事;而敬權,則是要求領導干部充分認識權力的神圣性,把權力當做為人民服務的平臺,而非滿足自己私欲的工具,讓權力始終圍繞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需去行使,使自己最終干成事、干好事。“敬權”如布雨,就是領導干部總是在最關鍵、最需要的時候和最困難的地方出現(xiàn),以最直接、最實用、最科學的決策和方法,妥善解決廣大干部職工最急切、最關心的現(xiàn)實問題,充分體現(xiàn)我們黨用權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偉大情懷。
(四)有權必盡責,決不能當“太平官”和“糊涂官”。
在當今,一些權力失范、失控現(xiàn)象的發(fā)生,與領導干部缺乏正確的權利觀和缺少責任意識有很大關系。缺乏正確的權利觀,才會把簡單粗暴視為大膽果斷;責任意識薄弱,才會把拍腦袋決策視為勇于任事。嚴以用權首先必須端正自己的權力觀,不斷提高自己的責任意識,決不當“太平官”和“糊涂官”。近期中央紀委和貴州省紀委通報的違反八項規(guī)定精神的案件中,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前還有一些領導干部仍然在濫用權力,在這些領導干部心里,權力不是來自組織信任和人民重托,而是自己可以任意使用的“私器”,近而“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言行上唯我獨尊,作風上專斷浮夸,生活上奢靡享樂,無不折射出一些領導干部權力觀的偏差、扭曲甚至倒置。這些現(xiàn)象雖然發(fā)生在少數(shù)人身上,但是對黨和政府良好執(zhí)政氛圍的損害是巨大的,對干部隊伍建設的負面影響也是嚴重的。
領導干部和普通群眾的最大不同莫過于手中有權、肩上有責。要從思想深處入手,轉變用權理念,提高責任意識,真正認識到即使身居高位頭上仍心有戒尺、心存敬畏,自覺做到堅決不當“糊涂官”、或只當“太平官”。如何對待權力,怎么使用權力,是衡量一名領導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作為一名領導干部,一定要嚴以用權、有所作為,真正將行使權力的價值取向定位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之上,堅持用權為民、用權利民,按規(guī)定、按法律行使權力,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做廉潔自律的“清白人”和謀事創(chuàng)業(yè)的“領頭人”。
嚴以用權,就是要求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堅持用權為民、用權利民,決不可以為了個人和小團體利益而濫用權力,這也是對自己的最大關愛和最好保護。焦裕祿、楊善洲、沈浩等優(yōu)秀領導干部典型,之所以令群眾長久懷念,正在于領導干部無論地位高低,始終秉持為民情懷,一心一意將手中權力用于服務人民。反觀一些腐敗分子,起初或不乏為民之志,但在追逐權力的過程中逐漸墮落,將公權異化為謀私工具,終至身敗名裂、令人不齒。作為一名領導干部,不論官職大小,不論位居何方,手中都掌握著或大或小的權力,只有真正“修好身”和“律好己”,才能履好職、用好權、盡好責,逐步把自己鍛煉成為合格的乃至優(yōu)秀的領導干部,已經為期不遠。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