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閱讀教學總結(jié)
一年級閱讀教學總結(jié)
《語文課標》對小學課外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小學一二年級的閱讀教學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在閱讀中積累詞語;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景,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黃毅老師更是提出“每年的閱讀量在15萬字”的目標要求。切實落實閱讀目標,培養(yǎng)學生終身受益的閱讀習慣,是我們應十分重視的問題。今學期,我校各年級都開展:“課外閱讀,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活動,收到一定的效果過,下面談談本人的做法。
一.進行讀書動員
學生和家長只有在真正認識到課外閱讀的價值和意義的時候,才能更加迅速地萌動主動參與的意識,才能更有熱情與激情。在實施閱讀計劃前,在家長會上重點和家長們進行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和閱讀指導”的探討,并請一位家長代表進行親子閱讀的經(jīng)驗介紹。然后在班上開展讀書動員大會,通過舉例說明廣泛閱讀的重要性。同時,自己也現(xiàn)身說法,給學生講自己讀書的故事。請班中愛讀課外書的小朋友,向全班學生演講他們讀書的樂趣。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動員,讓學生明白閱讀的重要性,產(chǎn)生主動閱讀的興趣。二.創(chuàng)設讀書環(huán)境
教師要在學生常規(guī)的校園生活中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種濃厚的讀書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閱讀氛圍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在教室里設立圖書柜,擺放學生愛讀的課外書籍。走進教室,學生就會感受到濃濃的閱讀氛圍,學生課余可以隨時在圖書角上翻閱自己喜歡的圖書,享受閱讀的愉悅。
黑板報上專設讀書欄目,如“我喜愛的名人名言”、“本周推薦書目”“我喜歡的詞句”等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不定期地更換,源源不斷地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參考和引領,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3.指導讀書方法
三外閱讀重視從扶到放的指導過程,重點指導學生精讀和細讀相結(jié)合。按月有重點地向?qū)W生推薦共同閱讀書目,以便于指導閱讀與交流。除午間12:20-12:40為自由閱讀時間外,每天回家安排不少于半小時的閱讀,每周還抽一節(jié)課為大閱讀課,開始指導學生做閱讀筆記,嘗試自己解決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讀書筆記的具體要求是:每周2篇,每篇包括10個好詞,3個好句。四.推進“親子閱讀”
親子閱讀是課外閱讀活動得于順利實施的保障,需要每一位家長都能為這一項活動出一份力。課外讀物里的許多詞語學生不能理解,要邊讀邊與家長探討讀懂的。像成語故事,學生的感想更多了,其實其中的許多故事他們都是似懂非懂,需要家長放下手中的事與孩子一起探討,把難懂的故事再用通俗的語言講解一次。課題組成員要利用家長會、家校聯(lián)系單、家訪與家長交流,向家長介紹親子閱讀這一特殊的讀書活動,倡導他們嘗試親子閱讀,家長與孩子共讀一本書,共同探討書中的一個話題,家長間互相探討家教讀書經(jīng)。五.交流讀書體會
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后,會有表達讀書收獲或者感受的欲望,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與贊許。教師通過組織各種讀書活動,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與交流的平臺,從而發(fā)展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如適時舉行讀書交流會、故事會、智力競賽、猜謎語等。也可預先讓學生根據(jù)某一主題自主選擇課外讀物,然后組織交流。還可布置了一個讀書競賽欄,學生每讀完一本書,就把圖書的名稱填在評比欄里。班級就產(chǎn)生了你追我趕的讀書氛圍,增強閱讀課外書的勁頭。六、研究結(jié)果
通過實驗的前測與后測的比較,結(jié)合我們對整個實驗過程的分析,我們認為:
(一)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要靠老師的培養(yǎng)。學生只有產(chǎn)生閱讀的內(nèi)部動力,才能開發(fā)心智,主動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過程中,漸漸培養(yǎng)學習的持久性,提高自學能力。教師須成功地激發(fā)他們的閱讀動機,使他們在頭腦中將閱讀與樂趣相聯(lián)系。
(二)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在課外的延伸。搞好課外閱讀,關鍵在于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使學生會讀。當學生對課外閱讀產(chǎn)生了興趣,就必須重視學生讀書的有效性。加強課外閱讀,是不是說課內(nèi)的閱讀教學就不重要了呢?當然不是。葉老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我們在課堂要結(jié)合"例子"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然后在課外求拓展、求提高。(三)幫助學生選擇有益課外讀物非常重要。七、分析及反思
通過一年多的研究實踐,課外閱讀課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實效,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更新了教師的教學觀、質(zhì)量觀。據(jù)調(diào)查,以往的課堂教學,96%的教師只滿足于課本內(nèi)容的教學,總覺得學生只要掌握課本內(nèi)容就可以了,沒有必要也沒有時間讓學生閱讀課外讀物。通過一年的實踐研究,教師的教學觀有了轉(zhuǎn)變,其質(zhì)量觀也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教師評價學生從單一的看學生課本知識掌握的情況轉(zhuǎn)向?qū)W生的綜合評價。綜合評價要素之一就是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的態(tài)度和效果。(二)提高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學生逐漸養(yǎng)成了閱讀課外書籍的習慣。根據(jù)本年級的特點,經(jīng)常閱讀課外讀物。
(三)擴大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根據(jù)家長的記錄和與學生談話,98%的學生達到了大綱的基本要求,其中有50%的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超出大綱要求的一倍以上。
(四)提高了學生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識別能力、信息篩選能力、信息儲存能力和信息提取應用能力。在眾多的課外閱讀材料中,教師指導學生面對大量的信息進行正確的判斷、整理、處理,并做出相應的選擇。因此,在課外閱讀中,學生的信息(活用)能力得以提高。
擴展閱讀:一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總結(jié)
201*--201*一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總結(jié)
虞一凡
“教無定法”,對于閱讀教學也應當如此。但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
與發(fā)展,似乎各種教學方法都會或多或少有它不無遺憾之處。尤其是對于一年級這個識字難點的學習階段,閱讀教學更是難以把握。為了讓學生學會怎樣進行有效閱讀和教師怎樣更有效的教學,于是我們從本學期初開始,在嶄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們采用“學習、實踐、研討、反思、總結(jié)、提高”等融為一體的獨特、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對“低年級閱讀教學”進行了初步的研究。一、不斷學習,提高自己
要搞好研究,就得加強學習,提升思想觀念。所以,我們?nèi)w一年級語文老師利用空閑時間搜集了許多與低年級閱讀教學模式相關的理論經(jīng)驗、名師課例等文字、音像資料,采用自學和集體學習的方式,汲取名家之精華,并利用教研時間把自己的學習所得互相交流。通過學習交流,我們一致認為,結(jié)合低年級的教學重點和新課程理念,我們的閱讀教學應從“復習生字、導入激趣,指導朗讀感悟,指導寫字”幾方面教學。于是,我們以此為基礎,對閱讀教學開始了深入的研究探索。二、不斷實踐
為了更好地將所學理論、經(jīng)驗等靈活運用我們的閱讀課堂,探究真正適合一年級學生特點,適合個人特色的閱讀教學模式,我們每人從本冊教材中精選出了一課為課例,采用了“課前研討個人實踐課后研討大家實踐”的步驟,對閱讀教學模式進行了實踐探索。
1、課前研討。每一課的研討前,我們集體每人都要為這一課例搜集了相關的閱讀教學案例,然后互相傳閱,把認為深受啟發(fā)的一些教學片段、方法、語言等畫出來,大家在理論和經(jīng)驗的引導下,利用教研時間,針對每個人的實踐課例進行交流討論,提出教學建議,形成初步的教學思路。
2、課堂實踐!敖虒W過程即研究過程。”我們每周鎖定一位老師,大家根據(jù)課前研究出的初稿,以周公開課為載體,進行教學實踐,其他老師進行隨堂聽課,記錄自己的感受。
另外,我們還為教師的實踐過程進行了錄像和拍攝,作為教學研究的資料。我想,這是我們的老師真正投入地搞校本教研了,不是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為了真正地學會把握閱讀課堂動脈,真正提升自己的閱讀教學水平,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而研究。
3、課后研討。教研時間,老師們針對每一課例的課堂實踐情況進行交流評議,對閱讀教學模式提出修訂意見,使模式日趨完善。4、個人實踐與反思。大家根據(jù)每個人的定稿進行課堂實踐。每個人在使用定稿進行課堂實踐過程中,注意隨機收集閱讀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記錄在“個人實踐與反思交流表”中,利用教研時間提出來,相互交流解決。三、不斷進行教學反思
有反思才會有提高。實踐后,每位老師都要寫出自己的個人實踐反思或聽后反思。并利用教研時間相互交流。四、在總結(jié)中提升自己
“有始要有終,有研究就要有結(jié)果”。在不斷的學習與實踐,反思與交流中,我們的閱讀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地修訂中日趨完善。“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最終,我們總結(jié)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閱讀教學模式“注重體驗,自主閱讀”閱讀教學模式。五、展望未來
雖然今天我們總結(jié)出了一套閱讀教學模式,但真的是“教無定法”,一種教學模式并不能滿足我們教學的需要,并不能真正地落實新課程理念,我們將在下學期的校本教研活動中,繼續(xù)把這個內(nèi)容深入地研討下去,繼續(xù)用我們的“學習、實踐、研討、反思、總結(jié)、提高”一系列研究方式,積極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敢于實踐,研討出更多種的適合我們一年級學生的閱讀教學模式,服務于我們的閱讀教學。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一年級閱讀教學總結(jié)》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一年級閱讀教學總結(jié):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