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題報告提高小學課堂作業(yè)設計的有效性研究結題報告1
《提高小學課堂作業(yè)設計的有效性研究》
結題報告
王法山張改華蔡群麗耿艷芬安慶玲
課堂作業(yè)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鞏固新授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然而數學教學中,仍然大量存在著隨意練習、機械重復、搞題海戰(zhàn)術的現象,這極大地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重了學生的學業(yè)負擔,也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因此,精心設計課堂作業(yè),提高課堂實效,是我們必須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問題。通過兩年多的研究和實踐,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成績,實驗班與對照班相比在各個方面都有一定的進步,本組研究成員的教學業(yè)務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
《新課程標準》為數學的整體深化指明了方向,也引領和提升了作業(yè)設計理念,縱觀目前作業(yè)現狀:傳統(tǒng)作業(yè)設計種種缺陷有目共睹,學生終日陷入“題海”之中,苦不堪言就,身心發(fā)展受到抑制,教師們對作業(yè)設計的有效性感到困惑,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存在弊端,
本課題旨在分析這些低效作業(yè)形成原因的基礎上,制定出相應的對策進行研究和驗證,從優(yōu)化作業(yè)的有效角度摸索出可推廣的對策。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1、有效教學理論
有效教學理論認為:教學就其本體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潛能、促使人身心發(fā)展的一種有效的實踐活動。它強調效果,認為沒有效果的教學是沒有價值的教學,甚至是有害的教學。有效教學的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標準。
(2)激發(fā)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是有效教學的出發(fā)點和基礎。
(3)提供和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條件,促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是有效教學的實質和核心。
2、有意義學習理論
有意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即新舊知識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過程。有意義學習是一種以思維為核心的理解性的學習,其特點是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與心、認知與情感、邏輯與直覺等都和諧統(tǒng)一起來,其結果既是認識和能力的發(fā)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時有意義學習的結果能得到自我確認,所以有效的學習應該是有意義的學習,而機械的學習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但學習的結果常常不得不受到來自外部因素的強化,所以我們認為這是一種低效的學習。
3、《國家數學課程標準》理念
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有創(chuàng)造地設計教學過程;要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希望能從教與學兩個方面來探討有效課堂作業(yè)的途徑,尋找根治重復低效的方法。改變教師教學理念、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基礎上,初步總結對課堂作業(yè)設計的有效策略、操作方法?偨Y出作業(yè)設計有效性的相關評價指標。促進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提高,力爭使課堂作業(yè)有效、高效,為促進小學課堂作業(yè)設計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依據和內容。四、課題研究的方法1、文獻研究法。
廣泛收集、閱讀、研究有關“小學課堂作業(yè)設計有效性”的教育教學文章和新課程的理論專著,并靈活地運用于課題研究之中,使研究建立在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背景上。2、調查研究法。
以問卷、訪談、聽課等形式對對實驗班和對比班的學生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學習能力、學習效果等方面進行觀察,從而掌握實驗第一手材料,進而分析實驗操作的得失3、行動研究法和個案研究法
以聽課、檢查、交往等形式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學習能力、學習效果等方面進行觀察,進而分析實驗操作的得失。4、經驗總結法。
用科學的經驗總結法,總結研究成果,用論文的形式匯報科研成果。五、研究時間及步驟
準備階段(201*.10201*.11)為研究的醞釀、準備階段。成立課題組,選定實驗班,做好信息收集、實施計劃。
研究階段(201*.12201*.11)對教師進行理論學習,對學生進行心理分析,采用各種方式、方法激發(fā)學生的作業(yè)興趣,豐富作業(yè)內容。
總結階段(201*.12)初步總結作業(yè)設計的有效性策略,全面反思、總結,撰寫研究報告,結題。六、課題研究成果
1、通過研究,從各個環(huán)節(jié)摸索了課堂作業(yè)設計的有效方法。從精心設計練習題,改革批改作業(yè)的方法,對學生作業(yè)的有效評價策略并上好作業(yè)講評課,以及練習后做好反思和總結等,基本上實現了研究的預期目標,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2、通過研究,我們逐步探索總結出作業(yè)設計有效性的相關評價指標。這對于如何指導教師進行有效的作業(yè)設計提供了依據。
3、切實減輕了學生的學業(yè)負擔,作業(yè)設計的有效性既體現在量上,也體現在質上,而且是兩方面的有機結合,但最終應反應在學生身上。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學生在成績上有所提升外,學生的學業(yè)負擔真正得到了減輕,從而實現身體與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4、初步形成了學校教學常規(guī)管理的一個特色。通過研究與實驗,全體教師和學生對作業(yè)布置環(huán)節(jié)的管理由理解到支持,由被動完成到主動參與,同學校集體備課活動一樣,已基本形成了一種習慣,也初步成為教學常規(guī)管理的一個特色。
5、提煉并撰寫出了相當數量的案例、心得和論文等。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本著認真、扎實、有效的原則,積極開展研究與實驗,摸索了一些好的做法,也提煉出了一些好的經驗和體會,為今后進一步的實驗和研究積累了較為豐富資料和素材。七、成效分析
通過兩年的實驗與研究,《小學課堂作業(yè)設計的有效性研究》成果顯著,已經在全校推廣,即將在全聯校推廣。(一)對學生復習習慣的養(yǎng)成作用
復習是學習行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學會學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顯示:遺忘率第一天高達55.8%,戰(zhàn)勝遺忘最有力的手段是及時復習。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學生課后復習并不理想,而且學生的平時復習是隱性的,教師很難進行監(jiān)督!罢n堂作業(yè)”卻解決了這個問題,對批閱結果和學生的反饋進行分析比較發(fā)現,絕大多數得分低的學生沒能做到及時復習,甚至有時會出現一向成績較好的學生得低分的現象,經了解得知,由于其它作業(yè)過多,來不及而影響了復習?磥,“課堂作業(yè)”是一個不錯的監(jiān)管學生復習的方法。如果能持之以恒地的對學生復習行為進行監(jiān)管,將會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提供保障。
(二)對學習動機的激發(fā)作用
學習動機能夠產生學習行為,“課堂作業(yè)”把要求放在低起點,小步子,漸進式。由于每節(jié)課內容有限,把起點放在學生努力一下就可以達到的水平上,也就把學生學習的挫折頻率降低至最低限度,每個人都可能得100分或得第一,也可能不及格。自己的分數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會出現某位同學獨領風騷的局面,符合“成功教育”原則,學生自尊心得到了滿足,自尊心是自我提高內驅力的基礎,是學習的潛在力量。試驗班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明顯提高,學習主動性也明顯加強,學習氛圍更好。
(三)對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的作用
小學生的學習負擔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學業(yè)負擔,二是心理負擔。其中,學業(yè)負擔是有形的,學業(yè)負擔主要是作業(yè)負擔。當前的學生作業(y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一是重復做題嚴重,教輔材料中的習題大多是你抄來我抄去,重復做題、搞“題海戰(zhàn)”,耗掉了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二是通過學生的閱讀、聽講和思考就能解決的問題,只要有適當的訓練來加深記憶就可以;三是忽略了個體差異,不管學生有無掌握,都要做同樣的作業(yè),這就造成學生個體的重復做題。當然,就目前而言,學生面臨升學壓力,作業(yè)也是一種手段,家長和老師都擔心減少學生作業(yè)也減掉了學習成績,減掉了教學質量。當然并不是說減輕學生作業(yè)負擔是錯的,關鍵是能做到減量不減質,這方面教師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罢n堂作業(yè)”的一個目標就是當堂內容當天鞏固,讓學生做到及時復習。如果學生掌握了當天的學習內容,學生的作業(yè)就可以少做一點,以后,只要將學生容易遺忘、難于掌握的內容再復習一遍即可,如果能減掉不必要的重復做題,減輕作業(yè)負擔又不減學生成績完全是可能的。實際上,作業(yè)負擔減輕后,效率提高了,學生學得輕松,心情也好,心理負擔輕了,成績反而上升。
(四)為教師的教學反思和學生的個別輔導提供依據
“課堂作業(yè)”是一種作業(yè)的延伸,它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又是在課堂學生短時間內獨立完成。因此,對“課堂作業(yè)”中學生答題情況的分析非常實用,一是對教師本人的課堂教學情況的及時反饋,以便教師能迅速作出教學反思,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修改教學方案;二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準確的判斷,特別是為發(fā)現學生個體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依據。針對不同的學生,“課堂作業(yè)”幾乎都能發(fā)現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并以此為依據進行及時而有效的個別輔導。
(五)提高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增強教師效能感
教師階段性地對學生的課堂作業(yè)進行分析,獲得了學生學習的最直接的材料,特別是對學生普遍性的錯誤進行分析,能使教師及時發(fā)現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對自己的教學效果作出自我評價和反思;有時教師會發(fā)現在判斷學生進步程度時出現了嚴重的失誤,對作業(yè)分析的結果推翻了原先以為學生正在取得預期進步的想法,促使教師不得不重新考慮對學生的教學,這些都有助于教師確定使自己的教學滿足學生需要的專業(yè)發(fā)展目標。同時,由于課堂教學不可能面面俱到,而課堂上不出現的問題也不是一定不重要,“課堂作業(yè)”就能彌補課堂教學的這種不足。
八、幾點思考
(一)、進一步加強課題的管理,特別是課題過程的管理,注重原始材料的積累,以便于不斷地提煉、反思、總結,更好地促進課題的研究。
(二)、今后應繼續(xù)加強教師科研能力的培訓和指導。實驗教師要學中研,研中學;做中研,研中做;寫中研,研中寫,增強課改專家就是你我他的自信心。同時希望得到教育專家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幫助,爭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解決。
擴展閱讀:《提高小學課堂作業(yè)設計的有效性研究》課題結題報告
《提高小學課堂作業(yè)設計的有效性研究》課題結題報告
課堂作業(yè)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鞏固新授知識、形
成技能技巧、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然而數學教學中,仍然大量存在著隨意練習、機械重復、搞題海戰(zhàn)術的現象,這極大地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重了學生的學業(yè)負擔,也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因此,精心設計課堂作業(yè),提高課堂實效,是我們必須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問題。通過兩年多的研究和實踐,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成績,實驗班與對照班相比在各個方面都有一定的進步,本組研究成員的教學業(yè)務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一、課題的提出
課堂作業(yè)設計是小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檢驗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從而促進有效的反思同時教師可以獲得反饋信息,及時進行糾錯和指導。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目前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方式確實有了很大改變,但其中我們也發(fā)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在數學練習活動設計上依然老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操作。成績主導,多練多算使學生成為做題機器。練習模式單一化,毫無新鮮感可言,泯滅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基于對練習重要性的認識和練習現狀的分析和反思,急需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有效練習活動”的改革之路,所以提出“課堂有效練習的探究與實踐”的研究。旨在通過研究確立效率意識,從現狀出發(fā),從“有效”入手,使學生學得既扎實又輕松,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負提質”。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1、有效教學理論
有效教學理論認為:教學就其本體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潛能、促使人身心發(fā)展的一種有效的實踐活動。它強調效果,認為沒有效果的教學是沒有價值的教學,甚至是有害的教學。有效教學的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標準。
(2)激發(fā)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是有效教學的出發(fā)點和基礎。(3)提供和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條件,促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是有效教學的實質和核心。
2、有意義學習理論
有意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即新舊知識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過程。有意義學習是一種以思維為核心的理解性的學習,其特點是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與心、認知與情感、邏輯與直覺等都和諧統(tǒng)一起來,其結果既是認識和能力的發(fā)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時有意義學習的結果能得到自我確認,所以有效的學習應該是有意義的學習,而機械的學習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但學習的結果常常不得不受到來自外部因素的強化,所以我們認為這是一種低效的學習。3、《國家數學課程標準》理念
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有創(chuàng)造地設計教學過程;要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希望能從教與學兩個方面來探討有效練習的途徑,尋找根治重復低效的方法。改變教師教學理念、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學生把練習和活動結合起來,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學會在學習中與他人合作交流、學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練習活動中,形成獲取知識的技能,促進素養(yǎng)的提高,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好素質基礎。力爭使課堂練習有效、高效,為促進小學練習設計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依據和內容。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1、課堂教學中學生作業(yè)的練習設計研究:①、學生提高作業(yè)練習的設計;②、學生實際應用作業(yè)的設計。2、課堂練習中,對學生評價的研究:①、學生情感體驗的研究;②、學生練習實效性的研究;3、課堂練習中教師的地位和怎樣輔導。五、課題研究的方法1、文獻研究法。
廣泛收集、閱讀、研究有關“小學課堂練習設計有效性”的教育教學文章和新課程的理論專著,并靈活地運用于課題研究之中,使研究建立在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背景上。2、調查研究法。
以問卷、訪談、聽課等形式對對實驗班和對比班的學生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學習能力、學習效果等方面進行觀察,從而掌握實驗第一手材料,進而分析實驗操作的得失3、個案研究法
以聽課、檢查、交往等形式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學習能力、學習效果等方面進行觀察,進而分析實驗操作的得失。4、經驗總結法。
用科學的經驗總結法,總結研究成果,用論文的形式匯報科研成果。六、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201*.10201*.11)為研究的醞釀、準備階段。成立課題組,健全學生學習教育網絡,制定研究計劃。
第二階段(201*.12201*.9)初步研究階段。收集資料、信息,進行文獻研究,選擇設計調查問卷,進行相關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召開座談會。。
第三階段(201*.9201*.9)研究階段。課題組成員上研究課,運用自然觀察法,跟蹤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活動,取得相關資料。運用課堂測量法對課堂學習效果作出客觀評價。課后課題組成員聚在一起探討,進行反思,調整和修改研究策略。
第四階段(201*.9201*.12)總結階段。課題組成員收集、整理各種資料,全面反思、總結,撰寫研究報告,結題。七、課題研究的成果
1、通過研究,從各個環(huán)節(jié)摸索了練習設計的有效方法。從精心設計練習,改革批改作業(yè)的方法,對學生作業(yè)的有效評價策略并上好作業(yè)講評課,以及練習后做好反思和總結等,基本上實現了研究的預期目標,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2、通過研究,我們發(fā)現了練習環(huán)節(jié)中的一些基本規(guī)律,如作業(yè)批改與否以及批改的質量和學生的整體進步有密切相關,為后進生轉化和臨界生的管理找到了一種合適的途徑。
3、切實減輕了學生的學業(yè)負擔,練習的有效性既體現在量上,也體現在質上,而且是兩方面的有機結合,但最終應反應在學生身上。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學生在成績上有所提升外,學生的學業(yè)負擔真正得到了減輕,從而實現身體與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4、初步形成了學校教學常規(guī)管理的一個特色。通過研究與實驗,全體教師和學生對練習環(huán)節(jié)的管理由理解到支持,由被動完成到主動參與,同學校集體備課活動一樣,已基本形成了一種習慣,也初步成為教學常規(guī)管理的一個特色。
5、提煉并撰寫出了相當數量的案例、心得和論文等。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本著認真、扎實、有效的原則,積極開展研究與實驗,摸索了一些好的做法,也提煉出了一些好的經驗和體會,為今后進一步的實驗和研究積累了較為豐富資料和素材。八、研究反思與設想(一)收獲
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研究和實驗,除了取得上面的成果為,我們覺得還有以下收獲:
1、促進了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更新了教師教學觀念,鞏固并加深了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拓寬了教師對教學方式改變的思路,促進了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
2、促進了教學相長。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密不可分,同樣,教師的督導和學生督促缺一不可。良好的習慣在相互監(jiān)督和相互學習中逐步養(yǎng)成。在作業(yè)檢查過程中教師養(yǎng)成了良好的教學習慣,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3、培養(yǎng)了教師的教育科研意識。在本次研究過程中,我們牢固樹立校本研究的思想,本著從教學工作的實際問題出發(f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宗旨,讓教師們從行動研究中嘗到了甜頭,利于今后真正做到教與研的有機結合。
4、結題不息題。盡管我們這一課題按計劃結題了,但我們仍要堅持本課題研究內容,要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把研究的成果、好的做法加以鞏固與推廣,并準備往下延伸。
(二)主要問題和今后設想
縱觀整個操作過程,應該說要求明確、措施得力、反饋及時、教師和學生均反映良好,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分層教學的落實較為困難,針對不同層次的班級,各科教師從資料的征訂、標準的制定、練習的難度、數量和要求上,均體現了分層教學的要求,效果良好。但是,在一個班級內,好學生和差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差仍很明顯,教師對這種情況的分層卻體現不夠。雖然年級一再要求,也多方面和備課組長及教師交流溝通,但收效甚微。另外,教師自身的觀念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課題研究的順利實施。如:應試教育的思想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課題的有效開展。課題研究成敗在教師,今后應繼續(xù)加強教師科研能力的培訓和指導。實驗教師要學中研,研中學;做中研,研中做;寫中研,研中寫,增強課改專家就是你我他的自信心。同時希望得到教育專家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幫助,爭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解決,對此,我們充滿信心。
主要參考文獻有:
1、鐘啟泉.有效教學的理念[N].中國教育報.201*-5-25日,第6版2、王鴻鈞.《數學思想方法引論》人民教育出版社.3、孔企平.《論學習方式的轉變》201*.
4、顧鐘錦.《中國教育研究論壇》中國世界語出版社,201*年版.
《提高前置性作業(y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結題報告
(201*-10-1608:59:04)轉載標簽:分類:課題研究前置性作業(yè)雜談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讓學生更自信的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實現教育的終極目標,我校數學教研組教師本著問題即課題思路提出了《提高前置性作業(y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二、課題提出的意義
前置性作業(yè)的有效設置是為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做準備的,具有相當強的目的性,它就是要達到讓學生在課前能夠對新知識進行感受、進行初步理解、自主尋求解決辦法等目的,起到對課堂的導入、甚至貫穿整個課堂的作用。有效的前置性作業(yè)為學生的課堂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從而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它給我們的課堂,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幫助,讓學生更自信,最大程度的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也給我們的課堂帶來廣闊的空間和學習樂趣。三、課題提出的理論依據(一)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維果斯基認為,在進行教學時,必須注意到兒童有兩種發(fā)展水平:一種是兒童的現有發(fā)展水平;另一種是即將達到的發(fā)展水平。他把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稱為“最近發(fā)展區(qū)”。維果斯基認為,重要的不是今天為止已經完結了的發(fā)展過程,而是那些現在仍處于形成狀態(tài)的、剛剛在發(fā)展的過程。因此,弄清楚兒童發(fā)展的兩種水平,將大大促進教學對發(fā)展的作用。前置性學習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獨立活動中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二)現代建構主義理論
現代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者學習數學并不是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他的,而是他本人主動根據已有的數學經驗、認知結構進行的一種主動建構的過程,任何學習者在學習之前并不是一張白紙一樣空著腦袋進入教室的,而是帶著他獨特的數學現實開始新的學習。前置性學習是一種主體積極的活動,其價值在于使學生在個體主動思維活動中首先獲得“有意義的經驗”,然后經過課堂學習將經歷的模糊、疑難、矛盾的情境轉化為清晰、確定、和諧的情境。(三)數學課程標準基本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數學前置性策略研究就是要通過學生課前的觀察發(fā)現、生活探究、動手操作、調查訪問等多種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活動,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體現出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前置性學習目標的確定應該具體,針對不同的年級有所不同。低年級學生由于認知水平有限,側重于自學習慣的培養(yǎng),對他們在新授課的前置性作業(yè)用不著面面具到,也不能多,只需要弄清一兩個或兩三個主要知識點為主,每周設置兩次前置性作業(yè)為宜。高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對他們的前置性作業(yè)可以把這課時的教學要求比較全面具體地提出來,可設計一些動手操作實踐研究的內容,讓他們能通過自學掌握知識要點,課堂上再對所掌握的內容進行反饋,交流,把課堂全部還給學生,學生會更有成就感,更加樂學。五、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針對不同的年級如何把握好前置性作業(yè)設置的度。
數學學科的前置性作業(yè)的設置是根據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本班的學生情況而定,老師在布置前置性作業(yè)前,先要深入鉆研教材,認真地備好課,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只要每次的前置性作業(yè)的設計能圍繞教學目標就行了。(二)在研究的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三)教師養(yǎng)成逐漸樹立了問題及課題的研究思路,提高研究能力,提升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一)理論研究法:研究國內外有關自學能力培養(yǎng)的理論及實驗做法。(二)問卷調查法:針對前置性作業(yè)的設置調查學生喜歡的程度。針對試驗過程,隨時做出調控。
(三)個案研究法:針對個別失敗的前置性作業(yè)的設置,究其原因,采取措施。(四)實驗總結法:對實驗中的得失及時的進行過程性總結,(課題三次階段總結)以便于更好的開展課題。七、課題研究的步驟
1、準備階段:(201*年9月201*年10月)申報課題,確定研究思路,搜集有關資料,進行理論學習。
2、實施階段:(201*年10月201*年2月)開展實驗,深入探討,不斷總結,撰寫論文。3、總結階段:(201*年2月201*年7月)資料搜集整理,撰寫研究報告和發(fā)表論文、撰寫結題報告。八、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一)課題研究第一階段具體做法1、教師層面
(1)首先進行理論學習,通過學習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思想上明確教學實驗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發(fā)揮學生的最大潛能。在建構主義理論和數學課程標準的引領下,進一步明確學生是如何進行學習的。
(2)、教師做到精心備課、深挖教材,把握教學中的重難點,針對不同年級,對前置性作業(yè)提出不同的要求。2、學生出現問題
(1)學生對前置性作業(yè)不夠重視。(2)不能深入地進行研究,浮于表層。3、分析改進措施
我們召開課題研究會針對這種現狀,結合具體的前置性作業(yè)如“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案例設計,查明原因:一是前置性作業(yè)的設置太過具體,沒有研究的價值;二是問題范圍較廣;學生無從下手。如何是前置性作業(yè)淺入深出,更具有研究的價值?結合實例,針對前置性作業(yè)“真分數和假分數”問題過于具體不利于引發(fā)學生思考的現狀,我們對前置性作業(yè)提出本著簡單、低入、開放的原則,更應針對不同的年級,采取不同的要求。低年級做到趣味性、可操作性;高年級具有可探究性。這樣便于學生留出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二)課題研究第二、三階段具體做法1、針對學生出現的兩極分化現象分析
在實驗的第二階段,我們明顯的感受到學生兩極分化現象的嚴重性。在進一步調查分析研究的過程中,發(fā)現既有教師的個人因素,如:教師新課改理念把握不到位,課堂出現低效的狀況;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把握不明確,往往以最高的要求對全體學生進行教學。這樣一來,一大部分學生難以達到教學要求,人為地造成了學生兩級分化的產生。
從學生因素說,學生本身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從一年級剛入學,各個學生就存在著差異,學生的智力能力水平、教育經歷、生活經驗、家庭環(huán)境差距很大。而新教材的教學要求是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中展開。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有的學生有相關的生活經驗,而有的學生卻沒有。小組中個別學生參與、發(fā)言、質疑的機會很少。久而久之,在小組中越來越差。2、解決措施
(1)領會編者意圖,把握教材重難點。
對于新教材,教師要努力吃透、悟透,努力領會新教材編排的
特點與意圖,把握新教材的脈絡,能深“潛”進去,更能高“跳”出來,這樣便能活用教材,教活教材。而且要注意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該點到的要點到,該總結歸納的要總結歸納,避免各冊教材之間出現知識的盲點。(2)把握好教學起點,選擇恰當的教學目標、教學情境、教學方法
進行教學。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好教學進度,教學中對比較困難的學習內容可以適當放慢教學速度,讓學生多一點時間去思考、交流、操作、探究、鞏固。(3)采取了捆綁式的小組激勵評價制度。低年級采取星級評價,高年級采取積分卡評價。采取每天一小評,每周一大評,每月一匯總。及時的對學生進行評價,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團隊意識,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針對低年級識字量達不到的現狀,我們采取一周一次前置性作業(yè),低年級學生可采用涂畫的方式,也可以是學生口述,家長帶寫。此項評價讓大家懂得只有你行,我行,大家才都行。學會與他人如何相處、合作。3、第二、三階段課題研究深入
(1)課中我們設置前置性作業(yè),創(chuàng)造性地把思維導圖引入課堂,利用抓點、連線、成面、構體的四部立體式教學,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獲得螺旋上升的知識,從而使知識系統(tǒng)化、網絡化,激活學生思維,完善知識結構,拓寬視野,全面提升數學素養(yǎng)。在此過程中教師逐漸樹立了問題及課題的研究思路,提高了研究能力,提升了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
(2)前置性作業(yè)與學生的數學實踐活動有機的結合。
為了能夠學以致用,我們設置了實踐性前置性作業(yè)。此項前置性作業(yè)的設置讓學生成為知識的實踐者,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們體會到知識就在身邊,感受到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九、課題研究成果教師層面
(1)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
前置性作業(yè)的實施,使教師教學觀念產生極大的變化。教師由原來的只關注教材,轉向既關注教材,又關注學生。教師由原來在課堂上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辄c撥者,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并在具體的教育情景和日常生活中建構知識。(2)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
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要求,了解學生的個別差異,便于因材施教,就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注重引導式、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課堂中的權威。
(3)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
實驗教師在實踐過程中,對教學中的問題及困惑及時的進行總結、歸納找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逐漸實踐,由實踐經驗逐漸上升到理論層面。真正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教師由原來被動的教學思考逐漸走上主動思考,有效的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4)讀書成為教師的習慣。
在試驗過程中,我們越來越覺得自己所學的知識欠缺,我們所擁有的一桶水,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學現狀迫使我們應是“源頭活水”,不應是一桶“死水”。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教學方法,應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更新,更新的重要方法就是讀書,就是學習。在學校讀書吧的引領和課題實驗的帶動下,讀書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一種需求。(5)教師養(yǎng)成勤于動筆的習慣。
一年以來的課題實驗,教師們在實踐中逐漸把自己的實驗困惑、實驗體會,教學案例進行梳理,吸取教訓,推廣經驗。留心積累,勤于動筆應該成為我們的一種職業(yè)習慣。學生層面
(1)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
經過老師的精心培養(yǎng),學生掌握了“前置性小研究課堂交流、匯報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的學習大路,使教與學達到和諧統(tǒng)一。學生親身感受到自主學習的成功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學生的自信心增強。
前置性作業(yè)的設置使小組中學生之間更好的互幫互助,同學之間有的是“你不會,我來幫”,“有困難,大家上,”“只有你行,我行,大家才行”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學習自信心明顯增強。(3)學生思維開闊、視野開闊。前置性作業(yè)的設置使學生養(yǎng)成遇到問題,勤于思考,善于向困難挑戰(zhàn),尋求求異思維的習慣,學生思維廣度更寬,深度更高。同時通過課外的學習,學生的知識面更加廣闊,豐富學生的課內學習,拓展學生的學科視野。(4)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
前置性作業(yè)的設置使學生在課前對教學的重難點進行自學研究,指導學生學會如何思考,如何解決疑難問題,有效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學生的小初銜接做準備,實現教育的終極目標。(5)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
前置性作業(yè)的實施,使學生由原來的被動學習逐漸轉變?yōu)橹鲃訉W習,課前學生是研究者、探索者,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數學課堂中成為主流。(6)學生的合作能力增強。
小組合作學習能使學生互相取長補短,縮小兩端學生的差距,雙方都能獲益,尤其對后進生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小組討論學習的氣氛有助于緩解內心的緊張情緒,使他們敢于提出問題,并且小組的集體智慧有助于問題的解決。利用好小組合作的方法也為他們多創(chuàng)造了一些動手動腦的機會,讓他們能體會到學習中成功的樂趣。同時對提供幫助的同學來說也是一次鍛煉。雙方都會有合作成功的喜悅感,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學生的合作能力大大增強。十、課題研究存在問題及今后打算
在《提高前置性作業(y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課題研究中,我們雖然取得了點滴成績,但也遇到很多困惑。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如何進行分層設置前置性作業(yè)?如何把學生的前置性作業(yè)與數學實踐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雖然課題困難重重,但我們會一如既往的走下去,因為我們找到了一條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成功之路。
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有效性的研究》課題結題報告內容摘要:課堂練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鞏固新授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然而數學教學中,仍然大量存在著隨意練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結題報告提高小學課堂作業(yè)設計的有效性研究結題報告1》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結題報告提高小學課堂作業(yè)設計的有效性研究結題報告1: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