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磚混結構設計總結
我的磚混結構設計總結
磚混結構的設計計算性不是很強,主要的是概念設計和構造設計,本文結合磚混結構的特點從設計者容易忽略的角度和提高效率的角度出發(fā),提出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一.準備工作:
1.在拿到建筑專業(yè)的條件圖后,不要急于上機繪圖。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里說的意思是,首先要理解透徹建筑圖的意圖,平立剖的關系。尤其是住宅樓,大都有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如此一來就有地下室的部分隔墻是不上下貫通的。這些隔墻的處理方法有兩種:一是利用這些隔墻(主要是240厚的墻)讓這些墻作為地下室頂板的承重墻。(注意:此方法的適用條件是地基條件良好,土質硬且均勻,并要考慮地基基礎不均勻沉降的影響)二是不利用這些隔墻承重,墻頂設梁,墻后砌。(此方法的適用條件與第一種方法的適用條件相反。初衷是為了防止不良地質條件下的基礎不均勻。)這種處理方法還有一個必須要注意的地方:一般的地下室的層高較低(通常為2.2米)如果墻較長且墻中又有門洞,這時候要控制墻頂梁的高度不宜大于350mm,否則會造成門洞高度不足。2.目前住宅樓的建筑設計中普遍設置了閣樓層,閣樓層根據使用功能一般分為兩種:一是用來居住使用的,二是用來倉儲儲藏使用的。兩種不同的使用功能決定了結構設計時不同的結構處理方式:即是以閣樓層為本還是以閣樓層的下一層為本。如果閣樓層用來居住,那么結構處理時盡量要按正常的樓層來處理不要影響居住的功能。反之,則要盡量把閣樓層的下一層按正常的樓層處理,不利居住的處理盡量放在閣樓層。由于閣樓層的設置,通長情況下建筑的設計中會出現(xiàn)部分的屋頂露臺。這樣就會使部分墻體不上升到屋面,而部分上升到屋面的墻體無根,必須要以梁來臺的。下面分三個部分來說明此情況下的結構處理:一是板,按正常情況,屋頂露臺的板頂標高就是建筑標高的,沒有必要減建筑做法的。而室內的板頂標高是要減建筑做法的,如此造成下層室內頂板不平,故建議屋頂露臺的板頂標高同室內的一樣,統(tǒng)一減去建筑做法,這樣的好處還有就是利于鋼筋的拉通,方便施工。再一個建議就是板內鋼筋要雙層雙向拉通,板厚適當加厚,板配筋率適當提高。(原因就是此層上下的剛度有變化及此層板應當認為是無根墻體的嵌固端)二是梁,主要是指抬無根墻體的梁,此梁的設計應當按托梁的設計和構造更為合理。不應該按簡單的簡支梁設計,當梁上的墻體有門窗洞口時建議梁的箍筋全長加密。三是構造柱,主要是指不是從基礎延順上來的構造柱,是由于無根墻體的存在而設置的構造柱,此構造柱的截面和配筋建議加大,另外此構造柱建議向下延伸一層向上要錨入屋面的圈梁內。能清楚這些關系對于下一步的設計是有益無害的。
3.確定結構方案。大的方案當然是砌體結構了。先說一下基礎的方案,確定基礎方案的前提是正確讀懂和理解地質勘察報告。提醒一點是一定要根據建筑專業(yè)的總圖來確定建筑正負零的絕對標高和地質報告中絕對標高的相對關系這樣才能和理的確定基礎的埋深和基礎的處理情況。還有就是要根據甲方的要求和當?shù)氐膶嶋H情況來確定基礎的形式,以免造成按常規(guī)設計后又更改設計的情況。4.至于上部結構部分主要是根據甲方和當?shù)氐膶嶋H情況來定以下部分:一是,樓板采用現(xiàn)澆板還是預制板,若是現(xiàn)澆板的話鋼筋采用什么強度等級的鋼筋,若是預制板的話采用國標還是省標的預制板。二是,板,梁,構造柱的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根據結構耐久性的要求和目前的經濟情況,建議采用C25等級的混凝土。準備完這些基本的條件我想便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工作了。二.結構設計:
1.結構平面圖。在繪制結構平面布置圖前有個問題需要說明一下。就是要不要輸入結構軟件進行建模的問題。當建筑地處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區(qū)時(建造于Ⅳ類場地上較高的高層建筑除外),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是可以不用進行截面抗震驗算但應符合有關的抗震措施要求。那么對于砌體結構來講如果時間不是很充足的話應該可以不用在軟件中建模的,直接設計即可,但要注意受壓和局部受壓的問題。必要時進行人工復核。(注:據經驗6度區(qū),7層高,層高為2900,承重墻左右的開間大于3900及以上時墻體的厚度應為370厚。)對于局部受壓的防御措施是要按規(guī)定對梁下設梁墊以及設置構造柱等措施。如果時間不是很緊張的話建議還是輸入建模較好,有一個便利就是可以利用軟件來進行荷載導算。另外當建筑地處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及以上時我的觀點是必須要輸入軟件建模計算的,(這也是為施工圖審查作的必要準備)繪制結構平面圖時如果沒有建模的話就可以直接在建筑的條件圖上來繪制結構圖了,這一步必不可少的是刪除建筑圖中對結構來講沒有用的部分,簡單快捷的方法是利用軟件的圖層功能,直接凍結相關的層。然后再建立新的結構圖層:圈梁層,構造柱層,梁層,文字層,板鋼筋層等等。這樣做的目的是提高繪圖效率,方便在不同結構平面圖間的拷貝移動和刪除。(認真仔細的做好一層的結構平面圖,然后直接拷貝到二層及以上各層,再對局部不同的
2.屋頂(面)結構圖。當建筑是平屋頂時注意事項同上所述。當建筑是坡屋面時,結構的處理方式有兩種:梁板式及折板式。梁板式適用于建筑平面不規(guī)整,板跨度較大,屋面坡度及屋脊線轉折復雜的坡屋面。反之,則適用折板式。兩種形式的板均為偏心受拉構件。板配筋時應有部分或全部的板負筋拉通以抵抗拉力。板厚基于構造需要一般不宜小于120厚。此外梁板的折角處鋼筋的布置應有大樣示意圖。至于坡屋面板的平面畫法,建議采用剖面示意圖加大樣詳圖的表示方法(實踐證明此方法便于施工人員正確理解圖紙)。正確繪圖和設計的關鍵是設計人員真正的心知肚明,結構設計者必須要具備一定的空間概念,正確理解建筑圖紙和意圖。設計的圖紙方能讓施工人員明白。由于屋面的起坡會造成閣樓層的部分墻體超高,應結合門窗頂設置圈梁來降低墻的計算高度。
3.大樣詳圖。大樣詳圖的繪制可以在建筑詳圖的基礎上直接繪制,前提是建筑詳圖的準確無誤。也可以在以前做過的詳圖的基礎上來局部改進繪制。要注意的是在保持建筑外形的前提下盡量的使結構受力和理和施工方便。在標高和外形尺寸上一定要和建筑專業(yè)協(xié)調一致。需要提醒的是建筑標高和結構標高的關系要搞清楚。該減的減,不該減的就不要減。
4.樓梯。樓梯梯板要注意撓度的控制,梯梁要注意的是梁下凈高要滿足建筑的要求,梯梁的位置盡量使上下樓層的位置統(tǒng)一。局部不合適處可以采用折板樓梯。折板樓梯鋼筋在內折角處要斷開分別錨固防止局部的應力集中。閣樓層處的樓梯由于有分戶墻的存在要設置抬墻梁。注意梁下的凈空要求,并要注意梯板寬度的問題。首段梯板的基礎應注意基礎的沉降問題,必要時應設梯梁。
5.基礎;A要注意混凝土的標號選擇應符合結構耐久性的要求。(通常情況下可采用C25)基礎的配筋應滿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施工圖審查中心重點審查部位)。條基交接部位的鋼筋設置應有詳圖或選用標準圖。條基交叉處的基底面積不可重復利用,應注意調整基礎寬度。局部墻體中有局部的較大荷載時也要調整基礎的寬度(因軟件計算的是墻下的平均軸力);A圖中的構造柱,當定位不明確時應給與準確定位。
三.各專業(yè)配合:在開始施工圖設計前建議要開各專業(yè)碰頭協(xié)調會,明確各專業(yè)需要注意和配合的地方。統(tǒng)一做法和標準。確定原則性的方案,使各專業(yè)的條件圖真正成為條件圖。避免在出圖時再調整方案的重復浪費工作。
1.建筑專業(yè)。確定大致的建筑做法,確定墻厚和承重墻及非承重墻。明確通風孔和太陽能管道的位置。明確樓板預留洞的尺寸和位置。明確需要預留,預埋件的標高和位置。明確懸挑構件的詳細尺寸。明確窗的類型是普通窗,飄窗還是落地窗。樓梯間的窗是否貫穿樓層還是分樓層上下設置。
2.電氣專業(yè)。明確墻體電表及開關的預留洞。當削弱墻體時應采取措施予以加強。明確屋面避雷帶及引下線的做法。明確豎向管線預留預埋的位置。明確預埋電線套管的大小及位置和走向。
3.設備專業(yè)。明確廁所,廚房現(xiàn)澆板預留洞尺寸位置。明確暖氣管道穿墻穿樓板預留洞尺寸和位置。明確給水立管管道的位置。明確給排水管的埋深和標高。
以上所述幾點都是在結構施工圖設計中容易忽略和遺忘的地方,當然還有很多方面本文沒有涉及(請參見相應的規(guī)范和規(guī)程)。希望本文所涉及的地方可以給設計人員一定的幫助,能夠提高設計人員的工作效率?傊O計工作需要的是認真,仔細和很強的責任心。只有各專業(yè)設計人員密切配合。才有可能設計出好的作品。
本人認為邊支座計算按簡支,配筋按構造配筋,框架邊梁剛度雖然大,但不足以抵抗板的扭轉,大板更不能,而且邊負彎距大了必然導致邊跨板底彎距值偏少,容易引起板底裂縫,板負筋配大意義不大。
地基基礎計算書1.天然地基
(1)持力層選擇第層土,基礎底面標高,承載力特征值Fak
(2)地基承載力設計值:。(3)底層柱下端內力組合設計值
(4)基礎底面積計算
(5)基礎計算書:沖切、抗剪、抗彎計算。
2.復合地基(1)靜載試驗值。
(2)承載力設計值計算與選用值。(3)底層柱下端內力組合設計值見附圖。
(4)基礎底面積計算
(5)基礎計算書:沖切、抗剪、抗彎計算。
3.樁基
(1)單樁承載力極限標準值計算(分別按鉆孔計算)。
(2)樁數(shù)計算總樁數(shù),總荷載設計值。(3)靜載試驗分析,樁位調整。(4)承臺設計計算(沖切、剪切、抗彎)
六、地下室計算1.荷載計算
2.內力分析:側板、底板。
3.配筋原則(1)強度控制頂板。
(2)裂縫控制,結構自防水底板、周邊墻板。磚混也干了一段時間了,談點我的意見:
磚混設計時,無論是不是底框或者內框架結構,上部結構的梁一般都按普通的簡支梁計算。因為按照《砌體結構規(guī)范》關于墻梁的規(guī)定,一般的梁都滿足不了墻梁的要求,所以只能按照普通梁計算。這個不是看上面有沒有承重墻,也不是說按照什么樣的力學模型設計的問
題。
在采用pkpm軟件計算的時候,可以有以下兩種方法:
1.在pm中整體建立模型的時候,可以采用pm轉成pk的方法,但是這個時候,pm很容易丟荷載,值得注意。在輸入荷載的時候,應該在
相應梁上面加墻體荷載,才能保證結算結果的正確性。
2.笨方法,但是結果準確:手算倒荷,用pk或者gj計算梁的配筋。
最后,上面說的只是一般的情況,如果你的梁可以滿足《規(guī)范》關于墻梁的規(guī)定,那么,就應該按照墻梁計算了。一般說起來,墻梁的
配筋結果要比普通梁要經濟,但是墻梁要求的條件太多。
[僅代表個人意見]
個人認為,構造柱處宜應加梁墊。
構造柱不應參與承重,最好還是用梁墊分散荷載。
請教:陽臺挑梁構造柱的做法!住宅樓陽臺挑梁端頭設的封頭構造柱,構造柱上下端皆與挑梁連接,為了減小構造柱對挑梁的影響,構造柱不應當與挑梁一同澆筑。請
問:這時構造柱的做法怎樣做?朋友們有沒有節(jié)點的大樣圖,給共享一下!謝謝了!
謝謝大家。!
大家誤會樓主意思了,應該是按普通GZ做法,僅在柱頂端預留50MM左右,后澆,鋼筋是要錨入上部挑梁的
磚混結構中樓梯的荷載如何輸入?
我是將樓梯荷載折算后分別作用在支承的墻上和梁上。
你是如何處理呢?真誠期待你的議建!
我們設計院的做法是面荷載導算成線荷載分配到兩邊的梁上網上大部分是取面荷載7KN/M2這樣也可取
結構設計經驗集(我的收藏)
1、設計坡屋頂時,梁配筋后,必須自校梁底標高,算出其凈高,看是否滿足要求,特別是樓梯等入口處。
2、設計坡屋面時,屋脊(陽角、陰角)處,梁可適當減小,當板跨較小時,可以不設梁,否則可能影響使用,凈高不足,再者,也會造
成看上去影響美觀。
3、樓梯柱(中間平臺作用處)應該全程加密,因為該柱為短柱。
4、對于迎水面保護層為50mm的混凝土墻,應在50mm內增設Φ8#150雙層雙向的鋼筋網片,以減少混凝土的收縮裂縫。
5、對于梁高的取值,應該考慮建筑空間的需求,要和建筑協(xié)商好凈高要求。
6、寫字樓、商場等8m跨梁,取300x800的梁不好,應取350x700,對于一些大跨度公鍵,梁寬應適當加大,應取300以上,最好取350、
400,因為:
①梁寬加寬,抗剪有利,符合“強剪弱彎”的原則。②350寬的梁,用四肢箍可以使箍筋直徑減小。
③主梁加寬,有利于次梁鋼筋的錨固。
7、對于柱的大小,應該盡量做到按軸壓比控制,軸壓比相差不宜大于0.2,當建筑有要求時,應和建筑協(xié)商好該問題。
8、對于高層建筑,頂層板考慮到剛度突變很大,宜加厚到150mm,應充分分析計算結果,判斷結構類型。
9、梁配筋時,應充分考慮梁的錨固長度,特別是次梁,應盡量滿足圖集要求。
10、板配筋時,應注意Ⅰ級、Ⅱ級鋼的區(qū)別(是否有彎鉤),以及板厚不同時,千萬注意不能把鋼筋拉通。
11、畫大樣圖時,一定要對照建筑大樣圖和立面圖,以達到建筑的里面要求。
12、梁配筋時,應注意腰筋的設置,單側腰筋應大于0.1%bhw。
13、柱配筋時,應同時滿足配筋率、箍筋、主筋、角筋、最小體積配筋率的要求。
14、后澆帶應按新規(guī)范加強。15、高層建筑中,樓板開大洞后,宜按JGJ3-201*第4.3.8條加強。
16、剪力墻墻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否則應開結構洞。17施工起拱:求出短期撓度(1\\2長期)再帶入規(guī)范求出起拱值
18外露以及天面板需有抗?jié)B防裂的考慮,按彈性法計算一般用一級8號間距200拉通,其余由計算另加;抗裂筋越小越密越好,可人為要
求增加凳子筋,以增加剛度.
19懸挑梁定要注意面筋的加強,箍筋全長加密,驗算撓度,尤其是大于1米長度的.
20連梁超限問題:連梁多短而剛剛度折減,可直接減去梁高,模擬剛度折減,用算出來的梁內力安在原高梁之上配筋驗算
21地下室集水井與承臺不能重合,應先由建筑初定,再結構核對,最后提交建筑設備配合。
二.淺議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概念設計
針對目前建筑結構設計當中墨守成規(guī)的現(xiàn)象,提倡采用概念設計思想來促進結構工程師的創(chuàng)造性,推動結構設計的發(fā)展。所謂的概念設計一般指不經數(shù)值計算,尤其在一些難以作出精確力學分析或在規(guī)范中難以規(guī)定的問題中,從整體的角度來確定建筑結構的總體布置和
抗震細部措施的宏觀控制。
在不斷的結構設計研究與實踐中,人們積累了大量有益的經驗,并體現(xiàn)在設計規(guī)范、設計手冊、標準圖集等等。隨著計算機技術和計算方法的發(fā)展,計算機及其結構程序在結構工程中得到大量地應用,每個設計單位都在為徹底甩掉圖板而做努力。結果給部分結構工程師造成一種錯覺,覺得結構設計很簡單,只需遵循規(guī)范、手冊、圖集,等待建筑師給出一個空間形成的方案(非結構的),使用計算機,然后設法去完成它,自己只不過是一個東拼西湊的計算機畫圖匠而已。這不僅不能有效地運用他們的知識、精力和時間,而且還會與建
筑師的交流中產生分歧與矛盾。
我國結構計算理論經歷了經驗估算,容許應力法,破損階段計算,極限狀態(tài)計算,到目前普遍采用的概率極限狀態(tài)理論等階段,F(xiàn)行的《建筑結構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J68-84)則采用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結構極限狀態(tài)設計準則,以使建筑結構的設計得以符合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概率極限狀態(tài)設計法更科學、更合理。但該法在運算過程中還帶有一定程度的近似,只能視作近似概率法。并且光憑極限狀態(tài)設計也很難估計建筑物的真正承載力的。事實上,建筑物是一個空間結構,各種構件以相當復雜的方式共同工作,且都并非是脫離總的結構體系的單獨構件。目前,人們在具體的空間結構體系整體研究上還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設計過程中采用了許多假定與簡化。作為結構工程師不應盲目的照搬照抄規(guī)范,應該把它作為一種指南、參考,并在實際設計項目中作出正確的選擇。這就要求結構工程師
對整體結構體系與各基本分體系之間的力學關系有透徹的認識,把概念設計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所謂的概念設計一般指不經數(shù)值計算,尤其在一些難以作出精確理性分析或在規(guī)范中難以規(guī)定的問題中,依據整體結構體系與分體系之間的力學關系、結構破壞機理、震害、試驗現(xiàn)象和工程經驗所獲得的基本設計原則和設計思想,從整體的角度來確定建筑結構的總體布置和抗震細部措施的宏觀控制。運用概念性近似估算方法,可以在建筑設計的方案階段迅速、有效地對結構體系進行構思、比較與選擇,易于手算。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正確,避免后期設計階段一些不必要的繁瑣運算,具有較好的的經濟可靠性能。同時,也是判
斷計算機內力分析輸出數(shù)據可靠與否的主要依據。
比如,有的設計人員用多、高層結構三維空間分析程序來計算底層框架,還人為的布置一些抗震墻,即不能滿足樓層間的合理剛度比,也不能正確地反映底層框架在地震時受力狀態(tài)。問題在于結構概念不明確,沒考慮這兩種結構體系的差異。軟件的選擇和使用不當,造成危害是不容忽視的。美國一些著名學者和專家曾警告工業(yè)界:“誤用計算機造成結構破壞而引起災難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比欢
免這種情況,概念設計的思想不妨是個好方法。
運用概念設計的思想,也使得結構設計的思路得到了拓寬。傳統(tǒng)的結構計算理論的研究和結構設計似乎只關注如何提高結構抗力R,以至混凝土的等級越用越高,配筋量越來越大,造價越來越高。結構工程師往往只注意到不超過最大配筋率,結果肥梁、胖柱、深基礎處處可見。以抗震設計為例,一般是根據初定的尺寸、砼等級算出結構的剛度,再由結構剛度算出地震力,然后算配筋。但是大家知道,結構剛度越大,地震作用效應越大,配筋越多,剛度越大,地震力就越強。這樣為抵御地震而配的鋼筋,增加了結構的剛度,反而使地震作用效應增強。其實,為什么不考慮降低作用效應S呢?目前在抗震設計中,隔震消能的研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隔震消能的一般作法是在基礎與主體之間設柔性隔震層;加設消能支撐(類似于阻尼器的裝置);有的在建筑物頂部裝一個“反擺”,地震時它的位移方向與建筑物頂部的位移相反,從對建筑物的振動加大阻尼作用,降低加速度,減少建筑物的位移,來降低地震作用效應。合理設計可降低地震作用效應達60%,并提高屋內物品的安全性。這一研究在國內外正廣泛地深入展開。在日本,研究成果已經廣泛應用于實際工程中,
取得良好的經濟、適用效果。而我國由于經濟、技術和人們認識的限制,在工程界還未被廣泛地應用。
同時,在目前建筑結構抗震鑒定及加固中,概念設計的思想也應得到延伸。在1976年唐山地震中,天津市加固的2萬間民房無一倒塌,但天津第二毛紡廠三層的框架廠房,卻因偏重于傳統(tǒng)構部件的加固,忽視結構總體抗震性能的判斷,造成不合理的加固使抗震薄弱層轉
移,仍然倒塌。
概念設計的思想被越來越多的結構工程師所接受,并將在結構設計中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然而現(xiàn)在的高校教學中,往往只重視單獨構
件和孤立的分體系的力學概念講解。尤其在專業(yè)
一點工作筆記
關于箱、筏基礎底板挑板的陽角問題:
(1).陽角面積在整個基礎底面積中所占比例極小,干脆砍了?煽吵芍苯腔蛐苯。
(2).如果底板鋼筋雙向雙排,且在懸挑部分不變,陽角不必加輻射筋,誰見過獨立基礎加輻射筋的?當然加了也無壞處。(3).如果甲方及老板不是太可惡的話,可將懸挑板的單向板的分布鋼筋改為直徑12的,別小看這一改,一個工程省個3、2萬不成問
題。
2.關于箱、筏基礎底板的挑板問題:
(1).從結構角度來講,如果能出挑板,能調勻邊跨底板鋼筋,特別是當?shù)装邃摻钔ㄩL布置時,不會因邊跨鋼筋而加大整個底板的通長
筋,較節(jié)約。
(2).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應力,當基礎形式處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時,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必要時可加
較大跨度的周圈窗井。
(3).能降低整體沉降,當荷載偏心時,在特定部位設挑板,還可調整沉降差和整體傾斜。
(4).窗井部位可以認為是挑板上砌墻,不宜再出長挑板。雖然在計算時此處板并不應按挑板計算。當然此問題并不絕對,當有數(shù)層地
下室,窗井橫隔墻較密,且橫隔墻能與內部墻體連通時,可靈活考慮。
(5).當?shù)叵滤缓芨,出基礎挑板,有利于解決抗浮問題。
(6).從建筑角度講,取消挑板,可方便柔性防水做法。當為多層建筑時,結構也可謙讓一下建筑。
3.關于箍筋在梁配筋中的比例問題(約10~20%):
例如一8米跨梁,截面為400X600,配筋:上6根25,截斷1/3,下5根25,箍筋:8@100/200(4),1000范圍內加密。縱筋總量:3.85*9*8=281kg,箍筋:0.395*3.5*50=69,箍筋/縱筋=1/4,如果雙肢箍僅為1/8,箍筋相對縱筋來講所占比例較小,故不必在箍筋上摳門。
且不說要強剪弱彎。已經是構造配箍除外。
4.關于梁、板的計算跨度:
一般的手冊或教科書上所講的計算跨度,如凈跨的1.1倍等,這些規(guī)定和概念僅適用于常規(guī)的結構設計,在應用日廣的寬扁梁中是不合適的。梁板結構,簡單點講,可認為是在梁的中心線上有一剛性支座,取消梁的概念,將梁板統(tǒng)一認為是一變截面板。在扁梁結構中,梁高比板厚大不了多少時,應將計算長度取至梁中心,選梁中心處的彎距和梁厚,及梁邊彎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值配筋。(借用臺階式獨立基礎變截面處的概念)柱子也可認為是超大截面梁,所以梁配筋時應取柱邊彎距。削峰是正常的,不削峰才有問題。
5.縱筋搭接長度為若干倍鋼筋直徑d,一般情況下,d取鋼筋直徑的較小值,這是有個前提,即大直徑鋼筋強度并未充分利用。否則應取鋼筋直徑的較大值。如框架結構頂層的柱子縱筋有時比下層大,d應取較大的鋼筋直徑,甚至縱筋應向下延伸一層。其實,兩根鋼筋放一
起,用鐵絲捆一下,能起多大用,還消弱了鋼筋與混凝土的握裹力。所以,鋼筋如有可能盡量采用機械連接或焊接。
6.鋼筋錨固長度為若干倍鋼筋直徑d,這是在鋼筋強度被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的要求,在鋼筋強度未被充分利用時,如梁上小挑沿縱筋,剪
力墻的水平筋端部等,錨固長度可折減。如剪力墻的水平筋端部僅要求有10d的直鉤即可。
7.柱子造價在框架結構中是很小的,而在抗震時起的作用是決定性的。經實驗,考慮空間作用時,柱子縱筋加大至計算值的2.5倍左右
才可保證塑性鉸不出現(xiàn)在柱子上。可不按計算配筋,大幅度增加縱筋,同時增大箍筋。
8.抗震縫應加大,經統(tǒng)計,按規(guī)范要求設的防震縫在地震時有40%發(fā)生了碰撞。故應增大抗震縫間距。
9.錨固?搭接?:例如,中柱節(jié)點處,框架梁下縱筋錨入柱內LAE,其搭接長度:2*LAE-柱寬,如鋼筋直徑25,LAE=40D,柱寬500,2*25*40-500=1500,既其搭接長度,已經達到了1500,遠大于1.2*LAE=1200。而柱變斷面,如上下柱斷面相差50,上柱錨入下柱40D,
此處按錨固還時搭接?
10.關于回彈再壓縮:
基坑開挖時,摩擦角范圍內的坑邊的基底土受到約束,不反彈,坑中心的地基土反彈,回彈以彈性為主,回彈部分被人工清除。當基礎較小,坑底受到很大約束,如獨立基礎,回彈可以忽略,在計算沉降時,應按基底附加應力計算。當基坑很大時,相對受到較小約
束,如箱基,計算沉降時應按基底壓力計算,被坑邊土約束的部分當做安全儲備,這也是計算沉降大于實際沉降的原因之一。
11.柱下條基一般認為在剛度較大,柱子軸力和跨度相差不大時,可按倒樓蓋計算。實際大部分都可以按倒樓蓋計算。即采用修正倒樓蓋。先按平均反力計算連續(xù)梁,然后將求得的支座反力與柱子軸力相平衡,將差值的正值加到柱兩邊的1/3梁上,負值加在梁跨中1/3,相對來講,跨中1/3的壓應力較小?赡芤拚啻危钡街ё戳εc柱子軸力接近平衡。
12.主梁有次梁處加附加筋:一般應優(yōu)先加箍筋,附加箍筋可認為是:主梁箍筋在次梁截面范圍無法加箍筋或箍筋短缺,在次梁兩側補
上,象板上洞口附加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應絕對。規(guī)范說的清楚,位于梁下部或
【新手共享】磚混結構的設計內容、難點和注意事項
以下文章摘自{紫蕭暮天},與各位新上路的同仁共享共勉!順便說一下,偶也是新手,呵呵
1.結構設計說明
主要是設計依據,抗震等級,人防等級,地基情況及承載力,防潮做法,活荷載值,材料等級,施工中的注意事項,選用詳圖,通用詳
圖或節(jié)點,以及在施工圖中未畫出而通過說明來表達的信息。如:正負零以下應采用水泥砂漿,以上采用混合砂漿。等等。
2.各層的結構布置圖,包括:
(1)現(xiàn)澆板的配筋(板上、下鋼筋,板厚尺寸)。盡量用二級鋼包括直徑φ10的二級鋼。鋼筋宜大直徑大間距,但間距不大于200,間距盡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縫均可滿足要求)?缍刃∮2米的板上部鋼筋不必斷開,鋼筋也可不畫,僅說明鋼筋為雙向雙排φ8@200。板上下鋼筋間距宜相等,直徑可不同,但鋼筋直徑類型也不宜過多。頂層及考慮抗裂時板上筋可不斷,或50%連通,較大處附加鋼筋。一般磚混結構的過街樓處板應現(xiàn)澆,并且鋼筋雙向雙排布置。板配筋相同時,僅標出板號即可。一般可將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編為一個板號,將不相同的上部筋畫在圖上。當板的形狀不同但配筋相同時也可編為一個板號。宜全樓統(tǒng)一編號。當考慮穿電線管時,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墊層的做法。電的管井電線引出處的板因電線管過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宜盡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間內(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說明分布筋為φ6@250,溫度影響較大處可為φ8@200。板頂標高不同時,板的上筋應斷開或傾斜通過。現(xiàn)澆挑板陽角加輻射狀附加筋(包括內墻上的陽角),F(xiàn)澆挑板陰角的板下應加斜筋。頂層應建議甲方采用現(xiàn)澆樓板,以利防水,并加強結構的整體性及方便裝飾性挑沿的穩(wěn)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應每隔10~15米設一10mm的縫,鋼筋不斷。盡量采用現(xiàn)澆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澆層方案。衛(wèi)生間做法可為70厚+10高差(取消墊層)。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預應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陰角處附近的板應現(xiàn)澆并加厚,并雙向雙排配筋,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F(xiàn)澆板的配筋建議采用PMCAD軟件自動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來盡量減小筆誤。自動生成樓板配筋時建議不對鋼筋編號,因工程較大時可能編出上百個鋼筋號,查找困難,如果要編號,編號不應出房間。配筋計算時,可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將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減系數(shù),將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數(shù)。值得注意的是,按彈性計算的雙向板鋼筋是板某幾處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為放大。支承在外墻上的板的負筋不宜過大,否則將對磚墻產生過大的附加彎距。一般:板厚>150時采用φ10@200;否則用φ8@200。PMCAD生成的板配筋圖應注意以下幾點:1.單向板是按塑性計算的,而雙向板按彈性計算,宜改成一種計算方法。2.當厚板與薄板相接時,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慮是適當?shù)模癜寰筒缓线m,宜減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3.非矩形板宜減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4.房間邊數(shù)過多或凹形板應采用有限元程序驗算其配筋。PMCAD生成的板配筋圖為PM?.T。板一般可按塑性計算,尤其是基礎底板和人防結構。但結構自防水、不允許出現(xiàn)裂縫和對防水要求嚴格的建筑,如坡、平屋頂、櫥廁、配電間等應采用彈性計算。室內輕隔墻下一般不應加粗鋼筋,一是輕隔墻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體受力,應整體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單向板長邊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墻,如廁所與其他房間的隔墻下才可以加粗鋼筋。
坡屋頂板為偏拉構件,應雙向雙排配筋。
(3).圈梁、構造柱布置及其剖面詳圖。圈梁要澆圈閉合拉通,穿過中間走廊,并隔一定距離將截面加強。注意圈粱(包括地基圈梁)在外墻樓梯、入口等處可能被截斷,應在相應位置附加一道并滿足搭接長度。坡屋頂為雙層圈梁。單層空曠房屋層高超過4米宜在窗頂處增加一道圈梁。說明圈梁、構造柱縱筋的搭接及錨固長度。構造柱箍筋在上下端應加密。說明構造柱生根何處,當?shù)孛鏋閯傂缘孛鏁r,應將構造柱伸至基底。較大洞口兩側宜加構造柱(2.4米以上)。構造柱與下層相同的,可不標構造柱編號,但應在圖中說明。圈梁、構造柱縱筋宜采用一級鋼筋。為減少圈梁受溫度變化的影響,和清水磚墻的立面效果,360外墻圈梁的外側宜有120磚墻。設置構造柱后必須設置圈梁或暗圈梁。設置圈梁不一定設構造柱。斜交磚墻的交接處應增設構造柱,且構造柱間距不宜大于層高。建筑四角包括陰角,考慮
到應力復雜和應力集中,應增大截面和配筋。請參照《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多層磚房抗震技術規(guī)程JGJ/T13-94》
(4).過梁布置。核算圈梁下的高度是否足夠放預制過梁,如果不夠,則應圈梁兼過梁或圈梁局部加高。盡量采用過梁與圈梁整澆方式。此法方便施工并對抗震有利。當過梁與柱或構造柱相接時,柱應甩筋,過梁現(xiàn)澆。過梁配筋不得過小,以考慮地震時過梁上墻體出現(xiàn)裂縫不能形成拱的作用。當有大梁壓在過梁上時,過梁一般用較大截面,兼梁墊用。過梁支承長度改360,并應驗算過梁下砌體的局部承壓。
360墻可用一120矩形過粱加一120帶挑沿過粱,F(xiàn)澆過梁荷載取值參見《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J3-88》
(5).雨蓬、陽臺、挑檐布置和其剖面詳圖。注意:雨棚和陽臺的豎板現(xiàn)澆時,最小厚度應為80,否則難以施工。豎筋應放在板中部。當做雙排筋時,高度<900,最小板厚100;高度>900時,最小板厚120。陽臺的豎板應盡量預制,與挑板的預埋件焊接。雨棚和陽臺上有斜的裝飾板時,板的鋼筋放斜板的上面,并通過水平挑板的下部錨入墻體圈梁(即挑板雙層布筋)。兩側的封板可采用泰柏板封堵,鋼筋與泰柏板的鋼絲焊接,不必采用混凝土結構。陽臺的門聯(lián)窗處窗臺應使用輕體材料砌筑,方便以后裝修時鑿掉。挑板挑出長度大于2米時宜配置板下構造筋。挑板內跨板上筋長度應大于等于挑板出挑長度,尤其是挑板端部有集中荷載時。內挑板端部宜加小豎沿,防止清掃時灰塵落下。當頂層陽臺的雨搭為無組織排水時,雨搭出挑長度應大于其下陽臺出挑長度100。挑板配筋應有余地,并應采用大直徑
鋼筋,防止踩彎。挑板內跨板跨度較小,跨中可能出現(xiàn)負彎距,應將挑板支座的負筋伸過全跨。
(6).樓梯布置。采用X型斜線表示樓梯間,并注明樓梯間另詳。盡量用板式樓梯,方便設計及施工,也較美觀。
(7).板頂標高?稍趫D名下說明大多數(shù)的板厚及板頂標高,廚廁及其它特殊處在其房間上另外標明。
(8).梁布置及其下的梁墊布置。也可在梁支座處將梁加寬至500來代替梁墊。
(9).板上開洞(廚、廁、電氣及設備)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錨入板支座,從洞邊錨入La即可。板上開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口處板僅有正彎距,可只在板下加筋;否則應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留筋后澆的板宜用虛線表示其范圍,并注明用提高一級的膨脹混凝土澆筑。未澆筑前應采取有效支承措施。住宅躍層樓梯在樓板上所開大洞,周邊不宜加梁,應采用有限元程序計算板的內力和配筋。
板適當加厚,洞邊加暗梁。(10).屋面上人孔、通氣孔位置及詳圖。
(11).在平面圖上不能表達清楚的細節(jié)要加剖面,可在建筑墻體剖面做法的基礎上,對應畫結構詳圖。
3.基礎平面圖及詳圖:
(1).在墻下條基寬度較寬(大于2米,部分地區(qū)可能更窄)或地基不均勻及地基較軟時宜采用柔性基礎。應考慮節(jié)點處基礎底面積雙向重
復使用的不利因素,適當加寬基礎。
(2).當基礎上留洞、首層開大洞的洞口寬度大于洞底至基底高度時,如要考慮洞口范圍內地基的承載力,洞口下基礎應做暗梁;驅⒒
礎局部降低。
(3).素混凝土基礎下不必做墊層,但其內有暗梁時應注明底部鋼筋保護層厚為70,或做墊層。地下水位較高時或冬季施工時,不得做灰土基礎。剛性基礎一般300厚。
(4).建筑地段較好,基礎埋深大于3米時,應建議甲方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當?shù)鼗休d力滿足設計要求時,可不再外伸。地下室內墻可采用磚墻,外墻宜用混凝土墻。每隔30~40米設一后澆帶,并注明兩個月后用微膨脹混凝土澆注。不應設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應
有相同的埋深。地下室頂板應考慮施工時材料堆積荷載。
(5).地面以下墻體如被管溝消弱較多,應考慮抗震的不利影響,地下墻體宜加厚。(6).抗震縫、伸縮縫在地面以下可不設縫。但沉降縫兩側墻體基礎一定要分開。
(7).新建建筑物基礎不宜深于周圍已有基礎。如深于原有基礎,其基礎間的凈距應不少于基礎之間的高差的1.5至2倍。
(8).條形基礎偏心不能過大,柔性基礎必要時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類似筏基中間開洞)。一般情況下,基礎底部不應因荷載的偏
心而與地基脫開。
(9).當有獨立柱基時,獨立基礎受彎配筋不必滿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礎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過小。獨立基礎是介于鋼筋混
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間的結構。
(10).基礎圈梁在建筑入口處或底層房間地面下降處應調低標高。當基礎圈梁頂標高為-0.060時可取消防潮層。當?shù)鼗痪鶆驎r基底應增
設一道基礎圈梁。
(11).基礎平面圖上應加指北針。(12).基礎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0。
(13).在軟土地基上的建筑應控制建筑的總沉降量,在地基較不均勻地區(qū)應控制建筑的沉降差,磚混結構對差異沉降很敏感。因建筑的實
際沉降和計算值是有差異的,很難算準,所以應從構造上入手,采用整體性強的基礎形式。
(14).可用JCCAD軟件自動生成基礎布置和基礎詳圖。應注意,在使用磚混抗震驗算菜單產生的磚混荷載生成基礎圖時,其墻下荷載為整片墻的平均壓力,墻體各段的荷載差異較大時,荷載較大處的墻下基礎是不安全的,應人工調整。生成的基礎平面圖名為JCPM.T,生成
的基礎詳圖名為JCXT?.T
請參照《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J7-89》和各地方的地基基礎規(guī)程。
4.暖溝圖及基礎留洞圖:
(1).溝蓋板在遇到樓梯間和電線管時下降(500),室外暖溝上一般有400厚的覆土。
(2).注明暖溝兩側墻體的厚度及材料作法。暖溝較深時應驗算強度。
(3).基礎留洞大于400的應加過梁,暖溝應加通氣孔
(4).基礎埋深較淺時暖溝入口底及基礎留洞有可能比基礎還低,此時基礎應局部降低。
(5).首層有門洞處不能用挑磚支承溝蓋板
(6).濕陷性黃土地區(qū)或膨脹土地區(qū)暖溝做法不同于一般地區(qū)。應按濕陷性黃土地區(qū)或膨脹土地區(qū)的特殊要求設計。
(7).暖溝一般做成1200寬,1000的在維修時偏小。
5.樓梯詳圖:
(1).應注意:梯梁至下面的梯板高度是否夠,以免碰頭,尤其是建筑入口處。
(2).梯段高度高差不宜大于20,以免易摔跤
(3).兩倍的梯段高度加梯段長度約等于600。幼兒園樓梯踏步宜120高。
(4).樓梯折板、折梁陰角在下時縱筋應斷開,并錨入受壓區(qū)內La,折梁還應加附加箍筋(5).樓梯的建筑做法一般與樓面做法不同,注意樓梯板標高與樓面板的銜接。
(6).樓梯梯段板計算方法:當休息平臺板厚為80~100,梯段板厚100~130,梯段板跨度小于4米時,應采用1/10的計算系數(shù),并上下配筋;當休息平臺板厚為80~100,梯段板厚160~200,梯段板跨度約6米左右時,應采用1/8的計算系數(shù),板上配筋可取跨中的1/3~1/4,并不得過大。此兩種計算方法是偏于保守的。任何時候休息平臺與梯段板平行方向的上筋均應拉通,并應與梯段板的配筋相應。
(7).注意當板式樓梯跨度大于5米時,撓度不容易滿足。應注明加大反拱。
pkpm建模算砌體結構構造柱按柱子輸入,圈梁不用輸,還有樓板中的聯(lián)系梁按主梁輸入,不過在后面計算的時候要記得在特殊構件定義那一步把黃色的連梁點掉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我的磚混結構設計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我的磚混結構設計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