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標準總結
《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標準》學習總結
本次為期一個多月的學習,主要圍繞公路技術狀況的評定標準、評定指標、評定方法、檢測與調查;公路損壞類型與識別以及實例介紹等內容展開。通過此次對《標準》學習的考試,成績均在90分以上,使大多數(shù)同事均能對《標準》有了很好的理解,但還要求我們在平時的養(yǎng)護工作中要切實加強公路技術狀況的評定工作,建立和完善相關規(guī)章制度,全面提高###高速公路養(yǎng)護管理工作技術水平,并根據(jù)公路技術狀況評定結果,科學編制公路養(yǎng)護規(guī)劃和計劃,積極實施預防性養(yǎng)護。一、要切實加強監(jiān)管。
作為管養(yǎng)單位,要求各業(yè)主、監(jiān)理、承包商等各方要按照《標準》,做好公路管養(yǎng)單位做好技術狀況評定工作,建立和完善公路技術狀況評定結果報告制度,并對各管養(yǎng)單位上報的評定結果進行分析、復核,確保評定結果真實可信。對于評定結果不實的單位,要通報批評并予以糾正。同時,逐步建立公路路況水平公示制度,自覺接受社會公眾的監(jiān)督。
二、積極推廣應用自動化快速檢測方法。
人工檢測受人為影響因素較大,難以滿足安全、速度、精度及大規(guī)模檢測的要求,應積極推廣應用自動化快速檢測方法,并逐步向專業(yè)化方向發(fā)展。
三、處理好《標準》與原相關標準規(guī)范的關系!稑藴省穼嵤┖螅豆佛B(yǎng)護質量檢查評定標準》(JTJ075-94)同時廢止!豆匪嗷炷谅访骛B(yǎng)護技術規(guī)范》(JTJ073.1-201*)和《公路瀝青路面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JTJ073.2-201*)中與《標準》不一致的內容,以《標準》為準。四、要重視公路的日常養(yǎng)護質量檢查。
《標準》規(guī)定的“最低檢測與調查頻率”是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所需數(shù)據(jù)的最低采集要求,不替代現(xiàn)行的日常養(yǎng)護質量檢查工作。不得因《標準》的實施影響各養(yǎng)護管理單位的日常養(yǎng)護檢查。日常養(yǎng)護檢查仍應按照現(xiàn)行頻率(每季度一次)和要求進行,但實際檢查的內容應根據(jù)《標準》進行調整,并以路面損壞(PCI)、路基損壞(SCI)、橋隧構造物損壞(BCI)和沿線設施損壞(TCI)等主要指標為主。
擴展閱讀: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標準學習紀要1
《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標準》學習紀要
學習地點:###分公司一樓會議室
時間:888年8月8日-8月8日,上午9:00-11:30
下午2:00-5:00
參加人員:養(yǎng)護部全體人員、總監(jiān)辦及駐地人員、施工單位
主要負責人
主持人:###
學習內容:《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標準》的貫徹一、總則
為加強公路養(yǎng)護管理工作,科學評定公路技術狀況和服務水平,促進公路技術狀況檢測和評定工作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制定本標準。
為切實加強###高速公路養(yǎng)護管理工作,科學評定公路技術狀況和服務水平,促進公路技術狀況檢測和評定工作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特組織本次學習。二、公路技術狀況等級以及標準的確定:
1、公路技術狀況用公路技術狀況指數(shù)MQI和相應分項指標
表示,MQI和相應分項指標的值域為0~100。
2、公路技術狀況分為優(yōu)、良、中、次、差五個等級。三、公路損壞類型:公路技術狀況包含路面、路基、橋隧構
造物和沿線設施四部分評價內容,其中路面包括瀝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和砂石路面。
瀝青路面損壞分:龜裂、塊狀裂縫、縱向裂縫、橫向裂縫、
坑槽、松散、沉陷、車轍、波浪擁包、泛油、修補龜裂、坑槽、松散、沉陷、車轍等。
水泥混凝土路面損壞分:破碎板、裂縫、錯臺、唧泥、邊角
剝落、接縫料損壞、坑洞、拱起、露骨、修補等
砂石路面損壞分6類:路拱不適、沉陷、波浪搓板、車轍、
坑槽、露骨。
路基損壞分8類:路肩邊溝不潔、路肩損壞、邊坡坍塌、水毀沖溝、路基構造物損壞、路緣石缺損、路基沉降、排水系統(tǒng)淤塞
橋隧構造物包括橋梁、隧道和涵洞三類。
沿線設施損壞分5類:防護設施缺損、隔離柵損壞、標志缺損、標線缺損、綠化管護不善
四、公路技術狀況評價指標
公路技術狀況評價包含路面、路基、橋隧構造物和沿線設施四部分內容。
五、公路技術狀況檢測與調查1、檢測與調查內容2、檢測與調查單元
3、檢測與調查方法4、檢測與調查六、公路技術狀況評定1、評定要求2、MQI確定
3、路面使用性能(PQI)4、路基技術狀況(SCI)5、橋隧構造物技術狀況(BCI)6、沿線設施技術狀況(TCI)7、綜合評定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標準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標準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