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攝像記者的意識培養(yǎng)
電視攝像記者的意識培養(yǎng)
眾所周知,電視是一門聲畫有機結合的綜合性視聽藝術,畫面信息量的大小構圖是否完美、準確,直接影響到電視節(jié)目的質量。一個優(yōu)秀的電視記者不僅僅是一個只會按動攝像機開關,記錄下眼前景象的“記錄員”,更不是一個“按圖索驥,被動聽命于編導擺布的“操作員”。筆者認為,一個合格的電視攝像記者在嫻熟地掌握電視攝像設備技術性操作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還應努力培養(yǎng)具備強烈的“畫不驚人誓不休”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追求。而這些有賴于如下意識的培養(yǎng)和積淀。
一、吃苦意識
電視攝錄設備自身的構造決定了電視記者就“勞動強度”而言,先天就要付出比“文字記者”多得多的艱辛與勞頓?崾钛紫,攝像機會因過度的高溫而“自我保護”停止運轉,攝像記者卻不能因貪圖安逸,退而“室內作業(yè)”;縱然滴水成冰,你也得有“往凍僵的手上哈口熱氣重新按下攝像機開關”的耐受力,否則你不是失去抓取“活魚”的良機,就是拍回來一堆毫無價值的“萬能”畫面。難怪觀眾指責不少電視節(jié)目換掉解說內容!用同樣的畫面"照樣能行。以散見于電視媒體的會議報道為例,“人頭接人頭”,三五組鏡頭堆砌了事,這幾乎成了某些電視會議新聞的固定模式,哪怕融入一兩組與會議內容相吻合的現實場景或資料也不至于使這類節(jié)目讓人如此生厭。1993年冬天,為了抓拍到追捕特大拐賣麻醉兒童案的主犯,解救出眾多被拐賣的兒童,我肩扛三十多斤重的攝像機與干警一起連續(xù)守候了三個冬夜,終于拍到了第一手珍貴的現場資料。該資料不僅中央臺等多家媒體使
用,該節(jié)目還獲得了國家級二等獎。
二、搶位意識
能否搶占最有利的位置,選取最佳拍攝角度是衡量一個電視記者新聞敏感性和電視鏡頭意識的重要標志。尤其是在眾多媒體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對同一新聞事件現場的拍攝是反映一個電視記者獨特觀察視力!視點"的重要標準。業(yè)內人士戲言:在采訪現場衡量一個記者稱職與否,關鍵在于看你是否能準確出色地抓取自己所需要的素材,而不是看你是否講求“禮儀”,懂得“禮讓”。此言雖不足全取,但對那些缺乏創(chuàng)作主動性,不肯為拍好一組鏡頭動一絲腦筋的創(chuàng)作者卻有值得思考之處。國外曾有一名電視記者在拍攝一次飛行表演時,突然一架飛機失事,他下意識趴下之后,強烈的新聞敏感使他不顧安危立即站了起來,手中的攝像機一直處于運行狀態(tài),攝錄下了這難以預料的災難全過程,他也因此獲得了國際大獎。由此你也可以想象,也只有那些“跑前追后”,“上躥下跳”,甚至不顧“體面”為拍好一個鏡頭而跪在或趴在地上的記者們才與鮮花和獎杯有緣。當你在靜心欣賞意境悠遠、酣暢無窮地反映客家人歷史與現狀的《尋找逝去的家園》時,你會頓生對“中國航拍第一人”趙群力的深深的敬仰與緬懷之情,中國電視人該為
他獻身電視事業(yè)的壯舉而自豪。
三、編輯意識
也許有人會說,電視攝影記者只要考慮好光線,把握好畫面構圖,拍出好畫面就可以了。其實不然,無論電視新聞,還是電視專題,都是剪輯藝術,畫面是電視節(jié)目的基本元素,合理組接才能構成有機的畫面“語言”。創(chuàng)作實踐中常出現這樣的現象:電視記者拍下了一大堆畫面素材,到了編輯手中卻篩選不出“有效”的畫面,難以結構成片,這是因為攝影記者在拍攝時忽略了剪輯原則的要求。簡單地講,比如同一場景、同一景別的一組畫面是根本無法剪輯在一起的;又如“跳樓”的鏡頭因為容易引起運動感的錯亂也不可直接剪接,這就是說如果電視記者在拍攝時不考慮!甚至根本就不懂"基本的編輯原則要求,那么他所拍攝的畫面只能是一堆多而無用的“廢品”。一個好的電視攝影記者所拍攝的東西,應該是對編輯創(chuàng)作構想的拓展和豐富。可以想象,有了攝像師顧長衛(wèi)獨具韻味的畫面提
供,也就有了著名導演張藝謀的作品譽滿海內外的廣泛影響。
四、審美意識
電視作品只有給觀眾以美的享受才能起到寓教于樂的宣傳效果。好的電視記者有責任把具有審美價值的電視畫面奉獻給電視觀眾。這種審美價值除了體現畫面的穩(wěn)定性,光與影的合理配置外,還應該充分考慮畫面應具有的信息量、情感
色彩的準確把握等方面。
畫面信息量是指每幅畫面所包含的有效信息含量。比如常規(guī)采訪中被采訪者的背景是否整潔有效,是否考慮最大限度地使用有動感因素的畫面,是否給觀眾提供了有活力的畫面和有寓意的畫面等。創(chuàng)作實踐中往往由于攝像的疏忽,在采訪畫面中出現了不合時宜和有悖社會風尚的不健康內容,甚至出現有嚴重政治傾向錯誤的內容。首開中國電視創(chuàng)作“紀實片”先河的《望長城》,廣為電視同行及觀眾所稱贊,然而隨之而來不計其數的效仿者,由于缺乏對紀實作品拍攝原則審
美意識的深入研究與準確把握,也曾一度使紀實作品的創(chuàng)作陷入誤區(qū)。
總之,電視記者不能僅僅把攝像工作當做純技術性的簡單操作,任何認識的偏差與疏忽都會直接影響對輿論導向的把握,進而造成不可挽回的社會負面影
響。
電視攝像記者的綜合素質(畫面與內涵)
電視是一種視覺藝術。因此,電視攝像記者不能像文字記者那樣,采用多種直接或間接的手段進行采訪或創(chuàng)作。電視攝像記者,除了必須親臨現場,用手中的攝像機客觀、真實地記錄事件和人物,還要讓拍攝到的畫面充分恰當地表現出作品的內涵。成熟的電視記者必須練就過硬的拍攝技巧它包括持機技巧、鏡頭運用技巧,以及分鏡頭拍攝技巧。但熟練掌握上述技巧,并不一定就能成功地拍出好的電視作品。電視作品,是通過直觀的活動畫面,來表現情節(jié)和內容的,作品的內涵要靠畫面這種載體來傳達給觀眾。有時,一個短暫但富有感染力的鏡頭,勝過千言萬語。而這樣的畫面,不僅要靠熟練的拍攝技巧,更是要靠電視攝像記者良好
的綜合素質實現。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入生活,近距離拍攝。電視的特性,要求攝影記者必須對采訪對象有深人的認識,更加敏銳的感覺,甚至有時為了拍攝工作的需要,還要與采訪對象培養(yǎng)更加融洽的關系。要做到這一切,只有深人生活。專題片《五味人生》中,主人公趙國富大爺靠賣冰搪葫蘆維持生活。但是,他卻常年資助兩名貧困孩子上學。為拍攝趙大爺的事跡,我們攝制組一行來到了他的家。由于趙大爺面對鏡頭非常緊張,拍攝進展很不順利。為了真實再現主人公生活的自然狀態(tài),挖掘老人質樸可貴的精神世界,攝制組決定住下來,和他一起生活幾天。我們一起吃住,一起做糖葫蘆。經過幾天的接觸,老人不但接受了這群年輕人,更接受了這位一見面就讓人打休的“機器客人”。有時還真把攝像機當作一個“人”來主動
交流。該片合成后,獲得一致認可。
二、用鏡頭抒情。豐富的語言可以將情感抒發(fā)到極致,完美的電視畫面,同樣可以將深邃的情感表達得充分、圓滿。專題片《山路》反映的是在遼北東部山區(qū)的一個小村里,一位姓翟的大爺,十幾年如一日,每到冰雪封山的時候,他就會起大早,將村里通向大道的一段山路打掃干凈,因為這是村里孩子們上學的必經之路。該片的主題不必細說,可如何將片中要抒發(fā)的情感表達充分,攝制組的同事們費了好多腦筋,大家始終覺得,解說詞很難充分表現片中情感。經過反復探討,大家達成一致,決定用鏡頭來表現。于是,就出現了這樣一組畫面大雪過后,一座典型東北山區(qū)的村莊,天邊漸亮從山的高處向下遠遠望去,廣闊的雪原上,一條彎曲的黑線慢慢延伸鏡頭緩緩推進,現出主人公奮力掃雪的全景畫面轉至與人物同一個水平高度,逆光拍攝,翟大爺舞動、彎曲的脊背上明亮的晨陽正在冉冉升起結尾處,老人面部特寫,滄桑的臉上帶著笑意,慈祥的眼神凝視著遠方畫面反切,在老人重重的哈氣中,一群孩子歡快地向遠方跑去。正是這一組組飽含深情,猶如繪畫般的畫面,將片中濃濃的情感真實生動地呈現給了電視觀
眾。
三、讓觀眾與攝像機觸為一體。電視觀眾是通過鏡頭來參與電視節(jié)目的。這里所說的“融為一體”,是指觀眾在觀看節(jié)目時,能夠不自覺地進人角色,使攝像機成為了觀眾在節(jié)目中的替身。要達到這種境界,我們通常要注意以下幾方
面的問題。
首先,要求畫面要穩(wěn)、清、準,這也是電視攝像記者的基本功。這其中的“準”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是指拍攝的事物應該與要求錄制的內容相一致另一方面是指攝像機準確重現被攝事物的真實色彩。其次,畫面要力求簡單、自然、明了。電視作品是通過許多活動的畫面,圍繞著一個主題,依情節(jié)發(fā)展的順序,一個個地組接起來的。因此,除了考慮每個鏡頭的前后銜接關系外,每個鏡頭應盡量簡單、自然,使人一目了然另外,拍攝技巧的運用要適當在作品中運用過多或不當,往往會打亂觀眾的視覺習慣,影響對節(jié)目的參與程度,從而干擾觀眾的審
美體驗和感受。
當然,在突發(fā)事件中的一些原生態(tài)拍攝手法,如搖晃的畫面雜亂的同期聲,更會給觀眾身臨其境的緊張感和強烈的視覺沖擊,為表現作品內涵同樣起到了
推波助瀾的效果。
擴展閱讀:高校校報新聞攝影記者的素質培養(yǎng)
談高校校報新聞攝影記者的素質培養(yǎng)
摘要:伴隨我國素質教育工作以及社會新聞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我國高校校報新聞工作也取得了飛速的發(fā)展。由于校報不但是反應高校思想政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反應高校生活的重要方式。因此,高校校報的質量問題就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本文主要對我國高校校報新聞攝影記者的素質培養(yǎng)的相關性問題進行了探討分析,并為其提供了一些合理化參考建議。關鍵詞:高校校報;新聞攝影;記者;素質培養(yǎng)
隨著我國國內新聞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我國各個高校的校報新聞工作的攝影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校報新聞作為教師與學生了解學校動態(tài)與思想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其自身的質量性問題就成為尤為高校師生共同關注的焦點之一。所以,評價校報的質量一項最重要的參考攝影圖片的質量,就成為了考察校報直觀質量中,最為重要的關鍵性因素之一。因此,高校校報新聞攝影記者的綜合素質能力,就成為了影響校報質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那么,究竟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高校校報新聞攝影記者的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工作,就成為了影響高校校報質量的重要因素。
一、高校校報新聞攝影記者要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以及社會責任感
眾所周知,高校的校報作為一個反映高校自身思想文化建設以及宣傳教育思想工作的一個重要體現,其勢必要求新聞記者要具備較
高程度的政治理論水平與社會責任感。尤其是對于校報新聞的攝影記者而言,較高程度的政治思想理論水平與社會責任感不但能夠為文章與新聞專題提供最為優(yōu)秀的圖片,還能夠讓圖片的內容得到最大反應。因此,作為校報的新聞攝影記者,其自身一定要具備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從而在自身的思想上保證攝影圖片的質量。另外,新聞攝影記者還要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是由于高校的校報不僅僅要在校報中展現自身學校的思想政治文化,還要在校報中充分反應出學校最近的好人好事以及存在的問題,如若校報新聞攝影記者自身缺乏社會責任感,勢必會造就其在攝影拍攝的過程中,會受到某種利益影響或是自身存在一定的目的性的圖片在校報中出現。這種惡性存在,勢必會造成新聞真實性與可靠性大大降低,使得整個校報的內容真實性遭到學生與教師的質疑。
二、高校校報新聞攝影記者要具有相應的理論知識和扎實的基本功
對于一個攝影工作者來說,其不僅僅要有十分優(yōu)秀的攝影意識,還要具有各個領域的專業(yè)知識。這是由于:作為一個攝影工作者,其勢必不會只單單涉及一個方面的科學內容,其需要新聞攝影的記者走到各個領域中去發(fā)現問題、報道問題。另外,攝影記者還要具有一定程度的藝術修養(yǎng)與美術功底。因此,作為一個校報攝影記者工作者而言,雖說其并不需要通熟各個方面的專業(yè)知識與素養(yǎng),但是其一定要具有一些藝術底蘊與美術氣息。只有具備多種科學理論
知識的攝影記者,才能在生活中與新聞采訪中,更好地捕捉到專題的本質思想。校報新聞攝影的記者還要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對于一個攝影照片的質量來講,攝影捕捉的靈感與抓拍技術,只是反應攝影記者的一個方面,就算攝影記者具有更高、更強的攝影捕捉能力,但是其沒有一個扎實的攝影基本功,其拍攝出來的圖片質量也會很差,因此,校報的攝影記者在具備了眾多科學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具備更強的攝影基本功,只有這樣不斷發(fā)展的校報新聞攝影記者,才能拍攝出質量優(yōu)秀的圖片。
三、高校校報新聞攝影記者要具備超強的形象敏感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
對于一名優(yōu)秀的新聞記者,其在工作中勢必會遇到突發(fā)事件,或者是在其工作的采訪中出現與新聞本身的采訪內容背道而馳的現象。因此,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就要求現今工作中的新聞攝影記者必須具備超強的形象敏感能力,從而能夠在采訪中或是在突發(fā)事件中,及時捕捉到一閃而逝的形象。這種形象敏感能力不僅僅要求攝影師具備更高更強的反應能力,還要求其具備過硬的拍攝技術以及應變能力,從而保證抓拍到的攝影圖片的質量最好。另外,攝影的新聞記者還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這是由于現今大多數高校的校報的題材都是一些校園中常見問題。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勢必會造就攝影題材的單一性與攝影形式的呆板。這種整個校報的形式拘泥俗套現象,并不利于整體校報的發(fā)展。因此,高校校報新聞報社要想進一
步發(fā)展校報的質量與挖掘新聞的深度,就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攝影方式,另辟新徑,只有讓攝影記者拍出來的照片更有沖擊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使得新聞攝影報道更富有新聞價值,才能拍出更多更好的校園圖片新聞佳作。
四、高校校報新聞攝影記者要具備超高的抓捕信息的意識校報新聞攝影中的圖片而言,其不僅僅是傳播新聞信息的有效方式,還是充分反映新聞自身真實性與可靠性的重要評價標準之一。因此,校報新聞校報的圖片反映的內容,就成為了反映?|量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一個好的校報攝影圖片不但能夠更充分的反映出采訪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還能充分反映出攝影者的綜合能力水平。因此,作為校報的攝影者,其必須時常在校園中活動,真正做到“眼勤、口勤、手勤、腦勤”,從而做到不斷鍛煉自身抓捕信息能力的作用。另外,攝影記者還要不斷在拍攝中尋找全新的拍攝思路、新方法以及新手段,讓自身的綜合素質得以最大程度的上升,以期做到保證校報新聞圖片質量的真正作用。攝影記者要有捕捉新聞信息的意識,要真實、迅速、生動地把事物運動過程中最精彩的一剎那拍攝下來。
五、高校校報新聞攝影記者要具備良好的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對于任何一個新聞媒體而言,其報道的意義就在于:向廣大民眾提供真實的新聞信息,當然高校校報新聞也不例外。對于新聞這種反映社會的真實性的工作,注定了攝影記者必須具備優(yōu)秀的吃苦耐
勞的工作精神。在突發(fā)事業(yè)中,攝影記者必須做到以最快速度趕到事發(fā)地點,以期保證可以拿到第一手資料;攝影記者還必須具有扎實的拍攝功底與熟練的拍攝技巧,要盡量保證不管多么惡劣的環(huán)境中,都能夠順利迅速地抓拍到信息最真實的一面。另外,新聞攝影是一項艱苦的工作,攝影記者的工作作風決定新聞照片的質量,不親臨新聞現場將一事無成。怕苦怕累的人,干不了攝影。新聞事件和新聞題材千差萬別,發(fā)生的時間、地點更是難以想象。因此,高校校報新聞攝影記者要具備良好的吃苦耐勞的工作之風,只有這樣,才能在本質上徹底地保證高校校報攝影的質量,從而保證高校校報的質量。
綜上所述,對于任何一個新聞報紙而言,其自身攝影圖片的質量都是充分反映報紙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國高校校報的質量要想進一步的提高,就必須提高校報新聞攝影記者的素質水平,讓其能夠在攝影的過程中發(fā)揮出自身最大的水平,讓圖片質量做到最好,以更好地為高校校報服務,為廣大的師生服務。參考文獻:
[1]王晨暉.增強高校校報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6).
[2]肖建昌,王繼武.高校校報要引領構建和諧校園的輿論[j].新聞知識,201*,(02).
[3]湯偉星.高校校報新聞策劃作用探究[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
(教育教學研究版),201*,(02).
[4]唐晉芳.辦好高校校報副刊的實踐與探索[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s1).
[5]張琳.略論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校報編輯的素質[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3).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電視攝像記者的意識培養(yǎng)》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電視攝像記者的意識培養(yǎng):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