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免费无码视频在线,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高清一区二区,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韩国特黄毛片一级毛片免费,精品国产欧美,成人午夜精选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五月情天丁香宗合成人网

薈聚奇文、博采眾長、見賢思齊
當前位置:公文素材庫 > 計劃總結 > 工作總結 > 高中文科數(shù)學基礎總結

高中文科數(shù)學基礎總結

網(wǎng)站:公文素材庫 | 時間:2019-05-29 13:49:16 | 移動端:高中文科數(shù)學基礎總結

高中文科數(shù)學基礎總結

新課標高中數(shù)學基礎知識歸納北京新東方學校蔣葉光jiangyeguang211@yahoo.com.cn⑴單調性的定義:第一部分集合

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義是解決集合問題的關鍵:元素是函數(shù)關系中自變量的取值?還是因.....①f(x)在區(qū)間M上是增函數(shù)x1,x2M,當x1x2時有f(x1)f(x2);變量的取值?還是曲線上的點?…;2.數(shù)形結合是解集合問題的常用方法:解題時要盡可能地借助數(shù)軸、直角坐標系或韋恩圖等....②f(x)在區(qū)間M上是減函數(shù)x,xM,當xx時有f(x)f(x);

121212工具,將抽象的代數(shù)問題具體化、形象化、直觀化,然后利用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方法解決;3.(1)含n個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數(shù)為2n,真子集數(shù)為2n-1;非空真子集的數(shù)為2n-2;(2)ABABAABB;注意:討論的時候不要遺忘了A的情況。4.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⑵單調性的判定

①定義法:一般要將式子f(x1)f(x2)化為幾個因式作積或作商的形式,以利于判斷符號;②導數(shù)法(見導數(shù)部分);③復合函數(shù)法;④圖像法。

注:證明單調性主要用定義法和導數(shù)法。7.函數(shù)的周期性

(1)周期性的定義:對定義域內(nèi)的任意x,若有f(xT)f(x)(其中T為非零常數(shù)),則稱函數(shù)f(x)為周期函數(shù),T為它的一個周期。

所有正周期中最小的稱為函數(shù)的最小正周期。如沒有特別說明,遇到的周期都指最小正周期。(2)三角函數(shù)的周期

①ysinx:T2;②ycosx:T2;③ytanx:T;④yAsin(x),yAcos(x):T(3)與周期有關的結論

第二部分函數(shù)與導數(shù)

1.映射:注意①第一個集合中的元素必須有象;②一對一,或多對一。2.函數(shù)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②配方法;③判別式法;④利用函數(shù)單調性;⑤換元法;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ababab;⑦利用數(shù)形結合或幾何意義(斜率、22x22距離、絕對值的意義等);⑧利用函數(shù)有界性(a、sinx、cosx等);⑨導數(shù)法3.復合函數(shù)的有關問題

(1)復合函數(shù)定義域求法:①若f(x)的定義域為[a,b],則復合函數(shù)f[g(x)]的定義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②若f[g(x)]的定義域為[a,b],求f(x)的定義域,相當于x∈[a,b]時,求g(x)的值域。(2)復合函數(shù)單調性的判定:

①首先將原函數(shù)yf[g(x)]分解為基本函數(shù):內(nèi)函數(shù)ug(x)與外函數(shù)yf(u);②分別研究內(nèi)、外函數(shù)在各自定義域內(nèi)的單調性;③根據(jù)“同性則增,異性則減”來判斷原函數(shù)在其定義域內(nèi)的單調性。4.分段函數(shù):值域(最值)、單調性、圖象等問題,先分段解決,再下結論。5.函數(shù)的奇偶性⑴函數(shù)的定義域關于原點對稱是函數(shù)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條件;....⑵f(x)是奇函數(shù)f(-x)=-f(x);f(x)是偶函數(shù)f(-x)=f(x)⑶奇函數(shù)f(x)在原點有定義,則f(0)0;

⑷在關于原點對稱的單調區(qū)間內(nèi):奇函數(shù)有相同的單調性,偶函數(shù)有相反的單調性;⑸若所給函數(shù)的解析式較為復雜,應先等價變形,再判斷其奇偶性;6.函數(shù)的單調性

2;⑤ytanx:T;

||||f(xa)f(xa)或f(x2a)f(x)(a0)f(x)的周期為2a;

8.基本初等函數(shù)的圖像與性質

⑴冪函數(shù):yx(R);⑵指數(shù)函數(shù):yax(a0,a1);⑶對數(shù)函數(shù):ylogax(a0,a1);⑷正弦函數(shù):ysinx;

2⑸余弦函數(shù):ycosx;(6)正切函數(shù):ytanx;⑺一元二次函數(shù):axbxc0;

⑻其它常用函數(shù):

①正比例函數(shù):ykx(k0);②反比例函數(shù):y9.二次函數(shù):⑴解析式:

第1頁共6頁

ka(k0);③函數(shù)yx(a0);xx新課標高中數(shù)學基礎知識歸納北京新東方學校蔣葉光jiangyeguang211@yahoo.com.cn①一般式:f(x)ax2bxc;②頂點式:f(x)a(xh)2k,(h,k)為頂點;③零點式:f(x)a(xx1)(xx2)。

⑵二次函數(shù)問題解決需考慮的因素:①開口方向;②對稱軸;③端點值;④與坐標軸交點;⑤判別式;⑥兩根符號。

③f(a+x)=f(b-x)(x∈R)→y=f(x)圖像關于直線x=

ab對稱;2特別地:f(a+x)=f(a-x)(x∈R)→y=f(x)圖像關于直線x=a對稱;12.函數(shù)零點的求法:

⑴直接法(求f(x)0的根);⑵圖象法;⑶二分法.

b4acb2b二次函數(shù)yaxbxc的圖象的對稱軸方程是x,頂點坐標是2a,4a2a2。(4)零點定理:若y=f(x)在[a,b]上滿足f(a)f(b)新課標高中數(shù)學基礎知識歸納北京新東方學校蔣葉光jiangyeguang211@yahoo.com.cn⑵yAcos(x)對稱軸:

xk;對稱中心:(k2,0)(kZ);

⑴三角形面積公式:SABC11ahabsinC;22sinx6.同角三角函數(shù)的基本關系:sin2xcos2x1;tanx;

cosx7.三角函數(shù)的單調區(qū)間:

⑵內(nèi)切圓半徑r=2SABC;外接圓直徑2R=

abcabc;sinAsinBsinC第四部分立體幾何

1.三視圖與直觀圖:

2.表(側)面積與體積公式:⑴柱體:①表面積:S=S側+2S底;②側面積:S側=2rh;③體積:V=S底h⑵錐體:①表面積:S=S側+S底;②側面積:S側=rl;③體積:V=

ysinx的遞增區(qū)間是2k,2k(kZ),遞減區(qū)間是

223(kZ);ycosx的遞增區(qū)間是2k,2k(kZ),遞減區(qū)間2k,2k22是2k,2k(kZ),ytgx的遞增區(qū)間是k遞減區(qū)間是k,k(kZ)。

8.兩角和與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①sin()sincoscossin;

1S底h:31(S+SS"S")h;3⑶臺體:①表面積:S=S側+S上底S下底;②側面積:S側=(rr")l;③體積:V=

2,k(kZ),yctgx的22⑷球體:①表面積:S=4R;②體積:V=R。

433

)②cos()coscossinsin;③tan(9.二倍角公式:①sin22sincos;

tantan。

1tantan2tan。

1tan22222②cos2cossin2cos112sin;③tan23.位置關系的證明(主要方法):⑴直線與直線平行:①公理4;②線面平行的性質定理;③面面平行的性質定理。⑵直線與平面平行:①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②面面平行線面平行。⑶平面與平面平行:①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推論;②垂直于同一直線的兩平面平行。⑷直線與平面垂直:①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②面面垂直的性質定理。⑸平面與平面垂直:①定義---兩平面所成二面角為直角;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注:理科還可用向量法。4.求角:(步驟-------Ⅰ。找或作角;Ⅱ。求角)⑴異面直線所成角的求法:

①平移法:平移直線,構造三角形;②用向量法:⑵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

①直接法(利用線面角定義);②用向量法:

(sincos)212sincos1sin2

10.正、余弦定理:⑴正弦定理:

cos|cosa,b|abc2R(2R是ABC外接圓直徑)sinAsinBsinC

sin|cosAB,n||ABn||n|5.求距離:(步驟-------Ⅰ。找或作垂線段;Ⅱ。求距離)點到平面的距離:①等體積法;②向量法:d6.結論:

⑴長方體從一個頂點出發(fā)的三條棱長分別為a,b,c,則對角線長為2ab+2bc+2ca,體積V=abc。

第3頁共6頁

注:①a:b:csinA:sinB:sinC;②a2RsinA,b2RsinB,c2RsinC;

。

abcabc③。sinAsinBsinCsinAsinBsinCb2c2a2⑵余弦定理:abc2bccosA等三個;cosA等三個。

2bc

222abc222,全面積為11。幾個公式:新課標高中數(shù)學基礎知識歸納北京新東方學校蔣葉光jiangyeguang211@yahoo.com.cn⑴點與圓的位置關系:(d表示點到圓心的距離)⑵正方體的棱長為a,則對角線長為,全面積為6a2,體積V=a3。

3a①dR點在圓上;②dR點在圓內(nèi);③dR點在圓外。

⑶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外接球直徑2R等于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對角線長。⑵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d表示圓心到直線的距離)⑷正四面體的性質:設棱長為a,則正四面體的:①dR相切;②dR相交;③dR相離。

6266①高:h對棱間距離:內(nèi)切球半徑:外接球半徑:a;②a;③a;④a。

32124⑶圓與圓的位置關系:(d表示圓心距,R,r表示兩圓半徑,且Rr)①dRr相離;②dRr外切;③RrdRr相交;

④dRr內(nèi)切;⑤0dRr內(nèi)含。8、直線與圓相交所得弦長|AB|2r2d2第五部分直線與圓

1.直線方程

⑴點斜式:yyk(xx);⑵斜截式:ykxb;⑶截距式:⑷兩點式:

xy1;ab第六部分圓錐曲線

1.定義:⑴橢圓:|MF1||MF2|2a,(2a|F1F2|);

⑵雙曲線:||MF1||MF2||2a,(2a|F1F2|);⑶拋物線:|MF|=d2.結論

⑴焦半徑:①橢圓:PF;(左“+”右“-”);1aex0,PF2aex0(e為離心率)

②拋物線:PFx0yy1xx1;⑸一般式:AxByC0,(A,B不全為0)。y2y1x2x12.求解線性規(guī)劃問題的步驟是:(1)列約束條件;(2)作可行域,寫目標函數(shù);(3)確定目標函數(shù)的最優(yōu)解。3.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直線方程平行的充要條件垂直的充要條件備注

l1:yk1xb1l2:yk2xb2k1k2,b1b2k1k21l1,l2有斜率

p2已知l1:A1x+B1y+C1=0,l2:A2x+B2y+C2=0,則l1⊥l2的充要條件是A1A2+B1B2=0。4.幾個公式

⑴設A(x1,y1)、B(x2,y2)、C(x3,y3),ABC的重心G:(

x1x2x3y1y2y3);,33⑵弦長公式:AB1k2x2x1(1k2)[(x1x2)24x1x2]

注:⑴拋物線:AB=x1+x2+p;⑵通徑(最短弦):①橢圓、雙曲線:2b;②拋物線:2p。

a2⑵點P(x0,y0)到直線Ax+By+C=0的距離:dAx0By0C;

A2B2⑶過兩點的橢圓、雙曲線標準方程可設為:mx2ny21(m,n同時大于0時表示橢圓,

mn0時表示雙曲線);當點P與橢圓短軸頂點重合時F1PF2最大;

C1C2AB22⑶兩條平行線Ax+By+C1=0與Ax+By+C2=0的距離是d5.圓的方程:

;

⑷雙曲線中的結論:

2222①雙曲線xy1(a>0,b>0)的漸近線:xy0;

a2b2a2b222byx②共漸進線yx的雙曲線標準方程為;2(為參數(shù),≠0)2aab⑴標準方程:①(xa)(yb)r;②xyr。⑵一般方程:xyDxEyF0(DE4F0)

注:Ax2+Bxy+Cy2+Dx+Ey+F=0表示圓A=C≠0且B=0且D2+E2-4AF>0;

6.圓的方程的求法:⑴待定系數(shù)法;⑵幾何法。7.點、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主要掌握幾何法)

2222222222③雙曲線為等軸雙曲線e2漸近線為yx漸近線互相垂直;

⑸焦點三角形問題求解:利用圓錐曲線定義和余弦定理聯(lián)立求解。

3.直線與圓錐曲線問題解法:⑴直接法(通法):聯(lián)立直線與圓錐曲線方程,構造一元二次方程求解。

第4頁共6頁新課標高中數(shù)學基礎知識歸納北京新東方學校蔣葉光jiangyeguang211@yahoo.com.cn注意以下問題:2.等差、等比數(shù)列性質①聯(lián)立的關于“x”還是關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等差數(shù)列等比數(shù)列②直線斜率不存在時考慮了嗎?

通項公式ana1(n1)dana1qn1

③判別式驗證了嗎?⑵設而不求(代點相減法):--------處理弦中點問題

1.q1時,Snna1;步驟如下:①設點A(x1,y1)、B(x2,y2);②作差得kAByy21;③解決問題。x1x2前n項和Snn(a1an)n(n1)nna1d2.q1時,Sa1(1q)

n221qa1anq1q4.求軌跡的常用方法:(1)定義法:利用圓錐曲線的定義;(2)直接法(列等式);(3)代入法(相關點法或轉移法);⑷待定系數(shù)法;(5)參數(shù)法;(6)交軌法。

第七部分平面向量

⑴設a=(x1,y1),b=(x2,y2),則:①a∥b(b≠0)a=b(R)x1y2-x2y1=0;②a⊥b(a、b≠0)ab=0x1x2+y1y2=0⑵ab=|a||b|cos=x2+y1y2;注:①|a|cos叫做a在b方向上的投影;|b|cos叫做b在a方向上的投影;①ab的幾何意義:ab等于|a|與|b|在a方向上的投影|b|cos的乘積。

性質①an=am+(n-m)d,①an=amqn-m;

②m+n=p+q時am+an=ap+aq②m+n=p+q時aman=apaq

③kS,S2kSk,S3kS2k,成AP③Sk,S2kSk,S3kS2k,成GP

④ak,akm,ak2m,成AP,d"md④ak,akm,ak2m,成GP,q"qm3.數(shù)列通項的求法:

S1(n=1)⑴定義法(利用AP,GP的定義);⑵累加法(an1ancn型);⑶公式法:an=Sn-Sn-1(n≥2)⑷累乘法(

ab⑶cos=;

|a||b|⑷三點共線的充要條件:P,A,B三點共線OPxOAyOB且xy1;

(理科)P,A,B,C四點共面OPxOAyOBzOC,且xyz1。

an1;⑸構造法(an1kanb型);cn型)

an11;⑻(理科)數(shù)學歸納法。4)

anan1⑺間接法(例如:an1an4anan1

第八部分數(shù)列

1.定義:

⑴等差數(shù)列{an}an1and(d為常數(shù))2anan1an1(n2,nN*)

4.前n項和的求法:⑴分組求和法;⑵裂項法;⑶錯位相減法。

5.等差數(shù)列前n項和最值的求法:

an0an0;⑵⑴利用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與性質;騛n10an10anknbsnAn2Bn;

⑵等比數(shù)列{an}

第九部分不等式

an12q(q0)anan-1an1(n2,nN)anaba2b21.均值不等式:ab22ab2a2b2注意:①一正二定三相等;②變形,ab(。)222.絕對值不等式:||a||b|||ab||a||b|

第5頁共6頁新課標高中數(shù)學基礎知識歸納北京新東方學校蔣葉光jiangyeguang211@yahoo.com.cn3.不等式的性質:

⑴abba;⑵ab,bcac;⑶abacbc;ab,cd

acbd;⑷ab,c0acbd;ab,c0acbc;ab0,cd0acbd;⑸ab0anbn0(nN);⑹ab0nanb(nN)

第十一部分概率

1.事件的關系:⑴事件B包含事件A:事件A發(fā)生,事件B一定發(fā)生,記作AB;⑵事件A與事件B相等:若AB,BA,則事件A與B相等,記作A=B;

⑶并(和)事件:某事件發(fā)生,當且僅當事件A發(fā)生或B發(fā)生,記作AB(或AB);⑷并(積)事件:某事件發(fā)生,當且僅當事件A發(fā)生且B發(fā)生,記作AB(或AB);⑸事件A與事件B互斥:若AB為不可能事件(AB),則事件A與互斥;6對立事件:AB為不可能事件,AB為必然事件,則A與B互為對立事件。2.概率公式:⑴互斥事件(有一個發(fā)生)概率公式:P(A+B)=P(A)+P(B);⑵古典概型:P(A)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個數(shù);

基本事件的總數(shù)構成事件A的區(qū)域長度(面積或體積等);

試驗的全部結果構成的區(qū)域長度(面積或體積等)⑶幾何概型:P(A)----“存在一個”、“至少有一個”等,用表示;

第6頁共6頁

擴展閱讀:高中數(shù)學基礎知識完全總結(文科類)

高中數(shù)學(文科)基礎知識整合

第一部分集合

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義是解決集合問題的關鍵:元素是函數(shù)關系中自變量的取值?還是因變量的.....取值?還是曲線上的點?;2.數(shù)形結合是解集合問題的常用方法:解題時要盡可能地借助數(shù)軸、直角坐標系或韋恩圖等工具,....將抽象的代數(shù)問題具體化、形象化、直觀化,然后利用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方法解決;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1)含n個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數(shù)為2n,真子集數(shù)為2n-1;非空真子集的數(shù)為2n-2;(2)ABABAABB;注意:討論的時候不要遺忘了A的情況;(3)CI(AB)(CIA)(CIB);CI(AB)(CIA)(CIB)。

第二部分函數(shù)與導數(shù)

1.映射:注意①第一個集合中的元素必須有象;②一對一,或多對一。2.函數(shù)值域的求法:

①分析法;②配方法;③判別式法;④利用函數(shù)單調性;⑤換元法;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abab2ab222;⑦利用數(shù)形結合或幾何意義(斜率、距離、絕對值的意義等);

⑧利用函數(shù)有界性(ax、sinx、cosx等);⑨導數(shù)法3.復合函數(shù)的有關問題

(1)復合函數(shù)定義域求法:①若f(x)的定義域為[a,b],則復合函數(shù)f[g(x)]的定義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②若f[g(x)]的定義域為[a,b],求f(x)的定義域,相當于x∈[a,b]時,求g(x)的值域。(2)復合函數(shù)單調性的判定:①首先將原函數(shù)yf[g(x)]分解為基本函數(shù):內(nèi)函數(shù)ug(x)與外函數(shù)yf(u);②分別研究內(nèi)、外函數(shù)在各自定義域內(nèi)的單調性;③根據(jù)“同性則增,異性則減”來判斷原函數(shù)在其定義域內(nèi)的單調性。

注意:外函數(shù)yf(u)的定義域是內(nèi)函數(shù)ug(x)的值域。4.分段函數(shù):

值域(最值)、單調性、圖象等問題,先分段解決,再下結論。5.函數(shù)的奇偶性

⑴函數(shù)的定義域關于原點對稱是函數(shù)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條件;....⑵f(x)是奇函數(shù)f(x)f(x)f(x)f(x)0f(x)f(x)1;

⑶f(x)是偶函數(shù)f(x)f(x)f(x)f(x)0f(x)1;

f(x)⑷奇函數(shù)f(x)在原點有定義,則f(0)0;

⑸在關于原點對稱的單調區(qū)間內(nèi):奇函數(shù)有相同的單調性,偶函數(shù)有相反的單調性;(6)若所給函數(shù)的解析式較為復雜,應先等價變形,再判斷其奇偶性;

6.函數(shù)的單調性

⑴單調性的定義:f(x)在區(qū)間M上是增(減)函數(shù)x1,x2M,當x1x2時f(x1)f(x2)0(0)(x1x2)[f(x1)f(x2)]0(0)f(x1)f(x2)x1x20(0);

⑵單調性的判定定義法:注意:一般要將式子f(x1)f(x2)化為幾個因式作積或作商的形式,以利于判斷符號;②導數(shù)法(見導數(shù)部分);③復合函數(shù)法(見2(2));④圖像法。注:證明單調性主要用定義法和導數(shù)法。7.函數(shù)的周期性

(1)周期性的定義:對定義域內(nèi)的任意x,若有f(xT)f(x)(其中T為非零常數(shù)),則稱函數(shù)f(x)為周期函數(shù),T為它的一個周期。所有正周期中最小的稱為函數(shù)的最小正周期。如沒有特別說明,遇到的周期都指最小正周期。(2)三角函數(shù)的周期

①ysinx:T2;②ycosx:T2;③ytanx:T;

2||④yAsin(x),yAcos(x):T;⑤ytanx:T||;

⑶函數(shù)周期的判定:①定義法(試值)②圖像法③公式法(利用(2)中結論)⑷與周期有關的結論:

①f(xa)f(xa)或f(x2a)f(x)(a0)f(x)的周期為2a;②yf(x)的圖象關于點(a,0),(b,0)中心對稱f(x)周期2ab;③yf(x)的圖象關于直線xa,xb軸對稱f(x)周期為2ab;

④yf(x)的圖象關于點(a,0)中心對稱,直線xb軸對稱f(x)周期4ab;8.基本初等函數(shù)的圖像與性質

⑴冪函數(shù):yx(R);⑵指數(shù)函數(shù):ya(a0,a1);⑶對數(shù)函數(shù):ylogaxx(a0,a1);⑷正弦函數(shù):ysinx;

2⑸余弦函數(shù):ycosx;(6)正切函數(shù):ytanx;⑺一元二次函數(shù):axbxc0;⑻其它常用函數(shù):①正比例函數(shù):ykx(k0);②反比例函數(shù):y特別的y1xkx(k0);

,函數(shù)yxax(a0);

9.二次函數(shù):

⑴解析式:①一般式:f(x)axbxc;

②頂點式:f(x)a(xh)2k,(h,k)為頂點;③零點式:f(x)a(xx1)(xx2)。

⑵二次函數(shù)問題解決需考慮的因素:

①開口方向;②對稱軸;③端點值;④與坐標軸交點;⑤判別式;⑥兩根符號。⑶二次函數(shù)問題解決方法:①數(shù)形結合;②分類討論。10.函數(shù)圖象

⑴圖象作法:①描點法(注意三角函數(shù)的五點作圖)②圖象變換法③導數(shù)法⑵圖象變換:

平移變換:yf(x)yf(xa),(a0)左“+”右“-”;

yf(x)yf(x)k,(k0)上“+”下“-”;

伸縮變換:

1yf(x)yf(x),(0)縱坐標不變,橫坐標伸長為原來的

倍;

yf(x)yAf(x),(A0)橫坐標不變,縱坐標伸長為原來的A倍;③

0,0)y0對稱變換:yf(x)(yf(x);yf(x)yf(x);

0yxyf(x)xyf(x);yf(x)yf1(x);

④翻轉變換:

yf(x)yf(|x|)右不動,右向左翻(f(x)在y左側圖象去掉);yf(x)y|f(x)|上不動,下向上翻(|f(x)|在x下面無圖象);11.函數(shù)圖象(曲線)對稱性的證明

(1)證明函數(shù)yf(x)圖像的對稱性,即證明圖像上任意點關于對稱中心(對稱軸)的對稱點仍在圖像上;

(2)證明函數(shù)yf(x)與yg(x)圖象的對稱性,即證明yf(x)圖象上任意點關于對稱中心(對稱軸)的對稱點在yg(x)的圖象上,反之亦然;

注:①曲線C1:f(x,y)=0關于點(a,b)的對稱曲線C2方程為:f(2a-x,2b-y)=0;

②曲線C1:f(x,y)=0關于直線x=a的對稱曲線C2方程為:f(2a-x,y)=0;

③曲線C1:f(x,y)=0,關于y=x+a(或y=-x+a)的對稱曲線C2的方程為f(y-a,x+a)=0(或f(-y+a,-x+a)=0);

y=f(x)圖像關于直線x=④f(a+x)=f(b-x)(x∈R)ab2對稱;

y=f(x)圖像關于直線x=a對稱;特別地:f(a+x)=f(a-x)(x∈R)⑤函數(shù)y=f(x-a)與y=f(b-x)的圖像關于直線x=

ab2對稱;

12.函數(shù)零點的求法:⑴直接法(求f(x)0的根);⑵圖象法;⑶二分法.13.導數(shù)

⑴導數(shù)定義:f(x)在點x0處的導數(shù)記作yxx0f(x0)limf(x0x)f(x0)x;

x0⑵常見函數(shù)的導數(shù)公式:①C"0;②(xn)"nxn1;③(sinx)"cosx;④(cosx)"sinx;⑤(ax)"axlna;⑥(ex)"ex;⑦(log⑧(lnx)"1xax)"1xlna;

。

uuvuvv2⑶導數(shù)的四則運算法則:(uv)uv;(uv)uvuv;()v;

(4)導數(shù)的應用:

①利用導數(shù)求切線:注意:所給點是切點嗎?所求的是“在”還是“過”該點的切線?②利用導數(shù)判斷函數(shù)單調性:f(x)0f(x)是增函數(shù);f(x)0f(x)為減函數(shù);f(x)0f(x)為常數(shù);

③利用導數(shù)求極值:求導數(shù)f(x);求方程f(x)0的根;列表得極值。④利用導數(shù)最大值與最小值:求的極值;求區(qū)間端點值(如果有);得最值。

第三部分三角函數(shù)、三角恒等變換與解三角形

1.⑴角度制與弧度制的互化:弧度180,11802弧度,1弧度(12Rl。

180)5718

"⑵弧長公式:lR;扇形面積公式:S12R2.三角函數(shù)定義:角中邊上任意一點P為(x,y),設|OP|r則:

sinyr,cosxr,tanyx

3.三角函數(shù)符號規(guī)律:一全正,二正弦,三兩切,四余弦;4.誘導公式記憶規(guī)律:“函數(shù)名不(改)變,符號看象限”;5.⑴yAsin(x)對稱軸:xk2;對稱中心:(k2,0)(kZ);

⑵yAcos(x)對稱軸:x6.同角三角函數(shù)的基本關系:sin2kk2;對稱中心:(sinxcosx,0)(kZ);

xcosx1;tanx;

7.兩角和與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①sin()sincoscossin;

②cos()coscossinsin;

tantan1tantan③tan()。

8.二倍角公式:

①sin22sincos;

②cos2cos2sin22cos2112sin2;③tan22tan21tan1cos21cos21*降冪公式:sin2;cos2;sincossin2.

222。

9.正、余弦定理⑴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2R是ABC外接圓直徑)

注:①a:b:csinA:sinB:sinC;②a2RsinA,b2RsinB,c2RsinC;

asinAbsinB2csinC2abcsinAsinBsinC。

bca2bc222⑵余弦定理:abc2bccosA等三個;注:cosA10。幾個公式:

⑴三角形面積公式:SABC2SABCabc2等三個。

12ah12absinCp(pa)(pb)(pc),(p12(abc));

⑵內(nèi)切圓半徑r=;外接圓直徑2R=

asinAbsinBcsinC;

11.已知a,b,A時三角形解的個數(shù)的判定:

CbhA

a其中h=bsinA,⑴A為銳角時:①a⑶臺體:①表面積:S=S側+S

上底

S

下底

;②側面積:S側=(rr")l;③體積:V=

433R。

13(S+SS"S")h;

⑷球體:①表面積:S=4R2;②體積:V=

3.位置關系的證明(主要方法):

⑴直線與直線平行:①公理4;②線面平行的性質定理;③面面平行的性質定理。⑵直線與平面平行:①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②面面平行線面平行。

⑶平面與平面平行:①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推論;②垂直于同一直線的兩平面平行。⑷直線與平面垂直:①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②面面垂直的性質定理。⑸平面與平面垂直:①定義---兩平面所成二面角為直角;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4.求角:(步驟-------Ⅰ。找或作角;Ⅱ。求角)

⑴異面直線所成角的求法:①平移法:平移直線,構造三角形;

②補形法:補成正方體、平行六面體、長方體等,發(fā)現(xiàn)兩條異面直線間的關系。

⑵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①直接法(利用線面角定義);②先求斜線上的點到平面距離h,與斜線段長度作比,得sin。⑶二面角的求法:①定義法: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點(特殊點),作出平面角,再求解;6.結論:

⑴從一點O出發(fā)的三條射線OA、OB、OC,若∠AOB=∠AOC,則點A在平面∠BOC上的射影在∠BOC的平分線上;

⑵立平斜公式(最小角定理公式):coscos1cos2;

⑶正棱錐的各側面與底面所成的角相等記為,則S側cos=S底;⑷長方體的性質

①長方體體對角線與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所成的角分別為,,,則:cos2+cos2+cos2=1;

222

sin+sin+sin=2。

222

②長方體體對角線與過同一頂點的三側面所成的角分別為,,,則有cos+cos+cos=2;

sin2+sin2+sin2=1。

⑸正四面體的性質:設棱長為a,則正四面體的:①

高:h63a;②對棱間距離:

2264a;③相鄰兩面所成角余弦值:

13;

④內(nèi)切球半徑:

612a;外接球半徑:a;

第五部分直線與圓

1.直線方程

⑴點斜式:yyk(xx);⑵斜截式:ykxb;⑶截距式:

xayb1;⑷兩點式:

yy1y2y1xx1x2x1;

⑸一般式:AxByC0,(A,B不全為0)。(直線的方向向量:(B,A),法向量(A,B)2.求解線性規(guī)劃問題的步驟是:

(1)列約束條件;(2)作可行域,寫目標函數(shù);(3)確定目標函數(shù)的最優(yōu)解。3.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直線方程平行的充要條件垂直的充要條件備注l1:yk1xb1l2:yk2xb2k1k2,b1b2k1k21l1,l2有斜率l1:A1xB1yC10A1B2A2B1,且A1A2B1B20不可寫成

4.幾個公式l2:A2xB2yC2B1C2B2C⑴設A(x1,y1)、B(x2,y2)、C(x3,y3),ABC的重心G:(x1x2x3,y1y2y3);

33⑵點P(x0,y0)到直線Ax+By+C=0的距離:dAx0By0CA2;

B2⑶兩條平行線Ax+By+C1=0與Ax+By+C2=0的距離是d5.圓的方程:

C1C2AB22;

⑴標準方程:①(xa)2(yb)2r2;②x2y2r2。⑵一般方程:x2y2DxEyF0(D2E24F0)

注:Ax2+Bxy+Cy2+Dx+Ey+F=0表示圓A=C≠0且B=0且D2+E2-4AF>0;6.圓的方程的求法:⑴待定系數(shù)法;⑵幾何法;⑶圓系法。7.點、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主要掌握幾何法)

⑴點與圓的位置關系:(d表示點到圓心的距離)

①dR點在圓上;②dR點在圓內(nèi);③dR點在圓外。⑵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d表示圓心到直線的距離)

①dR相切;②dR相交;③dR相離。

⑶圓與圓的位置關系:(d表示圓心距,R,r表示兩圓半徑,且Rr)①dRr相離;②dRr外切;③RrdRr相交;④dRr內(nèi)切;⑤0dRr內(nèi)含。8.與圓有關的結論:

⑴過圓x+y=r上的點M(x0,y0)的切線方程為:x0x+y0y=r;

過圓(x-a)2+(y-b)2=r2上的點M(x0,y0)的切線方程為:(x0-a)(x-a)+(y0-b)(y-b)=r2;⑵以A(x1,y2)、B(x2,y2)為直徑的圓的方程:(x-x1)(x-x2)+(y-y1)(y-y2)=0。

2222

第六部分圓錐曲線

1.定義:⑴橢圓:|MF1||MF2|2a,(2a|F1F2|);⑵雙曲線:||MF1||MF2||2a,(2a|F1F2|);⑶拋物線:略

2.結論

⑴焦半徑:①橢圓:PF1aex0,PF2aex0(e為離心率);(左“+”右“-”);

②拋物線:PFx0p2

22(1k)[(x1x2)4x1x2]

⑵弦長公式:AB1k2x2x111k2y2y1(11k22)[(y1y2)4y1y2];

注:(Ⅰ)焦點弦長:①橢圓:|AB|2ae(x1x2);②拋物線:AB=x1+x2+p=

(Ⅱ)通徑(最短弦):①橢圓、雙曲線:2b;②拋物線:2p。

a22psin2;

⑶過兩點的橢圓、雙曲線標準方程可設為:

mx2ny21(m,n同時大于0時表示橢圓,mn0時表示雙曲線);

⑷橢圓中的結論:

①內(nèi)接矩形最大面積:2ab;

②P,Q為橢圓上任意兩點,且OP0Q,則

1|OP|21|OQ|21a21b2;

③橢圓焦點三角形:.SPF心,PM交F1F2于點N,則

1F2btan22,(F1PF2);.點M是PF1F2內(nèi)

|PM||MN|ac;

④當點P與橢圓短軸頂點重合時F1PF2最大;⑸雙曲線中的結論:

①雙曲線

xa22yb221(a>0,b>0)的漸近線:

xa2222yb220;

②共漸進線ybax的雙曲線標準方程為

xa22yb(為參數(shù),≠0);

③雙曲線焦點三角形:.SPFF12b2tan2,(F1PF2);

.P是雙曲線

xa22-

yb22=1(a>0,b>0)的左(右)支上一點,F(xiàn)1、F2分別為左、右焦點,則△PF1F2

的內(nèi)切圓的圓心橫坐標為a,(a);④雙曲線為等軸雙曲線e(6)拋物線中的結論:

8

2漸近線為yx漸近線互相垂直;①拋物線y2=2px(p>0)的焦點弦AB性質:

2.x1x2=p;y1y2=-p2;

4.

1|AF|1|BF|2p;

.以AB為直徑的圓與準線相切;

.以AF(或BF)為直徑的圓與y軸相切;.SAOB2

p22sin。

②拋物線y=2px(p>0)內(nèi)結直角三角形OAB的性質:

.x1x24P2,y1y24P2;.lAB恒過定點(2p,0);

.A,B中點軌跡方程:y2p(x2p);.OMAB,則M軌跡方程為:

(xp)y2

22p;.(SAOB)min4p。

22③拋物線y=2px(p>0),對稱軸上一定點A(a,0),則:

.當0ap時,頂點到點A距離最小,最小值為a;.當ap時,拋物線上有關于x軸對稱的兩點到點A距離最小,最小值為2app2。

3.直線與圓錐曲線問題解法:

⑴直接法(通法):聯(lián)立直線與圓錐曲線方程,構造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注意以下問題:

①聯(lián)立的關于“x”還是關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

②直線斜率不存在時考慮了嗎?③判別式驗證了嗎?⑵設而不求(代點相減法):--------處理弦中點問題步驟如下:①設點A(x1,y1)、B(x2,y2);②作差得k4.求軌跡的常用方法:

(1)定義法:利用圓錐曲線的定義;

(2)直接法(列等式);(3)代入法(相關點法或轉移法);⑷待定系數(shù)法;(5)參數(shù)法;(6)交軌法。

ABy1y2x1x2;③解決問題。

第七部分平面向量

⑴設a=(x1,y1),b=(x2,y2),則:

①a∥b(b≠0)a=b(R)x1y2-x2y1=0;②a⊥b(a、b≠0)ab=0x1x2+y1y2=0.⑵ab=|a||b|cos=x2+y1y2;

注:①|a|cos叫做a在b方向上的投影;|b|cos叫做b在a方向上的投影;

②ab的幾何意義:ab等于|a|與|b|在a方向上的投影|b|cos的乘積。

⑶cos=

ab|a||b|;

⑷三點共線的充要條件P,A,B三點共線OPxOAyOB(且xy1);第八部分數(shù)列1.定義:

⑴等差數(shù)列{an}an1and(d為常數(shù))2anan1an1(n2,nN*)

anknbsnAn2Bn;

⑵等比數(shù)列{an}nan1anq(q0)an2an-1an1(n2,nN)

ancq(c,q均為不為0的常數(shù))Snkkq(q0,q1,k0);

n2.等差、等比數(shù)列性質

等差數(shù)列等比數(shù)列

n1通項公式ana1(n1)dana1q

1.q1時,Snna1;前n項和Snn(a1an)2na1n(n1)2d2.q1時,Sna1anq1qa1(1q)1qn

性質①an=am+(n-m)d,①an=amqn-m;

②m+n=p+q時am+an=ap+aq②m+n=p+q時aman=apaq

Sk,S2kSk,S3kS2k,成AP③Sk,S2kSk,S3kS2k,成GP

m④ak,akm,ak2m,成AP,d"md④ak,akm,ak2m,成GP,q"q

等差數(shù)列特有性質:①項數(shù)為2n時:S2n=n(an+an+1)=n(a1+a2n);S偶S奇nd;

S奇S偶S奇S偶anan1;

②項數(shù)為2n-1時:S2n-1=(2n-1)a中;S奇-S偶a中;

nn-1;

③若anm,amn,(mn),則amn0;若Snm,Smn,則Smn(mn);

若SnSm,(mn),則Smn0。3.數(shù)列通項的求法:

S1(n=1)a=an1ancn;⑴分析法;⑵定義法(利用AP,GP的定義);⑶公式法:累加法(nSn-Sn-1(n≥2)⑷疊乘法(

an1ancn型);⑸構造法(an1kanb型);(6)迭代法;

⑺間接法(例如:an1an4anan1⑻作商法(a1a2ancn型);⑼待定系數(shù)法;⑽(理科)數(shù)學歸納法。注:當遇到an1an1d或4.前n項和的求法:

an1an11an1an14);

q時,要分奇數(shù)項偶數(shù)項討論,結果是分段形式。

⑴拆、并、裂項法;⑵倒序相加法;⑶錯位相減法。5.等差數(shù)列前n項和最值的求法:⑴an0a0或na0a0n1n1;⑵利用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與性質。

第九部分不等式1.均值不等式:abab2ab222

ab22注意:①一正二定三相等;②變形,ab()ab222。

2.絕對值不等式:||a||b|||ab||a||b|3.不等式的性質:

⑴abba;⑵ab,bcac;

⑶abacbc;ab,cdacbd;

⑷ab,c0acbd;ab,c0acbc;ab0,cd0acbd;

nn⑸ab0ab0(nN);(6)ab0nanb(nN)。

4.不等式等證明(主要)方法:⑴比較法:作差或作比;⑵綜合法;⑶分析法。第十部分復數(shù)1.概念:

2

⑴z=a+bi∈Rb=0(a,b∈R)z=zz≥0;⑵z=a+bi是虛數(shù)b≠0(a,b∈R);

⑶z=a+bi是純虛數(shù)a=0且b≠0(a,b∈R)z+z=0(z≠0)z⑶z1÷z2=

(abi)(cdi)(cdi)(cdi)acbdbcad22i(z2≠0);22cdcd3.幾個重要的結論:

(1)z1z22z1z222(z1z2);(2)zzz222z2;⑶(1i)22i;⑷1ii;1ii;

1i1i第十一部分概率

1.事件的關系:

⑴事件B包含事件A:事件A發(fā)生,事件B一定發(fā)生,記作AB;⑵事件A與事件B相等:若AB,BA,則事件A與B相等,記作A=B;

⑶并(和)事件:某事件發(fā)生,當且僅當事件A發(fā)生或B發(fā)生,記作AB(或AB);⑷并(積)事件:某事件發(fā)生,當且僅當事件A發(fā)生且B發(fā)生,記作AB(或AB);⑸事件A與事件B互斥:若AB為不可能事件(AB),則事件A與互斥;6對立事件:AB為不可能事件,AB為必然事件,則A與B互為對立事件。2.概率公式:

⑴互斥事件(有一個發(fā)生)概率公式:P(A+B)=P(A)+P(B);⑵古典概型:P(A)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個數(shù)基本事件的總數(shù);

⑶幾何概型:P(A)構成事件A的區(qū)域長度(面積或體試驗的全部結果構成的積等)等)區(qū)域長度(面積或體積;

第十二部分統(tǒng)計與統(tǒng)計案例

1.抽樣方法

⑴簡單隨機抽樣:一般地,設一個總體的個數(shù)為N,通過逐個不放回的方法從中抽取一個容量為n的樣本,且每個個體被抽到的機會相等,就稱這種抽樣為簡單隨機抽樣。注:①每個個體被抽到的概率為

nN;

②常用的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有:抽簽法;隨機數(shù)法。

⑵系統(tǒng)抽樣:當總體個數(shù)較多時,可將總體均衡的分成幾個部分,然后按照預先制定的規(guī)則,從每一個部分抽取一個個體,得到所需樣本,這種抽樣方法叫系統(tǒng)抽樣。注:步驟:①編號;②分段;③在第一段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確定其時個體編號l;④按預先制定的規(guī)則抽取樣本。

⑶分層抽樣:當已知總體有差異比較明顯的幾部分組成時,為使樣本更充分的反映總體的情況,將總體分成幾部分,然后按照各部分占總體的比例進行抽樣,這種抽樣叫分層抽樣。注:每個部分所抽取的樣本個體數(shù)=該部分個體數(shù)2.總體特征數(shù)的估計:⑴樣本平均數(shù)x⑵樣本方差S2nN

1n1n(x1x2xn)221nnxi;

2i1[(x1x)(x2x)(xnx)]1ni(xni1x)2;

2⑶樣本標準差S1n[(x1x)(x2x)(xnx)]222=

12

1ni(xni1x);n(x3.相關系數(shù)(判定兩個變量線性相關性):ri1nix)(yiy)n

i(xi1ix)2(yi1y)2注:⑴r>0時,變量x,y正相關;r2.基本算法語句:

⑴輸入語句:INPUT“提示內(nèi)容”;變量;輸出語句:PRINT“提示內(nèi)容”;表達式賦值語句:變量=表達式

⑵條件語句:①②

IF條件THENIF條件THEN語句體語句體1ENDIFELSE語句體2ENDIF

⑶循環(huán)語句:①當型:②直到型:WHILE條件DO循環(huán)體循環(huán)體

WENDLOOPUNTIL條件3.算法案例:

⑴輾轉相除法與更相減損法-----求兩個正整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⑵秦九韶算法------求多項式的值;⑶進位制----------各進制數(shù)之間的互化。

第十四部分常用邏輯用語與推理證明

1.四種命題:

⑴原命題:若p則q;⑵逆命題:若q則p;⑶否命題:若p則q;⑷逆否命題:若q則p

注:原命題與逆否命題等價;逆命題與否命題等價。

2.充要條件的判斷:

(1)定義法----正、反方向推理;(2)利用集合間的包含關系:例如:若AB,則A是B的充分條件或B是A的必要條件;若A=B,則A是B的充要條件;3.邏輯連接詞:

⑴且(and):命題形式pq;pqpqpqp⑵或(or):命題形式pq;真真真真假⑶非(not):命題形式p.真假假真假假真假真真假假假假真4.全稱量詞與存在量詞

⑴全稱量詞-------“所有的”、“任意一個”等,用表示;

全稱命題p:xM,p(x);全稱命題p的否定p:xM,p(x)。⑵存在量詞--------“存在一個”、“至少有一個”等,用表示;

特稱命題p:xM,p(x);特稱命題p的否定p:xM,p(x);

第十五部分推理與證明

1.推理:

⑴合情推理: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都是根據(jù)已有事實,經(jīng)過觀察、分析、比較、聯(lián)想,在進行歸納、類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我們把它們稱為合情推理。

①歸納推理:由某類食物的部分對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該類事物的全部對象都具有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有個別事實概括出一般結論的推理,稱為歸納推理,簡稱歸納。注:歸納推理是由部分到整體,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

②類比推理:由兩類對象具有類似和其中一類對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類對象也具有這些特征的推理,稱為類比推理,簡稱類比。注:類比推理是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⑵演繹推理:從一般的原理出發(fā),推出某個特殊情況下的結論,這種推理叫演繹推理。注:演繹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三段論”是演繹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⑴大前提---------已知的一般結論;⑵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況;⑶結論---------根據(jù)一般原理,對特殊情況得出的判斷。二.證明⒈直接證明

⑴綜合法

一般地,利用已知條件和某些數(shù)學定義、定理、公理等,經(jīng)過一系列的推理論證,最后推導出所要證明的結論成立,這種證明方法叫做綜合法。綜合法又叫順推法或由因導果法。⑵分析法

一般地,從要證明的結論出發(fā),逐步尋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條件,直至最后,把要證明的結論歸結為判定一個明顯成立的條件(已知條件、定義、定理、公理等),這種證明的方法叫分析法。分析法又叫逆推證法或執(zhí)果索因法。

2.間接證明------反證法

一般地,假設原命題不成立,經(jīng)過正確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說明假設錯誤,從而證明原命題成立,這種證明方法叫反證法。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高中文科數(shù)學基礎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高中文科數(shù)學基礎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高中文科數(shù)學基礎總結》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整理提供,轉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www.7334dd.com/gongwen/705591.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