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交換復習總結2
現代交換機復習資料
第一章一、熟練掌握課本1.1.1節(jié)的相關內容和知識。
一、通信網的定義:通信網是有一定數量的節(jié)點(包括端系統(tǒng)、交換機)和連接這些節(jié)點的
傳輸系統(tǒng)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按約定的規(guī)矩或協(xié)議完成任意用戶間信息交換的通信系統(tǒng)。用戶使用它可以克服空間、時間等障礙來進行有效的信息交換。
二、在通信網中,網絡將信息由信源傳送至信宿具有兩種工作方式:面向連接(CO)方式
和無連接(CL)方式。
三、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的工作原理和優(yōu)缺點:
電路交換:通信雙方在通信之前先建立兩者之間的通信鏈路,并在整個通信過程中保持通信鏈路為通信雙方所獨享的交換方式。電路交換的基本過程包括連接建立、信息傳送(通話)和連接釋放三個階段。優(yōu)點:(1)、信息傳輸時延小。(2)、信息在通路中“透明”傳輸,交換機原封不動地傳送信息,交換機的處理開銷小,信息傳輸效率高。缺點:(1)、電路資源被通信雙方獨占,電路利用率低。(2)、電路的接續(xù)時間較長。當通信時間較短(或傳送較短信息)時,通信信道建立時間可能大于通信時間,網絡利用率低。(3)、有呼損。(4)、限制了各種不同速率、不同代碼格式、不同通信協(xié)議的用戶終端直接互通。
分組交換:在分組交換中,將用戶傳送的數據分成一定長度的包。在每個包前面加一個包頭,用于標識目的地址,分組交換機可以根據每個分組的地址,將它們轉發(fā)至目的地,這一過程稱為分組交換。優(yōu)點:(1)、提供不同速率、不同編碼方式、不同通信協(xié)議的數據終端之間能夠相互通信的靈活的環(huán)境。(2)、在網絡負荷較輕的情況下,信息的傳輸時延較小,而且時延的變化不大,能夠較好地滿足計算機實時交互業(yè)務的要求。(3)、實現線路的動態(tài)統(tǒng)計復用,通信線路的利用率較高,在一條屋里線路上可以踢狗多條信息通道。(4)、可靠性高。(5)、經濟性好。缺點:(1)、有網絡附加的信息比較多,對長報文通信的傳輸效率較低。(2)、技術實現復雜。(3)、時延較大。
四、快速分組交換(FPS)包括幀中繼(FR)和ATM(異步傳送模式)交換。五、ATM的基本特點:采用固定長度的信元、面向連接、異步時分交換。
六、同步時分(STD)與異步時分(ATD)的比較:STD采用TDM(時分復用)技術,用固定的時隙來標識用戶且其帶寬固定分配。ATD采用STDM(統(tǒng)計時分復用)技術,信息攜帶“開銷”來標識不同的用戶且其帶寬動態(tài)分配。
七、掌握網絡交換(P10)中的第二層交換和虛擬局域網的相關知識。第二章一、熟記OSI參考模型(P23圖2-2)OSI參考模型各層的基本功能:(1)物理層:對物理線路進行數字化,以便透明地傳送比特流。(2)數據鏈路層:在相鄰節(jié)點之間無差錯地傳送以幀為單位的數據。(3)網絡層:在網絡的端到端之間傳送分組。(4)傳輸層:在網絡層提供的服務基礎上,為端到端用戶提供可靠的通信服務。(5)會話層:管理和協(xié)調兩個終端或計算機之間的信息交互。(6)表示層:解決用戶信息的語法表示。(7)應用層:確定應用進程的性質,為應用進程提供通信接口。二、電信交換技術包括接口技術、信令技術、控制技術、互連技術。
三、交換系統(tǒng)是利用互連網絡實現互連功能的,該互連網絡有稱為交換網絡(交換機構)。四、掌握P28(5)阻塞特性的相關內容。對于電路交換,由于建立的是專用的物理連接,只有在呼叫建立階段會因選不到空閑通路而遇到阻塞,即連通阻塞。即電路交換的阻塞發(fā)生在連接建立階段。而分組交換則發(fā)生在存儲-轉發(fā)過程中。
五、交換單元是構成網絡的最基本得部件。按照一定的拓撲結構和控制方式,由多個交換單元即可構成交換網絡。交換單元可分為(1)集中型:M>N,也可稱為集中器。(2)擴散型:M現代交換機復習資料
換機的性能指標包括:容量、接口、質量。
五、深刻了解幾種典型的交換單元的工作原理(P31-33)。共享存儲器型交換單元的工作方式有輸入緩沖和輸出緩沖兩種。
六、著重掌握單級網絡和多級網絡中交叉接點數目的計算(詳細參見P34)。單級網絡不存在內部阻塞,而多級網絡存在。單機網絡向多級網絡發(fā)展是為了降低成本。多級網絡與單機網絡比較,優(yōu)點是減少了交換網絡總的交叉接點數目數目,降低了交換網絡的復雜性;缺點是如限于出現的連接需通過多級交換單元之間的級間鏈路,增加了交換網絡搜尋空閑鏈路的難度,會出現內部阻塞。
七、話務量是表達電話網內機線設備負荷數量的一種量值,所以也稱為電話負荷。在實踐T內發(fā)生的呼叫次數和平均占用市場的乘積,稱為話務量,單位是Erl(愛爾蘭),一條中繼線(或一個機鍵)連續(xù)使用一小時,則該中繼線(或機鍵)的話務量為1Erl。
八、愛爾蘭呼損公式是描述話務量A、呼損P和線群出線數V三者之間的關系式。著重掌握呼損公式所描述的P、V、A三者之間的函數關系(詳見P39第4點(3))。(1)當P不變,如果A增大,則V增大;或者說,如果V增大,則A增大。(2)當A不變,V增大時,P就會減;或者說,如果減小P,則V增大。(3)當V一定時,當A增大,則P增大;或者說,若P增大,則A增大。九、著重掌握P40例1。
第三章一、交換機的基本功能是實現任意入線與任意出線之間的互連,即實現任意兩個用戶之間的信息交換。交換機的基本組成應包括接口、交換網絡和控制系統(tǒng)部分。
二、數字程控交換機有硬件和軟件兩大部分組成,分為話路系統(tǒng)和控制系統(tǒng)兩部分。三、話路系統(tǒng)有用戶級、選組級、各種中繼接口、信號部件等組成。
四、數字程控交換機中用戶電路的功能有下列7項:饋電B交換系統(tǒng)向終端供電、過壓保護O防止用戶線向交換線串入高壓、振鈴控制R通知被叫用戶有來話呼叫、監(jiān)視S判斷摘機/接機、編譯和濾波C完成模/數轉換、混合電路H完成二/四線轉換、測試T檢驗短路。
五、數字程控交換機據偶遇的信令設備(信號部件):信號音發(fā)生器、雙音多頻(DTMF)、多頻信號發(fā)送器和接收器、7號信令終端。六、(重點)重點掌握數字交換原理中時間接線器和空間接線器的組成、工作原理及相關SM地址的計算。(詳見P54-56)時間(T)接線器主要由信息存儲器(IM)和控制存儲器(CM)組成?臻g(S)接線器由節(jié)點矩陣和存儲器組成。
七、T-S-T數字交換網絡為三級交換網絡,兩側為時間接線器,中間為空間接線器。八、在通信設備之間相互交換的控制信息稱為信令。信令系統(tǒng)是實現和配合各種信令協(xié)議與信令方式而需具有的所有軟硬件設施的總稱。信令按照信令傳輸方向分為前向信令和后向信令;按信令工作區(qū)域分為用戶線信令和局間信令。按信令的傳輸方式不同分為隨路信令和共路信令。我國采用1號信令和7號信令,1號信令是隨路信令,7號信令是公路信令。隨路信令是傳統(tǒng)的信令方式,局間各個華路傳送各自的信令,即信令和話音在同一信道上傳送,或在與華路有固定關系的通道上傳送。隨路信令方式的基本特征:1.信令全部或部分地再話音通道中傳送;2.信令的傳送處理與其服務的華路嚴格對應、關聯;3.信令在各自對應的話路中或固定分配的通道中傳送,不構成集中傳送多個話路信令通道,因此也不構成與話路相對獨立的信令網。共路信令:如果信令信號通過一個專門的網絡,這個網絡從邏輯功能上甚至從物理功能上與電話信息傳遞的網絡完全分開,則這樣的信令稱為共路信令。這個專門傳遞共路信令的網絡稱為共路信令網。
現代交換機復習資料
九、7號信令的功能結構:1.第一級信令數據鏈路功能級2.第二級信令鏈路功能級3.第三級信令網功能級4.第四級用戶部分名詞解釋:(必考其中一個)
TUP電話用戶部分DUP數據用戶部分ISUPISDN(綜合業(yè)務數字網)用戶部分MAP移動用戶部分OMAP操作維護管理部分INAP智能網應用部分十、7號信令的三種消息格式:消息信令單元(MSU)、鏈路狀態(tài)信令單元(LSSU)、填充信令單元(FISU)。
十一、信令網:指邏輯上獨立于通信網、專門用于傳送信令的網絡,它由信令點、信令轉接點和互連它們的信令鏈路組成。
信令點(SP):信令網上產生和接收信令消息的節(jié)點。信令轉接點(STP):將從某一信令鏈路上接收的消息轉發(fā)至另一信令鏈路上去的信令轉接中心。信令鏈路(SL):連接兩個信令點(或信令轉接點)的信令數據鏈路及其傳送控制功能實體組成信令鏈路。信令關系:若兩個信令點的對應用戶部分存在信令交互,則稱這兩個信令點之間存在信令關系。信令工作方式:指信令消息傳送路徑和改信息所屬信令關系之間的結合方式。
十二、在7號信令網中,有直接方式、非直接方式、準直接方式三種信令工作方式。十三、我國長途7號信令網采用三級結構,第一級是高級信令轉接點(HSTP),第一級是低級信令轉接點(LSTP)、第三極是信令點(SP)。我國7號信令網信令點編碼采用24位同意編碼方式。
十四、我國信令網與電話網的對應關系:我國電話網為二級長途網(由DC1和DC2組成)加本地網。結合我國信令區(qū)得劃分和真?zhèn)信令網的管理,HSTP設置在DC1(。┘壗粨Q中心所在地,匯接DC1間的信令;LSTP設置在DC2(市)級交換中心所在地,匯接DC2和端局系統(tǒng)。十五、重點掌握P113習題與思考題4.5。
第五章一、虛電路與數據報都是采用分組交換方式。虛電路是在數據傳送錢先通過發(fā)送呼叫請求分組建立端到端的虛電路;一旦虛電路建立,屬于同一呼叫的數據分組均沿著這一條虛電路傳送;最后通過呼叫清楚分組來拆除電路。在數據報方式中,交換節(jié)點對每一個分組單獨進行處理,每個分組都含有目的地址信息。當分組到達后,個節(jié)點根據分組中包含的目的地址為每個分組獨立尋找路由,屬于同一用戶的不同分組可沿著不同路徑到達終點,因此需要早網絡的終點重新排隊,按原來順序組合用戶數據信息。二、重點掌握P114-118相關知識。
三、X.25是數據終端與網絡的接口協(xié)議,是以面向連接的虛電路為基礎。四、X.25包括物理層、鏈路層、分組層。分組交換發(fā)生在第三層(分組層)。五、五種交換方式的比較:
交換方式ATMFR(幀中繼)局域網二層交換X.25路由器ATM層(第二層)第二層分組層(第三層)第三層硬件實現交換交換速度快硬件實現交換交換速度快軟件實現交換交換速度慢軟件實現交換交換速度慢數據鏈路層(第二層)硬件實現交換交換速度快六、X.25中邏輯信道號是標識邏輯信道的。邏輯信道群號(LCGN)和邏輯信道群號(LCN)共12b,用于區(qū)分DTE-DCE接口上不同的邏輯信道。X.25規(guī)定一條數據鏈路上最多可分配16個邏輯信道群,各群用LCGN區(qū)分;每群最多可有256條邏輯信道,用LCN區(qū)分;一共可有4096個邏輯信道。除了第0號邏輯信道有專門用途,其余4095條邏輯信道課分配給虛電路使用。
現代交換機復習資料
七、ATM異步轉移模式ATM采用統(tǒng)計時分復用ATM采用分組交換的虛電路交換。八、ATM信元長度為53B,分為兩個部分:5B的信頭包含表征信元去向的邏輯地址、優(yōu)先級等控制信息;48B的信息段用于裝載來自不同用戶、不同業(yè)務的信息。九、名詞解釋:
UNI用戶網絡接口NNI網絡節(jié)點接口GFC一般流量控制VIP--虛通道標識VPI虛通路標識符VCI--虛信道標識符VP虛通道VC虛信道PTI靜荷類型指示CLP信元丟失優(yōu)先級HEC信頭差錯控制VCL虛信道鏈路VCC虛信道連接VPL虛通路鏈路VPC虛通路連接
十、在一個物理通道中可以包含一定數量的VP,而在一條VP中又可以包含一定數量的VC。十一、ATM協(xié)議參考模型分為物理層、ATM層、ATM適配層、高層。
十二、交換系統(tǒng)中只存在ATM物理層,而ATM適配層和高層只存在于端系統(tǒng)中。ATM信元的首部是在ATM層加上的。ATM的交換發(fā)生在ATM層(第二層)。
十三、ATM適配層的協(xié)議由高層業(yè)務來決定,高層業(yè)務類型劃分為三個基本參數:信元和信宿之間的關系、比特率、連接方式。
十四、重點掌握P147習題與思考題5.4、5.14。第七章一、計算機網絡按地理范圍分為局域網(LAN)、城域網(MAN)、廣域網(WAN)。二、計算機網絡按拓撲結構分為星型、樹型、總線型、環(huán)型及網狀等類型。三、VLAN虛擬局域網
四、由于不同VLAN之間不能通過第二層的MAC地址直接通信,他們的互連要在第三層的IP協(xié)議上進行。因此他們的互連通常要使用外部路由器。由于路由器通常使用軟件對IP包進行存儲、轉發(fā),速錄比交換機低,是VLAN之間的通信瓶頸。
五、網橋交換發(fā)生在第二層,以軟件實現交換。與局域網第二代交換(交換發(fā)生在第二層,以硬件實現交換)相比,其速度較慢。
六、路由器內部可以劃分為控制部分和數據轉發(fā)部分(牢記P185圖7-12)。重點掌握路由器的工作原理。(P185-188望大家自己總結一下,我個人總結可能不全面,此題最可能是畫圖說明題)
題型
一、填空題(20空,30分)二、選擇題(10個,10分)三、簡答題(5個,30分,其中一題為6個名詞解釋)
四、畫圖說明題(1個,10分)五、計算題(1個,10分)
六、論述題(結合自己所學知識寫關于對通信網和交換技術的理解,10分)
注:由于水平有限,資料中難免有不足之處,如有知識點遺漏,望大家諒解并結合自己補充之。望大家認真復習,好好利用復習資料。謝謝!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現代交換復習總結2》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現代交換復習總結2: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