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聽課情況總結
5、本學期聽課覆蓋面不夠全面,今后要保證學科及教師的聽課覆蓋面,每位教師,每個學科都要聽,整體把握學校教學情況,做到統(tǒng)籌兼顧,重點突出。
201*年10月中旬至6006年6月上旬,三個聽課組進行了聽課評課活動。聽課對象為全體教學人員(包括外聘教師6人)共計85人,聽課專業(yè)科目20余種,即數(shù)學、化學、物理、生物、計算機基本操作課、VB語言、C語言、BAICS語言、中文、政治、歷史、地理、蒙語文、教育學、心理學、音體美。聽課人員為督導組成員。
聽課評課總結如下:一、優(yōu)點是
1、大部分教師普通話標準、流利:語速適中,聲音洪亮;語言準確、簡明。儀表端莊、整潔;教態(tài)自然、板書設計合理、教案書寫規(guī)范、項目完整、內容適用。2、教學目標、要求明確、具體,符合學生實際:課堂教學圍繞目標進行。
3、教師對教材上概念、原理、、觀點、結論的講授及運用準確、完整;知識講解的邏輯性嚴密,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知識重、難點確定及講解恰當,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教學內容份量安排適當。
4、課堂結構中各環(huán)節(jié)完整、合理,時間安排恰當;課堂教學組織嚴密、緊湊,過渡自然;課堂上注意學生的學習紀律和信息反饋,師生雙邊活動良好,課堂氣氛活躍。5、教法得法,符合認知規(guī)律,面向全體學生,激發(fā)學生興趣,注重學法指導及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確、有效地使用現(xiàn)代電化教學手段。
6、教師按時、按量、按質完成了教學任務和目標;檢測學生掌握、理解了所學知識,學生能力有所提高。
7,多媒體使用比上學期熟練,課件制作水平有所提高,效果比較好。二、不足:
1、部分教師普通話不標準、語速過快,聲音過低;板書設計不合理、教案書寫不規(guī)范、項目不完整。
2、有些老師的課堂結構不合理,時間安排不恰當;課堂教學組織不夠嚴密、緊湊,課堂上不注意學生的學習紀律和信息反饋,師生雙邊活動不夠,課堂氣氛不夠活躍。3、個別教師講授偏多,傳統(tǒng)教學痕跡明顯,沒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4、有一些教師提問次數(shù)很多,但有效提問次數(shù)不夠,在下一步教學中還需在提問的針對性、有效性上下功夫。
5、個別教師授課的內容應該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卻沒有使用,影響了教學效果。6、青年教師的基本功有待于加強。
7、有些老教師雖然經驗足,但新的教學理念缺乏,新的教學手段利用少,雖然都有教案,但創(chuàng)新型的少。
8、有一部分青年教師缺乏講課經驗,雖然教案寫得規(guī)范、工整,但講的不是很通順、自然,難點解決不恰當?傮w來看,出了極個別教師外大部分教師還是絲襪優(yōu)秀有,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能夠很好的完成教學計劃和要求,受到了學生肯定和好評。下學期我們想加大年輕教師講課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從備課的要求及教材的建設方面入手,加強器材的建設,進一步把全校的教學工作做好,使存在問題的老師順利成長起來。
201*.6.
擴展閱讀:管理教研室201*-201*學年第一學期教師聽課情況總結
管理教研室201*-201*學年第一學期
教師聽課情況總結
根據(jù)學院教務處的安排,本學期管理教研室積極開展了聽課活動,每位教師都能在教學之余抽出時間去學習,觀摩;ハ嗦犝n之后,各位教師對自己的備課情況、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設計等環(huán)節(jié)交換了看法,并就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的問題從多方面進行了探討,同時要求各位老師,及時總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互相取長補短,進一步摸索“高職課怎么上?”把教學質量放在首位,認真負責地進行教學活動。
一、教師聽課的基本情況
本學期管理教研室共8位專職教師共聽課節(jié),人均節(jié),全部達到聽課標準。聽課較多教師有。在聽課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都能客觀公正地做好教學過程評價和課后評價,評議中肯,建議合理。其中評價比較準確完整的教師有:
二、教師聽課的特點
1、注意了聽課的覆蓋面,不僅聽本教研室教師的課,也聽其他教研室教師的課;不僅聽老教師的課,也聽年輕教師的課;不僅聽理論課,也聽實訓課。
2、將聽課與教研活動結合起來
利用教研活動時間,就聽課情況進行交流和反饋。教師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共享教學心得。同時真誠地指出相互間的優(yōu)點和缺點,并提出改進意見。3、把握時機,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
管理教研室,青年教師所占的比例較大,為了提高他們的教學基本功,鼓勵他們多聽課,聽好課,并善于總結、吸收他人的教學經驗,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教學過程。
三、不足與建議:
1、聽課記錄不要漏項,要寫全、寫準記錄項目。2、聽課后要及時評議。
3、關注青年教師,指導他們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意識。
201*年1月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教師聽課情況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教師聽課情況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