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級中學小班化教學的研究
《初中課堂小班化教學的研究》
校本研修總結報告
主持人霍增海
我們現(xiàn)行的教育教學,盡管從多角度、多層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和探索,但始終沒有打破傳統(tǒng)教育教學的“緊箍”,仍存在著整齊劃一、千人一面的弊端,在很大程度上還束縛著學生的思維和個性的主動和諧發(fā)展。因此,在新一輪實驗研究過程中,對現(xiàn)行教育教學模式必須加以揚棄,既繼承又創(chuàng)新。積極實施個性化教育和民主化教育,注重人文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我們在原有的實踐基礎上,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課程結構、課堂教學模式、教學評價模式及教育教學環(huán)境,從而既面向全體學生,又關注每個學生主動、和諧、健康地成長。為此我校緊密結合新課程的實施,提出開展小班化教學的研究,通過兩年的認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強教師的業(yè)務學習,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方式,注重班級文化的建設。
1.更新教學觀念,我們認為課堂教學權威結構的改變,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大的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有利于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往。我們要求教師要做到:
(1)教師要尊重和信任每一個學生,把學生當成學習的小主人,在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盡量使用積極語言,避免和少用消極語言。
(2)真誠地與學生進行合作、與他們溝通,協(xié)商教育教學生的有關問題。(3)尊重學生的任何奇妙想,讓他們感受到任何想法都是有價值的,在課堂上盡可能為學生營造一個促使他們暢所欲言的氛圍。
2.轉變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模式,我們認為課堂教學方法的改變,教育管理模式的改變,教育教學的氛圍更加寬松和諧,更有利于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綜合性實施,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間的人際交往密度和頻度提高,情感交流的機會,從而大大增強了教師對學生的人格影響力、學校生活的親和力和集體的凝聚力。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
(1)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到課堂上的每一位同學,做到課堂上無旁觀者、無教學“死角”。
(2)通過同質分組,異質分組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交往的技能及分享、合作的態(tài)度。
(3)了解學生個體的智力情況、情感狀況、個性特點和認知風格等,探索小組討論、個別學習、全班活動相結合的有利于學生溝通、交往的教學方法。
(4)改變傳統(tǒng)的幾何圖形排列的課桌椅方式,根據(jù)教材的內容,采用小組形、圓桌形等多種有利學生和老師之間互動的課堂形式以適應教學方法的改變。
3.改變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方式,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我們認為教育管理從建設班級文化出發(fā),利用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去關注學生,觀察了解、研究教育對象,使教師有可能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個體需求及實際情況,提供難度不同的教學材料,為其制定不同的教育策略,安排不同時間單位的教育活動,讓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的環(huán)境中,在各自的起點上進步,從而真正落實因人而異的個別化教育,促進形成有特色的小班文化。在班級管理中,我們倡導:
(1)弱化教師的管理,強化學生合作小組的作用,
完善師生關系、探討家、校合作、關注學生個體等方面進行探索。親切、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低年級學生文化學習和社會性成長來說尤為重要。
(2)鍛煉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通過教育管理,在小班中形成文明的班級文化:師生關系和諧、同學間團結友愛,有良好的班風。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班級文化環(huán)境,使學生置身其間,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產(chǎn)生凝聚力量。
(3)教師要深入學生中間,以飽滿的熱情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樂于傾聽學生的知心話,勇于接受學生的批評意見,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和觀點,從而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讓課堂內外成為開發(fā)學生潛能的“綠色通道”。
二、優(yōu)化教學設計新機制
我們認為課前的教學設計質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并決定了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把課前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作為一個重要方面提出來進行研究,把教師課前教學設計的個人化行為加以共性化、規(guī)范化,對影響教學設計的諸因素進行統(tǒng)整、優(yōu)化,形成機制,是對導向教師變革小班化教學方式的重要前提。
1.達成教學設計觀念共識
在教學設計的觀念層面,集體學習研討教育公平理論、建構主義、多元智能理論、系統(tǒng)論、國家課改文獻等,同一學科教師集體備課,倡導主題教研、話題研究,在這些形式中展開對話討論,進行觀念探討碰撞,逐步澄清對課前教學設計的科學認識,統(tǒng)一思想,并達成以下共識,以此導向實驗教師用觀念上取得的共識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給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教師的“教”,建議每節(jié)課學生學習活動的時間原則為30分鐘左右,教師只是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
教學設計應面向全體學生,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考慮到每個學生學習基礎、學習能力與學習速度的差別,因材備課,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凸顯小班化教學的個別化、個性化特征。
聯(lián)系學生學習經(jīng)歷、生活經(jīng)驗,教師提供或指導學生自主搜集豐富的背景信息,使學習在必要的經(jīng)驗、情境與信息支持下進行。信息的選擇應體現(xiàn)以下原則:與新知識有邏輯上的前后聯(lián)系;能從反面、側面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對所學內容能進行具體實例印證;能將學生的視野引向更為廣闊的領域;能先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形式可考慮活動化、小組化,學習活動設計以學生自主體驗、合作探究為主,同質、異質小組合作學習兼顧。
教學設計應逐步摒棄個人單獨進行的舊有傳統(tǒng),以開放、合作的心態(tài),開展集體研討,集體協(xié)商協(xié)作,貢獻個人智慧,集納集體智慧,逐步形成集體合作教學、集體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圍。
2.完善集體備課組織建設
選配好備課組長,在本學科教研組長的指導下,在本年級獨立開展工作。3.形成集體合作教學默契
經(jīng)過兩年的實踐,備課組作為集體合作教學的基本組織,已經(jīng)在合作教學的活動機制和心理氛圍上,形成制度,達成默契。
備課組每周組織至少一次小組備課活動,由備課組長召集,對一個星期的教學單元進行集體商討,研討教學思路,制定出具體可操作的教學設計,作好活動記錄。組內成員準時參加,主動參與討論,主動分擔協(xié)作任務,主動共享優(yōu)秀案例。
備課組的集體備課活動已形成制度,做到了“六固定”:即做到人員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固定、活動內容固定、活動流程固定、資料積累方式固定等。
三、構建課堂教學新模式1.小班化課堂教學新模式
在小班化的課堂中,如何組織教學?如何充分發(fā)揮小班的資源優(yōu)勢和心理優(yōu)勢?這是研究的主要部分。經(jīng)過實踐,我們從以下方面構建了小班化課堂教學新模式:四六三課堂教學模式。
“四”是指:預習、展示、預展、反饋四種課型,也可理解成自主學習、互助合作、展示提高和達標鞏固四種方法。
“六”是指:課堂操作主要流程有情景(復習)引入、確定目標、預習交流、展示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六個環(huán)節(jié),可相互穿插、相互結合
(1)情境引入。主要指課的導入,可采用問題情境、復習舊知識、回顧上節(jié)課內容等方法引入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容,要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目的,增加引入的趣味性。
(2)確定目標。每節(jié)課要有具體的教學目標,目標的制定要具體,可操作性強,課堂上通過適當?shù)男问剑ò鍟、口述、多媒體)將目標展示出來。(3)預習交流。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向學生出示預習提綱,學生在獨立思考、個人自學的基礎上,不會的問題可向對子、組員、老師請教,然后組長組織本小組的成員統(tǒng)一交流,形成共識。此環(huán)節(jié)要注意強調學生的獨立思考,對重點知識、易錯知識點做好標記,課下用情境引入。主要指課的導入,可采用問題情境、復習舊知識、回顧上節(jié)課等方法,引入雙色筆整理到預習本上。(4)展示提升。是對基礎知識的拔高延伸,課堂展示時即所謂的“大展示”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展示內容要精心挑選、設計,一般理科按專題,文科按大段或板塊進行,大展示是基礎知識上的拔高,不能再以展示基礎知識部分為主,要以展示不同類型、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等內容為主。
第二、大展示要以小組為單位解答,各組派代表(一般不是組長)到黑板前講解,不到位的先由本組內補充然后其他組可點評、補充。展示完后教師、學生可做點評,也可反問、追問,讓學生探究深層次問題
第三、學生展示按展示歌要求即可
第四、學生展示時對教師的要求:①及時點評、評價;②發(fā)現(xiàn)學生閃光點并給予賞識、鼓勵;③做到“一看二聽”,看學生的投入度,調控參與人數(shù),聽學生講解是否到位,語言是否規(guī)范,聽學生點評及時追問。
第五、展示時追求三個結合:口頭表達與筆頭練習相結合;動與靜結合;展示提升與小對子反饋鞏固相結合
(5)穿插鞏固。是對展示內容的反饋鞏固,可對子間進行也可重點鞏固外組學生展示內容。
(6)達標測評。(課堂小結)對本節(jié)課的目標完成情況進行檢測!叭笔侵福好刻谜n學生的學習都要經(jīng)過自主、合作、提高三個階段。也是“三個一”辦學理念的體現(xiàn)。
2.小班化課堂學習新特點
在小班化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明顯呈現(xiàn)出以下鮮明特點:(1)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主學習
學生在小班化的課堂學習中,學生的得到培養(yǎng);悠焚|的培養(yǎng),為學生綜合性學習能力的提高帶來質的幫助。
(2)學生在信息開發(fā)中探究學習
學習中強調對課本的開發(fā)性理解,對背景性材料的處理應用,在信息材料中把握學習的主題,都體現(xiàn)了引導學生應對復雜的信息材料,對學生善于開展探究性學習的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四、課堂出現(xiàn)新變化
課堂人際互動明顯增多。原來以師生交流為主,明顯轉變?yōu)閹熒⑸嘞蚧,個體之間、團體之間、個體與團體之間、個體自我心靈之間交流頻繁,更加自然。
課堂信息流動多向化。課堂中的信息流向隨著人際互動的增多也變得更為復雜化,信息在30人之間的流動更為便捷,單位時間的流量也相應增大,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取的信息量明顯增加,課堂的知識容量、思想容量隨之增加,課堂的學習更有效率。
課堂的“學堂化”特征更趨明顯。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的強化,課堂真正變?yōu)榱藢W生自己參與體驗探究學習的“學堂”。在小班課堂教學里呈現(xiàn)出了“六多”現(xiàn)象:學生發(fā)言的人數(shù)多、實踐的時間多、合作的機會多、接受的個別輔導多、獲取的反饋信息多、得到的認可和欣賞多。
師生幸福度高。在小班化的課堂教學與學習中,從問卷調查和平時的觀察、訪談可以看出,師生對小班化教學的認可度較高,滿意度高,教師樂于教學愿意進課堂,學生樂于學習愿意進教室,師生雙方教與學的幸福度高,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小班化教學成效的提升。
擴展閱讀:農村初中小班化英語口語教學策略研究
農村初中小班化英語口語教學策略研究
摘要:為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又有個性的發(fā)展,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我校提出了小班化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下,如何提高農村初中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小班化;農村初中;口語;問題;嘗試
為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又有個性的發(fā)展,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他們的潛能,我校提出了小班化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下,如何提高農村初中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也進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一、農村初中學生中英語口語存在的問題1.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良影響
些老師觀念比較陳舊,課堂上還是以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主:閱讀、背誦、默寫、翻譯、解釋,口語訓練根本不被重視,加之原來班上學生較多,學生的鍛煉機會也較少。有些教師甚至唯分數(shù)論,生怕課堂上口語訓練的時間多了,詞匯、語法和語言知識點的講解就受到影響,最后影響學生的筆試成績。因而,在農村初中,學生很少有機會鍛煉口語,大多數(shù)學生成了“啞巴英語”。2.學生自身心理障礙的影響
有的學生天生謹慎,性格內向,不善表達,尤其農村的孩子,大多比較膽小,生怕說錯話會遭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嘲笑,所以他
們在表達時就顯得特別地焦慮和緊張,甚至影響到了他們正常的思維表達,錯失了很多可以練習口語的機會。3.缺少英語交流的氛圍
農村中學的孩子對英語的習得主要來源于課堂,但有些老師在課堂上卻不能做到完全用英語組織教學,老師在課堂上的英語口語用得就很少。課后接觸真實英語交流情境的機會就更有限,校內學生講英語的氛圍不濃,即使在課堂上學到一些口語,在課外也幾乎沒有使用的場合。4.學生重視程度不夠
很多學生認為,學習英語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只要在做題的時候能認識單詞就行,會不會說無所謂,加之又缺乏語言環(huán)境。即使口語考試之前,也只要多花些時間把口語考試綱要讀會就行了。二、針對以上學生中的一些問題,加之現(xiàn)在的小班化教學,我對口語教學進行了以下的嘗試
1.考慮學生個體差異,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
現(xiàn)在班級學生人數(shù)少,老師能夠比較細致地了解每一位學生,根據(jù)他們基礎的不同,個性的不同,課堂上有目的地編排學生座位,盡可能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在培養(yǎng)學生興趣方面下功夫,課堂上不能進行傳統(tǒng)枯燥無味的純粹語音教學,老師要扮演好激勵者的角色,可以從簡單問題開始,可以提示學生已忘記的內容?傊,要調動學生積極性,減輕他們的壓力,讓他們在課堂上愿說敢說。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農村初級中學小班化教學的研究》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農村初級中學小班化教學的研究: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