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新課程下的教師該教學生一些什么?
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甘玉蓮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作為這場變革中站在第一線的我們在不斷地學習新課程,嘗試著正確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應用于教學實踐,為推進基礎教育的改革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借此機會把自己對新課程的一些粗淺的認識說出來,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點,并與同仁們共勉。
首先、認識新課程改革的意義
大綱上說:“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習方式的變革迫在眉睫!它關系到我們的教育質量,關系到師生的校園生活質量。我們今天必須倡導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也即:新課程強調師生互動、互教互學。既凸現教師的主導地位,更要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們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要想讓學生學到東西,必須學生自己得渴望學習,而不是要老師逼著學。如何實現這一學習目標呢?惟一辦法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擔任主角。在新課程理念中,始終認為學習是一項參與性的活動。學生學習的方式是實踐不斷實踐。而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合作學習亦或是探究學習體現的正是學生親身的體驗和實踐。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認認真真地筆記,抑制了學生的思維。多年來,學生已習慣于教師講、學生聽、做筆記、課后進行大量的訓練。如何讓學生“動”起來,老師們確實動了一番腦筋,可當學生真的“動”了起來以后,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課堂紀律難以控制,教學任務難以完成,最令人擔心的是考試怎么辦?課改使學生思維變得活躍了,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了,甚至敢于向教師挑戰(zhàn),教師得放下架子,學會蹲下來欣賞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有勇氣承認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與學生共同探討。
其次、學習新課程,品味“以人為本”思想
“要求新課程的教學關注的是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泵鎸@樣的要求,這樣的目標我們應該靜下心來認真的反思。作為教師的我們是不是把握在學生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上的。應該關注: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如何在這紛繁復雜的社會上健康快樂的生活?
新課程對教學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課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更加強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強調深入到學生的認知世界,通過參與學習過程,給他們深刻的體驗。由此我們呼吁的課堂應該是: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性養(yǎng)育的圣殿,它是學生成長的舞臺、是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在這里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可能有挫折、失敗,也可能要花費學生很多時間和精力,結果卻一無所獲。有了認知過程,學習興趣、熱情、動機以及內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便得到了豐富;有了親身的體驗,學習態(tài)度和責任,對個人價值、社會價值、科學的價值等的認識就可能有了進一步發(fā)展。具體化到學科教學,我們可以這樣來評價: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也就成為人格的健全與發(fā)展過程,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不斷完善自己。
新課程指導下的學生不應是自私的,而應是關愛他人:通過和他人的接觸、交流,學會理解他人的生活習慣、個性特點,懂得尊重人、體諒人。通過體驗個人與群體的互動關系,懂得他人和社會群體對于個人的重要性,體驗關懷的溫暖,對他人的幫助心存感激。通過與人交往、合作,形成團結、合作的精神。使學生在與那些由于他們的幫助而從中獲益的人的接觸中,獲得深刻體驗、感受和滿足。新課程指導下的學生還要懂得如何善待生命:通過各種活動感悟生命的奧秘、意義與價值。
第三、學習新課程,品味新理念
新教材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開放性,比如,一個案例,學生可以設計出十幾種形式和內容。這都是以往教學中所沒有的,這對教師的挑戰(zhàn)是不言而喻的。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生活中,他們已經形成了廣泛而豐富的經驗和背景知識,對待他們接觸過的問題,他們幾乎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所以,教師的備課不僅要備教材,而且要備學生。教師從學生的經驗出發(fā),貼近學生的
生活實際,從問題情境出發(fā),引導學生探究學習、體驗學習。這樣的課堂學習才有的放矢。
教材只是一個載體,需要每一個教師去挖掘,去用自己的身心去創(chuàng)新。新課程的理念告訴我們拿到教材后,千萬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根據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對教材進行調適和重組。要求教師學會尋找、開發(fā)、制作、整合教學資源和資料,還要學會現代信息技術。
如今教師的角色與從前相比發(fā)生了質的改變,不再單純的“傳道,授業(yè),解惑”,新課程理念下的老師的內涵應更豐富,不僅要教學生學什么,更要教學生怎么學。新課程的學習也讓我們自己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的思想要變,我們的教學方式要變,更重要的是我們應是終生的學習者,我們要身體力行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學習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給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zhàn),作為一名一線的普通教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將課改的精神貫穿于我的教學之中。經過努力,漸漸地從陌生走向了熟悉,從戰(zhàn)戰(zhàn)兢兢走向了從容應對。對我來說,新課改是一場對話,一座平臺,更是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回顧高中地理教學這幾年走過的路,作為一名教師我慶幸,趕上了新課程改革,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課程改革給我們的學生、學校和教師帶來的活力和變化!盀榱嗣恳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時,新課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問題,也是讓我們老師們要深思的。可喜的是,隨著課改實踐的不斷深入,讓我們發(fā)現了一個個充滿生命活力的地理課堂。
總之,平等對話是課堂教學的基礎,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探究發(fā)展是課堂教學的精髓,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共同參與和探究發(fā)展!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的老師細心、耐心地教導、引領。但我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會出現了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我們的教學課堂才會真正地發(fā)出金子一般的光彩.
201*-10-11
擴展閱讀:新課程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新課程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7月21-23日,我在重慶第七中學參加了為期三天的新課程培訓學習,此次培訓的指導思想是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們中小學教師的課改理念,轉變教學方式,加強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掌握新課程的教學要求,提高教師駕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經過這次的培訓令我感觸很大,下面將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本次培訓由市教研室的主持,由北京教育學院教授張維善主講,主要內容是:1.課標解讀.2.教材分析.3.由其它學校的幾位優(yōu)秀教師介紹他們在教學中的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這大大地開擴自己實視野的眼界,比如,周智良老師在介紹陳詳老師的時說他沒有想到“牛頓第一定律”還可以這樣上,又如,危明老師在教學中的教學方法和考法(例如,我們建橋時為什么要建凸橋而不建凹橋的原因,并且不能用物理知識解譯)等等,這些都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所沒有想到或沒有去想的,還有就是周智良老師在最后一天有的培訓中所展示出的一些素材的圖片,體現出一個物理老師對周圍事物敏銳的觀察能力,這些都自己所欠缺的。通過此次培訓從很大程度上說是更新了自己的教學觀念,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自己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怎樣才能很好地適應新課改呢?怎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師生關系?怎樣才能引導學生的情感處于積極的、自由的、寬松的心理狀態(tài),能自主的參與課堂教學,使課堂氣氛活躍?我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自己不斷去積累,不斷去學習探究。
一、教師在新課改中的作用
因為新課改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以下的能力:1、具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收集、判斷和處理信息、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2、具有強健的體魄、頑強的意志,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初步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職業(yè)意識、創(chuàng)業(yè)精神和人生規(guī)劃能力;3、正確認識自己,尊重他人,學會交流與合作,具有團隊精神.
而教師是新課程的實施主體。新課程最終要落實到教學中來,沒有教學,新課程終究只是一個靜態(tài)的方案,而不會是現實的課程。而教師恰是實施新課程的主體,任何其他人,如專家、各級教育行政人員,等等,不管對新課程有多么熱心、有多么關注,都不能代替教師的實踐。
教師一是要意識到自己所肩負的重任,用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去實現新課程;二是要對自己的以往的和當下的實踐滿懷信心,要認真分析以往教學的優(yōu)點與不足的基礎上,借著新課程的契機,發(fā)揚光大以往的優(yōu)點,改造乃至克服以往的不足。那種認為新課程要一切都是新的,以往的做法都是陳舊的、不適應新課程的想法是不正確的,也不利于新課程的開展。
二、新課改對教師素質的要求1、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的實踐要求教師轉變角色觀,這是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程下要求教師和學生是共同的學習者,這應該說是教師與學生的真正平等階段,在這個階段里,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學友關系,只有做到這一點,教師和學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學習和交流,課堂的氣氛也才能真正地開放和活躍起來。其實,師生平等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也是新課改的要求,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
2、教學方法的革新
教育的重要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科學課程應當體現這兩者的結合,突出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強調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注重“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主張變革傳統(tǒng)的教學,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單純的講授知識,而是鼓勵、指導學生去探索和發(fā)現,把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命令學生學習,而是傳授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不再讓學生被動地去學習,而是主動地去探索。
3、教學手段的革新
以多媒體應用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正在迅速地改變著課堂的教學模式,成為促進科學質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體等計算機應用技術在科學教學是具有掛圖、投影片等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優(yōu)越性。然而,這就要求科學教師,應當盡快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學軟件的制作等。才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事實上,只有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才能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是教學發(fā)展的時代要求。
4、業(yè)務素質的提高
教師必須具有系統(tǒng)的完整的科學專業(yè)知識,這是從事科學教育所必備的素養(yǎng)。其次,要了解相關學科知識。現代社會正逐漸進入“信息社會”,社會各部門的工作也逐步從大工業(yè)時代分工細密的專業(yè)化進入信息時代的綜合化,學科之間互相滲透。傳統(tǒng)學科界限越來越模糊,僅靠上述狹窄的專業(yè)知識已很難應付現代教學需要,所以教師要開闊本學科視野,需具備與科學相關的基本知識等,還需了解科學與其他有關學科的橫向聯系及發(fā)展。使社會科學知識、教育科學知識、系統(tǒng)科學知識,有機地結合形成比較完整的基本知識。
誠然,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反思性實踐者以及課程與教學的研究者。長期以來,教師已經習慣于傳授式,習慣于按照預設進行教學,已經形成了一種思維模式和教學習慣,教師要一下子改變這種習慣,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慢慢地改變,逐漸有意識地改變原來的教學行為和習慣。大家首先在觀念上理解、接受了新課程的理念,那么,思想支配行動,我們的教學習慣就會不斷改變,逐步達到新課程的要求。
總之,物理教學是基礎教育的一部分,這就決定了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著眼于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需要在新課改過程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積累經驗,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唯有這樣才能滿足新形式下社會的需要,才能培養(yǎng)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我們身上肩負使命.
二一年八月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