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 3-4章知識點總結
第三章細胞的基本結構第一節(jié)細胞膜系統(tǒng)的邊界
一.細胞膜的制備及成分
1.選材: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原因:沒有細胞核和眾多的細胞器)
2.方法:把細胞放入清水中,細胞由于吸水膨脹,采用差速離心法并過濾,獲得純凈的細胞膜3.步驟:選材→制作裝片→觀察→滴清水→觀察
4.成分:主要成分為脂質和蛋白質,還有少量糖類;含量最多的是磷脂,還有膽固醇(動物細胞膜特有)5.細胞膜功能有關的是蛋白質,細胞膜功能越復雜,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越多
二.細胞膜的功能:1.將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分隔開2.控制物質進出細胞3.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三.細胞壁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細菌的細胞壁成分主要為肽聚糖;起保護、支持作用
第二節(jié)細胞器系統(tǒng)內的分工合作一.各種細胞器
1.①雙層膜的細胞器:葉綠體、線粒體②沒有膜結構(不含磷脂)的細胞器:核糖體、中心體③單層膜的細胞器:內質網、高爾基體、溶酶體、液泡
2.含核酸的細胞器:線粒體(DNA)、葉綠體(DNA)、核糖體(RNA)
3.①高等植物細胞所特有:葉綠體、液泡②高等動物細胞所特有:中心體③動植物細胞都有:線粒體、內質網、核糖體、溶酶體、高爾基體
4.與能量(ATP)有關的細胞器:線粒體、葉綠體;含有色素的細胞器:葉綠體、液泡
6.內質網:①粗面(有核糖體附著)→蛋白質的合成、加工②滑面(無核糖體附著)→脂質的合成7.高爾基體:蛋白質分類加工與包裝(動植物細胞);分泌物(動物細胞)、細胞壁(植物細胞)的形成名稱形態(tài)成分功能線粒體葉綠體內質網短棒狀、啞鈴形扁平球形或橢球形網狀酶、DNA酶、色素、DNARNA和蛋白質多種水解酶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動力車間”光合作用的場所,“養(yǎng)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加工、分類和包裝的“車間”及“發(fā)送站”“生產蛋白質的機器”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入侵的病毒或細菌“消化車間”、“酶倉庫”與細胞有絲分裂有關高爾基體扁平囊和大小囊泡核糖體溶酶體中心體液泡橢球形的顆粒狀圓球形兩個中心粒相垂直泡狀細胞液,含色素等調節(jié)細胞內的環(huán)境,使細胞保持堅挺三.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細胞器膜、細胞膜、核膜等結構)直接相連:核膜、內質網膜、細胞膜;間接相連:內質網膜、高爾基體膜、細胞膜(通過囊泡相連)二.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
1.分泌蛋白:在細胞內合成,分泌到細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質,如消化酶、抗體、蛋白質類激素2.過程:參與的細胞器有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核糖體:氨基酸經過脫水縮合,形成肽鏈↓
內質網:進行初步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囊泡
高爾基體:做進一步的修飾加工↓囊泡
細胞膜:將蛋白質分泌到細胞外
線粒體提供能量第三節(jié)細胞核系統(tǒng)內的控制中心
1.存在:除了植物成熟的篩管細胞,及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外,真核細胞都有細胞核2.功能:①美西螈核移植實驗證明:細胞核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②蠑螈受精卵結扎實驗證明:細胞核控制細胞的分裂和分化③變形蟲切割及核移植實驗證明:細胞核控制細胞的生命活動④傘藻嫁接及核移植實驗證明:細胞核控制生物形態(tài)結構的建成
綜上所述,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遺傳和代謝的控制中心
3.結構①核膜:雙層膜,把核內物質和細胞質分開,外膜附著有大量的核糖體,并與內質網相連②核孔:實現核質之間頻繁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代謝旺盛,核孔多
③核仁:蛋白質合成旺盛,核仁大,與某種RNA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④染色質:由DNA和蛋白質構成,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染色質是遺傳物質的載體
染色質為分裂時呈絲狀,分裂時呈桿狀,稱為染色體,染色質與染色體的關系:同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不同狀態(tài)
第四章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第一節(jié)物質跨膜運輸實例
1.滲透作用的方向:水分子數少→水分子數多;低濃度→高濃度2.滲透作用的條件:半透膜、濃度差3.動物細胞的滲透作用....外界濃度>細胞質濃度(高滲溶液),細胞失水皺縮;外界濃度<細胞質濃度(低滲溶液),細胞吸水膨脹,外界濃度=細胞質濃度(等滲溶液),細胞形態(tài)不變,4.植物細胞的滲透作用....
①植物細胞的半透膜是原生質層,由細胞膜、液泡膜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組成②發(fā)生質壁分離和復原的條件:大液泡、活的、植物外界濃度>細胞液濃度(高滲溶液),發(fā)生質壁分離;
外界濃度<細胞液濃度(低滲溶液),發(fā)生質壁分離復原,外界濃度=細胞液濃度(等滲溶液),細胞形態(tài)不變,質壁分離外因: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細胞滲透失水質壁分離內因:細胞壁的伸縮性原生質層的伸縮性5.細胞膜的功能特點: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具體表現為小分子可自由通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
第二節(jié)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1.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人物歐文頓/荷蘭科學家羅伯特森科學實驗用500多種物質對植物細胞進行上萬次的_通透性實驗_,發(fā)現_脂溶性_更容易通過細胞膜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_的細胞膜進行化學分析結論或假說膜是由_脂質_組成的膜的主要成分是_脂質_和_蛋白質_。從紅細胞中提取脂質,鋪成單層分子,其面積是細胞膜中脂質必然排列為_連續(xù)的兩層_紅細胞表面積的_2倍。在電鏡下看到細胞膜清晰的_暗-亮-暗_三層結構所有的生物膜都由_蛋白質-脂質-蛋白質構成。三層結構構成細胞膜具有_流動性_提出_流動鑲嵌模型為多數人接受用_綠色熒光染料_標記的小鼠細胞和用__紅色熒弗雷和埃迪登光染料_標記的人細胞融合實驗桑格和尼克森在新的觀察和實驗證據基礎上2.流動鑲嵌模型基本內容....
①生物膜的組成成分主要為蛋白質和脂質,還有少量的糖類
②生物膜的流動鑲嵌型模型的基本骨架是磷脂雙分子層,蛋白質的分布位置有鑲在表面、嵌入和貫穿,糖類和蛋白質構成的物質是糖蛋白,又叫糖被,其功能是保護、潤滑、識別。③生物膜的結構特點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功能特點是選擇透過性
第三節(jié)物質跨膜運輸方的方式
1.小分子物質的跨膜運輸方式...方式自由擴散方向載體能量圖例模型高濃度→低濃度不需要不需要影響因素:濃度差影響因素:濃度差、載體影響因素:載體、能量舉例O2、N2、CO2、苯、甘油、乙醇葡萄糖進入紅細胞葡萄糖、無機鹽、氨基酸進入小腸上皮細胞被動運輸協助擴散高濃度→低濃度需要不需要低濃度→高濃度需要需要主動運輸2.主動運輸的意義:普遍存在于動植物和微生物細胞中,保證了活細胞能夠按照生命活動的需要,..主動選擇吸收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排出代謝廢物和對細胞有害的物質
3大分子物質的跨膜運輸方式:胞吞和胞吐,這種運輸方式是否需要消耗能量?消耗能量...第一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第一節(jié)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一、酶的作用和本質
場所:活細胞1.細胞代謝實質:化學反應意義:細胞生命活動的基礎2.酶的概念:由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機物
3.變量是在實驗中可以變化的因素;自變量是認為改變的變量;因變量是隨自變量變化而變化的變量;無關變量是實驗過程中可能還會存在一些可變因素,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對照實驗是除了一個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變的實驗
4.實驗應遵循的原則:單一變量和等量原則5.活化能:分子從常態(tài)轉變?yōu)槿菀装l(fā)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tài)所需要的能量。6.與無機催化劑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顯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7.酶本質的探索歷程
巴斯德之前:發(fā)酵是純化學過程,與生命活動無關。
↓巴斯德(法國)提出:只有酵母活細胞才能進行發(fā)酵爭論
↓李比希(德國)認為:酵母細胞裂解后的某些物質才會引起發(fā)酵畢希納(德國):獲得不含酵母細胞的提取液,但未能分離鑒定出酶↓
薩姆納(美國):用丙酮提取出了刀豆種子中的脲酶,并證明了脲酶是蛋白質↓(后來,科學家證明許多酶都是蛋白質)
切赫和奧特曼(美國):發(fā)現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8.酶的含義
①合成場所:活細胞
②化學本質:絕大多數是蛋白質,極少數是RNA
二、酶的特性
1.酶的特性:專一性和高效性3.酶活性:
①含義:酶對化學反應的的催化效率②主要影響因素:溫度和PH值4.最適溫度:
①0℃低溫使酶活性明顯降低,但酶的空間結構保持穩(wěn)定,在適宜的溫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復活性②動物體內的酶最適溫度在35-40℃之間,植物體內的酶最適溫度40-50℃之間,細菌和真菌體內的酶最適溫度差別較大。5.最適PH:
動物體內的酶最適PH大多在6.5-8.0之間,但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的最適PH為1.5,植物體內的酶最適PH大多在4.5-6.5之間。
6.過酸、過堿或溫度過高,都會使酶的空間結構遭到破壞,使酶失活
第二節(jié)細胞的能量“通貨”ATP
1.細胞內主要的能源物質是糖類,主要的儲能物質是脂肪,直接的能源物質是ATP
2.ATP的中文名稱是三磷酸腺苷,A代表腺苷,是由腺嘌呤和核糖組成,T代表三,P代表磷酸基團,代表普通磷酸鍵,~代表高能磷酸鍵,Pi代表磷酸,ATP含有2個高能磷酸鍵,水解釋放大量能量
3.ATP的化學性質不穩(wěn)定,在有關酶的催化作用下,遠離A的高能磷酸鍵易水解,釋放大量能量4.ATP與ADP轉化的反應式:反應式反應類型所需酶能量轉化能量來源ATP→ADP+Pi+能量水解反應ATP水解酶放能與吸能反應相聯系ATP中遠離A的高能磷酸鍵水解釋放ADP+Pi+能量→ATP合成反應ATP合成酶吸能與放能反應相聯系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光能和化學能儲存在ATP中能量去向用于各項生命活動①滲透能(用于細胞的主動運輸)②光能(用于生物發(fā)光)5.ATP的利用③電能(用于生物發(fā)電和大腦思考)④機械能(用于肌細胞收縮)
⑤化學能(用于細胞內各種吸能反應)
擴展閱讀:生物知識點總結3
生物知識點總結3
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
1、細胞中的化學元素:20多種;在動、植細胞種類大體相同,含量相差很大;含量上大于萬分之一的元素為大量元素(9種);主要元素(6種)占細胞總量的97%;
①、Ca:人體缺乏會患骨軟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會引起抽搐,過高則會引起肌無力。血液中的Ca2+具有促進血液凝固的作用,⑨、Zn:是某些酶的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
2、生物界與生物界具有統(tǒng)一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是生物界所特有;
生物界與非生物的統(tǒng)一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無機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整個生物界具有統(tǒng)一性表現在:①、都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②、都共用一套密碼子(不能說:都具有細胞結構,都是以DNA為遺傳如果用檸檬酸鈉或草酸鈉除掉血液中的
Ca2+,血液就不會發(fā)生凝固。植物中屬于不能再利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組織會受到傷害。
②、Fe:血紅蛋白的成分,缺乏會患貧血。植物中屬于不能再利用元素,缺乏,幼嫩的組織會受到傷害。
③、Mg:葉綠體的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劑。植物缺鎂時老葉易出現葉脈失綠。④、B:促進花粉的萌發(fā)和花粉管的伸長,缺乏植物會出現花而不實。
⑤、I:甲狀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兒會患呆小癥,成人會患地方性甲狀腺腫。
⑥、K:血鉀含量低時,出現心肌自動節(jié)律異常,導致心律失常。在植物體內參與有機物合成和運輸。
⑦、N:N是構成葉綠素、蛋白質和核酸及各種酶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體內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穩(wěn)定的或易溶于水的,故N在植物體內可以自由移動,缺N時,幼葉可向老葉吸收N而導致老葉先黃。N是一種容易造成水域生態(tài)系統(tǒng)富營養(yǎng)化的一種化學元素,在水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過多的N與P配合會造成富營養(yǎng)化,在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富營養(yǎng)化稱為“水華”,在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富營養(yǎng)化稱為“赤潮”。動物體內缺N,實際就是缺少氨基酸,就會影響到動物體的生長發(fā)育。
⑧、P:是構成磷脂、核酸和ATP及NADPH的必需元素。植物體內缺P,會影響到DNA的復制和RNA的轉錄,從而影響到植物的生長發(fā)育。P還參與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傳遞過程,因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態(tài)系統(tǒng)富營養(yǎng)化的一種元素。
物質,都要進行呼吸作用)
3、組成蛋白質的元素主要有CHON,有些重要的蛋白質還有PS,有些特殊的蛋白質還含有Fe、I等,其中后面兩種屬于微量元素。4、膽固醇、維生素D可從食物中吸收,也可在人體內合成,性激素可從消化道吸收而保持其生物活性。
第二章: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1、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和細胞器,不再能有氧呼吸、合成蛋白質
2、淋巴細胞受抗原刺激后,細胞周期變短,核糖體活動加強(合成抗體、淋巴因子);青蛙受精卵從第四次分裂開始,細胞周期長短開始出現差異。
3、癌細胞的特點:細胞能無限分裂、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改變(球形)、細胞膜表面糖蛋白減少,細胞之間的黏著性減小,細胞能移動。4、所有的蛋白質類物質都在核糖體上合成,但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體上合成。
5、細胞質是活細胞進行代謝的主要場所,細胞核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特性的控制中心。6、衰老細胞的特點:(物質變化)細胞中水分減少、色素積累;(結構變化)細胞體積減小、細胞核體積增大、染色加深、膜通透性改變;(代謝變化)酶活性降低、呼吸減慢。7、一個細胞中DNA含量的加倍或減半是因為DNA的復制或細胞分裂;一個染色體上的DNA含量的加倍或減半是因為DNA的復制或著絲點的分裂。
8、染色單體的出現和消失分別是由于染色體的復制和著絲點的分裂。
第三章:生物的新陳代謝
1、植物未成熟的細胞吸水能力的大小取決于細胞中親水性物質的種類和數量(大豆種子、花生種子),成熟植物細胞吸水能力的大小取決于細胞液濃度的高低。
2、光合作用過程中活躍的化學能貯存在ATP和NADPH中,NADPH的作用有供氫和供能。2、動物的行為是由神經系統(tǒng)決定的受激素調節(jié)影響。
3、能全面體現甲狀腺激素的三個方面功能的實驗研究是:手術摘除小狗的甲狀腺(摘除成年狗、小蝌蚪的甲狀腺、甲狀腺激素制劑飼喂蝌蚪為什么不行?)。3、能使洋蔥表皮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之后能自動復原的適當濃度溶液有:KNO3、乙二醇、尿素、葡萄糖。
4、探索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時,必須先將反應底物和酶溶液分別加熱到研究溫度時再混合后保持該溫度一段時間。
5、去掉植物的大部分葉片會影響植物的:生長速度、水分的吸收、水和無機鹽的運輸,不會影響礦質元素的吸收(主要由根的呼吸作用完成)。
6、葉綠體中少數特殊狀態(tài)葉綠素分子a具有吸收轉化光能的作用(不傳遞光能),其它色素能吸收傳遞光能(不轉化光能)。
7、保存植物種子、果實的氧氣應控制在一個較低的濃度水平上(此時無氧呼吸剛停止,有氧呼吸風開始),而不是完全隔絕氧氣。8、脂肪肝形成的原因:脂肪攝入過量、磷脂合成受阻、脂蛋白合成受阻(肝功能不好)9、下列生理過程不需要酶的參與:氧氣進入細胞、質壁分離、葉綠體吸收光能。
10、食品罐的安全鈕鼓起,最可能的原因是里面的微生物呼吸產生了二氧化碳和酒精。11、肝臟能將血液中通過無氧呼吸產生的乳酸轉化為肝糖元或葡萄糖,其意義是:穩(wěn)定內環(huán)境的PH值、減少能源物質的浪費。12、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指不能通過轉氨基形成,只能從食物中吸收,共八種: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異亮(氨酸)
13、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的實驗中,丙酮能溶解色素,用來提取色素;層析液用來分離色素。
第四章: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
1、調節(jié)生命活動的物質主要是激素,其次還有體液中其它物質如:組織胺、二氧化碳、H+等。
4、能體現生長素作用的二重性的實驗現象有:水平放置的根彎向地面生長(莖的背地生長不可以),頂端優(yōu)勢,除草劑除去農田中雙子葉雜草對農作物反而有促進作用)。
5、與垂體有關的動物行為有:性行為(促性腺激素)、泌乳和對幼仔的照顧(催乳素)。6、高等動物的神經調節(jié)與激素調節(jié)相比其特點是:快速準確;激素調節(jié)與神經調節(jié)相比所具有的特點是:持久廣泛。7、養(yǎng)雞場夜間增加照明提高產蛋量的原因是:長日照刺激雞的神經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又控制著垂體使垂體產生的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促性腺激素又作用于卵巢使排卵量增加。
8、油菜和黃瓜在開花期由于天氣原因使大量花粉被雨水沖走,為挽救損失,科研人員及時為兩種植物噴灑了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溶液,兩種植物的產量是:前者減產,后者影響不大。
9、去掉胚芽鞘尖端的燕麥,在其頂端放在含生長素的瓊脂塊。在右側單側光照射下,將直立生長。10、連續(xù)給小鼠注射一定劑量的甲狀腺激素制劑,小鼠對低溫環(huán)境耐受力增強,對低氧環(huán)境耐受力下降。
11、與產熱有關的激素有:甲狀腺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12、垂體分泌的激素有:生長激素、各種促激素、催乳素(泌乳、對幼仔的照行為)。13、垂體對其它內分泌腺有調節(jié)、管理功能,下丘腦是內分泌的樞紐。
14、激素在人體內含量少,作用大。
15、激素分泌的調節(jié)是屬于反饋調節(jié),類似的還有:體溫、水和無機鹽的平衡、食物鏈中各營養(yǎng)級個體數量的變化、微生物酶活性的調節(jié)等。16、在刺激豐富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其神經突起和突觸的數目將增多。
17、每種激素都有自已的作用對象,促甲狀腺激素甲狀腺、促性腺激素性腺、醛固酮(抗
利尿激素)腎小管和集合管、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全身組織細胞、胰島素肝細胞等,根本原因:只有該細胞中控制與該激素結合的糖蛋白基因能得以表達。
18、反射必須由完整的反射弧完成,沖動在神經纖維上雙向傳導,在神經細胞之間單向傳導,有信號轉化。低溫、高溫、PH值、機械壓力、化學藥物會影響神經信號的傳導。19、注意生長素與生長激素激素兩種物質的作用。
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
1、能啟動生物的生殖行為的外界因素是光照時間的長短(長日照:貂、鼬;短日照:山羊、鹿)。
2、動物的個體發(fā)育過程中,細胞數目、細胞分裂方式、細胞種類都不斷增加,而細胞全能性降低。
3、極體和極核的比較相同點:都通過減數分裂產生,染色體數目都為體細胞一半;不同點前者在卵巢中形成,后者在胚珠中形成,前者基因型可以和卵細胞不同,后者的基因型與卵細胞相同。
4、大豆種子中與動物受精卵中卵黃功能相同的結構是(子葉)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的,小麥種子中與動物受精卵中卵黃功能相同的結構是(胚乳)由受精極核發(fā)育而來的。受精極核形成后直接發(fā)育,受精卵形成后經過休眠期后才發(fā)育(同時受精,先后發(fā)育)。
5、酵母菌有氧氣時有氧呼吸,進行出芽生殖(無性生殖);在無氧情況下進行無氧呼吸(進行有性生殖)。
6、多年生植物生殖生長開始后,營養(yǎng)生長不停止。
7、枝條扦插成活過程中發(fā)生了脫分化與再分化(需要生長素,不需要外界光照和營養(yǎng)物質)。
8、胚囊中的細胞(植物細胞:卵細胞受精形成受精卵,兩個極核受精形成受精極核)和囊胚中的細胞(動物細胞:動物的個體發(fā)育到一定時期,此期的細胞具有較高的全能性)。9、種子萌發(fā)過程中發(fā)生:細胞分裂、細胞分化、有機物種類增加、干物質減少、有機物分解、耗氧增加。
第六章:遺傳和變異
1、同源染色體之間相對應片段互換屬于基因重組,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相對應片段的互換屬于染色體變異。
2、基因中堿基對增添、缺失、改變屬于基因突變,而染色體上整個基因增添或缺失、改變屬染色體變異。
3、發(fā)生雙受精時,參與受精的兩個精子基因型相同,參與受精極核形成的兩個極核與卵細胞基因型相同。
4、等位基因(D)與(d)的本質區(qū)別與D和A的本質區(qū)別是相同的:堿基對的排列序列不同。
5、不遵循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的基因有:原核生物細胞中的基因、真核生物細胞質中的基因。6、活的R型肺炎雙球菌與加熱殺死的S型肺炎雙球菌注入小鼠體內變成S型細菌的變異屬于基因重組。
7、基因控制生物性狀的方式:直接控制相應結構的蛋白質的合成(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控制酶的合成而影響代謝過程達到控制生物性狀(白化病、苯丙酮尿癥)。
8、人體能轉運氨基酸的tRNA共61種,每個tRNA一端有三個未配對的堿基(tRNA不是只有三個堿基)。9、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含有核酸的細胞器有:葉綠體、線粒體、核糖體,含有遺傳物質的細胞器有葉綠體、線粒體(具有獨立的遺傳系統(tǒng))。10、減數分裂過程中可發(fā)生的變異有基因突變(減數第一次分裂間期DNA分子復制時)、基因重組(減數第一次分裂四分體時期的交叉互換的后期的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染色體變異(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不分離或著絲點不分開);有絲分裂過程中可發(fā)生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無基因重組)
11、孟德爾遺傳實驗的實驗步驟是先雜交(得F1)后自交(得F2)。
12、F2出現一定的性狀分離比必須滿足的條件是:①雌性個體產生各種類型的配子比例相等、②雄性個體產生各種類型的雄配子的比例相等、③各種雌雄配子結合的機會相等、④各種基因型的受精卵都能正常發(fā)育、⑤、樣本足夠大、⑥顯性基因對隱性基因完全顯性。(不要求雌配子和雄配子比例相等)
13、兩個純合的親本進行雜交,得到的F1為形態(tài)不同不能交配③能交配但胚胎在發(fā)育早YyRr,則親本的基因型有兩種可能:YYRR期就會死去。④雜種后代沒有生殖能力。yyrr或YYrryyRR,F1自交得F2,F2中親11、變異為自然選擇提供原材料,在自然選擇本型所占的比例有兩種可能:10/16或6/16過程中,先變異,后選擇。----“農藥的使用使14、基因重組的三種情況: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上交叉互換,重組DNA(轉基因)15、轉錄和復制都發(fā)生在細胞分裂間期。16、預防遺傳病發(fā)生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禁止近親結婚。17、多基因遺傳病的兩個主要特點:易受環(huán)境影響,具有家庭聚集現象。18、基因突變發(fā)生在細胞分裂間期的DNA復制時,染色體加倍發(fā)生在細胞分裂前期紡綞體形成時。
第七章:生物的進化1、生物進化內因是遺傳變異,外因是生存斗爭(生物進化的動力)。2、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進化)是定向的。3、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不是基因型頻率的改變。4、種群進化了不等于形成新物種,但新物種形成肯定是通過進化完成的。5、種群的基因庫發(fā)生變化時,表示種群進化了(標志:基因頻率改變),只有當基因庫變得與原來很不相同時,才表示新物種形成(標志是生殖隔離的出現)。6、只有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才可能達到生殖隔離(必要不充分條件),有時生殖隔離的形成可不經過地理隔離(多倍體形成新物種)。7、物種形成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隔離、突變和重組、自然選擇。必要條件是:隔離。8、屬于自然選擇學說的觀點有:①個體是生物進化的單位②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了選擇材料③遺傳使生物的有利變異得到積累加強④自然選擇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9、屬于現代生物進化理化的觀點:①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②生物進化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③突變和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④自然選擇是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定向進化⑤隔離導致物種形成。10、你知道生殖隔離的幾種情況:①、動物因求偶方式、繁殖期不同②植物因開花季節(jié)、花
害蟲產生了抗藥性變異”說法對嗎?12、解釋低頻性、有害性的突變?yōu)槭裁茨茏鳛檫M化的原材料:對于每個基因來說突變率很低,但每個種群有很多個體,每個個體又有很多基因,因此一個種群產生的突變基因很多。(注意計算)突變的有害有利并不是絕對的,往往取決于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13、你會計算種群的基因頻率嗎?例:調查某小學的學生中基因型比率為:XBXB:XBXb:XbXb:XBY:XbY=44%:5%:1%:43%:7%,則Xb的基因頻率為:A、13.2%B、
5%C、14%D、9.3%14、與基因頻率、基因型頻率有關的計算:一個海島上約有44%的居民攜帶藍色盲基因。世界范圍內,則每10000人中有一名藍色盲患者。一表現正常母親為藍色盲的女子與該島某表現型正常的男性結婚,預測他們后代患藍色盲的幾率是;若該女子與島外其他地方的表現正常的男子結婚,預測他們后代患藍色盲的幾率則是。15、評價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能解釋:生物的多樣性、生物的適應性、生物進化的原因;不能解釋:遺傳和變異的本質,不能說明變異為什么是不定向的。思考:達爾文知道變異的三種類型嗎?16、下列所涉及的方向是否相同?①生物進化的方向②生物變異的方向③基因頻率改變的方向④自然選擇的方向。17、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①自然選擇方向總是朝人類需要的方向。②不耐寒的三葉草可以逐漸適應寒冷的環(huán)境。③生物個體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④海洋中魚和鯨體形之所以相同是因為它們生活的環(huán)境相同,自然選擇對它們的選擇方向相同。⑤同一物種的不同個體可能由于地理隔離而不能進行基因交流。18、物種的形成與生物的進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只要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那怕是很小的改變)那么種群就進化了;而只有當兩個種群的基因庫變得很不相同時才可能形成新的物種(標志是生殖隔離)。19、新物種的形成還可以有另外一種方式:染色體變異,可不需要經過地理隔離,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
20、隔離的本質是不能進行基因交流。
第八章:生物與環(huán)境
1、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高度的開放性,對其它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高度的依賴性;生物多樣性越高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其恢復力穩(wěn)定性越低。
2、營養(yǎng)級越高的生物其體內富集的難以分解的有毒物質和重金屬離子含量越多。
3、大量使用農藥防治害蟲,短時間內害蟲數量下降,但抗藥性個體比例增加,抗藥基因的基因頻率上升。
4、農業(yè)上害蟲的防治的策略是:控制害蟲的種群數量在較低的水平(維持食物鏈:農作物→害蟲→天敵)。
5、植物種群(木本植物)的種群密度調查時要求:隨機取樣、調查期無砍伐、樣本數量足夠大。
6、植物的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樣方法;動物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標志重捕法;群落結構的調查內容:水平結構上動植物種群數和各種群的種群密度、垂直結構上動植物種群數和各種群的種群密度。
7、種群研究的核心內容是種群數量的變化規(guī)律。種群數量研究的意義有: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害蟲的防治。種群數量的變化有:增長、波動、穩(wěn)定、下降四種情況。8、種群數量的增長“J”型曲線,實現條件:食物空間條件充足、氣候適宜、沒有天敵;適用情況:種群遷入一個新環(huán)境后的一段時間;計算公式:NT=N0*λT(這里λ原表示的增長率是保持不變的)。
9、種群的數量增長“S”型曲線,原因:空間食物有限、種內斗爭加劇、天敵增加;增長率變化情況:不斷增加,達到最大值后(種群數量達K/2)開始下降至零(種群數量達最大值K)。10、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是由于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自動的調節(jié)能力,人工林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差是因為其營養(yǎng)結構簡單。抵抗力穩(wěn)定性與恢復力穩(wěn)定性的大小具有完全相反的關系。
第九章:生物圈
1、生物圈組成:①、環(huán)境:大氣圈底部、水圈、巖石圈的上部②、生物:地球上全部的生物
2、生物圈形成:地球的理化環(huán)境與生物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是生物與環(huán)境共同進化的產物①、光合作用的出現改變了大氣的成分②、大氣中氧氣的出現促進了生物的進化:厭氧到需氧;臭氧層的形成使生物從水生進化到陸生。
3、生物圈穩(wěn)態(tài)的維持:從能量角度:有太陽能源源不斷地輸入;從物質角度:①、生物圈在物質上能自給自足(能量能否自給自足)②、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形成三級結構使得物質在生物圈內循環(huán)利用。
③、生物圈有多層次的自我調節(jié)形成(大氣成分的調節(jié)、物種數量的調節(jié))
4、生物圈的穩(wěn)態(tài)和人類社會和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改變生產模式:原料產品廢料→原料產品原料產品;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資源。
5、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
6、生物多樣性價值:①直接使用價值:藥用、工業(yè)原料、食用、美學、仿生、科研(抗蟲基因)、②間接使用價值:主要表現為生態(tài)功能(綠色水庫、凈化空氣、地球之肺、地球之腎)③潛在使用價值:未被發(fā)現的價值。
7、我國生物多樣性的概況:物種豐富、古老物種多、經濟物種多、生態(tài)系統(tǒng)多種多樣。①裸子植物:銀杉②被子植物:珙桐③爬行動物:揚子鱷
④哺乳動物:白鰭豚⑤活化石:銀杏。8、我國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環(huán)境的改變和破壞(主要原因)、掠奪式地開發(fā)和利用、環(huán)境污染、外來物種威脅本地物種(沒有天敵)。
9、生物多樣性的保護:①、就地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qū)、②、遷地保護---動物園、植物園③、加強法制教育和管理。保護生物多樣性并不意味著禁止開發(fā)利用,只是反對盲目地、掠奪式地開發(fā)利用。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高一生物 3-4章知識點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高一生物 3-4章知識點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