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研究》課題實施方案
《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研究》
課題實施方案
(201*年9月10日)
一、研究背景
1.九年義務教育結束之后,學生開始分流進入高中、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學習。無論學生選擇哪一種繼續(xù)學習方式,數學課程都是必須繼續(xù)學習的課程之一。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是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學習的重要基礎,研究初高中數學教學的銜接內容、方法,為學生的發(fā)展性學習服務,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2.初高中數學教學內容上有很強的延續(xù)性,初中數學是高中數學學習的基礎,高中數學是建立在初中數學基礎上的延續(xù)與發(fā)展,在教學內容上、思想方法上,均密切相關。沒有初中數學扎實的基礎,學生將無法適應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因此,從教學內容、數學思想方法上,理順初高中數學之間的關系,進而在初中階段強化初高中銜接點的教學,為學生進一步深造打下基礎,是初中數學教學必須研究的重要課題。
3.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研究,主要從初高中數學教學內容、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中考數學的導向性作用,新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的要求,高中數學教學對初中數學教學的要求等方面進行綜合性研究,試圖找出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的相關關鍵點,從而為初中數學教學提出有用的建議,對初中數學教學為適應學生高中數學學習進行有效地定位。
4.近年來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作為“初高中教學銜接”這一宏觀課題,在很多地方被人們提及,一些教育科研部門也作過嘗試,試圖尋找其間的規(guī)律與共性,但大多是從教學內容上進行簡單地分類研究,并沒有從整個學科的思想方法、考試導向等作綜合研究,也沒有作為專項課題進行研究。因為這一課題將直接影響學生高中數學學習的效果,因此有進行全面研究的重要價值。
二、研究目的與意義
1.找出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的相關關鍵點,從而為初中數學教學提出有用的建議,對初中數學教學為適應學生高中數學學習進行有效地定位。2.從教學內容、數學思想方法上,理順初高中數學之間的關系,進而在初中階段強化初高中銜接點的教學,為學生進一步深造打下基礎。
3.為學生有效適應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提高教師對新課程理念以及學科課程目標的全面、深刻地理解;三、課題界定
1.該課題研究是為初中數學教學設置一個知識上限,研究對象為初中數學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
2.課題的研究目的是為學生進入高中后能有效適應高中的數學學習。四、研究內容
1.初、高中數學課程教學銜接內容的教學要求及措施研究;2.中考試題對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的導向研究;3.數學思想方法在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中運用五、研究方法
本課題的研究方法采取初、高中一線教師合作研究方式,對初、高中數學教學內容、數學思想方法、考試導向作全面的比較分析,提出對初中數學適應性學習教學的要求,為初中數學教學指定出適應高中教學的具體目標,從而解決長期以來初高中教學脫節(jié)的問題。
1.實驗法:“分組合作教學”,提煉出初中教學銜接的具體內容,時機、內容、有效性合作。
2.個案法:以近年中考試題為案例,研究中考試題中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的導向功能。
3.總結法:教案設計,活動記實,具體教學銜接內容的研究,教學反思等。六、研究步驟(1)準備階段:
①201*年3月201*年7月,研制課題研究方案,黃石市教科研課題立項申報。
②201*年7月201*年12月,成立課題組,制定具體研究方案,進行課題組成員責任分工;
③201*年1月201*年9月,形成階段性成果。
(2)實施階段Ⅰ:201*年10月201*年9月,教學實踐。
(3)中期總結,201*年7月201*年9月,歸納整理優(yōu)秀案例,撰寫中期研究報告。(4)結題階段:201*年7月底,收集整理優(yōu)秀案例;撰寫子課題及總課題研究報告;撰寫研究論文。
七、成果形式
201*.5201*.7:撰寫論文、教學反思,教學案例等,及時整理研究成果。201*.7201*.9撰寫研究報告,展示研究成果八、研究條件
1.本課題采取初、高中一線教師合作研究的方式,有較強的針對性。課題組成員結構中,有教研員對課題的進行理論指導;有一批優(yōu)秀、骨干教師,有豐富的教學與科研經驗。
2.負責本課題研究負責人,曾擔任黃石市“十一五”課題《新課程標準下初中數學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課題負責人,并成功結題。課題負責人近年來在全國報刊發(fā)表各類學科教學論文80多篇,有一定的教學研究能力。
3.課題研究的經費有保證。
4.學校教研條件優(yōu)越,有校園網,為課題研究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九、課題成員成員組長副組長組員
姓名宋毓彬余錦銀楊穩(wěn)成陳勇余樹林王庶劉旭職稱中高中一中高中一中教高級中教一級中教一級工作單位黃石市下陸中學大冶一中黃石市下陸中學黃石市下陸中學鄂州沼山中學黃石七中黃石七中
擴展閱讀:市級課題:《小學初中高中教育階段數學教學銜接的研究》
市級課題:《小學初中高中教育階段數學教學銜接的研究》
開題報告
作者:李家銀袁志兵單位:白湖中學時間:201*-12-16
由我校數學教研組申報的課題《小學初中高中教育階段數學教學銜接的研究》,經市教育局專家評審,于201*年11月被批準為巢湖市201*年度教育科學規(guī)劃立項課題,現將課題做以下介紹,F將課題研究的相關事項向在座各位作一匯報: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新的《中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取代了以前的《教學大綱》成為教師教學的杠桿,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提倡現實數學、數學的探究學習、數學的發(fā)展性要求,使得數學課堂教學面臨新的挑戰(zhàn),也面臨艱巨的任務。同時,新的數學教材依據學生學習的三個階段(小學、初中、高中),將知識點分為四大板塊,即:數、式、方程、幾何,采用螺旋上升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因此,中小學數學課程的銜接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這些不同階段的銜接問題已經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一些不良的影響,比如:有的學生從不適應不知道學什么不知道為什么學不知道怎樣學不會學沒勁學厭學,從而使班級出現兩級分化的現象;同時許多教師也感覺:教不會或不會教,感嘆教材越改越難教,內容越來越多、越來越散、學生一屆不如一屆。為了幫助學生加快適應不同階段的數學學習,是我們數學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對此,我們必須要重視小學、初中、高中數學教學的銜接教育。
再者,面對我們學校的特殊情況(學生的跨度大),給我們日常的教學帶來的影響,我們數學組認真研究、探討,認為它既是一種挑戰(zhàn)同時也是一種機遇。說挑戰(zhàn):這種不同階段的數學教學銜接問題歷來是教育界的難題,和小學數學相比,初中數學內容多、理論性強、難度大,高中數學的內容更多而且抽象,教學時間更短,難度更大,推理的過程更復雜,因此有不少學生進入中學之后不適應,學習數學感到困難,失去了學習數學的信心。為了使學生能夠迅速適應中學教學,促進課改的深入推進,我們必須樹立全局的觀念,從新的課程改革的視角出發(fā)加以研究,解決好小學數學教學和中學的銜接問題。說機遇:正是我們的特殊的環(huán)境,給了我們研究這個問題的情景,也為學校的教研活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和要求,我校數學組經過精心的準備,提出《小學初中高中教育階段數學教學銜接的研究》課題,想以此為平臺,來提高我們學校的教學和教研的水平,同時也希望我們的研究能為同行的教學和研究提供一些素材,從而為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入打下基礎。
二、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隨著我國新一輪教育改革方案的征求意見,我國的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將迎來一個全新的發(fā)展機遇,而初中作為義務教育的一個階段,雖然仍以掌握基礎知識為主,但和小學相比已有本質的不同。同時隨著高等教育向大眾化的轉變,那種精英教育以不適應時代的要求。而通過各階段的銜接教育,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盡快的適應各個階段的學習,從而大面積的提高學生的成績。因此,關注小學、初中、高中階段數學教育的銜接問題,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它將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使更多的優(yōu)秀學生進入高校學習。
三、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為了做好本課題的研究,我們將分別做好教學內容的銜接、教師教學方法的銜接、學生學習方法的銜接等方面的研究。
教學內容方面:根據中小學數學的特點,我們把它分為四大板塊,一是數,二是式,三是方程,四是幾何(包括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對于每個板塊,我們首先找出不同階段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再分析他們的聯系,從而為我們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素材。
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方面:根據新課改的精神,加強學生的主導地位,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以學生為中心,要有意識、有步驟地指導學生怎樣做好預習聽課復習作業(yè)單元小結五個環(huán)節(jié);怎樣理解與掌握好基礎知識;怎樣進行數學閱讀;怎樣運用科學記憶法提高學習效率;怎樣做好總結與歸納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可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自學,充分動腦、動口、動手,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問難,教師則抓住契機,巧為點撥,為學生釋疑解難,努力消除學生的依賴心理,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對于不同階段的銜接,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不同的學習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具體的研究內容我們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調查小學、初中、高中各個階段學生的心理變化和特點。2:研究小學、初中、高中各個階段教材內容的變化和特點。
3:研究小學、初中、高中各個階段數學教學時數的變化、課余時間的變化、以及數學在全體學科中的地位的變化。
4:研究小學、初中、高中各個階段數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改變。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一)調查研究法。通過調查問卷獲取相關的信息,再歸納整理,完成材料
的積累。
(二)歸納討論法:對獲得的材料在課題組進行歸納、討論形成相關的方法。(三)教學實踐研究法。把得到的方法及時的付諸實踐,進一步完善理論。
五、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預計有哪些突破
目前,國內、國外對這一課題的研究較多,成果也較為豐富。本課題的研究將借鑒其他研究的成果,從一個農村中學的視角,并結合當前農村中學所面臨的問題和所處的環(huán)境,研究如何加強小學、初中、高中各個階段數學教育的教學銜接工作。預計本課題在“各個階段學生的心理變化和教師的教法以及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改變”方面將有所突破。
六、完成本課題的條件分析
研究的對象:我校有小學部、初中部、高中部共有24個教學班,其中:小學12個教學班,初中9個教學班,高中3個教學班。共1000多學生,學生的范圍覆蓋了三個不同的教學階段,這些學生有來自:白湖農場職工子女、串河街道居民子女、周邊農村家庭子女,他們的自身情況也覆蓋了各個階層,這些學生將為我們的調查研提供最真實的素材。
人員的構成:參與研究的教師來自我校小學部、初中部、高中部共10名數學教師,平均年齡35周歲,其中:高級教師2人、中級教師2人、初級教師6人。他們均從事一線的數學教學工作,具有一定的教學研究能力。
資料準備:課題組所有成員在日常的教學中都積累了大量的來自一線的經驗,課題組組長李家銀同志在教研方面更是碩果累累:1998年題為《注重數學學習中非智力因素,優(yōu)化四個環(huán)節(jié),提高教學質量》獲巢湖市教研成果二等獎、201*年撰寫的《一次研究性課題教學案例》獲巢湖市數學新教材教研成果三等獎、201*年題為《例談函數與相關知識的交匯》發(fā)表在《中學理科》201*年第3期。另外,學校的圖書館有這豐富的藏書,同時便捷的網絡也可以為我們提供豐富而及時的信息。
科研手段和經費方面:學校成立了教研領導組,在人員和經費方面能給予保證。
七、課題的實施步驟和成果(一)準備階段
201*年6月至11月:課題的申報立項階段201*年12月:組織開題,制定具體的實施計劃(二)研究階段
201*年12月:分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設置調查問卷,調查各階段學生的心理變化特征;對數學認識、感興趣的情況以及原因等。確定各學段的具體負責人,并對所調查的數據分學段進行分析總結。
201*年1月-----201*年2月:根據所獲得的數據召開研討會,共同研究學生的心理變化特征,對數學的感性情況,并將所得到得結果分學段以論文的形式呈現出來。
201*年3月-----201*年7月:研究個學段的教材編寫特征,編寫的意圖,對學生培養(yǎng)的方向和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并分析數學在個學段的地位的變化,教學時數和內容難易度的變化,學生的課后作業(yè)情況和學習的壓力變化,并以論文的形式對把獲得的結果呈現出來。
201*年8月------201*年6月:研究各學段數學教學的銜接工作,以及如何作好各學段的銜接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本階段主要采用示范課的形式,對所得到的體驗及時的付諸實踐,再通過研討會的形式共同討論總結并完善所獲得的體驗,將其上升為經驗向全校推廣。(三)結題階段
201*年7月----201*年9月:對整個課題進行全盤研究,撰寫結題報告。八、課題的人員組成
組長:李家銀副組長:袁志兵
成員:張培生吳文風朱大春褚淑紅王駿徐鵬舉
劉勇夏平福何寶陳林
九、課題的具體分工:(一)準備階段:
李家銀、袁志兵:負責課題的組織與實施、課題申報與開題工作,撰寫開題報告。
(二)材料的收集與整理階段:
吳文風:負責高中階段的材料的收集與整理。朱大春:負責初中階段的材料的收集與整理。何寶:負責小學階段的材料的收集與整理。(三)論文的撰寫階段:
張培生、吳文風、朱大春、褚淑紅、王駿、劉勇:負責中學階段的相關論文的撰寫。
徐鵬舉、夏平福、何寶、陳林:負責小學階段的相關論文的撰寫。(四)、結題階段:
李家銀、袁志兵:負責撰寫結題報告。十、結束語
一個課題從申報到立項再到結題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但我相信我們的課題組一定能發(fā)揮集體的優(yōu)勢,達到預期的目標,把我們學校乃至全市的數學教學銜接的研究推上一個新的高度,也讓我們的學生在面對不同階段的數學學習時不再感到迷茫,最后,感謝上級領導對我們的支持,我們一定不負你們的期望,完成該課題的研究。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研究》課題實施方案》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研究》課題實施方案: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