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學年度教研工作總結
201*學年度教研工作總結
一、主要工作
(一)、致力于培養(yǎng)科研隊伍,提高教師素質。
1、在學校大力支持下,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積極組織教師的科研理論與實踐培訓與學習。同時鼓勵教師結合工作自學與研究。
2、在備課組的基礎上組建了“科研活動小組”。在活動中,堅決貫徹“五結合”:(1)、統一認識與發(fā)揮優(yōu)勢相結合;(2)、制度化與實效性相結合;(3)、提高教學質量與培養(yǎng)青年教師相結合;(4)、繼承傳統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5)、研究與推出成果相結合
3、定期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座談會,樹立典型,互相促進。(1)、開展了新教師的一對一師徒結對工作,簽訂了師徒幫帶協議書。(2)、對新教師的聽課本及指導教師的聽課本按月進行檢查,并要求幫帶雙方就一學期的幫帶工作寫出總結材料。新教師對我校的培訓工作形式和內容持滿意態(tài)度,認為對他們的加速成長作用很大,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二)、建立和完善科研制度,強化科研管理。
1、建立課題申報、管理、評估制度。參與制定了《北中學教研課題管理方法》,形成過程與終端并重的評價模式。
2、確定教研人員職責。建立了《教務處主任、副主任職責》、《科組長工作職責》、《備課組長工作職責》等管理制度。
3、建立“科研活動小組”活動制度。期初定人員、定時間、定地點,學期中定期檢查與抽查相結合,期末評估。
4、配合學校建立“學習型教師”活動的開展,充分利用校園網等手段,加強科研理論學習,提高教研教改水平。
5、每學期推薦教師優(yōu)秀論文參加上級教研部門的評比。
二、主要成績
(一)、學?蒲蟹諊鷿庥,教師參與教育教學科研積極性高?蒲兄贫冉⑵饋聿⒉粩嗤晟,科研管理走向常規(guī)化。提高了教師科研素質,一支既能教學、又能科研的教師隊伍逐漸成長起來。加強對新課標的學習、鉆研以及教法方面的探討。開展有效的、能結合我校學生實際的新課標實施過程中的科研活動。各有關科組要在上學年的基礎上,結合本學科的實際,開展研討課和公開課活動。并成功地舉行了校園“開放日”活動。
(二)、科研課題研究成果顯著。研究工作能順利開展,教育科研平臺逐步完善,科研優(yōu)勢逐步形成。部分課題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三)、推動了對高考、中考教學工作的總結和研討。邀請近期參加過畢業(yè)班復習備考工作且成績較為突出的老師談談他們的工作體會和經驗,召開了經驗交流會。從中找出帶啟發(fā)性和規(guī)律性的東西。(四)、鍵全已開展的科研立項課題,做好推動、總結和提高的相關工作,并注意積極開發(fā)新的教學科研課題。開展了在我校的區(qū)“骨干教師”的示范性公開課以及新教師的匯報課活動。各科組組織好聽課、評課和小結的工作。
五)、引導全校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進一步養(yǎng)成多思考、多總結的習慣!包c滴積累、點滴提高”。在全校教師中開展了撰寫教學隨筆的活動。要求每個教師本學期撰寫不小于一篇的教學隨筆,每篇字數不小于1500。學校在十五周開展了該項目的評獎活動,并邀請了部分相關的獲獎者在學校學術報告廳宣讀獲獎作品并頒獎。該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后要作為我校的一個主要校本教研活動延續(xù)下去。
(六)、推動電子教案的工作。教師上傳的電子課件本期不少于八個。結合區(qū)、鎮(zhèn)的教學論文評選活動,在相關的科組組織進行了論文評比活動。
(七)、組織或配合做好教學開放日及區(qū)、鎮(zhèn)公開課等活動的工作,活動組織完善,效果良好,得到上級教研部門和區(qū)、鎮(zhèn)同行好評。組織學校教師評估課。
三、存在的問題
(一)、科組部分教師對教研活動還不夠重視,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不
夠高。部分科組教研氣氛不濃。
(二)、學校教科研內容和內涵還不夠豐富,科研成果不夠多。有待今后
進一步提高。
教務處201*年7月
擴展閱讀:201*-201*學年教學工作總結
201*-201*學年教學工作總結
201*-201*學年教學工作注意指導思想的建立與完善,努力理清思路,創(chuàng)新工作,注重實效。
一、教學管理思想完善
各個學段、各個年級要有自己的工作思路。
高一年級:要立足于年級風氣建設和學生習慣培養(yǎng),著眼于學生長遠發(fā)展,在風氣形成上,要按照“嚴、實、細、新”的要求去做好管理工作;
高二年級:要立足于基礎,著眼于能力,要按照“緊、實、細、疑”的要求去建設年級的風氣;
高三年級:要立足于穩(wěn)定,著眼于高考,要按照“緊、實、穩(wěn)、拚”的要求,營造穩(wěn)定、專心、拚搏的風氣。
初一年級:要注意衍接與過渡,抓好入學教育和習慣培養(yǎng);
初二年級:要注意減少學生學習成績和文明習慣方面的兩極分化;初三年級:要著眼于中考,打好基礎,要上質量,上水平。
小學階段:要從非智力因素抓起,通過多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文明習慣,為中學學習準備好持久的動力。
二、教學、教研工作的創(chuàng)新
1、成立了高校附中聯誼會,加強了高校附中間的教學管理的交流,開展了高校附中間的考試診斷作用,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2、積極搭建平臺,創(chuàng)造教師成長的機會,提高教師的業(yè)務水平
①先后兩次組織(全省、全校)雙語教學公開課,省教育廳胡平平廳長親臨學校觀摩指導;
②扎實開展省級課題“攀登英語”教學實踐活動,取得較好的效果,安徽省課題組現場總結會在我校召開,省教育廳胡平平廳長再次親臨學校觀摩指導;
③組織老師參加市級、區(qū)級和校級教學評比活動,我校姜緒波、姚青老師分別榮獲合肥市二等獎、一等獎,并有多名教師獲得校級獎勵;僅校級教學評比參與聽課的老師就達到近百人,聽課節(jié)次達500多節(jié)。
④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種類型的繼續(xù)教育,據不完全統計:附中教師取得碩士結業(yè)證書4人、碩士學位2人,通過進修取得大專學歷有24人、本科學歷21人;還有碩士研究生班在讀8人、在職研究生在讀1人、本科在讀19人。
⑤04-05學年組織英語、美術、音樂、體育、科學、綜合實踐活動等學科的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新教材培訓班等181人次,其中上學期142人次、下學期59人次;組織了校內外的電腦知識培訓參加人次多達500次。
⑥先后還邀請全國知名專家來校講課或組織教師外出聽取全國知名專家講座也多達次。
⑦選拔推薦了初中數學高永紅老師、小學英語朱偉老師參加合肥市骨干教師培訓。3、積極開展教研工作,努力提高教職工業(yè)務水平和業(yè)務能力,努力提高辦學質量以“融入新課改”為主題,成功召開了校第21屆教育教改研討會,共收到論文154篇;學校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教學研究,目前我校正在研究的課題有十多項,其中國家重點課題兩項,省級課題九項,市級課題一項,區(qū)級課題一項,我校絕大多數教職工參與了課題的研究工作。
開展了校本教材的開發(fā)與研究,組織了“中考、高考、競賽”講座的講議和中考、高考試題集以及皖中地區(qū)示范中學聯誼會優(yōu)秀試卷命題工作;
積極穩(wěn)妥地配合市區(qū)教育局,順利完成初中畢業(yè)生綜合素質評價和新課改形勢下的中考改革。
為提高我們學校的整體教學研究水平,發(fā)揮大家集體的作用,積極準備開展“教研組長論壇”和高中教學工作會議。
4、強化服務意識,為各年級收集和提供信息及資料。
學校職能部門在附中內網上開設資料庫,為高一、高二、高三年級分別提供試卷191套、205套、1095套;中考模擬題164套;05年10科高考電子版考綱;04年全國高考試題各科108套,05年全國高考試題21套。
5、據不完全統計,本學年我校教師在各級各類的比賽中獲獎。論文共30篇,其中全國一等獎一篇,二等獎三篇,市一等獎9篇、二等獎4篇。
在本屆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中,開展“三小”比賽,收到論文46篇;小制作80多件三、主要工作成績
1、高考方面:201*年我校的高考取得較好的成績,有不少亮點,今年我校高考應屆本科達線人數為82人,其中文科本科達線人數18人,理科本科達線人數46人,藝術類18人。另外歷屆本科達線人數20人。值得一提的是與往年相比這屆高考高分段的人數較多,有13位達到600分以上,其中當年中考文化課成績僅為644分的于希明同學,今年高考取得684分,位于合肥市(含三縣)理科第22名,同時于希明同學在我校高中學習階段還獲得過安徽省瘋狂英語“形象大使”稱號,并獲得李陽瘋狂英語一萬元的獎勵,同時他在高中階段還先后通過了國家英語四級考試和六級考試;201*年到我校借讀的學生高考成績最高也達636分;另外有26人中考成績在600分以下的學生,今年高考達到本科線。其中應愷然同學中考成績只有581分,今年理科高考成績達到637分;文科張立蓉同學中考成績只有544分,今年文科高考成績達到573分。
在合肥市04年的高中教學工作會議上,我校高考和會考均取得了三等獎,這是在近兩年合肥市的高考評價辦法不斷調整,有許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下,能夠取得這些獎次實屬來之不易。并且繼02年之后,今年又一次讓我校在合肥市高中教學工作會議上做高考經驗介紹。
2、高中畢業(yè)會考:本屆高三在校在籍學生七門課會考通過率均為100%,而且各學科優(yōu)秀率均在45%-75%之間,普遍較高,這是近年來少有的會考成績。
3、中考成績中600分以上的人數也與去年持平;小學雖然沒有中高考的壓力,也在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如活動課探索、攀登英語實踐和評價方式探索等。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201*學年度教研工作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201*學年度教研工作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