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課心得
磨課心得
羅文強
這學期,我們語文教研組在校教導處的帶領下,進行了貫穿整個學期的主題磨課活動。選教材、備教案、集體討論、上課、評課等一系列的磨課活動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在這次活動中,我深深感受到集體力量的強大和智慧的交匯。活動中,我也是一個剛從大學校園走出不久的年輕人,為了能夠使我在教學中得到更多的積累,也是這一次主磨教師之一。在初次的備課試教后,教研組的老師們針對教材的處理以及教師在課堂中的不足,孩子們學習的情況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善了教案。再試教,再完善。這一次次“磨課”的經歷讓我深深感受到:教學是不能“浮”的,也是不能“虛”的,它是實實在在的。它需要我們教師智慧地預設,智慧地反饋。一次次的磨課,我們精益求精,力求最好,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實施民主化教學。
一次次的磨課,一次次的悟課,專家的點評和磨課組成員共同智慧,讓我學到了很多。我想,“磨課”是一個頗為艱辛的過程,但是只有經歷了這個過程,才能收獲更多的吧。
這次的活動會成為我今后教學的一筆財富。
擴展閱讀:磨課體會
磨課,讓教學更完美
撰寫時間:201*年11月17日14:40
磨課,讓教學更完美
王永生
近兩年來,磨課一詞出現(xiàn)在網絡上的頻率越來越高。出于培訓工作的需要,我們教師進修學校組織了磨課、磨題、磨文章的三磨研修班,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果。在三磨研修班結業(yè)典禮上,學員們滿懷激情地說:
磨課讓我們學會了交流,學會了借鑒別人的長處,學會了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磨課使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磨即研磨,磨課是教師在先進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梳理教材,設計方案,共同探討,反復推敲,最終生成好課的過程。具體來講,磨課以教師及其群體為主體,以教學要素為內容,以體驗過程和生成好課為目的,讓教師在研磨過程中發(fā)生思維的碰撞,使研修成為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最終實現(xiàn)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當然,磨課也可以是教師的個體行為,是教師自覺開展教學研究、實現(xiàn)專業(yè)成長的有效途徑。磨課通常包括以下九個基本程序:選定磨課課題開展備課分析,編制教學方案在備課組說課,集體討論修改觀看名師教學錄像,對比研討,二次修改方案組織同伴聽課試教,三改教學方案二次試教,錄像回放,四改教學方案如此反復,直到滿意為止,形成終結教案撰寫磨課體會磨課教案結集共享。
有效磨課還必須遵守以下四個基本要求:
一是磨課活動要以五六人異質同組為宜。這樣,易于發(fā)現(xiàn)不同問題,提出不同觀點。因為,教師只有在不同的思想觀念、教學方法的交流與沖突中才能對各種觀點作進一步的比較與鑒別,才能獲得對問題更為本質、全面的認識,才能實現(xiàn)共同提高。
二是遵循磨課程序,實實在在地按序推進。一次磨課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參與磨課的教師不進行備課分析,而是直接編制教案,便問:你們編制這個教案的基礎是什么?課標、教材還是學生?教師卻回答:經驗。缺乏課標和學情基礎的教學設計是教師的一相情愿,這種固守經驗、本末倒置的做法違背了磨課的本意教師在生成好課的過程中獲取知識與技能,實現(xiàn)專業(yè)成長。
三是反復但不重復。反復是不斷地推敲,是質量的螺旋上升,而非簡單機械地重復。教學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磨課正是這種創(chuàng)造性呈現(xiàn)的過程。磨課可以使我們在推敲中產生新方法、新理念,促使教學更加完美,這才是反復的價值。三是經;椭贫然。要堅持每課必磨,周有小結,月有精品課。習以為常,我們的教學工作才更具藝術氣息,我們的專業(yè)水平才能迅速提高。我們要拿出十年磨一課的毅力,讓自己的一生在磨課中不斷成長。
備課修改綜述二
撰寫時間:201*年11月18日23:55
泰安師范附屬學校劉萬元
教案的第二稿修改完成時間是201*年8月22日,經過10多天的討論、交流,第二輪打磨已于9月3日結束,在打磨過程中得到了康武、張丹、鄭慶全、孫穎等知名專家、名師的指導,在此表示誠摯感謝。
在第二輪打磨中,大家的意見和建議主要集中在如下幾個方面:1.建議做個學生前測。
針對學生情況分析里面,我提到了一條:學生完全有能力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計算出得數(shù)。張丹教授指出:這句話要慎重,并且舉例說以前做過幾次學生前期調研,學生的情況都不很滿意。因此專家建議做個學生前測,以準確了解學生的基礎和障礙點具體在哪。
2.學生的生活經驗分析不夠。
在教案的第二稿的設計理念中我提出了: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可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有專家提出:知識基礎分析了,但是生活經驗分析得不夠,生活經驗是否能對學生掌握算法有幫助。個人通過認真反思,就探索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法而言,學生的生活經驗對掌握算法沒有太大幫助,而主要是借助于已有的知識基礎。
3.將算理和算法的論述進一步提煉。
在設計理念中有一段關于處理好算理和算法的關系,抓住計算教學的核心的論述,專家認為這一段寫得比較精彩,把算理和算法的結合說得比較清楚,同時提出建議再提煉成幾條,便于其他老師學習。
4.教學理念的敘述不要泛泛而談,要緊緊圍繞課例打磨要研究的主題設計教學理念。
5.將教學目標進一步具體化。
專家認為對于教學目標的闡述不夠規(guī)范,有一些目標不夠具體,如:培養(yǎng)數(shù)感和數(shù)學思維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識。這樣的目標敘述太空洞,無法落實到課堂中。建議將目標進一步規(guī)范、具體。
6.課開始的口算復習是否要,如果要,目標的落腳點在哪?有專家認為,不應在課的開始給學生過多的鋪墊,直接讓學生探索。有專家認為若要添加口算的話,主要的目的可能并不是聯(lián)系舊知,而是要體現(xiàn)一種對運算學習的要求,即不僅要求準確,還要要求速度。7.建議引入直觀圖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在口算環(huán)節(jié),有專家認為應該引入直觀模型,比如點子圖,即23行12列的點子。一是為困難學生以及那些視覺思維的學生,直觀的為他拆數(shù)提供一個很好的支撐。二是對于那些已經能夠得出方法的學生,也提供一個再次理解方法的角度。
8.各種豎式的對比不應落腳到哪一種簡單,而是二者的聯(lián)系。有專家認為教案中在用豎式計算環(huán)節(jié),僅僅對比各種不同豎式誰比誰簡單是不夠的,要通過各種豎式的對比使學生真正明白豎式每一步是怎么來得,這個過程是很必要的。
根據(jù)以上各位抓家、名師的建議以及對學生的前測,我又對教案進行了相應的修改,主要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對學生進行了前測,根據(jù)對學生的前測情況,增加了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想舊知的環(huán)節(jié),如:說算式的意義,比較估算結果和實際結果的大小。二是重新整理了設計理念,以求更貼近主題。三是對筆算環(huán)節(jié)中的各種豎式的對比進行了重新定位。四是考慮到學生在學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時主要通過直觀圖理解算理,這里再通過直觀圖理解是否定位過低,所以沒有選擇直觀圖,而是通過分析算式的意義,聯(lián)想相關舊知,引導學生學會算法。五是去掉了口算。六是對教學目標進行了進一步規(guī)范
磨課體會
撰寫時間:201*年6月18日8:好課多“磨”
我的磨課體會
淄博市張店區(qū)潘南小學殷延軍
一個經典的課例是怎樣誕生的?經歷過前段時間的齊魯名師工作室的課例打磨活動,我有了深切地體會:好課是磨出來的。尤其是跟隨著一個優(yōu)秀的團隊,一個有名師指點、專家引領的優(yōu)秀團隊。在專家引領、名師指點、每個成員智慧的碰撞下,在磨課過程中給自己帶來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站在專題的角度研究課例,在經歷了“遭遇困惑”“尋求問題解決”的過程后,促進了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
這一次齊魯名師趙國防老師為我們確定的研究主題是:如何促進學生對數(shù)概念的真正理解。選擇的研究課題是《分數(shù)的意義》。
最初,我們的思路是引領學生在一步步地豐富對整體1的認識的基礎上,揭示出分數(shù)的意義,并板書出來,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概念。
可是,在第一次試課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雖然能清晰地說出分數(shù)的意義的概念,但是在實際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卻感到困難重重。這引發(fā)了我們的思考,正如華應龍老師所說的那樣:學生會背誦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者幾份的數(shù),叫做分數(shù)這句話,或者會依樣畫葫蘆地說出有關一個分數(shù)的一句話,是否意味著學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數(shù)的意義?我們的教學是重在體會分數(shù)的意義,還是重在體會分數(shù)形式化的概念?
毋庸置疑,我們的重點應該是在前者。于是,就有了后來的設計思路:先從平均分不同數(shù)目的蘋果中形成直觀表象;再創(chuàng)設分鉛筆、分蝴蝶的情境,在思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加深對分數(shù)意義的理解;接下來創(chuàng)設了如下情境:畫出只露出的笑臉遮住的圖形,根據(jù)操場上男女生的人數(shù)用分數(shù)說句話,看到你想到了什么?露出蘋果的,遮住了多少?學生在想一想、畫一畫、說一說的過程中,由部分想整體,學生動用各種感官,在大量的現(xiàn)實情境中做出取舍、抽象和概括,在不斷變換的情境中,體會到情境雖然變換但分數(shù)所表示的意義實質不變。這時候,板書不板書出分數(shù)的意義的形式化的概念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對分數(shù)意義已有了深刻地理解。
窺一斑而見全豹。通過這次磨課,我再次深深地體會到,學習有三個階段:感性認識感悟知識,知識是學習的最高階段。先讓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識,這個時候知識就變成了智慧。我們要讓孩子走完三個階段,才能得到知識。因此,在進行概念教學的時候,我們的目的不是讓學生流利地背出概念,而是要從學生的認知心理規(guī)律出發(fā),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達到對概念的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其次,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想“當然”而為之,應該把“備學生”落到實處。
在最初,我們把本節(jié)課的重點設定在:對單位1的認識和對分數(shù)意義的理解雙重任務上。因此,確定了我們的思路是:以問題帶動,在不斷變換的分蘋果的情境中,引領學生一步步地豐富對整體1的認識,引入單位‘1’的概念;接下來仍然以問帶動,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在闡述自己想法的過程中,再加深對單位1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礎上揭示分數(shù)的意義。
從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到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學生對分數(shù)的認知,就會沿著我們?yōu)樗麄冧佋O好的階梯,一步一步地拾級而上,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就會得以輕松突破。這樣的設計,我們認為是時刻在為學生著想。可是,在接下來的第一、二次磨課中,卻發(fā)現(xiàn)學生對單位1的理解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困難。其實,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他們是有生活基礎的,如一包薯片、一盒鉛筆、一個小組等等,只是沒有給他們冠之以單位1的名稱而已。于是,又調整了教學思路,不再把單位1當做教學重點處理,只是幫助他們把散落在腦海中有關一個整體的零星表象匯集提升,引導學生用單位1的概念來表示一個整體的內涵。
教學設計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說早已會說。但做,在很多時候只是想當然,會自以為是的認為學生應該是這樣的。他們到底已經理解了什么,他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是如何思考的,這還需要我們在備課前要真正地去了解、去研究。
再次,在進行教學設計不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必將導致膚淺。在挖掘教材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教學分數(shù)的意義應該涉及到的知識,如分數(shù)的產生、分數(shù)符號的歷史發(fā)展、分數(shù)單位、量與率的比較等內容都非常重要,極想有在一節(jié)課中就傾其所有而告之之勢。這是我在備戰(zhàn)公開課時經常會犯的痼疾,還好有其他老師頭腦清醒,做事果斷,大刀闊斧,修枝剪葉,才令得本節(jié)課不蔓不枝,主干分明。
但是對量與率比較,終難割舍,大家在第一、二次的試課中都作為重點關注點之一。后來在吳正憲老師的指點下,趙老師舍棄了這一部分內容,把重點放在對分數(shù)意義的理解上。張丹教授也曾經說過:學生對于分數(shù)意義的理解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老師不是只見學生一節(jié)課,要從一個大單元的角度來設計分數(shù)意義的教學。
兩位專家只是寥寥數(shù)語,但它們所蘊含的思想,豈止是對我一節(jié)課的引領。她們讓我懂得設計教學不能因為求全而面面俱到,不能因為求新而花樣百出,一定要把握準重點,懂得取舍。
俗話說,好事多磨。其實,課也是要經過多番磨礪才有可能變成經典。磨課帶給我的不單單是一節(jié)好課,通過此次活動我從團隊中的專家、名師、老師們身上學到了很多,帶給我更多地的是在今后的教學中如何去研究每一個教學內容,在沒有團隊的情況下如何磨課,要養(yǎng)成一種思考習慣。經過此番磨礪,希望自己在今后的課堂上能做得更好。
教學設計從“讀懂”學生開始
淄博市張店區(qū)潘南小學程冬梅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要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讀懂學生是進行有效教學設計的開始。
在我們教研組趙國防老師執(zhí)教《分數(shù)的意義》一課的磨課過程中,對這一點我們有了更深的認識。
以往教學《分數(shù)的意義》我們都會把認識單位1及分數(shù)意義的建構作為教學的重點,趙老師初次執(zhí)教分數(shù)的意義》,制定的教學重點也是如此。
但第一次試教下來,我們發(fā)現(xiàn):對五年級的孩子來說單位1的理解根本不成問題。生活中他們不但會用1表示1個物體,還會表示許多物體組成的整體,只是對單位1這個術語比較陌生罷了。
鑒于以上分析,我們決定把兩個教學重點調整為一個分數(shù)意義的建構。我們的想法也得到了吳正憲老師的肯定。
調整之后,我們結合具體實例直接告訴學生可以把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看作單位1,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引導學生通過操作、交流理解分數(shù)意義上,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課例打磨”業(yè)務成長的“動車票”
淄博市張店區(qū)潘南小學孫鵬
首先非常感謝省小學教師雙對接遠程研修課程資源開發(fā)領導小組,讓我有機會參與到了磨課這樣一個可以讓教師基本功素養(yǎng)快速提升的活動中來,本次活動我們團隊緊緊圍繞在趙國防主任的身邊,對趙主任執(zhí)教的《分數(shù)的意義》一課進行了幾次的磨課,作為一名一線教師讓我受益匪淺,現(xiàn)在將我的體會總結如下:
一、教研抓實效,研討促成長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是我們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是教學研究以怎樣的形式更能體現(xiàn)它的作用則是我們更加關注的問題,通過一輪的磨課過程,我更覺得這樣的形式是非常可取的,記得趙主任第一次執(zhí)教之后我們團隊進行了第一次磨課,還記得當時的情景,真是,一句恭維的話都不需要,直入課堂關鍵問題的處理意見上,比如在要不要給孩子明確呈現(xiàn)出一個什么是分數(shù)的意義這個問題上我們做了一些研究很探討,當時團隊意見不一,后來就在磨課的過程中碰到了吳正憲老師,我們就這個問題有跟吳老師共同進行了研究,后來在吳老師的指導下我們進一步統(tǒng)一了認識,不一定非要把分數(shù)的意義一字一句的定義性的呈現(xiàn)出來,學生對分數(shù)的意義的理解程度要遠遠高于去背過某個定義,所以我們就決定不一定非要呈現(xiàn)出來,但是從孩子們的理解中已經完滿的體現(xiàn)出了孩子對分數(shù)意義的真正的理解。我想就是這樣的針對某個問題進行的教研才是有針對性的,如果每一位教師能夠在這樣的教研形式引領下成長的話,我們的數(shù)學教育時時都是春滿花開。
二、吃透教材不是空話,深挖教材仍需揣摩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吃透教材深挖教材似乎已經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口頭禪,真的想來談何容易,趙主任的第一次授課我們把單位一的認識作為了本節(jié)課重難點進行授課,后來我們覺得這樣有點太過于去抓事物的本身,后來我們就改為了對分數(shù)意義的理解作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這樣一來就更多的引領孩子們不僅要關注整體,而且更加關注了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與對他們關系的理解,所以說,吃透教材、深挖教材不是一件容易事情,要求我們對每冊的脈絡要掌握到位,對某一領域也好,對某一知識點也好它的講授點要把握準確特別是對重點的設置以及要求孩子理解到一個什么程度要有個準確的度。這樣才能讓數(shù)學學習有一個完整的學習體系。
三、精心設計練習落在何處?寧“精”勿“多”最簡潔通過我們團隊的幾次磨課,我有了上述這樣的體會,練習是不是越多越好,顯然不是,一來,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不容許我們去設計過多的練習,所以精心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我想這也是我們如何向課堂要質量的一個深度思考,就在趙主任的第二次授課中我們可以看到練習題變少了,但是每一道題的設計都是那樣的用心和經典,每一個題都是承載著不同的訓練重點而出現(xiàn)的,每個題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拓展開來,并絲毫沒有彼此的重復。由此我覺得精心設計練習也是一節(jié)課成功的關鍵所在。
總之,通過本次教研活動的幾次磨課讓我體味到了很多,收獲也很多,真心感謝雙對接遠程教育培訓機構,感謝趙國防主任帶領我走過的教研之路,由衷的表達一下自己的內心想法---教研無止境,潛心是根本,我將乘著本次教研活動的東風繼續(xù)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有信心做一名研究型的數(shù)學教師。
趙國防專家團隊課例打磨體會
張店區(qū)潘南小學袁帥
第一次有幸跟隨齊魯名師趙國防參與了小學數(shù)學遠程研修活動,以分數(shù)的意義這一課題對數(shù)概念的教學進行了專題研究,一路走來收獲頗多。作為一線的數(shù)學教師,第一次跟很多數(shù)學大家面對面的進行交流,像我們耳熟能詳?shù)膮钦龖椑蠋、康武教授、張宏偉等很多專家,真實的傾聽他們教導,親切、和藹,真正的大家風范。真實的是最好的,最能打動老師們,最讓老師們信服,老師們也最愛聽!我們的心靈得到一次次的震撼,我們的教學理念得到一次次的提升,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覺得十分寶貴,這將是我教學生涯中一個很大的轉折點。
課例打磨,幾易其稿。從教學設計到課堂開放度,從核心知識點的確定,每一個課堂練習的目的,我們都細細琢磨。而我們就在這一遍遍的改變中,收獲著,快樂著!我們對教材的挖掘,對教師和學生的關注點,對課堂多角度的觀察,以點帶面,跳出課堂看教學,我們各抒己見,也在剖析自己反思自己,也更堅定了自己豐富理論,加強實踐反思的信念。
當然在研修中,我們的研討也發(fā)現(xiàn)了很多的問題和困惑,比如對數(shù)概念的教學,在重視學生體驗的同時,要不要給學生一個明確的概念?課堂還要不要再開放,大膽放手給學生自主學習研討?……這也更提醒我們要勇往直前。我一直相信,研修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幸福,而我正品嘗著它的甘甜,研修的日子,我很幸福!
原磨課評論201*小學研修評論
評論列表
暫無數(shù)據(jù)共0條,當前第1頁首頁上一頁1下一頁末頁
只有課例的名師或課例群組成員才能評論!原磨課評論201*小學研修評論
微山縣夏鎮(zhèn)中心小學蔡淑萍201*/8/3123:24:00IP:119.182.*.*回復
只有在研修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促使我們勇往直前,不斷進步。
微山縣夏鎮(zhèn)中心小學蔡淑萍201*/8/3123:23:00IP:119.182.*.*回復
教研無止境,潛心是根本.
汶上縣南站鎮(zhèn)中心小學馮西法201*/8/3123:17:00IP:119.181.*.*回復
各位同行,我剛剛把本次研修視頻上傳,可以隨時觀看。土豆網:
#getMyPlaylists/?page=1&sort=2&desc=true網易:
語文課視頻。明天可以完成上傳
微山縣付村中心小學張緒芬201*/8/3122:52:00IP:119.182.*.*回復
通過不斷的打磨,備出好課,從而提高教師自身的業(yè)務水平。
微山縣付村中心小學張緒芬201*/8/3122:50:00IP:119.182.*.*回復
課堂練習應該少而精,
微山縣付村中心小學張緒芬201*/8/3122:47:00IP:119.182.*.*回復
要想上好一堂精彩的課,就要不斷的打磨。
微山縣付村中心小學張緒芬201*/8/3122:46:00IP:119.182.*.*回復
教學設計要把“備學生”放在首位。
微山縣付村中心小學褚微波201*/8/3122:36:00IP:113.120.*.*回復
好課多磨,許多精彩的課例就是在反復錘煉中得到的
彭集鎮(zhèn)大高莊小學何愛華201*/8/3122:00:00IP:123.128.*.*回復
應該采取這種措施來評價學生與自己的課堂教學
平度市崔家集鎮(zhèn)膠萊小學荊云建201*/8/3121:48:00IP:112.255.*.*回復
先讓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識,這個時候知識就變成了智慧。
平度市崔家集鎮(zhèn)膠萊小學荊云建201*/8/3121:48:00IP:112.255.*.*回復
在進行概念教學的時候,我們的目的不是讓學生流利地背出概念,而是要從學生的認知心理規(guī)律出發(fā),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知道知識的形成過程,達到對概念的真正意義上的理解。
平度市崔家集鎮(zhèn)膠萊小學荊云建201*/8/3121:47:00IP:112.255.*.*回復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從而打磨出了一堂好課,對我們來說有很大的借鑒價值。
平度市崔家集鎮(zhèn)膠萊小學荊云建201*/8/3121:47:00IP:112.255.*.*回復
好課多磨的確如此,只要對每堂課都去精心研磨相信我會收獲很多。
平度市崔家集鎮(zhèn)膠萊小學荊云建201*/8/3121:46:00IP:112.255.*.*回復
一個好的課是在多次磨合,多次改進中誕生的,
平度市崔家集鎮(zhèn)膠萊小學荊云建201*/8/3121:46:00IP:112.255.*.*回復
兩人智慧勝一人,集體力量是無窮的大。
平度市崔家集鎮(zhèn)膠萊小學荊云建201*/8/3121:46:00IP:112.255.*.*回復
好課多磨,相互提高,取長補短改正不足。
平度市崔家集鎮(zhèn)膠萊小學荊云建201*/8/3121:45:00IP:112.255.*.*回復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平度市崔家集鎮(zhèn)膠萊小學荊云建201*/8/3121:45:00IP:112.255.*.*回復
讀了各位老師的體會,收獲頗豐,深受啟發(fā),也深受感動.
平度市崔家集鎮(zhèn)膠萊小學荊云建201*/8/3121:44:00IP:112.255.*.*回復
我們的課堂設計只能在不斷打磨下不斷完善,也完善了我們的教學技能。
平度市崔家集鎮(zhèn)膠萊小學荊云建201*/8/3121:34:00IP:112.255.*.*回復
一遍有一遍的效果,一遍有一遍收獲!這樣準備一節(jié)課,收獲勝過渾渾噩噩的教三十年書。
小學數(shù)學概念創(chuàng)造性教學的教學原則
撰寫時間:201*年11月30日20:21
小學數(shù)學概念創(chuàng)造性教學的教學原則
教學原則是教學工作中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進行概念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首先必須要遵循基本的教學原則,如科學性和思想性統(tǒng)一的原則、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傳授知識和發(fā)展智力相結合的原則等,這是因為它們是指導教師開展有效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一般性原則。
1.主體性原則;就是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創(chuàng)造性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教師和學生各自的主體精神和主體作用,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教,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使教、學的主體共同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教學是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從知識水平、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對學生心理特點的掌握和教學規(guī)律的運用來說,教師是教的主體;從教學是為了實現(xiàn)學生知識、能力、思想品德的轉化來說,學生是學的主體。教學中如果沒有學生主動的感知、思維,單憑教師的灌輸,學生的認識無法實現(xiàn);如果只有學生主動的感知、思維,而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認識同樣無法實現(xiàn)。因此在進行創(chuàng)造性教學時必須遵循主體性原則,因為它是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教學的的前提。實施主體性原則要注意:教師要盡量控制自己的活動量,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獨立活動的機會、時間和空間;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強化學生的自主精神,是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進而使學生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得到發(fā)展。
2.探索性原則;就是教師要努力使教學活動富有探索性,為學生創(chuàng)設進行觀察、探索、發(fā)現(xiàn)的學習環(huán)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大膽聯(lián)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取新知,把教學過程轉化為學生自覺進行探索新知的過程,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在學習中體驗探索的樂趣。探索性原則是創(chuàng)造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人才的根本目的決定的。這是因為,傳統(tǒng)的教學活動以傳授為主,以告訴的方式讓學生占有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造成了置學生于被動地位,只能形成對講授傳播的依賴性和被動性,無法經歷探索發(fā)現(xiàn)的過程,沒有求異思維、馳騁想象的機會,抹殺了學生在求知過程中主動探索、積極思維的潛在能力。而兒童本身存在著創(chuàng)造潛能,需要親歷大膽懷疑、多方設想、探索發(fā)現(xiàn)、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將創(chuàng)造潛能轉化成現(xiàn)實的創(chuàng)造能力。實施探索性原則要注意: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討論、發(fā)現(xiàn);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重視學生的思維過程;要鼓勵學生大膽進行聯(lián)想和猜測,發(fā)展學生的直覺思維。
3.實踐性原則;就是在教學中要重視理論聯(lián)系實際,要結合實例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動口、動腦、動手,讓學生參與到數(shù)學概念的形成過程;要組織有效的練習,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獲得運用知識的能力。實踐性原則是創(chuàng)造性教學的目的所決定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而創(chuàng)造力是與實踐活動密不可分的,創(chuàng)造力在實踐活動中得以表現(xiàn),在實踐活動中得到發(fā)展。只有積極參與實踐,才能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實施實踐性原則要注意:在教學中要把所講授的數(shù)學概念同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的去理解和掌握概念,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方設法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鼓勵學生觀察、思考、質疑、想象、動手;特別要注意,凡是學生能自己想出來的、能講出來的、能做出來的,教師決不能包辦代替。
以上各教學原則是一個密切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的整體。在創(chuàng)造性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深刻理解這些教學原則的內在涵義,結合學生和教材的特點,互相配合,發(fā)揮這些原則的整體作用。(資料來源:《現(xiàn)代教育科
研論壇》201*第6期,張秀麗
觸動我“教育心靈”的兩件事情
淄博市張店區(qū)潘南小學趙國防人的成長歷程中,總會有幾件事情令你難忘,并會影響著你的一生。我的成長也不例外,但對我影響最大的還是有兩件事。一是1995年10月份參加的全國低年級自然教學研討會給我的震撼,二是1996年11月我的一節(jié)受挫課。
95年,我還在鄉(xiāng)鎮(zhèn)任教,除了擔任一個班的數(shù)學課,還兼任著兩個班的自然課。這年10月份的一天,我接到了縣教研室的開會通知,說是在青島有個研討會,準備安排我去參加。我欣喜萬分,自費參加了全國低年級自然教學研討會。這次研討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觀摩課上,幾位年輕教師精巧的設計、風趣的語言、和諧的課堂氣氛,讓我興奮著。專家報告中,李培實老師精彩的點評以及對課堂教學新理念的闡述,讓我陶醉著。從未有過的幸福感溢滿心頭,課堂竟然如此美麗,竟然如此讓人陶醉,……回來后,我反復地觀看幾位教師的錄像,一言一行,認真揣摩,不斷學習。
這次活動讓我開了眼界,看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名師的精彩課堂;這次活動更讓我推開了課堂教學的研究之門,并在研究的路上漸行漸遠、樂此不疲。
96年暑假,我調入縣實驗小學。11月份,學校舉行優(yōu)質課評選,我積極參加,精心準備。執(zhí)教了一節(jié)自己很得意的長方體的認識一課,沒想到卻得了個二等獎。獎次我倒不太在乎,但我總覺得這節(jié)課設計非常新穎,執(zhí)教的效果也非常好,沒獲一等獎,是不是這節(jié)課有大的設計問題呢?我在反思自己,應該不會吧。我的想法應該是比較超前,比較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自我感覺很有特色。那究竟是為什么呢?我不能尋得答案。這時教務主任過來了,他看出了我的心思,小趙,你的課不錯,設計很好,你上的也很好。只是,我們不認同你讓學生動手操作,尤其是讓孩子拿著刀子切地瓜的環(huán)節(jié),我們認為,這哪是數(shù)學課,簡直是勞動課……我默默地聽著,心里卻好不痛快,自己認為很有價值的設計得不到認可,一種創(chuàng)新被否定,一種嘗試被打碎。
數(shù)學課,難道就不能讓學生動手操作?結合學習內容讓學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操作中獲得知識難道有錯?數(shù)學課堂難道就不能打破常規(guī)?一連串的問題涌上心頭,課余時間我又鉆進了圖書室,我越看書,越覺得我的做法對頭,越覺得我的嘗試很有價值,自己的心里也越發(fā)委屈。你們不認可,沒關系,只要我認為是對的,我就努力去繼續(xù)做好。我反復地告訴著自己,鼓勵著自己。面對他們的否定和質疑,我不想做任何解釋,因為我年輕,即使跟他們講再多的理論他們也不會聽得進去。
此時的我,保持了沉默。但沉默,并不是我無話可說。此事,更堅定了深入研究課堂教學的信心。自那以后,我更加勤奮,閱讀書報,反復嘗試,大膽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效率一步步提升,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兩年后,我的這節(jié)課在省里獲一等獎。
一節(jié)受挫課,盡管會帶給我?guī)追謶n傷,幾分失落,但沒有改變我前進的步伐,反而給了我動力,給了我勇氣,促使我不斷學習、不斷研究,推動著我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邁進……“我們的教學,不就是在引燃學生的探究與創(chuàng)造之夢
嗎?”
由觀察“教學活動轉換情況”得到的結論
整堂課,時間分配情況如下:總計用時:41’22
教師講授用時合計:9’51師生交流用時合計:23’25學生合作用時合計:4’39學生獨立思考用時合計:3’27”
透過以上數(shù)據(jù),我們不難看出,師生交流用時較多,而學生合作與學生獨立思考用時較少,這一點,就說明教師在教學設計上,還應再開放一點,把更多的時間與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的合作與獨立思考機會再多一點,時間再久一點。也只有給學生機會了,學生的聰明才智才有可能被激發(fā)與釋放。我們的教學,不就是在引燃學生的探究與創(chuàng)造之夢嗎?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教學設計(第三稿)
撰寫時間:201*年11月25日14:25共有0次修改,這是第0次修改修改理由
此次備課是基于專家指導、網上打磨的群體經驗、學生的前測、實踐研究和劉萬元老師個人參考相關資料后修改的第三次備課。
(此次備課是基于專家指導、網上打磨的群體經驗、學生的前測、實踐研
究和劉萬元老師個人參考相關資料后修改的第三次備課。)
【教學內容】青島版五年制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63~65頁!窘滩呐c學情分析】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是青島版五年制教材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是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繼續(xù),是學習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起始,是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基礎,所以這部分內容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生已經學過了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經過一定的引導學生有能力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計算出得數(shù),老師課上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材料,利用多種手段引導學生回憶相關知識,啟發(fā)學生整合舊知、推出新知,幫助學生規(guī)范書寫過程,把算理和算法加以提升。學生只要學會了這部分內容,到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時候就可以將方法遷移過去。
【設計理念】
1.計算教學的核心是處理好算理和算法的關系。⑴算理和算法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算法主要解決“怎樣計算”的問題,算理主要回答“為什么這樣算”的問題。算理是計算的依據(jù),是算法的基礎,而算法是依據(jù)算理提煉出來的計算方法和規(guī)則,它是算理的具體體現(xiàn)。算理和算法是計算教學中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兩個方面。
⑵處理好算理與算法的關系對于突出計算教學核心,抓住計算教學關鍵具有重要的作用。
當前,計算教學中“走極端”的現(xiàn)象實質上是沒有正確處理好算理與算法之間關系的結果。一些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的支配,計算教學只注重計算結果和計算速度,一味強化算法演練,忽視算理的推導,教學方式“以練代想”,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導致教學偏向“重算法、輕算理”的極端。與此相反,一些教師片面理解了新課程理念和新教材,他們把過多的時間用在形式化的情境創(chuàng)設、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上,在理解算理上大做文章,過分強調為什么這樣算,還可以怎樣算,卻缺少對算法的提煉與鞏固,造成學生理解算理過繁,掌握算法過軟,形成技能過難,教學走向“重算理、輕算法”的另一極端。
⑶要正確處理好算理與算法的關系,就應引導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自主地生成算法,在算法形成與鞏固的過程中進一步明晰算理。
算法的形成不能依賴形式上的模仿,而要依靠算理的透徹理解,只有在真正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算法、形成計算技能,才能算是找到了算理與算法的平衡點。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其算法主要是:先用一個因數(shù)每一位上的數(shù)分別去乘另一個因數(shù)各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用因數(shù)哪一位上的數(shù)去乘,乘得的數(shù)的末尾就對齊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數(shù)加起來。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知道這些算法,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用每一位上的數(shù)分別去乘另一個因數(shù)的各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為什么用哪一位乘就和哪一位對齊(這正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難點),為什么要把每次乘得的數(shù)加起來。如果讓學生充分經歷了算法形成的過程,這些問題就不難理解了。
2.計算教學要充分挖掘知識間的“縱向”聯(lián)系,有效把握知識的這種聯(lián)系,提高教學設計與實施的效果。
小學階段安排的學習內容,一般都是由低年級到高年級,根據(jù)各個年齡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及自主探索的能力,將內容分段安排,這一特點在有關計算的學習中尤為明顯。
如:整數(shù)乘法,分為四段來學習,一是表內乘法(學習乘法的根基),二是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三是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即是本節(jié)課涉及的內容),四是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從知識安排的順序可以看出,本節(jié)課涉及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在整個整數(shù)乘法中處于一個承上啟下的地位,既要在前面知識(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又要為后面的知識(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甚至是小數(shù)乘法)做好方法的鋪墊。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索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口算和筆算方法的活動,使學生經歷理解算理的過程,以逐步掌握算法。
2.通過交流不同的計算方法,感受計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方法的多樣性,同時在算法優(yōu)化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算理。
3.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交流合作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窘虒W重點】探索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算法,理解算理,初步形成計算技能!窘虒W難點】理解“用十位去乘”時得數(shù)的寫法及道理!窘虒W過程】一、引出問題
⑴師: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欣賞了美麗的街景,有同學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廣場前的每根燈柱上有23盞燈,有這樣的12根燈柱。一共有多少盞燈?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⑵根據(jù)信息和問題列出算式,并簡單說一說列式的根據(jù)要求一共有多少盞燈,就是求12個23是多少。(板書:23×12)
⑶找該算式和以前學過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使學生明確知識的發(fā)展點。)板書課題: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設計意圖:在前面打磨的過程中,有老師提出這是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第二課時,有關尋找信息、提出問題的過程在上一節(jié)課中已經完成,本節(jié)課可以直接出示上節(jié)課未解決的問題,省出時間探索算法、理解算理,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理解算理,探索算法1.估算
⑴讓學生先估一估23×12的得數(shù)。(學生估算的結果可能是200、230或者240。)⑵引導學生想一想:23×12的實際得數(shù)比估算出來的數(shù)大還是小?為什么?(設計意圖:①在試算之前,先讓學生進行估算,主要是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節(jié)課所學的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來分析23乘12的結果大約是多少,從而為他們準確計算提供依據(jù)在估算的過程中學生很自然的想到把12看成10,估算出的得數(shù)230,是10個23的和,還有2個23沒算在里面,為下面口算準確得數(shù)滲透一些方法,實際上這也是新知識的一個生長點。②用估算的方法來確定積的大致范圍,可以幫助學生驗證計算的結果,培養(yǎng)學生用估算驗證的意識。)
2.口算
⑴師:這道題的準確得數(shù)到底是多少?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看能不能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計算出這道題的得數(shù)?
把計算的過程簡要寫到練習本上,遇到困難時,可以利用老師給你提供的圖(23行12列的點子圖)圈一圈、想一想,也可以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
⑵師巡視指導。(個別學生可能想不出如何轉化,老師可個別啟發(fā)引導:23×12表示12個23,我們能不能把12個23分開來算呢?先算10個23再算2個23,然后再合起來)
⑶交流算法。
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的算法:A:23×10=223×2=46230+46=276B:20×12=2403×12=36240+36=276C:23×9=207
23×3=69207+69=276D:23×6=138
138×2=276……
在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利用點子圖圈一圈,每個算式算的是哪部分?⑷找算法的共同點,初步理解算理。
請學生說一說這些算法的共同點。(實際都是把12個23或23個12分開來求,因為分開之后能轉化成以前學過的算式)
⑸小結:同學們真善于動腦筋,我們遇到了一個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式,是以前我們沒學過的,大家想到了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算式,并且將所得的結果進行相加,從而解決了新的問題?磥碛龅叫碌膯栴}的時候,想辦法把它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舊知識,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
3.筆算
⑴請學生試著用豎式計算23×12,遇到困難可以和小組的同學一起商量。⑵學生試做,師巡視指導。
⑶展示交流。
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的算法:A:23
×12276
(引導學生明確:這樣列豎式沒法表示出計算過程)B:2323230×2×10+4646230276C:23×1246+230276D:23×12462276
(在學生沒有提前學習的情況下,可能不會出現(xiàn)后兩種豎式,這時需要老師加以啟發(fā)引導:3個豎式中哪些地方是重復的?我們能不能把3個豎式合并一下?如何使其成為一個豎式呢?怎樣使筆算的形式變得更簡單呢?然后再根據(jù)學生的合并情況交流、引導、提升)
(如果學生能將3個豎式合并為C豎式,可以引導學生重點討論如下幾個問題:230的個位上的“0”可不可以不寫?如果擦去“0”,大家會不會把它當成“23”,為什么?如果不寫“0”除了少寫一個數(shù)字,還有什么好處呢?學生充分討論后,教師再讓學生通過看豎式發(fā)現(xiàn):乘完個位乘十位,十位上的1乘3得3,對齊4的下面寫3,1乘2得2,在4的前面寫2。這樣算的時候不寫“0”,可以簡便我們的計算過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經歷將口算的橫式寫成豎式的形式,將幾個豎式合并,再將豎式進一步簡化的過程。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也很清晰的看出每一部分的來龍去脈,更容易的理解算理。)
4.進一步明算理
引導學生分別說一說46是怎么來的?表示什么?23表示什么?怎么來的?尤其要明確23寫在百位和十位上就是表示23個十,也就是230。
(設計意圖:抓住關鍵,進一步明晰算理。)5.規(guī)范計算過程
師生共同梳理計算的過程。
23×12師:先用個位上的2和23相乘。(板書)
23↑×1246
師:再用十位上的1和23相乘。一三得三,3寫在哪里?為什么?師:在十位下面寫3就表示3個十了。一二得二,2寫在哪?為什么?23↑×124623276
師:豎式中的46是怎么來的?23實際上是多少?它是怎么來的?(板書:23×2和23×10)23↑
×124623×22323×276
(設計意圖:清晰再現(xiàn)計算過程,進一步明確算法。)6.練習
獨立用豎式計算21×43,集體訂正時說一說計算過程以及每一步分別是怎么算出來的。(設計意圖:緊扣新知,及時鞏固。)三、鞏固練習1.根據(jù)豎式寫得數(shù)。
師:你是從豎式中的哪一部分看出來的?(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算理。)2.你能很快判斷出對錯嗎?
42×21=126(出示橫式,不出豎式)
(學生可能根據(jù)個位上的數(shù)進行判斷,也可能利用估算進行判斷)找錯因,明算理。(出示豎式)
(設計意圖:有老師提出練習量小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本節(jié)課探索算法、理解算理的過程需充分展開,后面供練習的時間是很有限的,這些練習也不一定能處理完。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有限的40分鐘,要抓住重點內容充分展開、透徹理解,至于計算技能的形成,后面肯定還要安排12課時專門進行相關練習,所有過程不可能在一節(jié)課中全部展示。)
四、總結
師:你覺得在用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時應注意什么?
師:是呀,在用個位上的數(shù)去乘時,得數(shù)的末位要和個位對齊,用十位上的數(shù)去乘時,得數(shù)的末位就要和十位對齊。
師:你還有哪些收獲呢?(比如:轉化的方法,橫式變豎式的過程等)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磨課心得》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磨課心得: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