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效課堂第一階段性總結
高效課堂階段性小結
根據(jù)鎮(zhèn)中心校有關文件精神,,我校開展了“惜時增效,輕負高效”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探究活動,通過第一階段的宣傳、發(fā)動,學習研討等活動,本校教師深入領會了高效課堂的教學理念,了解了高效課堂“五步三查模式”,并認真分析了小學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及本校學生的學習能力,下面將我校在”探索階段“的活動總結如下:
一、具體做法:
1、結合實際,建立健全活動機構。
認真分析了小學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及本校學生的學習能力,并結合集體備課小組建立了以校長為主要負責人的“高效課堂”組織機構,制定了“高效課堂”探索活動的實施計劃,使自己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此項活動。
2、積極探索實踐,逐步實現(xiàn)“高效課堂”。
(1)學校教導處規(guī)范和加強教師常規(guī)工作檢查,教研組每月公示月常規(guī)教學檢查情況,根據(jù)高效課堂的要求,指出不足,提出改進,通過督查強化教師備課、作業(yè)批改、聽課等。
(2)以“四課”活動為載體,學校通過做課、說課、聽課等形式逐漸提高教師對高效課堂實踐能力。每位教師都能夠認真?zhèn)湔n、積極參與校級公開課,聽課、評課,吸取別人先進經(jīng)驗,改進自己不足。
(3)在校內(nèi)教研活動中,分學科分年段探究高效課堂模式,鼓勵教師平時在教學重積極探索嘗試,大膽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使課堂教學切實達到“惜時增效,輕負高效”的教學效果。
(4)教師每節(jié)課都能夠針對“縣高效課堂評價表”對自己教學進行反思,,及時改進教育觀念及教學行為,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5)積極利用本校骨干教師和課改中涌現(xiàn)出來的典型教師,采取青年教師和指導教師的帶頭引領作用,以此帶動中年教師,促進老年教師。相互切磋、共同學習提高駕馭教材駕馭課堂的能力,促進教師人人能夠達標。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本階段的探索研究活動,我校教師的教學水平確實有所提高,但還存在有一些不足之處。
1、部分教師學習了“五步三查模式“后,忽略了學生的實際,采用”臨帖入貼破貼“的途徑去探索,出現(xiàn)了僅僅是模仿了此模式的“形”,未真正領略其“神”,從而未能因材施教,課堂效益不太理想。
2、導學案設計的量不合理,導學案量重,課堂時間如果把握不合理,就會造成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不成學習任務,各個學科任務層層相疊,不能很好實現(xiàn)減負增效的目的。
3、個別教師教學目標不能落實到位。主要體現(xiàn)在底中年段和學生人數(shù)較多的班級,由于低中年段學生還不具備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師在自主探究這階段需花費大量的時間給于指導,還有班級學生人數(shù)較多,在小組學習交流的時候,老師沒有時間做仔細的指導,從而使差生轉(zhuǎn)變不明顯,優(yōu)生更優(yōu)的局面,不能把教學目標落實到位。
三、今后打算
鑒于以上存在的問題,學校組織教師再次認真學習有關高效課堂的意見與精神,認真反思了各自在此階段中存在的問題,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改進教學方法,以達到課堂高效。
1、教師在積極實踐的同時注意向其他老師、名師學習,結合他們的具體做法,深入領會、把握高效課堂的實質(zhì)與真諦,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從心與心的縫隙中,從思與思的搏動中,從情與情的觸摸中探究適合本校實際的課堂高效模式。
2、繼續(xù)加強集體備課與課堂研討活動,在活動中,在反思中,提倡教師們用自己的學生去篩選適合自己的教法,篩選出一些不合格的教法,從而改進教法,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
201*年2月
擴展閱讀:大小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第一階段性總結
大劉莊中心小學
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第一階段總結
根據(jù)市局教研室有關文件精神,我校開展了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探究活動,通過第一階段的宣傳、發(fā)動,學習研討等活動,本校教師深入領會了高效課堂的教學理念,了解了“自主探究、交流拓展”的課堂教學模式,并認真分析了小學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及本校學生的學習能力,下面將我校在第一階段的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具體做法:
1、認清形勢,立足課改。
對于課堂教學改革,已經(jīng)提出了很多年,但究竟怎么改,改什么,有很多老師還很模糊,雖然喊的很熱鬧,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用過去的老路子,因為這畢竟是輕車熟路,所以真正的改并沒有在課堂上體現(xiàn)出來。
201*年初始,教育局提出了構建高效課堂教學的改革,這也給我們學校的課改定了調(diào)子。所以,各鄉(xiāng)鎮(zhèn)各學校都動了起來,我校被市局定為唐山市課改實驗校,為此我們組織教師積極的投入到了課改當中。
首先我們成立了課改領導小組:組長:馮建文
副組長:陸玉雙孫玲玲
組員:李建軍劉艷春賈迎春王紅艷常愛民王敏領導小組成立后,認真分析了學校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及本校學生的學習能力,制定了“高效課堂”改革活動的實施計劃,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了此項活動。
2、積極宣傳,提高認識
在課改領導小組的帶領下,我們首先在全體教師中宣傳課改的重要性,帶領教師們學習了上級文件,首先學習了教育局教研室趙全生主任的《高效課堂教學的改革的幾點想法》和《遵化市教育局小學教研室關于推進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指導建議》,從中領悟到:推進課堂教學改革,能夠?qū)崿F(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手段,所以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3、典型帶動,模仿適應。
為使課改真正起到課堂教學的引領作用,學校啟動了以“自主探究、交流拓展”為主的課堂結構模式,由五年級語文老師李建軍和六年級數(shù)學老師賈迎春根據(jù)這種課堂模式進行了課堂演示,他們講課的題目分別為《“諾曼底”號遇難記》和《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
李建軍老師講的《“諾曼底”號遇難記》,首先從學生自學質(zhì)疑開始,通過齊讀,讓學生自己找出疑問,同時預設了兩個問題,1、輪船在行進過程中遇到了怎樣的災難?2、船上的人得救了嗎?然后在自由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找出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并用自己的話簡述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最后教師釋疑,通過抓住關鍵語句,探究海難發(fā)生的原因,整節(jié)課通過質(zhì)疑討論互動釋疑的課堂結構,解決了第一課時的主要內(nèi)容,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同時教師給了學生充裕的自學、討論時間,使得許多問題都通過了學生自己學習、討論得以解決。
賈迎春老師講的《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首先通過每周一的升國旗,引出國旗的長和寬的的比,接下來就是引導探究,通過展示不同場合的國旗的長和寬,讓學生小組討論看看自己有什么發(fā)現(xiàn),生在交流討論后分別
說出四面國旗的比值,然后得出這四面國旗長與寬的比值相同的結論。教師引出什么叫做比例,并通過板書讓學生知道了比例的內(nèi)相和外項。最后讓學生觀察比例中的內(nèi)相積與外相積的關系,總結出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同時整節(jié)課伴隨著課間練習,使學生對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進一步得到鞏固與加強。
課后老師們積極討論,在肯定兩節(jié)課的同時,也提出了賈迎春老師的數(shù)學課,老師講的過多,學生交流討論的時間不足等等。同時每一個老師都根據(jù)學校擬定的課堂模式,結合二位老師的示范課,準備了自己的研討課。
4月中旬,學校課改領導小組對中高年級老師準備的研討課,進行了聽評,也邀請了教育辦的業(yè)務校長王穎慧,一起對老師們所講的課給與了指導,對徐小記老師的《丑小鴨》,高麗娜老師的《狼牙山五壯士》和王紅艷老師的《長方體的體積》等在課堂模式的運用以及教學效果方面給與了肯定。對有的老師的課指出了不足,并要求其重新備課,并要求在如何提高課堂效率上下功夫。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本階段的探索研究活動,我校教師的教學水平確實有所提高,但還存在有一些不足之處。
1、思想認識上,有個別教師對新課改有抵觸情緒,多出現(xiàn)在年齡偏大的老教師。
2、部分教師在運用“自主探究、交流拓展”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出現(xiàn)了僅僅是模仿了此模式的“形”,未真正領略其“神”,從而未能因材施教,課堂效益不太理想。
三、今后打算
鑒于以上存在的問題,學校組織教師再次認真學習有關高效課堂的意見與精神,認真反思了各自在此階段中存在的問題,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改進教學方法,以達到課堂高效。
1、教師在積極實踐的同時注意向其他老師、尤其是學校的骨干教師學習,結合他們的具體做法,深入領會、把握高效課堂的實質(zhì)與真諦,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師生、生生互動中,探究適合本校實際的課堂高效模式。
2、繼續(xù)加強集體備課與課堂研討活動,在活動中,在反思中,提倡教師們用自己的學生去篩選適合自己的教法,篩選出一些不合格的教法,從而改進教法,因材施教。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小學高效課堂第一階段性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小學高效課堂第一階段性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