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實訓總結
會計系D09會計一班《會計崗位實訓》教學工作總結
指導教師:王富階
一、概述
《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是會計專業(yè)學生必修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在本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案中所處的地位相當重要。作為一門強化學生專業(yè)知識的課程,我們安排了2周的時間,每天6課時(共約30課時),進行會計崗位實訓。本次實習的學生班級為D09會計一班;實習地點為北區(qū)523;實訓內容為財務會計及成本會計的相關內容。二、實訓的具體內容
實訓的具體內容為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資源:使用廈門網中網的資料,仿真的會計核算資料,仿真的會計憑證、賬簿及報表,學生變換不同的角色處理不同的業(yè)務。拉近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的距離。
三、學生的表現及操作技能
這次實習,學生們積極性高,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實習中去。在實習過程中,同學們不怕苦,不怕累,絕大部分同學都能準時從南區(qū)來到北區(qū),認真進行實訓,圓滿地完成了實習任務。
通過訓練,同學們得到了鍛煉,鞏固加深了所學的會計理論知識,提高了專業(yè)基本技能。兩門課的合格率均達到100%,達到了預期實訓的目的,收到了很好的訓練效果。四、實習內容及方法的改進
本次技能訓練在總結以往訓練經驗的基礎上,繼續(xù)保持了以往的
內容,使學生學到更多的實踐知識。另外,更換了實訓內容的版本,選用了5.3版本,降低了相互粘貼抄襲的比率。教師每天靠到實訓教室,及時為同學們解決不會的難題,使得實訓進展順利。機器維修老師也及時進行機器故障維修,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實訓工作的順利完成。
五、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盡管這次實習收到了很好的實習效果,達到了預期目的。但在訓練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1、個別同學學習態(tài)度不認真,不認真實訓,而是聊QQ或看電影,等老師催促才做實訓;
2、一部分同學對早前學過的知識都忘了,致使做題速度慢,做題總量少,成績低;
3、個別同學遲到,對實訓課前期不重視,后期做不完粘貼往屆同學的現成答案。
建議:往屆同學的答案能否刪除或隱藏,以免讓后期再實訓的同學抄答案。
二0一一年一月四日
擴展閱讀:會計實訓總結
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
財務流程實訓總結
小組成員:組長:洪智國(31000513)
王宇(31001614)舒婷(31000908)徐美珍(31001001)黎佳慧(31001203)周歡(31000943)張承茂(31001206)
班級:會計一班上課時間:十二周、十四周
授課老師:劉
一、定性部分:(1)對實驗過程的描述;
這次實驗主要是對財務會計的整個流程進行訓練。從給定的相關業(yè)務和數據,按照要求的會計政策填寫記賬憑證,登記明細賬和分類賬,然后出報表。我們這次實訓所出的主要是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
(2)對實驗與書本知識差異的感想;
可以說,實驗中所運用的知識都是我們在理論課中學過的,知識以前學的知識是一些“碎片”,通過實驗,感覺將我們的知識“碎片”系統(tǒng)的連接在了一起。在書本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的中心主要是放在了分錄上,也就是實訓中的記賬憑證的填列環(huán)節(jié)。記賬憑證的填列,知識實驗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卻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只有這部分做準確了,那么我們后面的數據才有保障,出報表也才會順利。平時,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是分了章節(jié)的,知識與知識之間并沒有有機的聯系在一起,而這次實驗就是將所有的知識放在一起運用。(3)實驗的收獲與體會;
通過這次實驗,我們系統(tǒng)的認識了會計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對我們的職業(yè)生涯有很多建設性的幫助。使我們對會計這個角色也有了直觀的認識。同時也將我們在課堂是學習到了理論知識得到了實踐的檢驗,與課堂的理論形成了互補的優(yōu)勢,將知識掌握得更牢固。
(4)會計實驗的不足之處和改進意見;。這次實驗下來,感覺最深的是這么晚了我們才這樣系統(tǒng)的來認識會計的業(yè)務流程。而整個實訓安排的時間太少,在手工實訓的環(huán)節(jié),大家邊學邊做,認為很多知識在初次接觸,認識并不深,也不能說是完全掌握了。除了完成實訓的任務,遺留下了很多疑問都沒有充足的時間來解決。比如到現在,我們小組內很多成員對于明細賬的填列、功能都不是很了解;蛘哒f實訓只留下了一個很淺的印象,距離熟練操做,深刻認識其中的妙處還很遠。建議學校有條件的可以增加實訓課程。
通過實訓,我們感覺我們的基礎知識薄弱,會計基礎學得不扎實。而這個現象是一個普遍現象,反觀我們的基礎會計課程課時太少,很多基礎會計的內容并沒有經過理論學習,在過度到中級的過程中很生硬。這個問題在實訓中暴露得很突出,具體的將在下面闡述。建議學校對于?茣嫷膶W習規(guī)劃要抓好基礎,增加基礎會計的課時。
二、定量部分:
1、記賬憑證填寫環(huán)節(jié)
在書中給定的所有業(yè)務中,前面的業(yè)務難度并不大,只是部分業(yè)務因為過于生疏而出了錯。例如:
(1)在支付本月電費的環(huán)節(jié),我們遺忘了購買電力也需要交納增值稅,于是這里的錯誤導致了后面的連環(huán)錯誤。
(2)對于記賬憑證的登記格式不熟悉,一度遺忘了邊角處的字號、日期的填列。(3)制造費用的歸集不仔細,銷售費用的歸集環(huán)節(jié),我們組一度比別人少了200元,后來發(fā)現忽略了前面購買辦公用品分配給制造費用的那部分。對于這些小金額的費用,在不起眼的角落很容易被忽略。(4)生產成本的核算不順利。我們和生產成本的核算展開了一場拉鋸戰(zhàn)。起初是我們對全月一次加權平均這個方法不熟悉,公式運用時有點事實而非,后來又主要在歸集相關數據的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在數據歸集的環(huán)節(jié),又主要是對本期發(fā)生的金額歸集不完整、不準確。為了克服這個問題,我們在記賬憑證中一個一個的尋找,然后建立表格記錄,最后整理出自己需要的數據。
(5)部分核算方法不熟悉,比如關于壞賬準備科目的核算,我們是在經過自己思考之后,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的。因為我們開始就只知道按照會計政策中給定的10%計提,但是我們忽略了壞賬準備是一個累記的科目,還有年初數需要處理。最后我們得出正確的壞賬準備應該是(年初余額70000+本期計提75500)*10%-貸方余額2200=壞賬準備。2、技能分析(1)熟練度分析
我們平均做一個分錄的時間是3.15分鐘。而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涉及需要核算的分錄耽誤的時間比較長。(2)準確度
經過我們事后的比對分析,我們組的相對正確率是92.3%(局限于訂正過的分錄)。3、對復雜交易的理解:設計什么樣的指標來量化體現;
復雜交易的難點主要有二,其一:是涉及數據太多,歸集不完整或是有錯誤都會導致分錄不準確。其二:是核算方式復雜,對計算方法沒有掌握,不知道如何計算。
在這次實訓中,涉及到的復雜分錄主要有這樣幾種
(1)分錄中明細分得太細,比如材料細分,產品細分,使得數據很多,很雜,而容易弄錯。面對這樣的題,我們組的經驗就是講數據表格化,無論多少數據,用表格將其歸類,就會顯得很有秩序。以8題為例,我們可以列這樣一個表格:
A材料B材料合計單位公斤公斤數量10000750017500單價(元/斤)84價款(元)8000030000110000稅費13600510018700運費5500合計151700這樣一來,相關數據就完整形象的在表格中呈現,需要時就很方便。(2)核算復雜,例如第39題和第40題,完工產品入庫,就需要結轉生產成本。我們首先要歸集成本費用,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們仍然采用表格法;首先找到期初的相關數據:
總分類科目生產成本產品名稱甲產品乙產品合計直接材直接人制造費合記料工用80005000201*1500015000100005000300002300015000700045000然后再歸集本月發(fā)生的數據:
成本項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電費甲產品(產量1000)總成本單位成本288400288.454662.454.66241650016.550005乙產品(產量800)總成本單位成本175000218.7536041.645.0521204415.0554000合計364562.4227085.6這樣,成本就歸集完了
而下一題用全月一次加權平均的相關數據也都有了,在于是根據公式:
(月初金額+本月金額)/(月初數量+本月數量)X銷售的數量
就算出了銷售成本。4、對期末結轉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通過實訓,在哪些知識點得到了提高。(1)本年利潤科目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由于我們現目前的課程還沒有學到期末結轉那里,所以對于本年利潤科目的認識只是基礎會計水平的認識。而那時候的認識是很不清晰的。我們小組里面有很多同學對于“本年利潤”、“利潤總額”、“利潤分配”這幾個科目的認識極不清晰,甚至還張冠李戴。實訓結束我們對這三個科目的職能就可以區(qū)分了。(2)對“利潤表”的認識有質的飛躍
通過會計流程的訓練,我們通過自己的行動一步步的核算、歸集出營業(yè)收入和成本及相關費用,然后的到利潤總額,算出所得稅費用,得出凈利潤。感覺利潤表就藏在那個公式里。在歸集的時候,我們心中的利潤表模型就漸漸的形成了。如圖:
利潤表模型
營業(yè)收入(包括主營業(yè)務收入和其他業(yè)務收入)減去
成本、費用、減值損失、投資收益
加上:營業(yè)外收入減去:營業(yè)外支出余額X25%凈利潤在最后結轉利潤的時候,我們心里就清晰的呈現出了這個流程,可以說,這是在學習會計這么久以來我們第一次這樣清晰的認識利潤表。我相信在經過了這次實訓之后,我們小組的成員可以根據相關數據,默出利潤表了。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會計實訓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會計實訓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