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教匯報
詩教匯報
勤耕詩田禾苗壯
------臺江縣第二中學詩教工作介紹
我校是臺江縣最大的一所初級中學,也叫臺拱民族中學,學校始建于1979年秋天,現(xiàn)有教職工九十余人,學生一千八百余人,有三十一個教學班,學生來自全縣各鄉(xiāng)鎮(zhèn)及周邊縣的部分偏僻鄉(xiāng)鎮(zhèn),苗族學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多為農(nóng)村孩子。
我們的詩教工作應該是從201*年開始算起,從201*年到201*年算是不自覺階段,當初只是為了培養(yǎng)部分愛好詩詞學習的同學,提高語文學習興趣,部分老師的指導也是斷斷續(xù)續(xù)的。從201*年起,我們就開始了有組織,有領導的詩教工作,并且也有了一點點成績,F(xiàn)就學校詩教工作向大家作點介紹,希望得到大家進一步的關心支持。
一、重視領導,將詩教活動納入學校德育工作和語文教學工作中從201*年開始,我們的詩教活動從不自覺的階段轉向自覺階段,在縣教育局的領導下,全縣召開了“詩詞教育進校園”會議,學校非常重視這項工作,領導班子清醒的認識到重視詩教工作與重視教學工作,不但不相矛盾,而且是相得益彰。學生能吟詩、誦詩、品詩,恰恰是檢驗我們詩歌教學的一塊試金石,學生能創(chuàng)作詩歌又是學生學習書本知識向課外的延伸,是學以致用,是審美情趣的提升,對學生人格的塑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古往今來,詩教更是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種重要途徑,于是在行政會上安排由愛好詩歌寫作,又分管教學的副校長王振倫籌備組織成立了“詩詞教育進校園”領導小組,由校長劉宗華任組長,副校長王振倫、任副組長,領導小組成員有校長,黨支部書記、教務主任、學校辦公室主任、政教主任、校團委領導、語文教研組長、縣詩詞學會的會員、骨干語文教師,學校愛好詩詞寫作的其他學科教師組成,并將詩詞教育定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和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要求全體語文教師必須學習提高自己的詩詞知識和寫作水平,利用現(xiàn)代遠程教育手段對自己和學生進行培訓。
學校領導和詩教領導小組的老師利用外出參觀學習機會到處為語文老師收集和購買詩詞學習材料,學校教務處和政教處還多組織開展以“愛我校園”、“樹榮辱新風”等主題的詩詞朗誦活動,配合“榮辱觀教育”“禁毒教育”和“整臟治亂活動”,利用學校的墻報,校園廣播、校刊《九月果》等園地,為學生提供展示作品的平臺,促進“詩詞教育進校園”活動的進一步開展,真正使它成為發(fā)揚中華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提高學生素質(zhì)、振興民族文化,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又一陣地。二、借助民族優(yōu)勢,開展詩詞教育
苗族是一個特殊的民族,他們熱情好客,勤勞勇敢,能歌善舞,特別是在熱鬧的場合總會用歌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許多人能夠在不同的場合根據(jù)不同的人物或場景編唱不同內(nèi)容的勸酒歌或情歌,有時在慶祝活動中還能即興飛歌一曲,在勞動中還能夠唱山歌,學生在父母的影響下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繼承,這是我們開展詩詞教育,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極好條件。每年在縣城舉辦的三月十五“姊妹節(jié)”大型民族活動更是展現(xiàn)能歌善舞,出口成詩(歌)的才華,對學生的影響很大,語文教師就充分利用這種氛圍,訓練學生的詩歌寫作,讓學生把看到的一些好的或不好的現(xiàn)象用酒歌、山歌的形式編出來,進行表揚或批評,把它當作作文訓練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來抓,這樣的活動相當有趣味性,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又是他們所熟悉的東西,所以興趣很濃,效果很好,活動成果(作品)用班級壁報或班上交流的形式進行展示,更進一步的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
我們發(fā)現(xiàn)民族民間歌謠對學生詩歌寫作有巨大的促進作用,于是在學校的支持下,作為一個課題進行研究,由11位語文老師進行探索研究,并向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個性化作文研究課題組進行匯報,申報為一個子課題,于201*年1月獲得批準實施,課題名稱為“民族民間歌謠對初中生詩歌寫作的促進作用研究”,目前正在進行民族民間歌謠的收集之中,計劃選用當中思想健康、語言優(yōu)美、修辭和表達方式好、便于學習模仿的歌謠,進行分析點評,編成校本教材,作為詩教的校本教材。將民族文化傳承與詩教工作結合起來,是我們今后一段時間的重要探索途徑,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更是我們進行德育教育的又一途徑。
三、提供閱讀材料,開展詩詞寫作訓練活動,提高學生對詩詞的興趣。
要想開展好詩教活動,讓學生能讀能品、能寫,沒有一定的閱讀訓練和寫作訓練是遠遠不夠的,語文課本上的古典詩詞數(shù)量有限,光讀這些是遠遠達不到繼承文化遺產(chǎn),培養(yǎng)詩詞一代新人的目的的,為此,我們語文教師,經(jīng)常性的將報刊和網(wǎng)絡上能夠得到的風格迥異、文質(zhì)兼美的詩詞曲聯(lián)作品精選抄寫在黑板上或打印發(fā)給學生,供閱讀欣賞。王振倫老師因為愛好古典詩詞,多次從《中華詩詞》《東坡赤壁詩詞》《南英詩刊》《黔東南詩詞》《當代千家詩詞叢書》《苗疆文藝》《苗疆夕陽情》及網(wǎng)絡上挑選適合學生閱讀的佳作數(shù)百首印發(fā)到愛好詩歌的學生或全體語文教師手中供學習背誦、朗讀借鑒,許多老師還把自己學寫的作品朗讀給學生聽,與學生一起討論修改。
為了提高學生的借賞能力和修改能力,王振倫、楊琴、周繼文、廖玉玲等老師還收集學生寫的詩歌,進行修改,將原文和改文并排打印發(fā)給學生,讓他們在老師改稿的啟發(fā)下再次進行修改,還組織班上學生進行討論,一步步的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愛好。
在讓學生閱讀了一定數(shù)量的詩詞后和對學生進行修改訓練后,在初二下學期或初三,就有意識的訓練學生寫作詩詞,在課堂上講一些簡單的格律知識,然后讓他們仿寫,采取調(diào)動情趣,打破神秘,發(fā)揮主動性的方式,積極鼓勵全體學生創(chuàng)造詩詞,鼓勵學生借助苗族酒歌、山歌、情歌的形式,進行學習,適時將學生練習中較好的詩作在班上朗誦,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許多語文老師,在學生的作文訓練中,每學期都要進行一兩次詩歌寫作,考試作文也允許學生寫詩,或半詩半文。
從201*年到現(xiàn)在,詩教領導小組還組織了三次全校性的學生詩歌寫作比賽活動,它們分別是“迎春杯詩歌賽”、“瑞雪杯詩歌賽”、“愛我家鄉(xiāng)、宣傳臺江詩歌賽”,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有效的促進了詩教工作的開展。
四、搭建作品展示平臺,讓學生才華得到展示。
學生的作品光是在班上交流是不夠的,還不能夠更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和興趣。對此我們語文組先將校刊《九月果》的一半作為詩教成果的展示平臺,將學生的優(yōu)秀詩歌作品登在上邊,在全校師生中進行交流,隨后將?浰徒o來我校進行教研交流的其他學校或老師,擴大她的交流范圍,受到好評,對學生鼓勵很大。
隨后,我們師生的作品不斷在《苗疆文藝》、《苗疆夕陽情《》、《黔東南詩詞》等刊物上發(fā)表,這又成為作品展示平臺的新平臺,《黔東南詩詞》雜志社的各位老師對我校的詩教工作倍加關心和重視,兩次重點介紹我校的學生作品和工作,多次了解工作開展情況,給師生巨大的鼓舞和幫助,詩社楊再將、羅國剛、楊長福、陳學之等領導和前輩熱心的送詩書給我校部分老師和學生學習,提高寫作能力。臺江縣文聯(lián)主席張少華、楊莉、李芳菲等領導和老縣長王興德、政協(xié)老主席潘昌基老人也倍加關心我校的詩教工作,為我校師生作品展示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學校詩教領導小組為了更好的展示學生的作品,促進詩教工作,于201*年第一天就在在網(wǎng)上建立了自己的詩教網(wǎng)易博客《黔山詩苗》,讓師生將自己的寫詩體會和詩歌作品展示在上面,進行交流學習。另外,我們還要求各班在教室里必須張貼詩詞條幅,還要求各辦公室也要這樣做,以進一步的營養(yǎng)造書香氛圍,促進詩歌學習。五、勤耕瘠土禾苗壯,詩教換來百花香。
經(jīng)過大家的努力,我們的詩教園地越種越寬,“詩苗”越長越壯,從201*年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一百多名學生在各級報刊上發(fā)表詩歌作品近兩百首,有三十多名學生在縣里或州里舉辦的詩歌比賽上獲獎,相當多的學生能夠應用詩歌這一文體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歌頌農(nóng)村的新生活,感謝老師和父母的關心愛護,描寫家鄉(xiāng)的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通過詩教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凈化了靈魂,陶冶了情操,培育了美感,提高了思想品德和道德修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更濃了,給語文教學帶來了一片新天,期末考試或中考語文上都有巨大幫助。
學校于201*年被省詩詞學會和省教育廳評為“詩教先進單位”,201*年又受到州詩詞學會的表彰,縣文聯(lián)和縣宣傳部也多次表揚我校的詩教工作。
但是,由于我們的水平有限,加上是苗族地區(qū),學生漢語表達水平還差,又是初中學生,教師也沒有專門學習過詩歌寫作,對詩歌的理解欣賞就不夠,這項工作做得不夠,許多資料都沒有系統(tǒng)的整理和保存下來,還需要繼續(xù)努力學習和探索實踐,才能更好的做到傳承民族文化,培養(yǎng)文學新人。
201*年6月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詩教匯報》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詩教匯報: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