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楊個人工作總結(jié)
個人工作總結(jié)
時間過得真快,轉(zhuǎn)眼間我進入河北港口集團已經(jīng)有將近一年的時間了。在試用期即將結(jié)束的時候,我對我這一年來的工作表現(xiàn)進行一下簡單的總結(jié)。
我是201*年9月1日到集團公司報到正式入職的,隨后得知被分到了河北港口集團水暖供應分公司工作。到達公司后領導對我進行了一系列的叮囑與期望,并安排我到水暖公司電工隊進行基層實習。
由于省組織部對我集團公司要進行一次大面積的檔案審理工作,作為中共黨員的我在正式實習之前被借調(diào)到了集團公司組織部進行檔案的核查及整理工作,因工作內(nèi)容具有保密性質(zhì)我在這里就不過多陳述。被集團公司借調(diào)之后,我又才加了集團公司安排的入職培訓(為期10天),培訓過后我才正式來到水暖公司電工隊進行實習。
我完成的第一項工作就是配合總工程師恢復我們東中水廠的PLC控制程序,由于市里面長時間的停電,造成我們東中水廠的PLC用戶程序丟失。在恢復供電之后,我與儀表班班長配合著整個系統(tǒng)的設計工程師,結(jié)合東中水廠的實際工藝要求將PLC的用戶程序進行了恢復和修改,以滿足東中水廠實際工作的需要,最后將用戶程序以及系統(tǒng)還原點做了備份處理,以防止再有類似的情況出現(xiàn)。
鐵運污水泵房的排污泵原來具有手動起停功能,但考慮到實際工作的需要,隊長要求對其進行自動控制的改造,我有幸被予以重任完成這項自動控制主要的設計及制作工作。由于自己是弱電出身,之前沒有做過這方面工作的經(jīng)驗,在隊領導及儀表班工人的幫助下,結(jié)合我所學的理論知識,順利的完成了整個排污泵的自動控制改造所需要的設計、配料、制作、安裝工作,并順利投入使用。
由于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隊領導安排我對整個電工隊進行理論知識以及實際操作的培訓工作,我將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在實際工作相結(jié)合,生動的講述了“過程控制與自動化儀表”、“可編程控制器”兩門課程,并將東港中心換熱站及其包含的供浴供暖的工作原理與“過程控制與自動化儀表”這門課程相結(jié)合完成了實際操作的培訓工作,得到了領導的好評。
除上面所敘述的工作之外,我還與電工隊的同事們完成了各個管轄區(qū)域的電氣設備以及儀器儀表的維護、維修、保養(yǎng)工作;協(xié)助儀表班班長完成了東港中心換熱站110kw循環(huán)泵的自動控制改造工程等等。
在電工隊實習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我在這里學到了許多過硬的本領,還學到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會繼續(xù)努力工作,絕不辜負公司領導對我的期望。
擴展閱讀:深入文本細讀 讓精彩呈現(xiàn)--曾慶
語文學科
深入文本細讀讓精彩呈現(xiàn)
[內(nèi)容提要]: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币虼私處熞钊胛谋炯氉x,對文本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不能輕易放過,要細細體會它們的作用。在這個基礎上,再跳出具體的字句,整體把握文章的主旨,讀出作品的意義來,切實的實現(xiàn)課程目標,才能讓精彩呈現(xiàn)。
[關建詞]:深入細讀精彩
近年來,很多語文教學專家呼吁語文教師要細讀文本。到底什么是細讀文本,王松舟老師在《文本細讀,徜徉在語言之途》的講座中談到,“文本細讀”就是引發(fā)對語言的敏感,傾聽文本發(fā)出的細微聲響;就是打開自己的生命,對文本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甚至是每一個標點符號,保持一種高度敏感和警覺,將文本里里外外爬梳個透,殫精竭慮,敲骨吸髓,讀出課文背后的深意,用自己的言語經(jīng)驗、言語感悟、言語智慧乃至言語人格去與文本對話,與學生對話,喚醒學生的言語生命意識、促進學生的言語生命發(fā)展。
我們在細讀文本時首先要靜下心來。對文本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不能輕易放過,要細細體會它們的作用。在這個基礎上,再跳出具體的字句,整體把握文章的主旨。美學大師朱光潛在《談美》結(jié)束的時候送青年朋友一句話:“慢慢走,欣賞。 比松沁@樣,讀書是這樣,教師解讀文本也應當是這樣。
而現(xiàn)在有的老師匆匆看一遍課文,馬上埋頭寫教案,馬上忙著做課件,這樣的課十有八九會出有毛病,有的“毛病”還不輕!好的課來源于匠心獨具的教學設計,而好的教學設計又來源于正確深入的文本解讀。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苯處煕]有細讀文本,沒有自己的感受,拿什么去跟學生對話?語文教育是一門專業(yè)。構(gòu)成語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要素很多,文本解讀無疑是語文教師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想提高文本解讀的能力不能只看幾本理論書,主要還得靠自己實踐!安偾髸月,觀千劍而后識器。”教材中的每篇課文內(nèi)容和形式都不一樣,讀得多了才能摸著門道。
我們在文本解讀上還存在著些問題,例如大致瀏覽一下課文內(nèi)容,沒有仔細研讀文本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就匆忙下結(jié)論,這種結(jié)論往往很空泛。比如讀托爾斯泰的童話《七顆鉆石》,讀出了一個“愛”字。這只有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沒有文本的個性。只要稍微讀得仔細一點,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愛”有好多表現(xiàn):有孩子對母親的愛,有母親對孩子的愛,有人類對
動物的愛。如果說愛親人還可以做到,那么愛素不相識的過路人就很難得了。細讀這些不同的情節(jié),我們發(fā)現(xiàn)托爾斯泰所頌揚的其實是他一貫主張的“博愛”。這個故事的背景更不能忽略大旱之年,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在這個時候,水就是生命,讓水就是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威脅留給自己。小姑娘的母親說:“我反正要死了,還是你自己喝吧。”在生與死的關頭做出這樣的抉擇,才是最偉大的愛。這個童話充滿神奇的想象,木水罐變成銀水罐,銀水罐變成金水罐,金水罐里跳出七顆鉆石,涌出巨大的水流,托爾斯泰透過這些神奇的想象,想要告訴我們的是:每一份愛心都會得到回報。這個童話的解讀并不困難,可惜有的老師沒有把這個文本特有的價值讀出來。
第二種情況是以偏概全,抓住片言只語輕率下結(jié)論。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內(nèi)涵豐富,我們可以讀出來的東西也會很多,但是一不小心就會把非本質(zhì)的東西當成了本質(zhì)。我看到有的老師教《冬陽童年駱駝隊》,讓學生討論我們向駱駝學什么,討論“我”是個怎樣的孩子。盡管這些內(nèi)容文本中都有,對學生來說也有教育價值,但畢竟不是這個文本本質(zhì)的東西。文本解讀非常強調(diào)對文本的整體把握,要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其實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林海音在文中已經(jīng)說得很明白:“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這篇文章的主旨是懷念童年,懷念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年代老北京度過的童年。我們教學的視角應是從孩子的眼里看老北京,看那些特定的景和人。比如“拉駱駝的摘下他的氈帽,禿瓢兒上冒著熱氣,是一股白色的煙,融入干冷的大氣中。”這種情景,中國的其他地方有嗎?今日的北京還有嗎?正是這一幕幕特定的場景,才構(gòu)成作者對童年難以忘懷的記憶。
第三種情況是過度詮釋。聽一位老師教《泊船瓜洲》,老師介紹說這是王安石二次為相,奉詔進京,路過鎮(zhèn)江時寫的。王安石是個改革家,此次進京,改革也許成功,春風得意,躊躇滿志;改革也許失敗,前途未卜,不免憂心忡忡。要求學生先用躊躇滿志的心情讀,再用憂心忡忡的語氣讀,結(jié)果弄得學生一頭霧水,無所適從。我覺得這是把文本“讀過了頭”,至少對小學生來說“讀過了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種千古不變的思鄉(xiāng)之情,需要講得這么復雜嗎?現(xiàn)在有個提法叫“深度語文”,我不贊成。文本解讀,當深則深,而一味追求“深度”,遠離了文本的內(nèi)涵,超越了兒童的認識水平,是不可取的。
深入文本細讀到底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怎樣深入?細讀哪些呢?
我覺得首先就是從語言入手,仔細推敲詞句,想想作者為什么有這個詞而不用那個詞,用這種說法而不用另一種說法!顿u火柴的小女孩》中寫道: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
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來了,冒出火焰來了!她把小手攏在火焰上。多么溫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簡直像一枝小小的蠟燭!這里的一個“敢”字就值得細細琢磨:小姑娘究竟是“敢”還是“不敢”?為什么她一整天都不敢抽出一根火柴來為自己暖和一下?為什么這時候居然“敢”了?再如“終于”用在這里極有分量。抽一根火柴本是毫不費力的事,為什么那么艱難,要用上“終于”?還有,一根火柴熱量很少,光亮很小,安徒生怎么說“多么溫暖多么明亮的火焰”?通過這些文字的推敲,我們可以感受小女孩生活的痛苦以及內(nèi)心的矛盾和掙扎。文學作品是語言的藝術(shù),離開了語言,談不上文本細讀。
其次是還原生活。茅盾提出:“應當一邊讀,一邊回想他所經(jīng)驗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邊讀,一邊到現(xiàn)實的活人中去看!蔽膶W作品是生活的反映,如果我們把作品還原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思考,就會有比較深的感悟!段业牟隔斞赶壬访鑼戶斞妇茸o拉車工人有一段話:“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一個蹲著,一個半跪著,爸爸拿鑷子夾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給他洗干凈。他們又給他敷上藥,扎好繃帶!辈簧倮蠋熃踢@一段都讓學生圈出表示動作的詞語,但圈出以后就不知道該做什么了。其實我們可以讓學生想一想:“我”的伯父和爸爸是什么人?那個拉車的是什么人?他們在舊社會的地位各是怎樣的?魯迅是大作家,“我”的爸爸周建人是生物學家,在舊社會都屬于“白領階層”,而拉車的是被稱為“引車賣漿之徒”的底層勞動人民。兩個大知識份子讓拉車的坐在車上,而自己則蹲著半跪著,這在舊社會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但此情此景不就是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精神的形象寫照嗎?
第三種方法是尋找“縫隙”,也就是尋找作品中自相矛盾不可解釋之處。這本是“新批評”倡導的方法,我們可以放大來用,不僅發(fā)現(xiàn)作品自身的“矛盾”,也發(fā)現(xiàn)作品跟生活、跟人之常情的“矛盾”。很多老師都讀過當代詩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而且往往把它當成一首生活的贊美詩來欣賞。但細讀這首詩,會發(fā)現(xiàn)許多“縫隙”:比如,面朝大地才能看到春暖花開,而詩的標題卻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中說“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為什么不“從今天起”?我們常說“從明天起六點鐘起床”“從明天起節(jié)約每一分錢”,這些都是具體可行的,但想“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行嗎?詩中把“你”和“我”分得很清,“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那么“我”究竟想做什么?“我”將會到哪里去獲得幸福?盡管字面上詩人在歌唱世俗的幸福,而暗示的卻是他心靈的痛苦。事實上,這首詩寫成的兩
個月后,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由此看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不是一首熱愛生活的贊歌,而是海子告別世界的內(nèi)心獨白。
四是比較對照。有比較才能有鑒別。如果是改寫本,我們可以拿它與原作對照;如果作者有修改,可以把修改前后的文稿加以對照;我們還可以把作品跟其他作家的同類作品比較!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送元二使安西》盡管都是唐代作家的送別詩,但由于朋友去的地方不同,朋友此行的目的不同,兩首詩抒發(fā)的感情以及惜別之情表達的方式就不相同。
第五是“知人論世”。解讀文本也不必一味靠自己冥思苦想,查閱必要的資料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作品。作家生平介紹、寫作時代背景、作家的其他作品、作家創(chuàng)作意圖的闡述,以及前人對這部作品的評論,無一不是我們打開文本大門的鑰匙。王崧舟為了教好《長相思》,讀了整本《納蘭詞》,了解了納蘭性德的生平,閱讀了一萬多字的鑒賞文字,然后寫下了1500字的文本細讀感受。
情感是教育的靈魂,只有讓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去激活文本的生命,去點燃文本的靈性,深入文本細讀,分析整個作品的結(jié)構(gòu),然后思考作品的內(nèi)涵是什么,它的人文價值在哪里,讀出作品的意義來,切實的實現(xiàn)課程目標,才能讓精彩呈現(xiàn)。
[參考書目]:
1、王松舟講座《文本細讀,徜徉在語言之途》2、沈大安訪談錄《文本細讀》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曾慶楊個人工作總結(jié)》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曾慶楊個人工作總結(jié):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