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際交流總結
201*-201*第一學期織金五中校際交流總結
為加強學校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發(fā)揮校級教研的整體優(yōu)勢,提高課堂教學整體水平,本學期在縣教育局的領導下,安排與織金織金桂果中學開展校際交流活動,現(xiàn)將一學期來的活動總結如下:
一、活動的收獲
1、領導重視。在硬件方面,特別是校長,對校際交流活動非常重視。積極購買或租賃多媒體教學設備。達到執(zhí)教教師全部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提高了課堂效益。
2、在教研活動方面。各校教師積極參與,對每次校際教研活動都積極進行研討,提高了校本教研的時效性。
3、發(fā)揮了各校優(yōu)秀教師的輻射帶頭作用。本次校際教研活動的執(zhí)教者,不僅讓骨干教師參與教研、投身教研。并且在濃厚的教研氛圍中,也能讓大家享受教研。課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在不斷提升。教師既研究了課堂、研究了學生也研究了自己。
4、通過校際教研活動,打破了校際壁壘。不僅促進了教師業(yè)務水平的提高,還為校與校之間的交流提供了平臺,實現(xiàn)了資源共享。5、校際教研主題不斷深入,并被廣泛應用。通過校際教研主體的不斷深入和突破,學校的課堂教學基本形成了模式。
二、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多媒體教學設施陌生,每次活動都由專門的人進行安裝調(diào)試。2、學校對一些問題思考不夠成熟,比如應安排每一位新教師參加聽、評課活動。
3、骨干教師的輻射作用有待提高。本次校際教研活動大部分是學校骨干教師的比拼,優(yōu)勢發(fā)揮不夠,只是簡單利用了教師資源。4、活動的形式和氣氛有待提高。可能是由于時間的關系,校級教研活動,從主持人、執(zhí)教教師、評課教師還是停留在匯報與聽記的狀態(tài)上,缺乏交流與辯論的過程,對于執(zhí)教教師的一些做法一知半解。對于評課教師的建議也是一知半解。
織金縣第五中學
201*年10月20
擴展閱讀:校際交流心得體會
校際交流心得體會
魏軍科
我于201*年10月18日參加了由萬泉中學主辦的五校校際交流同課異構活動,在此次活動中先后參加了聽課授課評課活動,尤其是評課期間各位老師的精彩發(fā)言,讓我感觸良多,受益匪淺。故將這次體會總結如下,以待交流。
一、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備好課。一堂新課開始,教師可通過新課導入的設計、學習氛圍的創(chuàng)設,教材所蘊含的興趣教學因素、課堂內(nèi)外的各種資源來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意愿和動力。授課結果有時會與備課時預想的結果相差很大,這就說明我們在平時備課時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的必要性。對教材要深鉆細研,對學生要全面了解,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及現(xiàn)在的學習狀態(tài),要明白教學過程中面向的是全體學生,既要照顧到差生,又要想到優(yōu)生。可見備課是個極其復雜的過程,是上好課的前提與關鍵。
二、授課過程中知識點的設計要少而精,做到重點問題重點講解,且要舉一反三,追本求源,瞄準知識的生長點。把基礎知識放在首位,處理好大餐與味精的關系。上課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進行解題方法及解題過程的總結及整理,并注意知識點的提煉與總結。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變教堂為學堂。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學生,俯下身子看學生的學習,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把課堂放手給學生,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表現(xiàn)自己,可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的精深與魅力,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鉆研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同時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樂趣與積極性,豐富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使學習能力及合作能力均得到提高。
四、注重知識的拓展延伸,讓數(shù)學服務于生活。教師有責任拓寬學生主動學習的時空,指導學生擷取現(xiàn)實生活中有助于數(shù)學學習的花朵,啟迪學生的應用意識,而學生則能自己主動探索,自己提問題,自己想,自己做,從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總之,在學校的教育改革中,作為一名新課改的嘗試者,我們應積極投身于新課改的發(fā)展之中,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xiàn)代教學改革需要。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fā)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yǎng)。面對新課改,我們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課堂上要求必須放下“架子”,讓學生喜歡你,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尊重學生的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宗旨,我想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吧!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校際交流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校際交流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