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生活期末工作總結-
期末工作總結
在學校領導和全體同仁的一致努力下,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已經(jīng)接近尾聲,為此我們付出了很多很多,但是同時我們很高興看到我們的學生每一天都在進步,每一天都在不斷的成長。下面就在自己的角度對本學期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學習上的一些成績做一下總結,同時也為下學期的工作做一下計劃及展望。一、教學工作
(一)我來談我的教學收獲:
教學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中心,也是檢驗一個教師工作成敗的關鍵。在學校轟轟烈烈進行生本教育教研的時刻,我緊跟其他老師的步伐,這段時間里,我在堅持抓好新課程理念學習和應用的同時,我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guī)律,改革課堂教學。這段時間認真學習了關于教育教學的理論書籍、雜志等,及時更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并寫了近四萬字的學習筆記。積極參加學校的培訓和各種政治培訓業(yè)務學習,自己也有時間就會向老教師學習,組內(nèi)的公開課我都參與聽課評課活動,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通過自己的不斷學習和領導一直給我創(chuàng)造學習的機會,感覺自己的思想認識提高了很多。每天都開開心心的上班,對待各項工作更加認真負責,始終把自己和學校深深聯(lián)系在一起。沒有因任何事情耽誤過一節(jié)課,雖然累點,但是這是一種很充實的快樂。這一切都得益于學校領導給與我們創(chuàng)造的和諧的工作環(huán)境。
教師的主要工作還是教育教學,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教學質(zhì)量永遠是教學的生命與核心。要提高教學質(zhì)量,關鍵是要上好課,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為此,我認真?zhèn)湔n,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導學案,從學生的角度精心設計,便于引導學生學習。在生本教育的學習中,同學們都能把自己當成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課堂真正了變成了學生展示的舞臺。
本學期在實施生本課堂以來,一直本著學生為本的思想認真和各位老師研習教案以及公共課的研究,總的來說,收到的成績還是很可以肯定的。我們很欣喜的看到學生們已經(jīng)積極的參與到了其中,認真做好分配給自己的任務。本學期我們學習了怎么樣在家里做一個合格的小主人,和同學們一起認識了冬天,學習了如何才是正確的站立走的姿勢。學習了這些之后,聽家長反映孩子們在家里能幫家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或許,這就是我們最大的收獲了吧。作為未來社會
主義的接班人,我們要始終把學生的未來作為參考,如何保證我們向社會輸送的是合格的創(chuàng)造性人才要作為我們的研究方向,只要能保證到這點,我們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生本教育不僅讓學生活了起來,也讓老師們活了起來,老師們制定導學案,互相配合,通力合作,實現(xiàn)了集體備課,導學案的呈現(xiàn)就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通過制定導學案,增強了老師們之間的團隊意識,增進了老師之間的凝聚力。生本教育的小組建設,展現(xiàn)出來它特有的優(yōu)勢。通過一學期生本教育的實施,小組建設更有了成效。小組的劃分,更趨向合理。組長更明確了自己的責任。小組長,真正成了老師得力的助手,同學們學習的領頭人。小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有條不紊地進行學習,活動,他們都有了為小組爭得榮譽的思想,都感到為小組得分很光榮。小組之間的競爭,促進了學習成績的提升,促進了學生各方面素質(zhì)的不斷發(fā)展提高。這都得益于生本教育模式的小組合作。(二)我的不足:
付出一定會有收獲。半年多以來,自己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成績只能代表過去。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作為教師,應該明白任何學生都會同時存在優(yōu)點和缺點兩方面,對優(yōu)生的優(yōu)點是顯而易見的,對后進生則易于發(fā)現(xiàn)其缺點,尤其是在學習上后進的學生,往往得不到老師的肯定。半年來,我努力使自己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待這些學生,我覺得應當縱向地看到:后進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應相信他的明天會比今天好。以平常的心態(tài)對待:后進生也是孩子,厭惡、責罵只能適得其反,他們應該享有同其它學生同樣的平等和民主,也應該在稍有一點進步時得到老師的肯定。
生本課程實施以來,教師已經(jīng)不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是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在學生中也得到了認可,我覺得這應該就是最大的成功了。但是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很多時候在教導過程中還是局限在教材之上,沒有根據(jù)兒童的具體情況進行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比如在講解愛惜用品人人夸一課時,可以嘗試請優(yōu)秀學生代表及其家人參與到課程的教導中,我覺得在學生的眼中如果有一個表率作用時,肯定會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在學生自主學習時,對于分組討論概念沒有解釋清楚,有些學生自制力還是很應該注意的,在某些課程的教導過程中,在分組討論時,由于這個原因,使得
部分同學不能真正融入到學習的氛圍中,下一步,可以給各個小組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以及討論主題,這樣肯定會起到很好的效果。二、計劃展望:
結合本學期的工作經(jīng)驗我認為下學期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不足,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開拓前進,爭取更大的成績。吃透教材,結合實際,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進行教學。充分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課件進行教學,利用好多媒體,注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多與課外的實踐活動相結合,做到寓教于樂。融教學于現(xiàn)實生活之中,讓學生身臨其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在交際中用,提高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能力。活用教材,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好每個單元。
2、繼續(xù)加強家校溝通,讓家長及時了解我們的學習內(nèi)容、進度、重難點,并使家長在家監(jiān)督孩子,幫助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讓他們重新建立起對學習和生活的信心與興趣,幫助他們找回自信,做最好的自己。努力發(fā)揮小組合作交流、互幫互助作用。
3、強化學生道德行為規(guī)范的訓練。加強情感教學,充分利用情感帶動作用。加強自身各方面素質(zhì)的培養(yǎng),用自己的行動做學生最好的老師,帶動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在平時的搜集或者整理材料的過程中,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認真書寫,保持卷面的整潔,學生有錯要及時糾正。
擴展閱讀:品德與社會教研組期末工作總結201*06
教研組期末總結
2008.6
教研組品德與生活(社會)本學期我校全體《品德與生活(社會)》老師堅持以《課程標準》為指南,根據(jù)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特點,緊緊抓住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引導和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思想品質(zhì)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一是重在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上下功夫、構建生活課堂、規(guī)范學生行為習慣,抓好養(yǎng)成教育。二是突出課改重點,深化教研內(nèi)涵、開發(fā)教育資源、優(yōu)化教學行為,提升教研品位。1、認真制訂教學計劃我們組堅持學校的有關教育教學計劃,在學校教導處的領導下,嚴格執(zhí)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地在教導處的領導下完成各項任務。開學初,大家就一起根據(jù)本學期的各項要求認真制訂了教學計劃。以使每位老師在開展教學時能做到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2、加強學習,更新理念。開學初,教研組組織教師多次學習了《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標準》,研究了教材內(nèi)容。我們一致認為:重視學生的體驗是新課程實施的需要,是注重“過程”的需要,是道德領悟的需要。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是一門融道德品質(zhì)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于一體、促進學生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性課程。它以社會為背景,以學生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引導學生積極體驗社會生活,豐富自己的社會經(jīng)驗,發(fā)展自己適合社會的各種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文明的行為習慣。新課程注重了“走進生活,走進社會”、“在‘做’中學,在合作中成長”等教育理念,強調(diào)了學生走向校外,走向社區(qū),走向社會開展活動的多種教學方法。教師們通過對新課標等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進一步樹立“一切為了孩子的發(fā)展”的理念,并以此指導課堂教學3、鉆研教材,因材施教。由于教研組的老師都既要上語文課、英語課、美術課、做班主任、又要承擔本學科的教學,任務繁重,因此,我們依靠集體的力量開展工作,利用教研活動時間進行集體備課。在深入鉆研教材的過程中,注重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做人因素,充分發(fā)揮學科本身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功能。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結合實際,自然得體,力求滲透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體現(xiàn)出學科的滲透魅力,并能適時地擴補內(nèi)容,開發(fā)課程資源,大膽對教材進行取舍,提高滲透效應。課堂教學是主渠道、主陣地,是教學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實而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不僅為教師們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個自我挑戰(zhàn)的舞臺,更是培養(yǎng)、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學習實踐基地。為此我們教研組老師利用學校每周三下午的讀書時間和課余時間閱讀相關教育刊物上的教學實例,認真參加區(qū)教研活動,聽課評課,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除了做好以上工作之外,本學期,我們組的劉幸葉老師代表我校參加城區(qū)片品德與生活(社會)教研活動,獲得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雖然我們?nèi)〉昧艘欢ǖ某煽儯m然我們面對著諸多困難,但作為品德與社會教研組的每一員,我們都會積極投身二期課改的浪潮,相信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一定會碩果滿園!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品德與生活期末工作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品德與生活期末工作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