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參考文獻“的寫作要求 時間:2008-09-01來源:本站整理作者:本站編輯
文獻指作者在論文中直接引用的、最主要的、發(fā)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獻。未正式發(fā)表的文獻(包括私人通訊,畢業(yè)論文等)一般不作為文獻引用,必要時可作為腳注處理。參考文獻的作者不超過3個人時全部列出,多于3人時只列前3人,后加“等“字”或”“et al”。姓名采用姓前名后的形式,外國人姓寫全稱,名縮寫,作者之間用逗號分開,而不用“和”或“and”。外國期刊名可縮寫,但必須標準、規(guī)范。引用論著要寫明書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和頁碼等,引用期刊要寫明標題、期刊名稱、出版年、卷期和頁碼等。參考文獻書寫格式舉例:
期刊:
[1] 陰宏,馬 紅,劉乃慧,等.大鼠阻塞性肝纖維化模型的建立.實驗動物科學與管理,2002,19(2):1~3.
[2] Garrido F, Cabrera T, Concha Aet al. Natural history of HLA antigens during tumour development.Immunol Today, 1993,14:491.圖書:
[3] 田克恭.實驗動物病毒性疾病.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2.389~392.
[4] 董志揚,張樹政,方宣鈞,等.海藻的生物合成及抗逆機理.見:華 珞等.核農學進展.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6.115~120.
專利文獻的編排格式:
按專利申請者,專利題名,其他責任者(供選擇項),附注項(供選擇項),文獻標識符(專利國別,專利文獻種類,專利號,出版日期)順序編排。 醫(yī)學論文的寫作格式及內容要求 時間:2008-07-01來源:本站整理作者:本站編輯
1.文稿 應具有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實用性、邏輯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文字精煉,層次清楚,數(shù)據(jù)準確,重點突出,書寫工整規(guī)范,必要時應做統(tǒng)計學處理。論著、綜述、講座一般不超過6 000字,論著摘要及經(jīng)驗交流不超過2 000字,短篇或個案報道以500~1 000字為宜。
2.文題 力求確切、簡明、醒目,反應出文章主題。涉及物理療法的文題,應以物理因子命名。中文文題一般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
3.作者 作者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作變更。作者應是:①參與選題和設計,或參與資料的分析和解釋者;②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者;③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在學術上進行答辯,并最終同意該文發(fā)表者。以上3條均需具備。僅參與獲得資金或收集資料者不能列為作者,僅對科研小組進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為作者。對文章中的各主要結論,均必須至少有1位作者負責。集體署名的文章必須明確對該文負責的關鍵人物;其他對該研究有貢獻者應列入志謝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應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證明信。
4..摘要 論著須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shù)據(jù))及結論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標題。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語。中英文摘要各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尚應包括文題、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及郵政編碼和國名。作者應列前3位,3位
以上加“et al”;不屬同一單位時,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時在單位名稱首字母左上角加“*”。
5.關鍵詞 論著需標引2~5個關鍵詞。請盡量使用美國國立醫(y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醫(yī)學主題詞表(MeSH)內所列的詞。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無相應的詞,處理辦法有:①可選用直接相關的幾個主題詞進行組配;②可根據(jù)樹狀結構選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題詞;③必要時,可采用習用的自由詞并排于最后。關鍵詞中縮寫詞應按MeSH還原為全稱,如“HBsAg”應標引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每個英文關鍵詞第一個字母大寫,各詞間用分號分隔。
7.醫(yī)學名詞 以1989年以后由全國自然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yī)學名詞》和相關學科的名詞為準,暫未公布的仍以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編的《英漢醫(yī)學詞匯》為準。中文藥物名稱應使用1997年版《中國藥品通用名稱》或衛(wèi)生部藥典委員會編輯的《藥名詞匯》(非法定藥物)中名稱,英文藥物名稱則采用國際非專利藥名,不用商品名。
8.圖表 表采用三橫線表(頂線、表頭線及底線),列于正文相應段落下,表號按次序編碼并設表題,有說明性資料應列于表下,表中或表下的統(tǒng)計學說明最好在正文中表達,表內數(shù)據(jù)要求同一指標有效位數(shù)一致,一般按標準差的1/3確定有效位數(shù)。照片圖要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圖中需標注的符號(包括箭頭)請用另紙標上,不要直接寫在照片上,每幅圖的背面應注明圖號、作者姓名、圖的上下方向及圖號。若利用人像,應征得本人的書面同意,或遮蓋其能被辨認出系何人的部分。大體標本照片在圖內應有尺度標記。病理照片要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shù)。線條圖應墨繪在白紙上,高寬比例約為3∶5。各圖應在正文的相應部位留出一定的空間,其下方注按序編碼的圖號及圖題。圖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應注明出處。
9.計量單位 實行國務院198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單位符號表示,具體使用參照1991年中華醫(yī)學會編輯出版部編輯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yī)學上的應用》一書。注意單位名稱與單位符號不可混合使用,如ng·kg-1·天-1應改為ng·kg-1·d-1;組合單位稱號中表示相除的斜線多于1條時應采用負數(shù)冪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應采用ng·kg-1·min-1的形式;組合單位中斜線和負數(shù)冪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用ng/kg·min-1的形式。在敘述中,應先列出法定計量單位數(shù)值。括號內寫舊制單位數(shù)值;但同一計量單位反復出現(xiàn),可在首次出現(xiàn)時注出法定計量單位與舊制單位的換算系數(shù),必要時還應注明法定單位的正常參考值,然后只列法定計量單位數(shù)值。量的符號一律用斜體,如吸光度(舊稱光蜜度)的符號為A,“A”為斜體。
10.數(shù)字 執(zhí)行GB/T15835-1995《關于出版物上數(shù)字用法的規(guī)定》。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shù)、計量均用阿拉伯數(shù)字。小數(shù)點前或后超過3位數(shù)字時,每三位數(shù)字一組,組間空1/4個漢字空,如“1,329.476,5”應寫成“1 329.476 5”。但序數(shù)詞和年份、頁數(shù)、部隊番號、儀表型號、標準號不分節(jié)。百分數(shù)的范圍和偏差,前一個數(shù)字的百分符號不能省略,如5%~95%不要寫成5~95%,50.2%±0.6%不要寫成50.2±0.6%,可寫成(50.2±0.6)%;公差的表示:參量與公差均需附單位,當參量與公差的單位相同時,單位可只寫一次,如27.8 kg±1.2 kg,可寫成(27.8±1.2)kg,不宜寫作27.8±1.2 kg。附有尺寸單位的數(shù)值相乘,按下列方式書寫:4 cm×5 cm×6 cm,不要寫成4×5×6 cm3。
11.統(tǒng)計學處理和統(tǒng)計學符號 關于統(tǒng)計學處理的問題,請參見本刊2000年第3期167頁的《本刊對來稿中統(tǒng)計學處理的有關要求》。統(tǒng)計學符號按
GB3358-82《統(tǒng)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guī)定書寫,常用如下:①樣本的算數(shù)平均數(shù)用英文小寫-x(中位數(shù)仍用M);②標準差用英文小寫s;③標準誤用英文小寫s-x;④t檢驗用英文小寫t;⑤F檢驗用英文大寫F;⑥卡方檢驗用希文小寫χ2;⑦相關系數(shù)用英文小寫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寫ν;⑨概率用英文大寫P(P值前應給出具體檢驗值,如t值、χ2、q值等)。以上符號均用斜體。
12.縮略語 文中盡量少用。必須使用時于首次出現(xiàn)處先敘述其全稱,然后括號注出中文縮略語或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后兩者間用“,”分開(如該縮略語已知,也可不注其英文全稱)?s略語不得移行。
13.參考文獻 按GB7714-8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shù)字在其右上角加方括號標出。盡量避免引用摘要作為參考文獻。確需引用個人通訊時,可將通訊者姓名和通訊時間寫在括號內插入正文相應處。參考文獻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與之相應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為準;中文期刊用全稱。引用的參考文獻以作者親自閱讀的近年主要文獻為宜。每條參考文獻均須著錄起止頁。參考文獻必須由作者與其原文核對無誤。將參考文獻按引用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shù)字標出排列于文末)。舉例:
1 劉宏亮,侯岷,尹清,等.毫米波促進大鼠損傷脊髓修復的神經(jīng)電生理研究.中華理療雜志,2000,23:153-154.
2 You CH,Lee KY,Chey www.7334dd.comethod)、結果( result)和結論(concIusion)四部分。目的:應簡要說明研究的目的和意義,一般用一兩句話簡要說明即可,不必太過冗長。目的部分的文字最好不是對文題的簡單重復。方法:應簡述研究的材料(對象)、方法、設計方案、觀察的指標、資料的收集處理和統(tǒng)計學分析方法等。結果:應簡要列出主要的結果,包括陽性結果和陰性結果,描述結果要盡量用具體數(shù)據(jù),而不要過于籠統(tǒng)。結論:應根據(jù)研究的目的和結果,得出適當?shù)慕Y論,并指出研究的價值和今后有待探討的同題。 醫(yī)學論文選題的重要性
時間:2008-06-19來源:中國現(xiàn)代義藥作者:不祥
醫(yī)學論文寫作與研究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緊密相關。論文的價值取決于主題,主題的確定取決于研究工作,研究工作是否有意義,又取決了課題的選題,即學術論文的撰寫所要研究的問題是從科研選題開始的。
選題即選擇一個科研題目,就是提出問題,提出了一個有價值而又適合研究者個人能力與客觀條件的課題,是每項科研工作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即工作的起點?蒲姓n題是研究者對某一問題的理論認識和實踐手段的概括,課題是經(jīng)過充分的思想準備和實踐準備提出來的,它集中體現(xiàn)了選題的科學思維、理論深度和實踐能力,反映了命題者與實踐者智慧、經(jīng)驗與技巧。科研題目是貫穿科研工作的主線,是整個科研工作的主導思想,課題選擇正確與否,決定著科研工作的成敗。選題的關鍵是明確課題是否重要,是否有先進性。
選題不只是橫向專業(yè)知識和科學信息理論上的提煉,而且是對醫(yī)學發(fā)展實踐的縱向挖掘,離開了這一點,許多課題可能永遠實現(xiàn)不了預期目的。
醫(yī)學論文引言的寫作
時間:2008-06-19來源:本站整理作者:本站編輯
引言作為論文的開場白,應以簡短的篇幅(一般不超過200字)介紹論文的寫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關領域內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況,說明該研究與前人工作的關系,目前研究的熱點、存在的問題及作者工作的意義,引出本文的主題給讀者以引導。引言也可點明本文的理論依據(jù)、實驗基礎和研究方法,簡單闡述其研究內容;三言兩語預言該研究的結果、意義和前景,但不必展開討論。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