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反映電動三輪車交通管理存在三方面問題
電動三輪車具有輕便、實用、經濟的優(yōu)點,能夠很好的滿足群眾日常出行及接送學生的需要,電動車數量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是電動三輪車隨意上機動車道、非法營運、亂停亂放、闖紅燈等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城市交通管理的難題。調查顯示,縣級區(qū)域電動車交通管理存在三方面問題。
一是人員復雜,安全性差,安全隱患多。駕駛人員層次復雜多樣。從年齡上看自十幾歲到七十幾歲不等,且多以中老年人為主,少部分駕駛人員身體殘疾,此類人群身體狀況相對孱弱,駕駛車輛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交通安全隱患;從文化層次看,此類人群大部分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并且缺乏專業(yè)系統的安全駕駛培訓和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相關知識的教育;加之電動三輪車本身制造工藝不夠精細,技術含量不高,安全性能差。這些車輛一旦上路,若遇到緊急情況或危險的時候,駕駛人員根本不懂得如何采取緊急避險措施,勢必威脅著坐車人的生命安全,存在著非常嚴重的交通安全隱患。
二是干擾出行,擾亂交通秩序。存在電動車行駛在機動車道,肆意掉頭、變道、壓線,不按照交通安全法規(guī)行駛,給他人正常行駛帶來很大影響。特別在交通擁擠時,電動車見縫插針,搶占道路交通資源,嚴重影響交通秩序,干擾了他人安全出行。營運載客的電動三輪車更是在一些主要路段、路口等人流較為集中的場所。駕駛人員或三五成群閑談等客,或一擁而上搶生意。這使原本較窄的路口變得擁擠不堪,造成人車擁堵。公共的道路交通資源被占用,嚴重干擾了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大大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三是立法體系缺失,執(zhí)法效果不明顯。法律規(guī)范方面對電動車沒有明確限制或管理規(guī)定,因此造成了執(zhí)法部門工作邊界的不清晰。如果參照機動車對待,那么非法營運應由交通運輸部門履職管理,但是交通運輸部門往往沒有強大有力的執(zhí)法隊伍去專門整治管理。由于電動車是電瓶輸出動力驅動,不屬于機動車管理范疇,但是影響到道路交通安全又不能不管。所以目前只能不定期組織公安交警部門和城管執(zhí)法部門集中規(guī)范整治,電動車在路上違章行駛,是交警部門管理,由于無法可依,大多只能勸說引導;停放占道由城管部門管理,但是城管部門很難明確對電動車的管理條款。加之,電動車上路行駛涉及整個面來說具有靈活、點多、面廣的特點,故屢禁屢不止。
基層建議:
一是完善公交體系建設。建議政府進一步加大對公交體系建設或者出面籌資,加大對城市公交系統的投入,使城市公交以公眾服務為主要目的,實施“路路通、區(qū)區(qū)到、線線達”工程,實現城際城鄉(xiāng)公交路線網絡全覆蓋。規(guī)范管理,科學合理的分配公交資源,并對各站點給出班次時間表,加強公交車輛的運行智能化監(jiān)管,切實滿足居民對城市公交的需求。根據消費水平合理控制出租車價格,公開出租車路程的基礎標準價格表,并加大監(jiān)管力度,解決百姓出行難、出行貴的問題。
二是加強源頭監(jiān)督管理。加強頂層設計,出臺相關法規(guī),將電動車納入機動車管理,按照規(guī)定發(fā)放行車證、駕駛證,增加年審年檢制度,并要求辦理保險。由工商、稅務和技術監(jiān)督部門加大對電動車銷售商戶的監(jiān)管力度,督促檢查商家銷售的電動車、殘疾人代步車等車輛,符合國家安全標準和行業(yè)標準。并加大對改裝車輛和用途不當的打擊力度,真正從源頭上堵住安全隱患。
三是落實長效管理舉措。以以往對電動車的整治經驗來看,此項工作反復性強,必須加強長效管理,才能保持整治成效。因此把電動車納入機動車管理,落實主體責任,明確工作職責,加強長效管理,形成管罰相依的良好運行格局。同時利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這一鍥機,加強誠信宣傳,讓電動車的使用者知道,違章行為同時也是失信行為,將接受全社會的聯合懲戒,迫使其自覺的合法、合規(guī)、規(guī)范使用電動車。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