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學之我見
黃如芳
摘要:面對即將來臨的高考,降低學生對高考到來的恐懼,增強對高考的信心,提高應考能力,是當前不容忽視的事情。
關鍵詞:降低恐懼 增強信心 提高能力
“考場如戰(zhàn)場”,“黑色六月”,是不少經歷過高考出來的人有過的體會。
學生由入學高中以來對高中的新鮮、熱情逐漸消退,學習氣氛不斷嚴肅,由懵懂少年擺到一個升學就業(yè)的高度。來自校方,父母的期望在有意無意間給予高三學生以無形的壓力。
在應試教育模式下,筆試應試能力被擺在學校教育的第一位。當今時代,社會知識的更新速度總是高于課本知識的更新速度,“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也不得不向應試教育低頭。一味強調筆試能力,往往容易陷入題海戰(zhàn)術的誤區(qū)。學到的知識僅僅限于考試用,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還是比較少,學生學習久了就容易厭煩。
筆者也曾作為一名高三考生經歷了高考。降低學生對高考到來的恐懼,增強對高考的信心,提高應考能力,是當前不容忽視的事情。
在凝重的學習氣氛下,要善于引導學生端正應考心態(tài),疏導心里方面過重的壓力,使其順利應考。比如舉辦座談會,與學生暢談理想,多給他們講講社會精英的成才經歷。想成功,出人頭地,就必須學會去面對挑戰(zhàn),把應考的心態(tài)調整至較為平和的狀態(tài),不論成與敗,都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一次重要經歷。
十年寒窗苦讀,就快到收成的時候了。教師是學生高考征途的指明燈,主要在于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要多聽聽學生的心聲,教學生“人不能自負,亦不可自卑”。做學生的朋友,不要把師道尊嚴看得過重,高學生一等的心理,容易產生代溝。
人的潛力是無限的,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其大腦潛能才開發(fā)了10 %。可見,只要教師用心去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就能使其有更大的進步空間。俗話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就對我們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學生的潛力激發(fā)起來之后要做的事就是:讓他們在日常的學習中運用好學習技巧,踏踏實實的把預定的學習任務完成好。
首先,要訂立目標。近的可以是月考,達到自己理想的解題速度和解題效率;遠的起碼可以到想報考的院校,甚至是以后想從事的行業(yè)。
其次,要讓學生在以沖刺的狀態(tài)發(fā)飆學習前弄明白:他們現(xiàn)在要學什么,為什么而學,該怎么學,誰能幫他。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有意識有目的的學習,不僅僅對高考,對學生今后的人生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教師要加強備課,加強高考題一題多解的案例講演,以期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授課時的幽默之風要繼續(xù)保持,盡量讓課堂保持一種活潑輕松的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展現(xiàn)出自己的精氣神來。多舉一題多解的例子,特別是理科,拓展解題思路,多提供解題方向,教學生如何尋找解題的突破口。一道題解完后,讓學生回顧整個思維過程,提煉出知識點,牽出知識面,拉開知識網,由點及線,由線及面。剖析高考題的設題方式,歸納、灌輸解題技巧,提高學生的解題信心。鼓勵學生向老師提問,“能問倒老師的問題就是好問題”。多都聽取學生的意見,對教學進行有效的同步修正,以期達到一個較為平衡的狀態(tài)。
班主任與科任老師要加強聯(lián)系,對偏科嚴重的尖子生予以引導調整,穩(wěn)住強項,提升弱項;對中等生鼓勵均衡發(fā)展;對后進生的進步要及時鼓勵,連、扶、幫、帶,不孤立不放棄任何一個有上進心的學生。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是老一代革命家經常講的話。所以筆者認為,體育鍛煉應該留給一定時間,讓學生左右腦都有鍛煉的機會。這對增強學生的反應能力,提高學習效率有很大的幫助。多鼓勵學生參與集體活動,對有早戀傾向的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對有自閉傾向的學生多關心,多幫助。
要教育學生在學校要做有責任心的人,以后在社會上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不管高考的結果如何,只要你努力過,就不后悔。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輕言放棄,看誰能笑到最后。
筆者第一次帶高三,雖然不是班主任,但所提及的話題涉及班主任的管理及科任的配合,希望一切淺顯的見解不會貽笑大方。歡迎前輩提出寶貴意見,若有做得不夠的地方,一定虛心聽取意見,加以整改。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