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的智慧》讀后感
南白象一小
合上張平的《教育的智慧》,書中的一些話語仍在我腦海中回蕩,“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與能力,應該從培養(yǎng)思維品質入手”“教師參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家庭教育的重點必須放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上”這些內(nèi)容給了我很多啟示,了解學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傳播知識的同時靈活的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從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著想,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思維是智力與智能的核心,他強調要重視各種邏輯思維的發(fā)展,既要發(fā)展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又要發(fā)展他們的形象邏輯思維和動作邏輯思維。在數(shù)學的教學過程當中,我們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對于某一道題目的解法,常常有很多種,教師就要讓學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形成求異思維;對于一些定理的歸納,要讓學生自己學會總結,形成求同思維。教師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大膽的在課堂上提出有疑問的知識點進行全班討論交流。一個學生的成才,不僅依賴于智力因素,而且依靠非智力因素。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林崇德教授提出了四條主要措施,即發(fā)展興趣、顧及氣質、鍛煉性格、養(yǎng)成習慣。從興趣入手,能培養(yǎng)師生感情,提高教學水平。的確是的,在課堂上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相當重要。程頤說過:“教人未見其趣,心不樂學!痹诮虒W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故事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通過多媒體課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林崇德在教改實驗中特別重視“勤奮”,并要求實驗班抓住“勤奮”學習的良好性格特征,養(yǎng)成勤奮的學習習慣。作為一名教師,把“工作就是服務”落到實處,學生的需要就是自己的服務內(nèi)容,學生有問必答,有求必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學生,以自己的言行引導學生,事事為學生做出榜樣。把認真為學生負責作為自己的左右銘,用自己職業(yè)良心衡量自己,鞭策自己,讓“工作就是服務”成為自己的自覺行為,推進到自己的每項工作,讓所有的學生都能享受到應該享受的服務。作為班主任,要根據(jù)班級的實際情況,健全一套自己的班級管理模式,形成班級強大的凝聚力,讓每位學生都能在班集體這個溫暖的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師要及時糾正以往的某些錯誤認識,深刻提醒自己要科學治班,明白合理科學的管理對整個教學活動的必要性,清楚管理不僅僅是老師約束學生,而是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我約束。總之,讀過這本書之后,讓我領會到了教育也是一種享受、一種智慧,使我從中學到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當然,在品味林崇德老師的感慨和智慧時,有些地方讓我與實際的情況相聯(lián)系,也引發(fā)了不少的困惑和思考,但給我更多的是心靈的凈化和啟迪。第二篇:《教育的智慧》讀后感
《教育的智慧》讀后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養(yǎng),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養(yǎng),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養(yǎng)。”可見學生的智慧是靠老師去開啟的,這就要求老師首先要成為一名智者。書中認為教師的智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善于以自己的德識才學影響和教育學生;
2、首先要求教師自己德才兼?zhèn)洌@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使學生也如此;
3、教學是教與學兩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過程,只有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奮發(fā)進取的精神時,教育才會收到最大的效果。
4、教師除自身應努力工作,以身作則外,如何啟迪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激情,并使之持久不息,乃是教學中最關鍵的問題。
那么世界上所有的老師就一定都是智者了么?我看不見得,至少我覺得自己還不是一個智者,只是一個比學生“多半桶水”的學習者。在我看來,智慧人人都有,當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也有部分是由后天決定的。那么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師邁進呢?
1.智慧是靠“想”出來的
智慧是思索的結晶,教師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問題長期研究和不斷思索的結果。教師如果能從研究的角度來從事教學工作,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就能不斷地增長自己的
思考力、感悟力,不斷地提煉新見解、新觀點,從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教育智慧。
2.智慧是靠“勤奮”出來的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疤觳趴糠e累,聰明靠勤奮!毕忍斓穆斆鬟要靠后天的努力來完成,只有在長期一點一滴的學習中才能形成一定的積累。作為一名教師,要特別加強對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學習和研究,把握學生在不同年齡的心理特征。教師唯有熱愛學習,從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營養(yǎng),才能成為學者,成為能師。
3.智慧是靠“交流”出來的
教師的教學是單人單科進行的,教師的勞動在大部分時間里是個體性的。備課、鉆研教材、上課、輔導、批改作業(yè)都是一種復雜的腦力勞動,要獨立完成,但決不能因此而忽視教師之間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學習、共同討論!八街,可以攻玉”。善于學習,善于博采眾家之長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
共同討論,益處更多。首先,討論有助于相互啟發(fā),集思廣益。討論中別人新穎的觀點、奇特的思路都能給人以啟迪。其次,討論有助于激發(fā)靈感。討論是思想的交換,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夠產(chǎn)生靈感的火花,長期困擾個人的問題和疑惑往往能在討論中迎刃而解。最后,討論有助于鍛煉和提高思維能力。在討論中,激烈的思想交鋒能夠快速有效地增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思維的邏輯性和敏捷性。
總之,智慧型教師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身要勤于思考,不斷
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還要勤于學習,善于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爸腔坌徒處煛睉蔀槲覀兠课唤處煵粩嘧非蟆⒆杂X探索的目標。
《教育的智慧》讀后感
學校:辛店一小
教師:張麗寧
時間:201*、5
第三篇:教育的智慧讀后感
讀《教育的智慧》有感
古人有云: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魚離水則鱗枯,人離書則神索……讀書可以讓空虛的人變得充實,可以讓無知的人變得淵博,可以讓狹隘的人變得開闊,可以讓膚淺的人變得深邃。今年暑假我有幸讀了林崇德教授的《教育的智慧 》一書。這本書是寫給教師的,他根據(jù)心理學、教育學的原理,結合他在中小學的教改實驗與實踐,為中小學教師寫成的一本教育科學普及讀物。初讀之,讓人感動:反復翻閱這本書,再次感受到作者流暢而充滿智慧的文字,我感覺到手中的書越來越重,因為書中的每一個文字都凝聚了一個教育者對教育的反思與探索。
“德育為一切的教育之本,是教育內(nèi)容的生命所在! “學校工作,德育為首”,在教育教學中我始終把學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前曾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讀書好,思想好是正品;讀書不好,思想好是贗品;讀書好,思想不好是危險品”。不管你讀書好不好,思想好才是關鍵,最起碼不會給國家給社會造成危害。但在當前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當今兒童思想道德較以前有較大的滑
坡,很多教師都說教書越來越難教了,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家庭、社會、學校等多個方面的因素。
林教授在書中提出的“三教一體化”這一概念,就是家庭、社會、學校三者相互配合協(xié)作,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地教育,其中又以學校教育為主。我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也是盡量發(fā)揮家庭、社會的作用,共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進行衡量考評,它成了學生學習動力的催化劑,促進了學生良好習慣地養(yǎng)成;是我們班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學風。
“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不求人人上大學,但求人人能成才!
教育家陶行知曾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弊鳛槔蠋,我們既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更要關注學生與賞識學生。雖然我們?nèi)悓W校的學生是進過層層挑選而留下的一鍋大雜膾,但我們從來不會有放棄某一位學生的想法。我經(jīng)常在例會上對我們老師講,如果站在父母的層面上,你的學生沒有一個是不好的,今天他不行,明天可能他就行,我們能做的就是讓他變成今天就行。那么怎樣才能做到行呢?
要學會因材施教。因材施教顧名思義為因其材而施教,自古以來它就是一條重要的教學原則,在我國教育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清雍正年間,西征大將軍年羹堯年幼玩劣,桀驁不馴,曾打跑三位先生。其父只好張榜募師,一位老先生應募。年父以實情相告:“兒不肖,師傅去者三矣!崩舷壬孕诺溃骸肮搪勚!崩舷壬卧囂剑合汝P門“取胡琴彈之”,年聞破門求學,繼而輟止。后關門“吹胡笳”,年求學又輟止;先生再“戲習拳
棒”,年破門“躍入”,后習武棒拳并舉,終使紈绔子弟年羹堯成為文武雙全的國家棟梁。年羹堯的成功凝聚了老先生的教育智慧。他(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好 范文網(wǎng):www.7334dd.com)首先認定年羹堯的可教性。大家知道,大教育家孔子既主張“有教無類”,更注重“啟發(fā)誘導”,那位老先生誘導年羹堯用了三種方法,而只有第三種方法才能觸及到年羹堯的興奮點,才深挖到他的真正潛能。這就是因材施教。明朝思想家王陽明曾說過,孩子天性中就有對知識的渴求和對世界的好奇,老師的本領就是順其天性而誘導鼓勵!按蟮滞又椋瑯锋矣味鴳劸袡z,如草本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橈之則衰瘺……”。
現(xiàn)在我們校的很多孩子厭學情緒較重,教育專家普遍認為是“應試”惹的禍,教育制度我們暫且不去討論。我們每一位老師是否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讓大多數(shù)孩子不再厭學,讓大多數(shù)孩子喜歡學習,像那位老先生一樣,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使他們?nèi)巳顺刹哪?。為此我們開展了學生第二課堂活動,就是為了發(fā)現(xiàn)并喚醒學生身上的才,從而找出學生厭學的突破口。
“感情投入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催化劑”
教師的工作主要表現(xiàn)在教學上,尤其是課堂教學上,一個教師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地決定于其教學行為的合理與否。教師是知識、觀念、工作積極性和教學監(jiān)控能力等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都必須通過教師的教學行為體現(xiàn)出來。學生也是通過觀察教師的教學行為,來理解教師的要求、掌握知識、發(fā)展自身能力、培養(yǎng)健康的個性品質的。因此,作為教師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和心態(tài),使之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林教授在書中提到了講課的基本功可以概括為五個字,講、寫、作、畫、演。這五個方面相互制約,密不可
分。其中講好課的前提:一是精神面貌;二是感情投入;三是激發(fā)興趣。感情投入這一條讓我感受頗深。當一個教師將感情融入到教學全過程中去,這叫真正進入角色,以情動人,移情于聽講者,引起共鳴,達到講課的目的。當自己精神飽滿,全神貫注的投入知識引導和知識講解時,你會發(fā)現(xiàn)時間過得很快,學生會和老師一樣入神,用心聽,認真練,下課鈴打了,還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而當自己情緒低落或身體不適時,沒有了太多的感情投入,雖然學生沒有明顯的開小差,但聽課效率比較低,下課鈴響時,大家都如釋重負,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要學會信任與賞識學生。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詹姆斯曾經(jīng)說過:“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就是被人賞識的渴望!笔前,學生是一個活潑的生命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維與追求,他們比大人更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與賞識。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我經(jīng)常告誡自己課堂上一定要放眼整體,照顧到每一位學生,不能有盲區(qū)或有意遺漏。因為還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學生,并不存在優(yōu)生與學困生之分,
如果老師把暫時落后的學生視作關注生,而不加耐心呵護賞識,也許以后也就真的多了一名學困生。不僅學生需要賞識,我們的老師也需要賞識,因為有了賞識,我們的學生與老師才會變得陽光。
拿著這本書,慢慢回味,咀嚼,其實教育的智慧就是教師的智慧,他需要教師的因材施教,需要教師廣博的知識,需要教師的感情投入,更需要教師的師德去感染、去熏陶每一個學生。作為教師的我,通過不斷的學習和進取才能領悟到教育智慧的真諦,不斷鍛煉自己,不斷提高自己,促使自己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敏捷的思維,才能達到教育的最高境界。
第四篇:教育的智慧讀后感
讀<教育的智慧----寫給中小學教師>有感
素質教育早已是大家熟悉的名詞了,但是究竟什么是素質教育?怎樣實施素質教育?我想很多老師也和我一樣對于這些問題還存在著困惑與不解。在林崇德老師的<教育的智慧>一書中,林老師就教育的文化、經(jīng)濟、政治、社會及個體的發(fā)展功能,清晰的向我們展示了素質教育的真正內(nèi)涵,告訴我們該如何正確的認識素質教育。也使我眼前豁然開朗,對素質教育有了新的正確的認識,使我對教師的職業(y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對今后的教學工作充滿信心。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具有怎樣的素質呢?讀了林老師的書我覺得教師首先要具備德與愛兩方面。師德的實質就是教育事業(yè)中的“業(yè)”字,師德的體現(xiàn)就是對教育事業(yè)及其社會地位的認同、情感和行動。我們肩負著為社會培養(yǎng)文化、經(jīng)濟、政治人才的職責,這副擔子不輕,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要有很高的積極性,要有事業(yè)心及強烈的責任感,做學生的楷模,公平對待學生,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大膽地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展示自己獨特的魅力,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師愛是師德之魂,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yè),然而熱愛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愛更加困難。林老師說:“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則是神圣”。讓我們努力把我們的愛化為神圣的愛,去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吧!在工作中不岐視每個孩子,公平地對待他們,從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去愛護關心他們,讓他們真切地體會到老師的愛,用愛去改變學生,老師也能收獲人生的快樂!其次要具備扎實的基本功,這就象蓋房子要打好地基一樣,老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抓住備課的要領,講課的藝術,處理好課堂教學的關系,只有這些地基打牢了,教學才能更有效的進行,才能收獲預期的目標。做為教師我們要不斷的為自己“充電”,多參加科研活動,多交流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教學相長,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再次要了解學生,林老師在書中以詳實的內(nèi)容向我們介紹了學生的特點,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只有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才可以更好地打造出適合他們的教育教學方法,使我們更好的完成教學工作,F(xiàn)在的學生,從走進校門的一刻起,就背起了沉重的擔子,而這本不該屬于年幼的孩子們,因而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問題。作為教師,我們要當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yī),應學會尊重與理解孩子們,多關心孩子的內(nèi)心與成長,多和孩子交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做他們成長路上的大朋友。讓孩子們真正成長為陽光下的燦爛少年。
慢慢回味林老師的字字句句,其實教育的智慧就是教師的智慧,作為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持續(xù)的精進才能領會教育智慧的真諦,才能體會到靈魂工程師高遠而闊達的人生境界。201*.08
第五篇:教育智慧,讀后感
《釋放你的教育智慧》讀后感
我讀了徐建平先生編著的《釋放你的教育智慧》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其實,這本書里所寫的案例都是我們身邊的事,也是我們在教學過程會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更是我們工作中的困惑。
作為一名教師,只有真誠地熱愛學生,用愛去感染、熏陶每一個學生,才能激發(fā)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信任和親近,使學生對你所傳授的知識感興趣,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這種愛是發(fā)自教師內(nèi)心的真愛,是一種大愛,不是溺愛,更不是一種因職業(yè)要求而被迫裝出來的給予和施舍。每個班級的學生都是有差異的。面對調皮搗蛋的學生,我們鼓勵冒尖,更要容忍落后。教育的作用不是消除差異,而是承認差異、尊重差異,并把差異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來開發(fā)。社會需要的也是各種各樣、各有所長的人才,因此,學校不能以同一標準、要求來衡量學生。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注重因材施教。
成功需要付出,人生需要磨練。我們時常會在教學中遇到諸多困難和問題以及困惑,作為教師,我們要潛心研究教材、學生、教法、學法等,研究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積極、健康的課堂氛圍;精心設計教學細節(jié),研究如何打造高效課堂,實現(xiàn)有效教學,講究技巧與方法,學會“望聞問切”,用“心”去研究解決問題,真正讓思考與實踐同行。
我們教師因為讀過書,才擁有了當教師的基本條件,但在社會快速發(fā)展、知識不斷更新的當下,如果不重視自己知識的更新、知識的積累、知識的拓展,我們也會越來越不適應,越來越偏離方向,逐漸被邊緣化。要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教學,就要對自己的“職業(yè)生命”質量負責。這就要求每一個老師必須認真思考,認真研究,不斷提升職業(yè)生命質量,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讓讀書、學習與思考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讀書不僅要讀專業(yè)的書,還要盡可能地拓展知識面,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新。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