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學習鐘楊同志先進事跡有感
他和普通的老師一樣是個兢兢業(yè)業(yè)的教育工作者,唯一不同的是他有著貢獻祖國的小我大夢想,他說“我相信,終有一天,夢想之花會在他們的腳下開放”。他就是為了祖國科研和教育事業(yè)忘我耕耘、播種未來的一名優(yōu)秀共產黨員、優(yōu)秀知識分子—鐘楊同志。他對夢想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值得我們廣大人民同志去學習。
他是因材施教的教育工作者。少數民族學生底子薄,他安慰、鼓勵他們不忘初心,做實驗,于是實驗室里陸續(xù)出現(xiàn)西藏擬南芥、寧夏枸杞的研究;有學生熱愛課堂教育、有學生對科研“不感冒”,卻對國際事務與接待興趣濃厚……于是他成為“每顆寶貴種子”的伯樂,對他們因材施教,讓“每顆寶貴種子”優(yōu)秀成長,百花齊放在新時代。
“不能因為一顆種子長得不好看,就說他沒用了是吧!”這是他的原則,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因為他說“每個學生都是一顆寶貴的種子”。
他是會講故事的科普達人。在工作生活中,他給身邊人帶來快樂、充實和滿足;在科研教學閑暇之余,有他在的場合,總是熱鬧非凡;他對科普知識有著極大的熱情,喜歡鉆研,他的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感染著每個學生。對于工作我們也應如此,站在為人民服務的崗位上,我們唯有保持正能量心態(tài),不斷去學習,才能更好去服務人民群眾,做新時代更優(yōu)秀的教育科研工作者。
他是不忘初心追夢人、牢記使命的拼搏者。帶著一個基因可以為一個國家?guī)硐M,一粒種子可以造福萬千蒼生的夢想,帶著最初的堅信堅信,他來到世界屋脊,走進那些最偏遠、最荒涼、最艱苦的地方,走最長的路程,收集四千萬顆種子,來造福人類。他的“種子精神”,為國家和上海的種子庫儲存下了綿延后世的、豐富的“基因”寶藏。作為新時代的教育科研工作者,我們要弘揚“種子精神”,堅定信仰,腳踏實地,為國家、為人民、為社會奉獻自己,做更多的實事。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如今,他雖長埋于追夢的路上,但給我們留下的“種子精神”重于泰山,成為我們廣大人民群眾學習的榜樣,鼓勵我們要時時刻刻保持“種子精神”的初心,牢記“中國夢”的使命。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