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比關注學科更重要。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關注人。也就是說: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過分關注學科,過分強調學科的獨立性和重要性,是學科本位論的反映。學科本位論把學科凌駕于教育之上,凌駕于人之上,學科成為中心,成為目的,學校教育、課堂教育成為促進學科發(fā)展,培養(yǎng)學科后備人才的手段,這種只看分數(shù)不看人的教育觀從根本上背離了基礎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的基礎性質和神圣使命。從實踐層面講,以學科為本位的教學是一種“目中無人”的教學。因此,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確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應該時刻注意做到:
一、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每一個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發(fā)展的人、有尊嚴的人,在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中,包括每一個學生在內的全班所有的學生都是自己應該關注的對象。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和牽掛,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瓣P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本人對這句話深有體會。記得剛走上崗位時,由于缺乏教學經(jīng)驗,心里總是擔心自己所教的主科——語文的成績比別班差,因此就拼命地給學生補課甚至把其他術科的課也用來上語文課,根本就不懂得去關注學生,結果用上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使學生們領情。更有甚者,有的學生一上語文課就打瞌睡或搞小動作,有的學生無緣無故地就請假不來上語文課?梢妼W生們對這種缺乏“人性化”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很反感。記得一本《讀者》上有一段利奧格利亞先生寫的話:“我們整天在干些什么?我們如此忙于傳授知識。如果我們沒有教利亞妮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東西,譬如:如何快樂地生活著,如何有個人價值感和自尊心,而單教給她如何讀書、寫作、算題,這又有什么用呢?”由此可見,我們應該轉變教學理念,從原來在教學中過分關注學科轉變?yōu)殛P注每一個學生。應該明白如果教學過程不能成為學生道德提升和人格發(fā)展的過程,這是以學科為本位的教學的最大失職。以學科為本位的教學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fā)展的整體關懷,從而使學生成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梢,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多么的重要。
二、要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
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知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快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的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無窮還是愁眉苦臉?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對學科學習的態(tài)度是越來越積極還是越來越消極?學生對學科學習的信心是越來越強還是越來越弱?這一切必須為我們教師所關注,這種關注同時還要求我們教師必須用“心”施教,不能做學科體系的傳聲筒。用“心”施教體現(xiàn)著教師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關切體現(xiàn)著教師熱切的情感。對于學困生,作為教師更應該用“心”施教。就上學期我接手的504班中的一位姓陳的學生來講。在此之前,他語文基礎差,每次測試總是考不及格。對本學科的學習根本提不起興趣來。我通過了解他厭學語文的原因后,針對具體情況對癥下藥:知道他喜歡看有趣的童話書,我經(jīng)常帶他來家里看他喜歡看的童話書。有時讓他帶回去看,看后做好讀書筆記,再用筆記來換書看。還組織班干部幫他補課,并鼓勵他多參加集體活動。這樣通過本人用“心”施教,這位姓陳的同學上學期期末考了68分。這學期我在上語文課時,他也逐漸喜歡舉手發(fā)言,而且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第一單元測試就得了75分。可見,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是非常重要的。
三、要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
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yǎng)育的圣殿。就語文課來講,它的意義不僅僅局限于教給學生某種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它要通過一篇篇凝聚著作者情感、情趣和情操的文章,來影響學生對生活的感受、思考及表達方式,并最終積淀成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礎的東西——道德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由此可見,課堂教學潛藏著豐富的道德因素,“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這是教學活動的一條基本規(guī)律。教師不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中各種道德因素,還要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xiàn)和道德發(fā)展。如在教《古井》一課時,我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大家討論:我們要學習古井的什么精神?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就這樣學生根據(jù)問題各抒己見。有的說要學習古井那無私奉獻的精神,有的說平時要懂得幫助老人,也有的說要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等等。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之后,學生們明白做人就要做到: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學習《金色的魚鉤》一課后,學生們懂得要學習老班長那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貴品質。這樣就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就成為人格健全與發(fā)展的過程。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yǎng)。班級中的好人好事涌躍出現(xiàn)。如調皮的鄭澤森同學,能利用課余時間悄悄地修理班中損壞的課桌椅。平時好說粗話的章炳權同學也逐漸變得說話文明有禮了。
總之,隨著時代的變遷,學生無論從生理還是從心理上都越發(fā)早熟。這就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思想變化,采取貼近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朝著正確的目標和方向前進!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