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的詩句
1、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準(zhǔn)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nèi)サ簟?mdash;—李毓秀《弟子規(guī)》
2、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3、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zāi)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明)《增廣賢文》
4、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勸報親恩篇》。
5、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意思是:孝是天經(jīng)地義的。——《孝經(jīng)》
6、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dān)你的憂愁。——《勸報親恩篇》。
7、長幼有序。——孟子
8、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9、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10、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11、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三國志·魏書》
12、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3、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14、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15、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李毓秀《弟子規(guī)》。
16、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春秋)《論語·學(xué)而第一》
17、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fā)現(xiàn)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名賢集》
18、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19、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20、禮者,斷長續(xù)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21、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diào)柔和。——李毓秀《弟子規(guī)》
22、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23、內(nèi)睦者,家道昌。——林逋
24、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25、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增廣賢文》
26、父母呼,應(yīng)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yīng);父母有命令,應(yīng)趕快去做。——李毓秀《弟子規(guī)》
27、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28、侍于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29、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禮記》
30、孝子之養(yǎng)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31、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3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33、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勸報親恩篇》
34、母親是沒有什么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35、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36、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37、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38、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39、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yán)父。——《孝經(jīng)·圣至章》
40、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41、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42、孝敬父母經(jīng)?梢源孀罡哔F的感情。——孟軻
4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4、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4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46、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zé)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xí)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