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小明》
明明上天,照臨下土。
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二月初吉,載離寒暑。
心之憂矣,其毒大苦。
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豈不懷歸?畏此罪罟!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
曷云其還?歲聿云莫。
念我獨兮,我事孔庶。
心之憂矣,憚我不暇。
念彼共人,眷眷懷顧!
豈不懷歸?畏此譴怒。
昔我往矣,日月方奧。
曷云其還?政事愈蹙。
歲聿云莫,采蕭獲菽。
心之憂矣,自詒伊戚。
念彼共人,興言出宿。
豈不懷歸?畏此反覆。
嗟爾君子,無恒安處。
靖共爾位,正直是與。
神之聽之,式谷以女。
嗟爾君子,無恒安息。
靖共爾位,好是正直。
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注釋:
1、征:行,此指行役。徂:往,前往。
2、艽野:荒遠的邊地。
3、二月:指周正二月,即夏正之十二月。初吉:上旬的吉日。
4、載:乃,則。離:經(jīng)歷。
5、毒:痛苦,磨難。
6、共:通“恭”,此指恭謹盡心。
7、罪罟:指法網(wǎng)。罟,網(wǎng);罪,捕魚竹網(wǎng)。二字并列,猶云網(wǎng)罟。
8、除:除舊,指舊歲辭去、新年將到。
9、曷:何,何時。云:語助詞。其:將。還:回去。
10、聿云:二字均語助詞。莫:古“暮”字。歲暮即年終。
11、孔庶:很多。
12、憚:通“癉”,勞苦。不暇:不得閑暇。
13、睠睠:即“眷眷”,戀慕。
14、奧:“燠”之假借,溫暖。
15、蹙:急促,緊迫。
16、蕭:艾蒿。菽:豆類。
17、詒:通“貽”,遺留。伊:此,這。戚:憂傷,痛苦。
18、興言:猶“薄言”,語首助詞。一說“興”,意謂起來,“言“即焉。出宿:不能安睡。一說到外面去過夜。
19、反覆:指不測之禍。
20、恒:常。安處:安居,安逸享樂。
21、靖:敬。共:通“恭”,奉,履行。位:職位,職責。
22、與:親近,友好。一說通“舉”,行為,舉止。
23、式:乃,則。榖:善,此指福。以:與。女:汝。
24、介:借為“匄”,給予。景福:猶言大福。
譯文:
高高在上那朗朗青天,照耀大地又俯察人間。
我為公事奔走往西行,所到的地域荒涼僻遠。
周正二月某吉日起程,迄今歷經(jīng)酷暑與嚴寒。
心里充滿了憂傷悲哀。深受折磨我痛苦不堪。
想到那恭謹盡職的人,禁不住潸潸淚如涌泉。
難道我不想回歸家園?只怕將法令之網(wǎng)觸犯。
想當初我剛踏上征途,那時候正逢舊歲將除。
什么日子才能夠回去?眼看年將終歸期仍無。
顧念到自己形單影只,差事卻多得數(shù)不勝數(shù)。
心里充滿了憂傷悲哀,我疲于奔命無暇自顧。
想到那恭謹盡職的人,我無限眷念朝夜思慕。
難道我不想回歸家園?只怕上司的責罰惱怒。
想當初我剛踏上征途,正值由寒轉(zhuǎn)暖的氣候。
什么日子才能夠回去?公務卻越加繁忙急驟。
眼看將年終時日無多,人們正忙著采蒿收豆。
心里充滿了憂傷悲哀,我自討苦吃自作自受。
想到那恭謹盡職的人,我輾轉(zhuǎn)難眠思念不休。
難道我不想回歸家園?只怕世事翻覆禍當頭。
長嘆息你們這些君子,莫貪圖安逸坐享福分。
應恭謹從事忠于職守,交正直之士親近賢人。
神靈就會聽到這一切,從而賜你們福祉鴻運。
長嘆息你們這些君子,莫貪圖安逸碌碌無為。
應恭謹從事忠于職守,與正直之士親近伴隨。
神靈就會聽到這一切,從而賜你們洪福祥瑞。
賞析:
《經(jīng)》中有些篇章索解不易,以致岐見紛錯,此篇就是一例。
《毛詩序》稱此詩的主題為“大夫悔仕于亂世也”,尋繹詩意,此詩當是一位長期奔波在外的官吏自訴情懷的作品。他長年行役,久不得歸,事務纏身,憂心忡忡,詩中披露出他的復雜心情,千載之下,使人猶聞其嘆息怨嗟之聲。
全詩共分五章。一、二、三章的前八句都是自述其行役之苦、心懷之憂。對這八句的理解,各家基本上無甚異詞。接下來則是反覆詠唱“念彼共人”,對“共人”的理解也就岐見紛呈了。“共”即古“恭”字,所謂“恭人”即恭謹之人,具體何指,諸家見仁見智,各抒己說。一種意見認為“共人”是指隱居不仕者。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引丘氏曰:“‘共人’謂溫恭之人,隱居不仕者也。賢者久不得歸,于是悔仕,進退既難,恐不免于禍,念彼不仕之友閑居自樂,欲似之而不得,故涕零如雨也。”戴溪《續(xù)呂氏家塾讀詩記》云:“當時必有溫共靜退之人勸大夫以不仕者,不從其言,故悔恨至涕泣,睠按,即眷、睠懷顧,欲出宿而從之也。”朱熹則釋為:“共人,僚友之處者也……大夫以二月西征,至于歲莫而未得歸,故呼天而訴之,復念其僚友之處者,且自言其畏罪而不敢歸也。”《詩集傳》、朱熹的說法頗為含混。所謂“僚友”,既可理解為同僚中的朋友,也可看作是同僚與友人并提;而所謂“處”,既可解作隱居不仕,也可釋為居留在朝。今人高亨則解共人為“恭敬的人,此指作者的妻”《詩經(jīng)今注》、。吳闿生則解為“‘念彼共人’者,念古之勞臣賢士,以自證而自慰也”《詩義會通》。
此詩的難解之處在于后二章的詩意似與前三章斷為兩截,難以貫通。后二章中“靖共爾位”的“共”亦當作“恭”解,那末這一句就是克盡職守之意。如果將前面的“共人”理解為忠于職守的同僚,那末后面敦勸“靖共爾位”似屬多余。如果將“共人”理解為隱居不仕者,那末前面既已表示了悔仕亂世、向往歸隱之意,后面又勉以恭謹盡職,自相矛盾;而且既然是退隱之士,就不可能有職可守。歷來的注解都試圖解決這些矛盾,使之能自圓其說,較有代表性的一種說法是:后二章為“自相勞苦之辭”!秴问霞役幼x詩記》引歐陽修說云:“‘嗟爾君子,無恒安處’,乃是大夫自相勞苦之辭,云:無茍偷安,使靖共爾位之職。”呂祖謙申此說曰:“上三章唱悔仕亂世,厭于勞役,欲安處休息而不可得,故每章有懷歸之嘆。至是知不可去矣,則與其同列自相勞苦曰:嗟爾君子,無恒欲安處也。茍靜恭于位,惟正直之道是與,則神將佑之矣,何必去哉!”戴溪之說與呂氏同,謂“前三章念共人而悔仕,后二章勉君子以安位”,“始悔仕于亂世,終不忍去其君,可以為賢矣”《續(xù)呂氏家塾讀詩記》、。這樣的解釋也許頗合于怨而不怒、溫柔敦厚的詩教,但將后二章看作既是自勉、又是互相勸慰之詞,實在是很牽強的,“自勉”云云只能是解詩者的曲為之說,因為此處說話的對象“君子”明明是第二人稱的“爾”。
其實此詩與《四月》、《北山》等詩表達了類似的情感,即感慨征戍久役、勞逸不均。所謂“共人”應該是與詩人一樣效命王室、忠于職守的人,因而想到他們,就會油然而生一種同病相憐、眷然懷戀之情,“涕零如雨”、“睠睠懷顧”就是這種情緒的體現(xiàn)。“興言出宿”則表現(xiàn)詩人在怨艾之后仍起身踏上征途。“念彼共人”的復疊之詞展示出詩人情感演變的軌跡:雖然憂傷孤獨,疲于奔命,但對王事還是不敢懈怠,有“彼共人”作為榜樣,他也只能席不暇暖,奔走四方。有了這樣的鋪墊,下面轉(zhuǎn)入對“君子”的勸勉也就順理成章了。揣摩詩意,這四、五兩章當是詩人對在上者的勸戒。“君子”不是指一般人,而是那些身居高位的統(tǒng)治者。“嗟爾君子,無恒安處”實在有著無窮的感喟,在這聲聲敦勸中不難體會到詩人的怨嗟。“無恒安處”的言外無疑意味著這些“君子”的安居逸樂,它和詩人的奔波勞碌、不遑寧處正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詩人勸勉這些“君子”勤政盡職,正說明他們未能像“共人”那般一心為社稷黎民操勞。“神之聽之”的聲聲祝愿中不能說沒有告誡的弦外之音在回響。
這首詩采用賦體手法,不借助比興,而是直訴胸臆,將敘事與抒情融為一體,娓娓道來,真切感人。詩中既多側面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又展示了他心理變化的軌跡,縱橫交織,反覆詠唱,細膩婉轉(zhuǎn)?梢哉f這首詩與《北山》詩同樣表現(xiàn)了不滿上層統(tǒng)治者的怨情,但它不像《北山》那樣尖銳刻露、對比鮮明,它的措辭較為委婉。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