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拉格群島讀后感(一)
讓人錐心不已的故事在這部書里俯拾皆是。就像囚徒們在詩里寫下的:在古拉格,只有死人笑得出來,因為他們終于解脫了。
古拉格的嬰幼兒死亡率極高,但是勉強活下來的孩子的處境也許還不如早早夭折的同輩:孩子們都睡在地上,午飯只有水和土豆。沒有碗和盤子,140人只有一個杯子,只有一盞煤油燈,但沒有煤油。在同一章節(jié)里,一個保育員講到她剛到古拉格時驚詫的發(fā)現(xiàn),在那里四歲的孩子只會一些互不相連的單詞。他們一般用模仿和哼哼來表達自己。她給孩子們畫個房子問是什么,孩子們答:營房區(qū)。在房子旁邊畫了一只貓,沒有孩子認得它。接著又畫了一圈農(nóng)村傳統(tǒng)的籬笆。“囚犯區(qū)。”孩子們高興地喊道。
在哈娃故事的兩頁之前,記錄著女犯營房的噩夢:破敗骯臟混亂不堪的小囚室里,每天晚上都人滿為患。雖然有著男囚不許進入的禁令,但是沒人在乎。不僅男人進去,少年犯也進去,十二三歲的男孩子成群結隊去里面破處。所有事情自然而然的發(fā)生,赤身裸體,眾目睽睽,在幾張床上同時進行。對于古拉格的女囚來說,只有明顯衰老和實在丑陋是僅有的防身手段。——別的什么也不管用。
極端殘酷的現(xiàn)實,讓囚犯之間同樣充滿了血腥的絞殺:兩個試圖逃跑的刑事犯,一般會戴上一個不諳內(nèi)情的輕刑犯,他們管這第三個人叫口糧。如果吃完了這個人,還沒有逃出人跡罕至的荒野,兩個心懷鬼胎的朋友,就會一宿一宿的睜著眼,等待著對方先于自己睡倒了,以便下手;極寒的冬天,有人在晚點名的時候倒下,一群人馬上圍過來,扒走他身上的帽子靴子裹腳布外套褲子和內(nèi)衣。衣服扒光了,倒地者的頭和手卻抬了起來,微弱但清晰的說:太冷了。之后,頭又重重落地,兩眼終于蒙上了一層薄翳。
什么樣的痛是最深的痛?就是這樣用了冷靜的筆觸,去白描這樣毛骨悚然的現(xiàn)實。你窮盡全篇,希望找到一點亮色,一個意外。但是沒有。只有無盡的殘忍和超越想像的虐殺。作者說,在奧斯維辛,你將死于毒氣室,在科雷馬,你將死于絕望。
我想這時候,你會從心里認同這樣一個判斷:能夠產(chǎn)生這樣人間慘劇的社會,一定是一個邪惡的存在。能夠產(chǎn)生這樣人道災難的制度,一定是一個非人的制度。對于古拉格,不需要哲學性的思考和一分為二的辨識,在古拉格的圍墻之內(nèi),一切的惡都在坦然的毫無羞恥的呈現(xiàn)著。鑄起它的每塊磚石都在拷問人類心靈里最基本的善惡,最起碼的是非。
古拉格群島讀后感(二)
索爾仁尼琴于去年八月份去世,當時《濟南時報》用整整一個版面介紹了他的一生。限于個人的無知,知道俄羅斯存在這樣一個具有相當影響力的人居然是在他去世的時刻。
上學期間,提起俄國作家,通常情況下能浮現(xiàn)在我們腦海的作家有:高爾基、奧斯特洛夫斯基、列夫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而我們熟悉的作品一般也只有《海燕》、《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戰(zhàn)爭與和平》等。
我所遇到的老師從未跟我提及過索爾仁尼琴,更沒有談起過他史詩般的巨著——《古拉格群島》。我想很多老師恐怕都不知道俄羅斯會有這樣一個人物,甚至聞所未聞。這更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總是籠罩著讓人長久看不到方向的黑暗。
讀完這部巨著,我腦海中一直浮現(xiàn)的是一個老人——衣衫襤褸在沒有任何權利而言的狀況下,蹲在監(jiān)獄中吃著那根本無法填飽肚皮的200克發(fā)霉的面包口糧,有時甚至因為沒有完成生產(chǎn)任務而得不到這可憐的200克。經(jīng)歷了勞改營的種種屈辱,變化莫測的人生經(jīng)歷,索爾仁尼琴僥幸存活了下來,所以才有了他這篇巨著中的“獻給沒有生存下來的諸君,要敘述此事他們已無能為力。”
索爾仁尼琴以他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搜索了大量的紀實材料,為我們再現(xiàn)了一段慘無人道的歷史時期。這個倔強不屈的俄羅斯老人,用事實告訴我們南方周末曾經(jīng)引用過的他的那句名言:“一句真話的分量比整個世界還重。”在當今這個時代,誠實——依然已經(jīng)像躺在高檔商場里柜臺內(nèi)的頂級江詩丹頓手表一樣,成為一種奢侈稀缺品。
限制思維和仇恨教育會鎖住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在控制了意識形態(tài)之后,很多人就很難跑出別人為你畫的小圈圈。()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盲從就會像發(fā)酵一樣擴散開來,愚昧的擴大再生產(chǎn)也就見怪不怪了。前蘇聯(lián),這個曾經(jīng)被我們譽為指引方向的國家,在斯大林統(tǒng)治的暴政期間,居然可以將災難也毫無保留地傳遞給中國,蘇聯(lián)有大清洗,我們有文革,災難居然可以一脈相承,這是我們的前輩遭受的難以撫平的創(chuàng)傷。沒有趕上動蕩的年代,我們是幸運的。那個時候,生命隨時都有可能不保。法律在睡覺的時候,法官就是我們的敵人。斗爭還沒開始,你就輸了,而且輸?shù)靡凰。幸運一點的保住了性命,而不幸的則永遠不可能再有說話的機會。猶豫畏縮,束手無策,聽天由命是那個時代人們普遍的真實寫照。乖戾的命運會讓一個人喪失最基本的善惡觀念,基于這種情況,人性的丑陋就暴露無遺。夫妻之間、父子之間等反目成仇互相揭發(fā)的喪失人性的丑相,蘇聯(lián)與中國曾經(jīng)何止是似曾相識,簡直就是一母同胞。
讀了《古拉格群島》后我對高爾基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有了新的認識,以前是根本不存在這種思想的。這個曾經(jīng)寫過《海燕》的作家,在視察完勞改營后沒有寫出真實的慘狀,而是做了當局的諂媚文人,高爾基在臨終前的慘景也算是對出賣自己良知的一種懲罰。一個知識分子如果在關鍵的時候喪失了良知,靈魂就足以永遠定格在恥辱的階段。
對專制的暴君歌功頌德者,在歷史被還原的時候不僅會顯現(xiàn)出其丑陋,甚至會讓他的后代蒙羞。對世界各族人民的父親斯大林的稱頌,現(xiàn)在看來是如此的荒唐,可在那個時代卻是如此的正常。連一個工廠開會,結束時都要有格式化的祝福詞,然后是長時間熱烈的鼓掌。由于一個廠領導鼓掌鼓到胳膊受不了了,才號召大家停止鼓掌坐下。第二天就以其他罪名入獄,而且檢察官最后告誡:永遠不要第一個停止鼓掌。第一個停止鼓掌不是罪名,可是卻因為這個而進入了監(jiān)獄。
那些誠實善良的人,因為不愿意犯罪卻被當作罪犯來對待。在慘無人道的肉體摧殘和精神折磨下,是什么東西在這絕望的路途中支持這些人活下來的?那不是信仰,而是仇恨所帶來的希望。
歷史已經(jīng)遠去,時間會讓災難造成的傷痛在逐漸淡化。不尊重生命的人即便再怎么美化自己,歷史終要被還原;叵氍F(xiàn)在的狀態(tài),別人以為我在夢幻的家園,我則認為別人在偏見的國度。在索爾仁尼琴逝世一周年之際,把讀完《古拉格群島》后的感受寫出來,以紀念這位卓越的知識分子。
古拉格群島讀后感(三)
前幾天我懷著崇敬的心情閱讀了諾貝爾獎獲得者索爾仁尼琴爺爺?shù)拿豆爬袢簫u》。
這本書講的是在一個很遠很遠的國家,有一個叫古拉格群島的地方,那里人們生活得非常非常的自由,每個人都有花不完的錢,他們的領導人是大家非常非常公正地選出的,而且會為大家盡心盡力地服務。但是有一群壞蛋,他們說這地方一點也不好,于是他們想盡了方法做壞事(包括破壞機器,破壞農(nóng)田,宣傳反動遺傳學,投降敵人等),于是最后他們?nèi)勘淮驍×,于是大家又過上了幸?鞓窡o比的生活耶!
從這本書里我得到了以下幾點心得:
那就是,小朋友們千萬不能說謊話。我們的天是藍的,花是香的,社會是和諧的,領導人是為我們服務的,老虎也是真的,如果說謊的話鼻子是會變長的!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