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偉大領袖,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這里給大家?guī)淼氖恰读暯街v故事》讀后感范文10篇,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進來看看,參考參考!
【一】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文章中,常常用講故事的方式傳達深意、感染他人,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理論,轉化為鮮活的故事、生動的例子,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這些故事承載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的深刻思考,深蘊中國智慧、體現(xiàn)中國道路。
《習近平講故事》這本書是從總書記數(shù)百篇講話和文章中,精選出體現(xiàn)他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的故事,加以完整呈現(xiàn)和解讀。它用109個小故事,以平易近人的語言囊括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更讓我覺得受益匪淺的是,每個小故事都配有“延伸閱讀”,還原故事語境,古今對比、中外相較,教人體悟故事背后的改革發(fā)展之道、大國外交之道、工作為人之道
通覽全書,我的突出感受就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和文章既有強大的思想說服力,又有強烈的感染力,娓娓道來,令人意猶未盡,如沐春風。
全書開篇便講廉政。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會議和學習中反復強調廉政的重要性。廉潔奉公,勤于政事,向來為儒家思想所提倡,新時代新形勢下,廉政有了更深層次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下鄉(xiāng)視察貧困村鎮(zhèn)時引用一副對聯(lián)“廉不言貧,勤不道苦”,呼吁我們各級干部,要永遠植根于群眾之中,要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學習,做官勤廉不怕貧苦。這副對聯(lián)源自河南內鄉(xiāng)縣衙,上聯(lián)是:廉不言貧、勤不言苦,下聯(lián)為:尊其所聞、行其所知,整副對聯(lián)表達的意思是君子善言踐行、勤勞廉潔不辭辛苦。想來我國古代便有除迷信治民風的西門豹,孑然一身的海瑞,一心為民的鄭板橋等官吏典范。封建官吏尚能如此,共產黨人何言不能?為官不廉,就會為利益所惑、為金錢所動,突破底線、超越法治;為政不勤,就會政怠宦成、無所作為。如果說貪污腐敗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罪行,那么溫水煮青蛙的懶政思維則更具有長遠危害。既然如此,怎樣才能既做到廉潔,又實現(xiàn)勤政?習近平總書記引用的這句話就是答案:不言貧而能廉,不怕苦而后勤,說到底還是要把自己當作人民的公仆,而不是特權的主人。
書中的勵志故事同樣發(fā)人深省。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上講話,點明90年代以來,知識三到五年便翻一番,近五十年來,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知識比過去3000年的總和還要多。這提醒我們,一定要主動加快知識更新、優(yōu)化知識結構,緊緊跟上時代的潮流。重視學習是我黨建黨以來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毛主席便是學而不倦的典范。早在延安時期,毛主席就指出過學習好比“開鋪子”,本來東西就不多,一賣完就空空如也,再開就一定要進貨,進貨就是學習本領。新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時代不同了,幾代領導人倡導學習的精神卻一以貫之,足以說明時時補充知識的重要性。黨的十九大掀開了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序幕,這正是我們開拓新境界,把握新潮流,指導新實踐的重要時期。
習近平總書記講的這些故事,有的從文化經典中來,有的從現(xiàn)實生活中來,更多的是從人民群眾中來,從工作實踐中來。通過這些故事,可以看出我們的國家領導人涉獵廣泛,繁重的日常工作之余,仍然擠出時間讀書、思考。榜樣的力量總是巨大的,國家領導人尚能如此,我們就更應該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努力實現(xiàn)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
讀《習近平講故事》,我了解了更多中國歷史、近代偉績、現(xiàn)代故事,也了解了民族的中國、世界的中國。這本書讓我相信,有治國有方的領導集體,中國人民會更加團結,中國會更有力量。
【二】
《呂氏春秋·自知》有云: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guī)矩。毛澤東同志曾說:“我們黨是一個有紀律的,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武裝的,采取自我批評方法的,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靠什么管,憑什么治?就要靠嚴明紀律。“把有紀律放在最前面”,周恩來報告中的這句話,可以看作是中國共產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密碼”。
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無不重視紀律,不僅留下了豐富的論述,而且身體力行維護紀律權威。1927年秋天,在上井岡山途中,有些戰(zhàn)士拔了百姓地里的紅薯,引發(fā)了毛澤東的思考。不久,他向部隊宣布了三項紀律,其中一項就是“不拿農民一個紅薯”,“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就是由這個紅薯引發(fā)而來的。周恩來同樣也以紀律嚴格要求自己和身邊人。延安整風時期,南方局機關每周安排一天作為黨日,某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是大革命時期入黨的老黨員,開會聽報告時總愛蹺二郎腿。周恩來看到,語重心長地說:“你這是遵守學習紀律嗎?”“黨齡越長越要遵守紀律。”
習近平同志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上曾提到“毛澤東同志特別把有紀律放在最前面,這不是偶然的。因為這是決定黨能否堅持革命、戰(zhàn)勝敵人、爭取勝利的首要條件。干部出問題,都是因為紀律的突破。必須嚴明黨的紀律,黨的各項紀律都要嚴。”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習近平同志講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故事,都是為了強調“紀律”的極端重要性。政治生態(tài)污濁,從政環(huán)境就惡劣;政治生態(tài)清明,從政環(huán)境就優(yōu)良。“遵守黨的紀律是無條件的”、“紀律面前一律平等,黨內不允許有不受紀律約束的特殊黨員”、“不以問題小而姑息,不留‘暗門’、不開‘天窗’,堅決防止‘破窗效應’”。習近平同志以“全面從嚴治黨”為基點,圍繞領導干部“如何講規(guī)矩、守紀律”這一主題,多次在不同的場合發(fā)表重要論述,強調領導干部要心中高懸法律的明鏡,手中緊握法律的戒尺,知曉為官做事的尺度。
【三】
習近平同志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到了蘇東坡貶謫南下,范仲淹登樓愿望,毛澤東詩情飛涌,沈從文駐足傾聽,進而展現(xiàn)了文學尤其是詩詞在中國的重要地位。傳統(tǒng)詩詞穿越時代而仍有浸潤心靈、啟迪人心的力量,需要讓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生活更好對接。中國詩詞是我們獨有的文化瑰寶,是沉淀在每一位中華兒女血脈里的文化基因,能喚醒每個人心底最溫暖的記憶。
《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成為一場現(xiàn)象級的文化盛宴,像一道清流直入人心、浸潤心靈。尤其是其中的飛花令這一環(huán)節(jié),仿佛讓我們看到了文人遷客站在山巔,飲酒作詩,酣暢淋漓。習近平同志曾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中國詩詞大會》所引發(fā)的古典詩歌的熱潮并不是偶然,而是先賢詩人幾千年的智慧與情感集結,是社會對傳統(tǒng)文化的長期熱愛與廣泛積累。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必將有效提升我們的文化自信,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chuàng)造條件。
詩歌讓我們或浮躁紛擾、或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中仍能保持一份心中的恬淡、寧靜,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汲取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豐厚滋養(yǎng)。蘇東坡被貶至海南儋州時,已經60余歲。他剛到時暫租公房蔽身,而公房年久失修,下雨時一夜三遷。在當時的南蠻荒島,蘇東坡不僅用“飛泉瀉萬仞,舞鶴雙低昂”記錄美麗的自然風光,而且涵養(yǎng)著物我兩忘的豁達心胸,可見詩詞的力量多么巨大。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談及生態(tài)文明建設時,習近平同志引述千古流傳的美麗篇章,正是為了從這些雋永的文字中鉤沉一個記憶中的“美麗中國”,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的“美麗中國”!
【四】
近期,研讀《習近平講故事》一書,很受啟發(fā)。該書匯編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旁征博引,以講故事的方式論述了治國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戰(zhàn)略,通俗易懂,極富感染力。無論是對內改革發(fā)展,還是對外大國外交,習近平總書記立意鮮明,論據翔實,明理服人。
總書記講故事,蘊含著深厚的哲學辯證思維,體現(xiàn)了高超的溝通明理藝術,對我們工作生活很有指導意義。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與人的交流日益頻繁,碰撞與激蕩也日益增多,善于溝通交流便尤為重要。
善于溝通是一項技巧,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通讀《習近平講故事》一書,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習總書記對話題有著全面、深入、細致的把握,站位高、寓意深,尤其是擺事實、講道理,論證恰當。培育溝通能力,要深刻領會學習習近平講故事的方式方法。一是全面分析溝通背景。一項溝通需求的產生必定是有規(guī)律的,要全面分析溝通事件的背景,需求產生的原因、處于的階段、交織的矛盾等等。只有把握了這些要素,才能對溝通事件有深入的了解,也才能注意到方方面面的細節(jié),避免出現(xiàn)紕漏或差錯。二是準確把握溝通主題。把握溝通主題,就是要明確需要通過溝通解決的難題或癥結,達到思想的統(tǒng)一、認識的一致,更好地凝聚共識、推進工作。把握主題,才能有的放矢、對癥下藥。主題弄偏了,工作方向也就歪了,就好像火車引擎很有力,但沒有朝著終點站發(fā)動,所有的努力也都將付諸東流。三是深入了解溝通對象。古語有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深入了解溝通對象,解決問題也就事半功倍。談判專家也是如此,進行談判前揣摩談判對象的性格、特點、愛好、忌諱甚至是成長規(guī)律,等等。溝通也是如此,堅持立場、明確主題,多換位思考,想想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甚至是每一個細節(jié)會給溝通對象有什么樣的影響,引導著溝通朝著事先設計的軌道上進行。四是科學采取溝通方法。方法得當,事半功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不少是采取引用故事佐證或強調的,也很注重因人制宜,因受眾不同而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因此更容易感染人、引起更多共鳴。我們具體進行溝通時,要在分析事件性質、分析溝通對象的基礎上,科學采取溝通方式方法,或柔和、或強硬,或以理服人、或以情動人,或擺事實、或講道理,把溝通需求科學、高效的解決。
高超的溝通能力體現(xiàn)一個人的洞察力、辯證力、執(zhí)行力。培育善于溝通的能力也絕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我們在工作生活實踐中鍛煉、積累、提高。
【五】
拿到何部長推薦的《習近平講故事》這本書后,我被書中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吸引著,很快就讀完了。這些故事講述生動,內涵深刻,為我們學習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109個故事篇篇精彩,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三則,在這里和大家共同分享。
第一,“為政先修身”的故事(第53頁)。文中講述了鄒忌、諸葛亮、范仲淹、文天祥等我國歷史名人修身的故事,他們都因崇高品格而被后世代代傳頌,構成了前后相續(xù)而又一以貫之的價值圖譜,為我們樹起了鍛造品格的標桿。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黨員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在于修其身、治其心、養(yǎng)其德,只有修煉內心、鍛造品格,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領導干部。
做人是做官的前提。習總書記高度重視干部的道德修養(yǎng),“三嚴三實”擺在首位的就是“嚴以修身”,習總書記也多次引用“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為政于天下”來強調干部加強自身修養(yǎng)的重要性。具體到全市組工干部的修身立德,何偉部長也非常重視,先后提出了“為政做人八要”、“ 踐行三公二十二正
做優(yōu)秀組工干部”、“青年干部健康成長六要”、“同事相處六要六不要”等要求。7月6日,何部長在全市組織系統(tǒng)“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專題黨課暨學習交流會上,又圍繞講政治、講學習、講正氣、講奉獻、講團結、講紀律、講道德等七個方面對組工干部修身立德作了進一步闡釋。何部長的要求涵蓋了加強黨性修養(yǎng)、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等多個方面的內涵,為組工干部修身立德指明了具體的方向。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何部長關于組工干部修身立德的一系列要求,將其作為一面鏡子,從里到外、從上到下反復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擺自身不足,明確前進方向,努力做一名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優(yōu)秀組工干部。
第二,“不貪一時之功”的故事(第56頁)。故事講述了右玉縣委一張藍圖、一個目標,一任接著一任、一屆接著一屆率領干部群眾堅持不懈干,經過60多年的努力,最終把“不毛之地”變成了“塞上綠洲”。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干事創(chuàng)業(y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要有久久為功、利在長遠的耐心和耐力。
“功成不必在我”是一種崇高的共產主義理念,革命戰(zhàn)爭年代,無數(shù)仁人志士明知眼前的付出不可能得到現(xiàn)實回報卻義無反顧、視死如歸。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仍然是從政之人應當堅守的工作準則和職業(yè)道德?梢韵胂,如果右玉縣換一任領導就換一個發(fā)展思路,就會使群眾無所適從、干部無從抓起,從而造成人力和物力浪費,最終一事無成。黨員干部要養(yǎng)成“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需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維護群眾利益作為謀事創(chuàng)業(yè)的出發(fā)點和著力點,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要像接力賽一樣,朝著既定的目標,一棒一棒接著干下去,為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與社會和諧穩(wěn)定貢獻力量。
第三,“身影與聲音”的故事(第68頁)。故事講述了云南怒江傈僳(lì sù)族自治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高德榮“用身影指揮人,而不是用聲音指揮人”的從政體會。高德榮心系群眾,崇尚實干,一天跑六個村、看十多個項目建設點、走上百里山路。為了高山雪線下的一條長隧道,上下奔忙,歷時三年多終于打通。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領導干部要以實干為準繩,以群眾為旨歸,率先垂范,身先士卒,為群眾多辦實事、辦好事。
習總書記強調:“干部干部,干是當頭的。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yè),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擔當是黨的干部應有的政治品質和基本態(tài)度,折射出一名共產黨員的無私境界,把全部心血付諸事業(yè)、奉獻給人民,不張揚、不炫耀,勤奮工作,不計得失。這讓我想起了習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的“全國優(yōu)秀縣委書記”廖俊波,在廖俊波的車上,常年放著一床被子,車里成了他辦公、睡覺的地方,經常一天才睡4個小時,公務用車4年就行駛了36萬公里,他曾經3天跑了4個省份、會見了6批客商,用69天拿下了別的城市1年多都沒有拿下的項目。“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常態(tài)下,我們應該始終保持一種求真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狀態(tài),保持嚴謹細致、擔當作為的工作作風,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靜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不斷創(chuàng)造經驗、打造品牌,培樹亮點、彰顯作為。同時,還要充分發(fā)揚組工干部“人梯”精神,在工作中實現(xiàn)“忘我”境界,甘作“鋪路石”、架“凌云梯”、當“孺子牛”,對別人的進步由衷高興而不“眼紅”,真心欣慰而不“心動”,以實際行動樹立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
【六】
近日閱讀了《習近平講故事》一書中的一則廉政故事
“四知拒金”,這則故事是習總書記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講到的,故事講的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學者楊震在為官期間清正廉潔,當有人深夜懷金相贈說:“幕夜無知者”時,楊震義正詞嚴地駁斥道:“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當老朋友勸楊震為子孫購置產業(yè)時,楊振說:“使后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這就是“四知拒金”典故的由來。
由這則故事聯(lián)想到十八大以來被查處的一個個官員,他們就是喪失了作為人民公仆的的覺悟,一些領導干部認為手中有了權力,便出賣手中的權力來滿足自己的一己私欲,認為不享受白不享受,拿著公家的錢大肆揮霍,這樣長期的舒適生活,使人形成了惰性,怕吃苦,怕受罪,要想獲取享受所需的資金,就利用手中的權利來做交易,最終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淵,成了千古罪人。
通過閱讀《習近平講故事》中的廉政故事,筆者認為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一定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到自重、自律、自醒,排除非份之想,常懷律已之心,常修為官之德,黨員領導干部必須講覺悟,因為有覺悟方能養(yǎng)正氣、去邪氣,也才能贏得群眾的擁護和愛戴,才能鞏固我黨的執(zhí)政之基。
【七】
《習近平講故事》一書是由人民日報社組織編寫、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的經典之作。習近平總書記是個講故事的高手。他喜歡用生動的故事來說明道理,尤其是從歷史故事中尋找借鑒。習近平總書記說,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fā)展及其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是前人的“百科全書”,領導干部讀點歷史,有助于提高文化素養(yǎng)和思想政治修養(yǎng),有助于提高工作能力和領導水平。
該書從習近平總書記數(shù)百篇講話和文章中,精選出體現(xiàn)他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的109則故事,加以完整呈現(xiàn)和解讀。這些故事高大上、接地氣,既展現(xiàn)文化軟實力,又具有實踐指導性,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吸引力和穿透力;這些故事具體而生動、通俗而深刻,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打開了一扇窗口;這些故事涉及古今中外,時間跨度大,涉及人物多,故事來源廣,講述語境豐富,真可以說是一部迷你版、袖珍版的中國故事。
該書分為對內篇和對外篇。對內篇包括廉政、品格、勵志、治理等;對外篇側重于人民友好、國家交往、文化融通、歷史情感等。每則故事在引用原文之外,還配有“延伸閱讀”,用以豐富故事細節(jié),還原故事語境,讓讀者更好地體悟故事背后的改革發(fā)展之道、大國外交之道、修身為人之道。
通覽本書,我的突出感受就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和文章既有強大的思想說服力,又有強烈的文化感染力,娓娓道來,如沐春風,令人意猶未盡,回味深長,讓人想聽、愛聽、聽得過癮,讓人受益匪淺。習近平總書記的每個故事都是經典……
例如,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是廉政與勤政的楷模,我們各級干部一定要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學習,努力做到“廉不言貧,勤不道苦”,這樣,我們就能永遠植根于群眾之中。習近平總書記引用的“廉不言貧,勤不道苦”,源自河南內鄉(xiāng)縣衙東賬房懸掛的一副楹聯(lián),上聯(lián)是:廉不言貧,勤不言苦,下聯(lián)為:尊其所聞,行其所知。這副楹聯(lián)上聯(lián)的意思是,真正廉潔的人,不會講自己如何清貧,真正勤政的人,不會抱怨自己如何辛苦。下聯(lián)的意思是,君子崇尚他所聽到的善言,努力踐行自己所認知的理念。
廉潔奉公,勤于政事,向來為儒家思想所提倡,是歷代為官從政者應具備的品德。真廉潔者,從不言貧,真勤政者,從不言苦。知行合一,行勝于言,才是為官之道。
“廉”字打底、“勤”字當頭,是領導干部安身立命的基本坐標。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三嚴三實”,“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chuàng)業(yè)要實、做人要實”。廉政和勤政是題中應有之義,領導干部既要做“廉吏”,又要當“勤官”,既要廉政,又要勤政。中國歷史上有不少官吏既廉又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要求自己做到“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欲以身殉社稷,躬親庶政,不舍晝夜”的司馬光,“于物淡然無所好”,“惡衣菲食以終其身”。封建官吏尚能如此,共產黨人何言不能?為官不廉,就會為利益所惑、為金錢所動,那么所謂作為就會是亂作為,就會突破底線、超越法治、擺脫約束,就會產生負面效果。為政不勤,就會政怠宦成、無所作為。如果說貪污腐敗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罪行,那么這種懶政思維,則更加具有隱蔽性,更難以察覺,如同溫水煮青蛙,從長遠來看其危害不容小覷。不廉或者不勤,都與執(zhí)政為民的要求背道而馳,更何談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擁護?那么,領導干部怎樣才能既做到廉政,又實現(xiàn)勤政?習近平總書記引用的這句話就是答案,不言貧而能廉,不怕苦而后勤,說到底還是要加強內心修煉和黨性修養(yǎng)。
2004年12月26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與瑞安市基層干部座談時,講述了子產治鄭、子賤治單父、西門豹治鄴這“三不欺”的故事。
習近平引用的故事出自《史記·滑稽列傳》,載:“傳曰:‘子產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誰最賢哉?辨治者當能別之。”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對此作了進一步闡釋:“循吏傳記子產相鄭,仁而且明,故人不能欺之也。子賤為政清凈,唯彈琴,三年不下堂而化,是人見思,故不忍欺之。豹以威化御俗,故人不敢欺。”
子產相鄭的故事在《史記·循吏列傳》等多個文獻中都有所記載。子產,春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子產先后輔佐過鄭簡公、鄭定公兩位國君,長達20余年。子產治理鄭國時,明察秋毫,親力親為。他整頓田制、作丘賦、鑄刑書、改革用人制度等,勵精圖治,贏得百姓愛戴。子產去世時,百姓痛哭:“子產去我死乎!民將安歸?”
子賤治理單父的故事出現(xiàn)在《呂氏春秋》和《說苑》等多部文獻中。子賤,春秋末期魯國人,為孔子的學生。曾被魯國國君任命為單父宰。《呂氏春秋》中記載:“宓子賤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子賤治理單父,為政清凈,善于用人,從而贏得了“鳴琴而治”的美名。同樣治理過單父的孔子學生巫馬期問子賤,何以做到“身不下堂而單父治”?子賤回答:“我之謂任人,子之謂任力。任力者故勞,任人者故逸”。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在《史記·滑稽列傳》中有詳細的敘述。西門豹,戰(zhàn)國時期魏國人,著名政治家、水利家。他任鄴縣縣令前,魏文侯找他談話,告誡他“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足踐之不如手辨之”的從政方法。西門豹就任后,遵循國君教導,首先開展了調查研究工作,了解到鄴地最大的問題是給河伯娶婦這一陋俗。他進而實行嚴格的法律,將散布謠言的巫婆扔進河中以儆效尤,之后又興修水利,治理了鄴地的水患。
子產、子賤、西門豹治理不同的地方采取的方法也不同。子產明察秋毫,百姓不能欺騙他;子賤清靜無為,百姓不忍欺騙他;西門豹嚴刑酷法,百姓不敢欺騙他。
習近平講述這個“三不欺”的故事,意在說明治國理政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辦法,“工作方法要不斷總結、不斷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
當今世界高水平的足球賽,僅講個人技術水平,單靠個人的腳下功夫,恐怕已經不合潮流了。破門主要靠隊員們的有機結合,配合意識已經成為綠茵場上重要的戰(zhàn)術意識。一位著名足球評論家評論阿根廷足球隊痛失第12屆世界杯冠軍一戰(zhàn)時說:“馬拉多納作為一名球星,在場上只注意個人而不注意集體,阿根廷球星個人主義的踢法,終于導致他們與本屆世界杯冠軍絕緣”。球迷常批評某個隊員“盤帶過多”,就是討厭這個隊員過分賣弄自己的個人技術,而破壞了有機配合,以至失去了破門機會。
一個地方的經濟工作,上下左右要形成一個整體。各個部門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都是整體中的一個部分,不能獨立于整體之外,也不能和其他部門割斷關系。習近平總書記以足球為喻,闡明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問題:部分之間有機融合,整體的力量就會倍增;部分之間相互掣肘,整體的力量就會削弱。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強調治國理政過程要注重協(xié)調配合,“身在兵位,胸為帥謀”,始終從大局出發(fā)考慮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講的這些故事,都是從歷史傳承中來,從文化經典中來,從現(xiàn)實生活中來,從人民群眾中來,從工作實踐中來,是最值得點贊的中國故事。通過講述中國故事,讓后代了解歷史,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人民更加團結,讓中國更有力量。
【八】
當下互聯(lián)網時代,信息高速發(fā)展,已然沒有走“30里”路的必要了,但是習近平總書記年輕插隊時那種求知的精神我們人人都應當學習,現(xiàn)在人和書和知識的距離近了,惰性卻強了,足不出戶、唾手可得的書籍,很多人卻沒有拿起來的欲望。不是書本重了,而是人們對于精神世界的建設工程松懈了。
當下的年輕人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應當摒棄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崇洋媚外的錯誤思想,通過不斷地學習糾正自己的價值觀,就像“岳母刺字” 一般,精忠報國刺在背上雖然看不見,卻因為疼而銘記在心,永生難忘,總書記形象地比喻價值觀的養(yǎng)成是“扣扣子”: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
同時,也要拒絕悲觀與等待。總書記的家鄉(xiāng)有個青年患有小兒麻痹癥,但是他并沒有放棄自己的未來,也沒有悲觀地結束自己的生命,而是通過學習繪畫、攝影,不斷地辛勤付出,成為了人人羨慕的“萬元戶”,這就是習總書記的形象比喻“有些人往往一心想摘取遠方的薔薇,卻反而把身邊的玫瑰踩在腳下,忘記了一切大事都要先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這是對于青年的警醒,應當有遠大的抱負卻也不能忘記身邊的玫瑰,腳踏實地地干好可望可及的事情,才會有機會摘取遠方的薔薇。他也提醒青年同志要保持奮斗精神、奉獻精神,自古英雄出少年,切莫浪費了人生中的大好時光,真正利用好意氣風發(fā)、頭腦靈活、精力旺盛的時期,在他看來,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這是“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歷史規(guī)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青春責任。
全書涵蓋范圍過廣,怕是用千字難以概況與總結,所以從中摘取深有感觸的故事與細節(jié),用自己的理解加以描述,都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本書的奧秘仍舊在這一翻一合之間,人生哲理也存在于這字里行間,前人走過來我們一生也走不完的路,泥濘的土路、艱苦的長征路以及危機叢生的山路,才終于取得了真經,我們應當認真學習來之不易的經典巨著,將共產黨人凝結的心血融入自己的血脈。在理論學習上要有“望盡天涯路”這般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更要勤奮努力,舍得付出,即使是“衣帶漸寬”也“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并且在學習和實踐中“眾里尋他千百度”,最終“驀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領悟真諦。
這是一本不可多得,卻唾手可得的好書,早已引發(fā)了我對人生的深思,希望這樣的故事未完待續(xù),每每翻開這本書都能做到開卷有益。
【九】
習近平同志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到了蘇東坡貶謫南下,范仲淹登樓愿望,毛澤東詩情飛涌,沈從文駐足傾聽,進而展現(xiàn)了文學尤其是詩詞在中國的重要地位。傳統(tǒng)詩詞穿越時代而仍有浸潤心靈、啟迪人心的力量,需要讓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生活更好對接。中國詩詞是我們獨有的文化瑰寶,是沉淀在每一位中華兒女血脈里的文化基因,能喚醒每個人心底最溫暖的記憶。
《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成為一場現(xiàn)象級的文化盛宴,像一道清流直入人心、浸潤心靈。尤其是其中的飛花令這一環(huán)節(jié),仿佛讓我們看到了文人遷客站在山巔,飲酒作詩,酣暢淋漓。習近平同志曾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中國詩詞大會》所引發(fā)的古典詩歌的熱潮并不是偶然,而是先賢詩人幾千年的智慧與情感集結,是社會對傳統(tǒng)文化的長期熱愛與廣泛積累。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必將有效提升我們的文化自信,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chuàng)造條件。
詩歌讓我們或浮躁紛擾、或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中仍能保持一份心中的恬淡、寧靜,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汲取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豐厚滋養(yǎng)。蘇東坡被貶至海南儋州時,已經60余歲。他剛到時暫租公房蔽身,而公房年久失修,下雨時一夜三遷。在當時的南蠻荒島,蘇東坡不僅用“飛泉瀉萬仞,舞鶴雙低昂”記錄美麗的自然風光,而且涵養(yǎng)著物我兩忘的豁達心胸,可見詩詞的力量多么巨大。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談及生態(tài)文明建設時,習近平同志引述千古流傳的美麗篇章,正是為了從這些雋永的文字中鉤沉一個記憶中的“美麗中國”,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的“美麗中國”!
【十】
每天叫醒我們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在中國夢逐漸走近千家萬戶,走進人民心中的時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國夢就并不遙遠。而邁向成功的路絕不是一帆風順的康莊大道,總要經歷風雨的洗禮。要經受住困難的考驗,就必須戒驕戒躁,用一顆堅韌的平常心沖破磨難,迎接勝利。
戒驕戒躁要求廣大基層干部發(fā)揮鋼筋地基作用。《政治家的抱負》一篇中用王安石和馮夢龍截然不同的例子,告訴廣大基層干部:位子不高但是責任很大;鶎痈刹渴桥c人民群眾聯(lián)系最緊密的,距離最貼近的,必須肩負起一名人民公仆的責任,踏實做好本職工作,深入群眾,傾聽群眾的呼聲,注重實干,為民服務。習近平總書記用形象化的故事闡述了一個主旨,就是希望將黨的優(yōu)良作風滲透到每一名基層干部心中,讓他們牢記自己的使命,無論初出茅廬還是身處暮年,都發(fā)揮光和熱溫暖百姓。
戒驕戒躁要求黨員干部有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正確看待權利,規(guī)范使用權力,這是所有黨員干部心中必須扶好的一桿秤,當天平往金錢與利益,貪婪與自私傾斜,那一定違背了初心。所謂“人之初,性本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心一直漂浮在官場上使人越來越浮躁,生活在群眾中才能過的更踏實。走下權力的高臺,黨員干部的本質還是一位群眾,一名普普通通的百姓,權力帶來的不是耀武揚威的資本,而是為民服務的責任。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像正考父一樣“三命而俯”,工作上銳意進取,做人謙虛謹慎,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點,讓群眾的地位更高一些。
戒驕戒躁要求文學創(chuàng)作有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断衽R粯觿趧印芬黄,從標題就體現(xiàn)出文藝巨制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孜孜以求,消除浮躁,靜下心來專心踏實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才能流芳百世,為人贊頌。如今的網絡媒體時代,信息流通的速度越來越快。文學逐漸在一些年輕一代心中猶如速食一般,只為“果腹”不求“美味”。文學恰恰是最“愛美”的事物,紙質傳媒被多媒體傳媒代替的同時,流失了創(chuàng)作者的匠心與閱讀者的耐心。浮躁之氣一旦成風,文學作品的質量就將急劇下滑。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領悟到“燈火闌珊處”所蘊藏的真諦,才能使文學創(chuàng)作“更上一層樓”。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