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長談》是一部由秘魯作家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著作的小說,該書劇情豐富,耐人尋味,網(wǎng)友是怎么評價這本書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歷經(jīng)20天總算讀完本書了。從一開始對新文體的新鮮和不適應,到慢慢習慣、被重重謎團抓住,再到思路逐漸清晰、卻對主角越發(fā)不能容忍,直到最后讀完全書,突然覺得除了失落和空虛,已經(jīng)不知道該說什么了,這就是閱讀過程中的情緒波動情況。
第一次接觸結構現(xiàn)實主義小說,初讀覺得有點兒意識流的意思,但慢慢地又覺得兩者差距很大,讀到最后覺得除了寫法都比較零散之外,似乎沒有什么共同點了。但無論如何,個人還是不太喜歡這種文體。本書與其作為小說,不如把它當作劇本更合適一些。
說完一堆題外話,還是回到故事本身吧。故事的主線是三段對話:小薩-安布羅修、小薩-卡利托斯、費爾民-安布羅修。
從一開始,小薩的那句“我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倒霉的”和那幾個類似于“蠕蟲”的名詞就一直盤旋在我腦海里,然而讀完小半部分,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被帶溝里了。
嚴格來說,小薩算是當時的幸運兒。雖然社會制度非常腐朽、黑暗,等級制度非常森嚴,但他身在權貴家庭,家人對他關愛有加,然而他除了作卻毫無作為。他總是沒事給自己找罪受,對自己給別人帶來的傷害卻熟視無睹,套用《了不起的蓋茨比》里的一句話,他在潛意識里總是“指望茫茫大海來把自己的垃圾沖走”。
由于本書和《蓋茨比》同步進行,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小薩的性格和蓋茨比,甚至和內(nèi)斯,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某個瞬間,我突然意識到自己跟小薩比起來,似乎也沒有好到哪里去。遇事總喜歡退縮,而不是迎面直上,然后給自己找各種借口,替自己找補回來。對自身要求過低,雖然經(jīng)常會有各種美好的理想,但大多數(shù)時候也只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此外,從政治意識形態(tài)來說,小薩其實也代表了沉默的大多數(shù),不止在秘魯。
綜上所述,小薩這個角色塑造得還是比較成功的,至少有點代表性,雖然不太討喜。本書整體來看也還是可以的,雖然內(nèi)容形式我也不太喜歡。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