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運里的錯》是一部由謝琳·伍德蕾和安塞爾·艾爾高特等主演的愛情電影,影片劇情豐富,網(wǎng)友們對這部電影也是給出了不錯的評價,一起去看看吧!
01
兩年前就拿到原著,但是從未拜讀。因為聽說是兩位癌癥晚期患者的愛情故事。但我最終播放了改編的電影。
故事就一點點地展開,一步又步,走到我心里。這不是兩個青春期孩子的故事,但是他們的智慧是超乎常人的。也許正因為很多人終其一生不能理解愛與死,作者托兩個青春期孩子的視角,講述出的道理,便簡明而又深刻;他把一個如此沉重的話題,描繪出美好,且不乏真實。這個視角,有著少年的純粹,也不乏成熟的思考。
我看到了兩個中心議題。
第一個是,我們常常陷入一個思想陷阱,就是我們是獨特的,這個世界是圍著我們轉(zhuǎn)的。但是真正令我們獨特的不是我們活得多知名,多博愛,而是我們?yōu)樽约簽閯e人留下的記憶。
第二個是,如何踐行“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沒有誰能永遠活著,我們也終將遺忘。對于海塞爾,她難解的心結(jié)是自己離去之后母親將完全喪失自我直至消亡;對于古斯,是自己未曾擁有精彩的人生。酗酒的作家作為一個失去女兒的父親,成為了海塞爾眼中失去自己的母親,鋒芒畢露,終其一生再難正常生活。但是希望出現(xiàn)在海塞爾的媽媽身上。她付出了太多,終于重新開始生活,準備為擁有相似經(jīng)歷的家庭貢獻經(jīng)驗和力量。
難以忘卻古斯的笑容和幽默。這樣的勇氣,何等難能可貴。也難怪他沒有虛度自己的一生。
電影播放結(jié)束我再次看到海報的時候,突然明白,兩個人從沒有并肩躺在草坪上,但是August在她心里,從未離開。
02
我很久很久不看情感類的電影,很久以前我還是看的,但是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我就只看劇情類的電影,懸疑,驚悚。我喜歡在電影里面看到對哲學(xué)對人生對宇宙的思考,那樣我覺得有意義,我覺得人類的情感不過是稍縱即逝的東西,沒有人會陪你到最后。
這部電影是我在網(wǎng)易云音樂的評論里看到的,而且是兩次在喜歡的歌下面看到。所以我來看不抱什么希望,因為癌癥題材,結(jié)局,過程也許都是那么回事。就像感情,我知道就是那么回事,即使有人能愛你一輩子,那也不過是他的一輩子。
這部電影差不多就是回答了這個問題,一切都是會結(jié)束的,朝菌晦朔,可是在這世界上,我依然愛你,是的,我們都會都變成過去,會變成曾經(jīng),地球有一天會被太陽吞沒,我會因為種種不再愛你,可是這些都掩蓋不了,我愛過你這個事實。
我愛了你,這已經(jīng)是事實了。我已經(jīng)來到這個世界上了,我就已經(jīng)存在了,即使我的存在對于宇宙的恒久來說,不過是眨眼的一瞬。但是我的生命里發(fā)生過的事都不是一瞬,對我來說是永恒的記憶。如果就像佛教說的,人有下一世下下世,那些對于別人一瞬間的事,會永遠伴隨著我,存在于我的阿賴耶識中。
情感對于人類既是短暫的又是長久的,既是庸俗的又是高尚的。我們每個人都人手一份情感,可是每個人都擁有限量版的愛。情感能成為人類歷史上永恒的主題,不是沒有道理的。
但我以后還是依然會看懸疑類的電影,因為有些情感滿溢,反而會讓你忘記現(xiàn)實。
03
在兩個不同的時期看過這部[The Fault in our Stars],一個是大一,一個是現(xiàn)在。剛上大學(xué)的時候,很單純,戀愛也沒談過,但已經(jīng)被這部電影深深吸引了。首先兩個年輕演員的表現(xiàn)力太好了,Hazel的善于思考、對生活的無奈,Gus的生性樂觀、少年的自命不凡,讓你感覺他們就像身邊普通的男女同學(xué)(在這之后,他們也都分別有很出色的作品,女主Shailene Woodley的大小謊言和男主Ansel Elgort的極盜車神)。當(dāng)時被他們的堅強打動,覺得他們倆之間的愛情美好又令人惋惜。最近翻出來又看了兩遍,相同的是每一遍淚水都模糊了雙眼,不同的是,現(xiàn)在有了感情經(jīng)歷的我,更加成熟的我,四年之后在看這部電影,有了新的感觸和領(lǐng)悟。
第一層新的理解來自對人物的理解,影片中不同角色的塑造都很豐滿和獨立,但我主要想談兩個人物——沒長大的Hazel和閱盡滄桑的Van Houten。這兩者的沖突其根源是因為少年世界和成人世界存在的矛盾,當(dāng)彼此妄圖說服對方,嘗試理解、包容的過程宣告失敗,剩下憤怒的少女和無可奈何的大人。Hazel因為自身的經(jīng)歷和善于思考,思想上已遠遠成熟過自己的同齡人,在互助會上的發(fā)言已可見一斑。但不可否認,她仍然和大部分孩子一樣,拒絕接受真實世界的殘酷面,渴望從書里的happy ending尋找內(nèi)心的寄托,而去逃避現(xiàn)實生活復(fù)雜的、難以給出答案的問題。這就是她反復(fù)閱讀的[莊嚴的痛苦]這部小說的原因,因為在里面她得到最大化的共情,看到了掙扎的自己,她終于找到了一種生活的參照方式,不再徒有無助和心灰意冷。
但她心里還有一個疑問,在書中并沒有得到解答,就是如果她有一天不幸離世后,她的家人會如何?這種擔(dān)憂折磨著Hazel,讓她難以無所顧忌地去擁抱生活和愛,所以她急切追問Van Houten事情的發(fā)展,她天真的以為這個“偉大的作家”會告知她答案。Poor children,她們渴望獨特,卻又渴望被領(lǐng)導(dǎo)?僧(dāng)Hazel和Gus踏進Van Houten家里的那一刻,隨處散落的信件,酗酒的Van Houten,甚至還穿著睡褲,這一切擊垮了她的預(yù)期,為之后的暴怒埋下了引線。太渴望一個答案,一個明確的引導(dǎo),Van Houten抽象的交流在Hazel眼里只是一場滑稽的表演,在Van Houten將現(xiàn)實的冷酷撕扯到她面前,她開始憤怒、失控,這一趟她注定得不到她想要的那個答案。
再說Van Houten,他不只是一個傲慢的大人,他邀請Hazel和Gus來,說明他其實對癌癥青少年患者十分關(guān)心。他有他悲傷的故事,尤其是在看到Hazel和Gus后,相似的遭遇讓他再次聯(lián)想到他過世的女兒,Hazel對一個虛擬小說的執(zhí)著和依賴,讓他再次感受到癌癥患者的絕望。他拒絕回答Hazel的問題。很多觀眾或讀者覺得他就是瞧不起別人,用看似高深的隱喻完成對周圍人智商上的碾壓。但我認為對Van Houten,這不完全是公正的審判。Hazel不過是個孩子,想要應(yīng)付她的問題,應(yīng)該不難,可的確難到了Van Houten。
關(guān)于小說中Anna的家人,他不能給一個積極美好的回答,因為按照他所經(jīng)歷的,事實并非如此,他不忍心也不能欺騙Hazel;他更不能告訴她真相,因為這相當(dāng)于掐斷了她們的希望。因此,他選擇逃避,用瑞典語的音樂讓自己重新陷入麻木的狂歡之中,聊Zeno’s paradox中永遠跑不贏烏龜?shù)你U,讓人不明所以(不過該悖論在有意無意間,給了Hazel意識到和Gus之間在有限時間里的無限的美好,在Gus的模擬葬禮中被Hazel引用)。他希望Hazel能夠走出牛角尖,用新的視角去看當(dāng)前的困境。Poor adults,他們嘗試向孩子灌輸她們無法理解的事情,不過只有等她們真正經(jīng)歷了,才能明白這一切,才能長成大人,不是嗎?就像Hazel經(jīng)歷了Gus的離去后,也不再需要Van Houten的答案了。
第二層新的理解有關(guān)愛情。奇葩說第四季有個情景假設(shè)辯題:[通過時光機器穿越到十年后,看見那時和你在一起的并不是現(xiàn)在想在喜歡的人,還要不要追?]這看似是個天馬行空的命題,在這部電影里卻是個不能回避的問題,對Hazel和Gus,包括對他們的父母,因為Hazel和Gus這一類的孩子時刻都面臨著死亡的威脅,怎敢談未來。Isaac和他女友每天互道無數(shù)次“always(永遠)”,在他們break up之后,Hazel安慰Isaac:“有時候,人們做出承諾時并不明白真正的含義”。于是,自知無法天長地久的Hazel和Gus不說這個詞,他們每晚結(jié)束聊天時用互道“okay”結(jié)束,“okay“從此變成兩人之間心照不宣的秘密情話,這不比偽善的"always"更加真誠、溫暖嗎?我不禁在想,如果在一段感情中,追求的不是“永遠”,那我們渴望的又是什么,是為了短暫的陪伴,是為了填補心靈的空虛,是為了被理解被認同的愉悅,還是為了讓我們的疼痛得到感知?
我太喜歡Augustus在里面的一句話了“You don't get to choose if you get hurt in this world, but you do have a say in who hurt you.”Hazel一開始一直害怕自己在一段感情中陷的太深,她對一直以她的生活為中心的父母也有很深的內(nèi)疚,因為她知道自己是一個定時炸彈,一旦引爆,最先受傷的就是身邊這些愛她的人?蒅us這個樂天派出現(xiàn)在她身邊,改變了她,讓她明白愛也是一種榮幸,其中的痛也是一種榮幸,有自己所愛所求之人是多么幸運的事情。我想到了之前在電影[Call me by your name]里的一段話“為了快速愈合傷口,我們把自己弄得傷橫累累,以至于到了三十歲得年紀,我們都麻木了。等再去重新開始一段感情的時候,我們得付出變得越來越少。但是,如果是因為怕受到傷害,就拒絕體驗這一切,多么浪費啊。無論是我們的心還是身體,都只被給予一次,現(xiàn)在你感到悲傷、痛苦,不要抹殺這種感覺,因為快樂也交織在其中。”在愛一個人的過程中,我們變得勇敢,變得細膩,變得更能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變得容易笑,也更加容易哭……這些,不是愛人給我們最大的財富嗎?
這部電影遠遠不只帶我們了解癌癥青少年患者的生活,推薦你有空的時候可以看看。
04
海瑟(女主)是最后超脫了嗎?
癌癥的使人疲憊,讓人身體機能不斷減弱,弱到不敢有太多的欲望,弱到連許愿也成了一種活下去的信仰。
如果說,欲望是人類之身的惡魔,那么有時候也得順從著惡魔的尾巴,我們才能看到新生的光,天使的光不是嗎?所以那些欲望,年輕人享受生活的欲望,像沃特(男主)對叼著煙卻不點,像癌癥病人還能在社團康復(fù)小組中調(diào)情,像海瑟一遍遍讀著《莊嚴的悲傷》,像男女的愛啊,與肉體的結(jié)合啊,一起在白骨廣場吃著難吃的三明治啊,用舌頭感受香檳里的星星啊,吃具有荷蘭風(fēng)味的蘿卜燉肉米飯啊,像希望爸爸媽媽不要為了孩子而丟失了自己的生活,孩子因此所感到的愧疚啊,孩子又希望是他們的唯一寶貝,因此矛盾所表現(xiàn)出的叛逆與依賴啊,像害怕死后被人遺忘又不得不在生命的旅途中學(xué)會被世界遺忘的超脫啊。那些人性的欲望,或者說希望,無論怎樣,都是活下去的一些動力。他們就好像生命的燃料,讓我們能有勇氣和精力不斷在生命的短途中好好體驗人生,跑下去。
直到,有一天,我們,他們,你們,變成一顆星星,一顆宇宙中小小的塵埃,把人間的生命傳遞給下一位,把生命歸于宇宙的無限。
在生命短暫的旅行中,我們飽經(jīng)悲歡離合,我們在我們相應(yīng)的年紀里,幾乎都品嘗著人間之情之欲到了極致。像癌癥病人化療的疼痛,這些沒有體驗過的常人怎能靠著想象得來,我們只能從小海瑟伸出來的九根手指頭——表示疼痛的程度,明白雖然疼痛,雖然是這么直觀的肉體之苦,但我依舊沒有放棄活下去的希望。醫(yī)生表揚小海瑟勇敢,小海瑟說:我只不過是想留著最痛的。是的,那沒有被伸出來的一根手指就是活下去的希望。
就像沃特在耶穌之心社團留下了最后一個愿望。
沃特選擇了分享 ,他把愿望分享,所以在他的命運旅程中,他體驗到分享愛與希望的快樂。原來,愿望不是留給自己而是分享用的。原來,我們?nèi)讼胍牟⒉欢,我們只是太害怕孤獨,我們只要在陪伴中分到一點合理的享受,我們就很快樂。因為我們把愛分享了出去,我們就把自己分享了出去,他們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
然而,美好,總是容易流逝。我們看看海瑟最喜歡的《莊嚴的悲傷》的作者怎么解答這個問題的。
他說,烏龜在后,我們在前,我們只能改變距離,卻無法去除距離,因為即使從0——1也有無限的距離(可能性),我們能做的,只是在生命的律動里明白,我們正在經(jīng)歷的就是永恒的生命。所以即使只是活了一小會兒,我們也是永恒的,只要我們能體悟出那些可能性。這些,爸爸媽媽愛人朋友代替不了。
就像我們也代替不了他們一樣。
這是那位瘋癲作家從早年喪女的體驗中悟出來的。
那么從這樣的角度來看,逝者其實真的是與我們永存的,只不過我們之間的不在牽絆與糾葛。
所以悼詞是給生者的,寬慰他們的,喪禮是一種給生者的儀式,讓他們開始學(xué)習(xí)放手。
我們很美好,海瑟和沃特和爸爸媽媽和朋友以撒,以及那些看起來很搞笑耶穌之心的成員,只不過是海瑟以她,一個有些叛逆少女的眼睛看到的,一個首次接受社團活動的有些傲慢的小姑娘眼中看到的,搞笑,而已,其實每個生命都是宇宙塵埃在人間無限的旅程,不是嗎?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zé)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xí)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