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戰(zhàn)》是一部由孫紅雷、古天樂和黃奕等主演的動作犯罪電影,影片劇情精彩,畫面精致,網友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是怎樣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01
幾天前刷網易云音樂的短視頻,看到孫紅雷(飾緝毒隊長張雷)與譚凱(飾毒販子昌哥)與古天樂(飾毒販子蔡添明)飆戲的一小段。下面評論也說這片子好看。這是看這部2013年電影的起因。
電影開頭是古滿臉蒼夷地開著車撞進了一家小飯館,送進醫(yī)院時被孫看到,孫嗅了嗅古的手,馬上判斷這是販毒的。不愧是緝毒隊隊長,鼻子果然靈。在中國制造或販賣毒品50克以上就判死刑了,孫如是說道。被抓起來的古馬上棄暗投明,表示愿意當間諜配合抓上線的毒梟標叔,以爭取緩刑。好戲開始,孫假扮哈哈哥,與制毒販子標叔昌哥過招。隨著局勢發(fā)展,古供出其實標叔只是個傀儡,真正的幕后老板是七個香港佬。進入故事的尾端,古引誘七個香港佬與警方混戰(zhàn),這個場面比較壯烈。警匪雙方幾乎同歸于盡。能死的都死了,最后只剩個古天樂,沒在槍戰(zhàn)混戰(zhàn)中死掉,但最后被警察抓起來后也被注射藥劑死了。
古在最后的槍戰(zhàn)中表現(xiàn)得可謂心狠手辣。一個是他躲在校車上,開槍打躺在地上的一個女警,但是就是不打要害,而是打腿上這種,圍點打援,其中一個男警受不了激,跑出來救她,結果就被干趴了。還有一個是當他開校車準備逃跑時,他把車門向匪方打開,等到匪方的幾個人快跑到車門時,古把車門一關,溜了。剩下警匪雙方沒有任何遮擋物的瞪著眼,然后砰砰砰,雙方互相傷害,全倒了。這一波操作真是666
最后的結局是好人壞人全死光了。恩,就喜歡這種暗黑的結局。
02
《毒戰(zhàn)》 8分 一旦理解背后的表意,自然是一身冷汗。
首先,我不分優(yōu)缺點來聊這部電影,我能給出8分自然是要吹爆的節(jié)奏。能在這樣一部商業(yè)類型片的框架下,又有這么強的表意實在非常難得。所以,只要看到 韋家輝+杜琪峰 可以說這部電影就已經成功了一半的,根據以往 韋家輝編劇 杜琪峰導演的三部電影:《大塊頭有大智慧》(7.5)《神探》(8.0)《毒戰(zhàn)》(8.0)在我本人的緯度都是7.5分以上的佳片。
解讀《毒戰(zhàn)》背后的表意,首先要對香港97之后發(fā)生的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有基本的了解。
古天樂的角色背后代表的就是歷屆香港特首們,7個香港人代表的就是普通香港人,而強勢的孫紅雷則代表大陸政府。根據這樣一個人物關系對位,來看這樣一部電影就非常清晰了。
古天樂作為7個香港毒販和大陸緝毒警察之間的關鍵紐帶(被策反的香港毒販),古天樂就是依靠著不斷出賣香港毒販的利益,來得到孫紅雷施舍。在影片里的很多轉場鏡頭都是用監(jiān)控攝像頭來作為轉場的第一個鏡頭,還有孫紅雷交給古天樂的監(jiān)控器,讓古天樂來監(jiān)控制毒工廠和香港毒販的對話。
古天樂的一舉一動全部都在孫紅雷的監(jiān)控之下,可是就在小學槍戰(zhàn)之前,古天樂選擇不再幫助孫紅雷,反而挑動香港毒販和大陸緝毒警察之間的槍戰(zhàn),古天樂自以為可以在混亂之中全身而退,但是在大陸緝毒警察消滅香港毒販之后,自然古天樂是自身難保。但是在這一系列的“事件”
發(fā)生之后,香港毒販和大陸緝毒警察不可調和的矛盾到達了極點的結果就是同歸于盡。 雖說是同歸于盡但是自以為聰明的古天樂始終是無法對抗大陸的緝毒力量,死在了死刑臺上,至此所有的香港毒販勢力全部被消滅。
這是需要大陸人轉換視角去思考的一部電影,特別是在“占中”之后,一直都是以單一視角去觀看和去思考的大陸人,需要去看去思考的問題。
杜琪峯導演用這樣一部電影,預演了整個香港逐漸被吞噬的過程。
這部《毒戰(zhàn)》可以配合NHK的兩部紀錄片《香港“占中”75天》《香港青年“傘兵”的未來》一起來觀看,更能讓大陸觀眾從中理解這些年香港的變化,作為大陸人也應該調整很多對于香港一些問題的看法。
整部《毒戰(zhàn)》是讓我看完之后有了很強的悲觀情緒的,最后一個關于香港的故事作為文章結尾。
兒子問老爸:回歸了,我們這些香港人是不是飯碗都要被砸,將來如何掙錢呢?
老爸指著廚房對兒子說:廚房冰箱里有塊肉,兒子你去給我拿來。
兒子乖乖跑到廚房,從冰箱里捧出一塊油膩的大肥肉端到老爸面前。
老爸面不改色對他說:你再放回去。
兒子一臉困惑但還是遵從老爸的命令,又把肉放回冰箱。
老爸點著兒子的手問:看看你的手上有什么?
兒子低頭一看,滿手留下的大肉的肥油。
老爸敲著兒子的腦袋:明白了吧,將來香港就是這么掙錢的。
03
前一天介紹了韓國的《毒戰(zhàn)》,
一部翻拍香港電影的類型雜糅片。
其實韓國電影并不是第一次“借鑒”香港電影,韓國影片對于香港電影類型元素的引用是徹底的,而且更加張揚和純粹。
但很少有韓國電影像《毒戰(zhàn)》那樣“明目張膽”,絲毫沒有遮掩,直接使用了港版《毒戰(zhàn)》的故事脈絡,已經人物設計。
韓國電影在動作上的夸張和戲劇沖突上的設置,是在吳宇森的“寫意”中灑上了濃厚的血腥味,以用力的表演刺激劇情,留住觀眾。
他們能學習那些港片的動作套路,復刻故事模板,把類型元素打磨包裝成自己的產品“招搖過市”,
但有的港片他們是學不來的,
比如這部改編自杜琪峰的《毒戰(zhàn)》。
這里不談好壞,優(yōu)劣,只談港版《毒戰(zhàn)》無法復制的獨特魅力。
港版《毒戰(zhàn)》是“銀河”系北上的初代作品,整個團隊保留了香港的“原汁原味”。
杜琪峰導演,
三駕馬車,元老級人物韋家輝和游乃海擔任編劇,順便帶了兩位新人編劇,一是后來《盲探》《單身男女》的編劇陳偉斌,還有獲得2010年香港新浪潮劇本獎的余曦。
在制作團隊上,《毒戰(zhàn)》港味濃烈。
但在演員選取上,我們能看出一些香港導演北上,融入內地的痕跡。
雙雄男主角,香港的古天樂對陣內地演技派孫紅雷,還有高云翔、黃奕。
不過最令人驚喜的,應該還是一批香港性格明星的集體出演,張兆輝、林雪 、林家棟、葉璇、盧海鵬、吳廷燁等一出場,就勾起了整整一個時代的集體回憶。
影片的拍攝地選擇在內地天津,一個海港城市,其實別有用心。
毫不夸張,在審查趨緊的當下,我們可能在很多年內都無法看到《毒戰(zhàn)》這樣的影片。
《毒戰(zhàn)》涉及了內地毒品走私和販賣,警察亦正亦邪,其中幾場戲完全是限制級的存在。
李菁和郭濤飾演的聾啞毒販悍匪與特警激戰(zhàn)取勝,逍遙逃脫的場景恐再難出現(xiàn),因為那是反“主流”的,而且觸碰到了紅線。
在很多的港片中,特別是杜SIR的作品中,我們都看到了“雙”結局,內地龍標版在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上無法容忍“邪”勝正,更無法允許代表法制執(zhí)行的警察系統(tǒng)失效,壞人必須被抓住,哪怕你能暫時逃脫。
為什么說杜琪峰的《毒戰(zhàn)》是其他國家無法復制的,
因為《毒戰(zhàn)》有兩個重要的類型特征:
以粗礪的視覺風格和杜琪峰式的槍戰(zhàn)場面震懾觀眾,
以潛文本的鋪設實現(xiàn)對陸港關系的隱喻。
這兩點是影片風格的集中體現(xiàn),至于其他,杜琪峰做為拍片快手沒有功夫也沒有必要去細細雕琢。
先說刻意粗劣的視覺風格。
影片有意模糊建構和現(xiàn)實的界限,用看起來殘敗破舊的場景消解鏡頭建構的本質。
裝有尿液的礦泉水瓶,長途駕駛追蹤毒販的警察;
還有偽裝成毒販頭子幫兇的臥底警察,
開片長途大巴上身份偽裝,抓捕逃犯其實就是整部影片故事和類型的簡短展示。
后面,整個警察系統(tǒng)開始偽裝制毒者和售毒者,毒販變成警察的同伴,警察亦先后偽裝成各類毒販,身份的模糊是故事的需求,也是隱喻的開始。
《毒戰(zhàn)》真實嗎?它只是較為真誠的截取了現(xiàn)實的幾個場景,然后用帶來記錄片的方式擬態(tài)化的再造了一個部分真實的緝毒經歷。
因為,電影需要沖突,需要簡單,讓觀眾一看就懂的劇情。
所以,用人體藏毒,最后包裝毒品的薄膜破損致藏毒人死亡的場景就是偽真實的電影化敘事手段。
它是觸目驚心的,它也是技巧性的。
杜琪峰的“奇淫技巧”是站位式的槍戰(zhàn),人物不會大范圍快速移動,而是靠剪輯和機位的移動,制造流動感,引發(fā)張力。
觸碰紅線的倉庫大戰(zhàn),大聾小聾用靜止控制住了緩慢移動的特警部隊,正常交鋒都“以靜制動”,凝固的空氣,突然而來的奇襲,威猛的火力,凸顯了杜式槍火的招牌風格。
子彈成詩,杜琪峰的槍戰(zhàn)場景和另一位動作片大神吳宇森整好相反,
吳宇森靠人物的快速移動,夸張的姿勢,用傳統(tǒng)武俠片的方式呈現(xiàn)槍戰(zhàn)場景;
而杜琪峰更為浪漫,他的勇士,以槍對話,不躲不閃,靠的是氣魄和槍法,有內功高手對決的武俠意境在里面。
在《毒戰(zhàn)》中,片尾高潮的警匪大戰(zhàn),用?康钠囎鳛楦駬,雙方站位固定,互相對射。
在此,杜琪峰離經叛道的女警成為活靶子,不但被古天樂飾演的毒販多次設計,還被當做誘餌,導致一位警察沖動行事,不幸中彈犧牲。
沾滿糞便的毒品;
聾啞制毒者火并特警;
被頻繁射擊的女警;
還有毒販用真錢當做冥幣的戲謔,
以及內地制毒販毒的龐大毒品網絡的呈現(xiàn),都是《毒戰(zhàn)》風格化的“寫實”。
《毒戰(zhàn)》既指向現(xiàn)實,又有著類型電影那種讓我們能迅速置身其中的成熟流暢。
它在杜琪峰的作者性調度下去講述了一個部分抽離社會現(xiàn)實又與社會問題高度曖昧的戲劇性故事;槍戰(zhàn)、動作、警匪是他類型敘事的方式,以此作為一個關口,切入了內地和香港關系的個體化表達。在娛樂化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中,最終轉向了社會現(xiàn)實中艱澀、苦痛的部分。
《毒戰(zhàn)》以類型敘事的方式凝縮、抽象地呈現(xiàn)了毒品網絡,人情社會,而不是對于社會問題進行一種深度的、客觀的、社會學式的討論,也無意深入呈現(xiàn)社會現(xiàn)實復雜、曖昧、混沌的一面。
于是,杜琪峰在影片里融入了符號性的隱喻化表征。
這些細節(jié),你一看就懂,因為杜琪峰把他們做的太“明顯”。
比如在審訊的那一幕,“嚴禁逼供”幾個大字始終在熒幕上出現(xiàn);
比如準備走私的漁船全都掛著國旗;
片尾,古天樂飾演的毒販被執(zhí)行注射死刑時,為求自保,瘋狂地抖露出全球各地的毒販消息,希望獲得法外開恩,免除死刑,
一邊是慌亂的毒販,一邊是冷靜的行刑,
最為明顯的表征,來自隱藏在行刑室外的身影,那位穿著執(zhí)法證衣服的權力者。
類似以上的細節(jié),在《毒戰(zhàn)》中不勝枚舉。
整個故事和人物設計也是心機頗深。
看似威嚴的毒販大BOSS,其實被幾位香港毒販控制,作為他們的話事人,其實并不具有控制權。
而古天樂在內地警方的威逼下,企圖自保,最后不惜出賣雙方,形成火并慘劇,導致一二級人物幾乎全軍覆滅。
一個香港毒販,在內地的控制下,推翻了整個香港毒品網絡,這是表面的故事。
《毒戰(zhàn)》的過人之處在于它放棄了對具體事實的隱喻關聯(lián),而將陸港關系擬人化為人物的性格和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
其實古天樂的設置就是香港的隱喻,而其他角色的設置影迷們細細品味后自然能得出答案。
在《毒戰(zhàn)》里,正邪,黑白,依然香港式的,沒有遭到閹割。
《毒戰(zhàn)》首先為影片設置了兩層不同的道德對立關系:在表層文本中,干警追捕毒販是一件天經地義無需質疑的事?此频恼伴_始對號入座,但其實隨著劇情的發(fā)展,我們發(fā)現(xiàn)人物越來越復雜,琢磨不透,黑開始融進了白,白有時會用“黑”的方式,吃掉黑。
杜琪峰常年受黑色電影的影響,其過往作品中的正邪之分早已非常模糊,《毒戰(zhàn)》其實就利用了黑色電影的類型元素。
當我們擺脫開預先設置的立場和一些符號——比如警察、毒品和毒販——所通行的道德倫理所指涵義,開始仔細觀察孫紅雷及其隊友的行事邏輯,這實際上是一群甩開人與人之間的信義、忠誠和信任而為達到特定目的不擇手段的人,他們裹挾古天樂去誘捕其他毒販的做法,本質上帶有以“黑”手段脅迫“黑”去吃“黑”的邏輯特點,由此實現(xiàn)了道德理解上的乾坤倒轉。
有一場戲令人記憶猶新,
制毒販為師傅去世的妻子燒冥幣,因為時間太晚,買不到冥幣,所以用大把大把人民幣代替;
而另一邊,監(jiān)視這群毒販的警察卻在幾十塊的給同伴籌路費錢。
杜琪峰用一個警匪故事,表達了自己的眾多觀點,用既尖銳,又圓滑的方式透露了自己內心的想法。
玩透了類型的杜琪峰在《毒戰(zhàn)》之外包裹了那些吸引人的“裝飾”,而內里其實是想表達他的自我態(tài)度。
這就是類型的功用性和魅力所在。
《毒戰(zhàn)》因為特殊的地緣關系,社會關系,內地香港電影元素的碰撞引發(fā)出了獨創(chuàng)性的個性魅力。
這是韓國版的《毒戰(zhàn)》所不具有的,最終,這使得韓版《毒戰(zhàn)》只能是一部徹頭徹尾的警匪片,而難以向內,帶來豐富的文本解讀空間。
韓版最后的高潮結尾落腳到了角色對于自我身份的認同上,警察還是毒販,朋友還是仇人,變成了全片唯一可供解讀的主題。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