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氣上映的電影《向陽的日子》,背景是上世紀70、80年代,能夠輕易的進入到那一個年代,一切含蓄而細膩。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向陽的日子》觀后感1200字,快來看一看吧。
《向陽的日子》乍一聽感覺不起眼,然而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導演就像拿著油畫畫棒,一筆筆給小向陽涂出了湛藍的天空,又親手波墨水毀了它。顏色有多絢麗,急轉直下的壓抑感就有多濃烈。
在我的構想里,《向陽的日子》會是沒什么劇情量的文藝片,然而事實上,它正是靠劇情和攝像牢牢抓住了我。一言以蔽之,《向陽的日子》在探討的是原生家庭對子女陪伴的問題。
小向陽在出場時就處境為難,媽媽、奶奶都不在了,他不得不和爸爸的新家庭一起生活。當后媽,注定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所以從電影一開始后媽彭慧娟就沒給向陽好眼色看。向陽封閉、叛逆,后媽不給飯吃,他就去偷。后來和爸爸一起抓魚、畫畫、洗澡、吃冰棍、騎自行車,生活雖然貧窮卻也愜意,向陽的世界里終于不再是一個人。他開始信任父親、依賴父親,父親成了他和這個世界的唯一聯(lián)系,可一家三只狼崽子決定了父親一年到頭都要為食物忙碌。
電影如靜水流深,從時不時的向陽視角里可以解讀出孩子對孤立無援的生活的反抗,對幸福不可觸及的向往,這其間混含著一個孩子對自尊、獨立、被關心、被愛的需求。導演張羅平是敏感的,他捕捉到了一個孩子的全部心事。
《向陽的日子》的時代背景處于上世紀70、80年代,電影的年代感做的很足,卻沒有陳舊感,從家中陳設到服裝風格都還原了時代特色。自行車、大澡堂、冰棍箱子、拖拉機、爆米花機、開水壺、墨水瓶,一塊九買到的兩斤肉,墻壁上再窮不能窮教育的標語,鉛筆盒里的彈珠,隨意一個小細節(jié)都能輕松把人拽回那個年代。
導演說:“大家在大銀幕上吃慣了的大魚大肉,偶爾來點青菜素湯洗洗腸胃也挺好的。”說得沒錯,現(xiàn)在有很多影視作品都不寫實了,在某些偶像劇里普通白領也開得起超跑,背得起最新季的名牌包包,他們不食人間煙火,愛情更是語不驚人死不休。而在《向陽的日子》里,一切都含蓄而細膩。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美景都是只能用眼睛看到而無法復制的,而看《向陽的日子》的樂趣正在于此。我沒去過內(nèi)蒙古大草原,卻在電影里見到了草原上大片的紅霞、湖泊的漣漪和湖面清晨的霧氣。如果可以,我甚至想即刻飛到內(nèi)蒙古去感受微風拂面、山巒流動。
好的攝影就是有這樣的魔力,明明拍的是農(nóng)村故事,卻沒有農(nóng)村的粗糲感,反而肆意、浪漫、溫柔、富于詩意,又沁人心脾?吹贸鰜韺а莺蛿z影對電影的審美定位很默契,攝影極擅打光,對暖色調(diào)和冷色調(diào)把控自如,而導演則是對畫面有境界上的要求,一來電影的選景、構圖、光影、還有運鏡方式要壯美而夢幻,二來每一幀畫面都要帶著人物心境的表達。就像在電影開頭奶奶離世時和電影結尾父親離開時,向陽都站在湖邊,冷藍色調(diào),霧氣蒙蒙,湖水形成倒影,意味著向陽迷茫未知的心境。
在電影里可以看到向陽像個野孩子一樣在麥田里追著微風奔跑,也可以看到張恒遠在向日葵的花海里告白。當然,“世上美景千千萬,下筆就在一瞬間”,這本來就是一部像油畫一樣美的電影作品。
看到最后,我奇了怪了。當初看片名的時候那句“向陽的日子”給人一種“菊次郎的夏天”的溫暖感,結果向陽在絕望的三重疊加中,電影戛然而止。不過這樣也好,在生活碎片一點點緩慢而又不刻意的累積中,情感一點點的水到渠成,最終給人余味深長的悲涼感。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