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一書由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所著,是一本長篇愛情小說,講述了男主人公在兩個女人中間的抉擇與不舍,在選擇中慢慢自我成長,大家有沒有讀過這本小說?下面小編帶來的是挪威的森林讀后感1200字,大家一起來看看。
1
高中聽聞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同學描述之黃書,我大驚,心想,得讀一讀。不過,學業(yè)繁重,臉皮較薄,無奈只好延遲待讀。
在大學,讀罷,果然名不虛傳。我境界太低,以至于夜不能寐,暗想,果然大晚上不適合看書。
我嘆道,渡邊兄語言精辟、詼諧,富有煽動力,且能忍,居然在讓我很激動的情節(jié)里學德語,看名著。
我惋惜,直子沒能走出去,倒也給綠子一個好的結局。也許她一直愛著的是木月吧,所以最后還是選擇自殺,隨木月走。
我欣喜于綠子的真實,率真,真性情,不認輸,自由,不矯柔造作。即使她有許多不合理的行為,卻依舊是我最喜歡的一個角色。
我折服于永澤對人世的絕頂洞察,也不屑于他的游戲姿態(tài)。
但我還是想問,敢死隊到底去哪了?
2
《挪威的森林》這本書很流行,不僅在日本,也在中國等其他國家。幾乎每15個日本人里有一個人有這本書,在各大圖書排行榜上也位居前茅。
很多人都吐槽,年少不懂事,當作黃學來看。不過隨著年齡增長,他們慢慢看到色以外的地方。其實,這本書是一本現(xiàn)實主義的小說,里面存在著很多哲理。
像“死并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人不能被某樣東西束縛住”。
關于這本書,很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除了色以外你還看到了什么?”讀過的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人看到愛情,有人看到成長,有人看到自我與世間的平衡。
而我看到的是死亡。
書中總共有四個人自殺。直子,直子的姐姐,男友木月,還有永澤的女友初美。
我看時總覺得直子姐姐和木月自殺莫名其妙,總覺得他們就突然自殺了,然后讓我思考生與死。我不理解,可能跟心理問題有關吧。
直子本來是無辜的,可遭受了姐姐的自殺,男友的自殺,自己心理也變得有問題,自愿住進那個偏遠的調(diào)養(yǎng)地方。
后期她會出現(xiàn)耳鳴等癥狀,最后越發(fā)嚴重,選擇自殺。我想起張國榮自殺,也是因為心理問題,或者是,抑郁癥。
我一直在思考,自殺是為了什么?僅僅不想活了嗎?
我沒有閱歷,真的不明白。
3
挪威的森林其實是一首音樂,我相信書中出現(xiàn)的音樂有隱含的意思,否則為什么要以一首歌的名字作為整本小說的題目呢?
尤其是森林這個詞,一定會雙關?上覐膩聿皇且粋很好的答題者。
這部小說有電影的,而且在高中時我就看過了,也就是在讀這本書之前。當時還是躲在被窩里看的,不要批判我!
不過我什么都沒看懂!也是,那時候的見識面真是窄,日文聽起來也很難受,于是,本想滿懷期待地看最后卻看著看著睡著了。
后來,看這本小說時,卻會出現(xiàn)當時看電影的畫面,真是有趣!
4
接下來需要說一下所謂的黃學。我相信翻譯者林少華肯定保險地改詞了,代之以含蓄的文學語言。
這本書最早在1989年出版,那時候這本書還是屬于舶來品,還是顏色分明的精神讀物。不過居然受審過稿了。
林少華記錄,當年出版社討論幾次都無人敢放行簽字,最后稿樣擺在國際新聞出版總署一位官員的辦公桌上,那官員認真地看了全稿,看罷道一聲,“好書!”于是,出版社舒了一口氣,譯稿絕處逢生。
不過時至今日,這本書看來也沒過達到多么色的地步。可能每個人早已了解太多,百毒不侵了。
喜歡這本書的人有很多,有人把它當作枕邊書,有人把它當作自己的精神讀物,還有人夸張地奉為哲學。
有一個人這么評價,“1990年的秋天,帶著將逝未逝或者永不消逝的青春夢幻,我走近了一片挪威的森林。在日本,它是漫卷每一個年輕人的春風秋雨。當我聽到‘請你永遠記住我/記住我這樣存在過’的青春呼喊時,我覺得即將22歲的我和異國的心靈流淌著同一樣的煙靄和山嵐——就像卡夫卡說的,‘我們大家共有的并非一個身軀,但卻共有一個生長過程,它指引我們經(jīng)歷生命的一切階段的痛楚,無論是用這種或那種形式’。“
村上春樹在后記留下了一段話,“獻給我離開人世的幾位朋友和留在人世的幾位朋友。“
頗有深意,但我不懂!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