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朋友都曾經在學生時代的課本上學過由史鐵生著作的散文集《我與地壇》的節(jié)選,書中主要講述了一個絕望的人對希望的追求和對母親的懷念之情。網友們讀完這本書都有怎樣的感受的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晚上閑暇時,看到**同學的一個作文本,信手翻閱,感覺很有意思,**同學的父親說,給他保存起來吧,下面全文錄入:
我與史鐵生相比,無疑是幸運的,因為我有一副健全的身體,能自由自在的在草坪上,在石路上,在厚實的泥土上,在松綿的白雪上散步、奔跑、跳起、離開地面,然后緩緩落地。一步一步爬上樓梯,又一步一步的從上面下來。笑著,開心的笑著,爽朗的笑著,放肆的笑著,欠揍的笑著。
當然,或者也可能只是我還沒有到二十一歲而已。
從前,有一個王子,最見不得悲傷的事,吧啦吧啦以下略。這個故事相信不止一次的聽到過,但誰能夠保證,自己不會是那個落難的王子呢?我想過,如果我遭遇了不幸我會如何?我會如何呢?會像落難的王子或史鐵生一樣堅強的活著嗎?嗯?會嗎?我不知道,我說不好,我根本沒有去想過,或是說我不愿去想,意識刻意的去避開這個想法,剪斷該死的苗頭。其實不愿不如說是不敢,我害怕這種想法會給我招來不幸。對,我就是有點迷信,沒錯,我就是慫。但哪個人不是祈求幸福,哪個人不是在逃避痛苦?我要活,要幸福的活,我要讓我身邊的人都能夠幸福的活,甚至是比我還要幸福的活。史鐵生在青春失去雙腿,我沉默著讀完。他的父母相繼離去時,我落下了眼淚。
開始,白茫茫的世界之中落下了一個墨點,馬上像四周奔騰擴散,在開始落下墨點的地方,一個年輕人和一座古園安靜的出現(xiàn)。墨的浪花繼續(xù)像四周奔騰,更多的人,更多的物,更多的悲歡出現(xiàn)。各種細節(jié)經過作者有意的輕描,讓讀者在無意之中展開想象。文字樸實而又自然,內容時而輕松幽默時而又讓人長思,但在沉重的思考當中時不時又突然跳出了幾個輕快的語段。史鐵生不是一個會因悲傷而沉重的人,起碼我看不出來。
翻完全本,史鐵生給我的第一個印象就是:有趣!段遗c地壇》這本書留給我的印象也是:有趣。啊!有趣!殘忍的有趣。似乎可以添加一個副標簽:同情。同情?同情個毛啊!史鐵生是強者,在各個方面都是強者,相比之下,我們除了健全些,有比史鐵生強的嗎?怎有弱者同情強者的道理?就是有趣,簡簡單單的有趣,簡簡單單的是看完一頁又會自然的去看下一頁。
況且,我對書的分類只有簡簡單單的三種:有趣的、我最多會看十頁的、教科書和字典。(詞典屬于有趣的)
倘若讓我找一位作家和史鐵生相似的話,那我應該會搬出余秋雨。不知道為什么,我潛意識里總會覺得《我與地壇》和《文化苦旅》很相似,尤其是那種對細節(jié)處的精湛描寫、對事物發(fā)展合理而又自由的想象、對一些問題上升到哲學的思考、對場景的構建、對人物的塑造等等,都能夠讓我看的投入覺得有趣;蛟S散文都應該是這樣。樸實的文字之中都是真實的魅力。
那么全是通過虛構構建起來的小說呢?說到小說就不得不說我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我最多看過十頁的《紅樓夢》,前三本自然是不必多說,驚鬼泣天的謀略,肝膽相照的兄弟道義,克服重重困難的堅持!都t樓夢》這本書更是驚奇,絕對的神作,但我看不下去,不知道為什么,雖然在很早之前就買過這本書,但始終沒有能夠支持我讀下去的動力。我知道它是一本好書,一本奇書,但就是無法去讀,沒有那種真心想要去讀下去的感覺,只是自己去逼著自己一頁一頁的往下看。我不認為閱讀這樣會有好的收益,帶著我要知道這本書的中心思想,帶著我要去學習這種對人物構建方式,帶著我要去寫一篇讀后感的想法去閱讀一本可能自己不感興趣的書。
《我與地壇》這本書我是從網上買的,當時只是想買一本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一直聽說村上春樹寫的好,卻根本沒有見過他的任何一本書,而且村上春樹這個名字也很有詩意。但由于網絡上賣書49元包郵,所以硬拉上了一本史鐵生的《我與地壇》,F(xiàn)在《我與地壇》我已經完全看完,不愧是大師級的神作,寫的就是好。但《挪威的森林》我只看了五、六頁就徹底地放棄了,它不是我的菜。
最后,《我與地壇》是一本好書,如果我是老師,我會向學生去推薦這本書。但如果向朋友推薦的話,我會推薦《三體》《星船傘兵》這種很酷的書。向死黨的話我會推薦他去看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別問為什么。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