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牧歌》是一部由新疆自制的電影,相信不少小伙伴們都有看過,影片主要講述了改革開放以來,原本逐水草而居的哈薩克族牧民的生活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影片劇情真實,讓人感慨萬千。小編這里給大家?guī)砹艘恍┚W(wǎng)友對這部電影的觀后感,一起來看看吧!
01
近日,我有幸觀看了新疆首部巨幕電影《遠去的牧歌》。影片從上世紀80年代哈薩克牧民冬季轉場寫起,通過胡瑪爾和哈迪夏兩個牧民人家,講述了世代逐水草而居的哈薩克族牧民在改革開放后生活發(fā)生的巨大變化,表現(xiàn)了哈薩克族同胞在改革開放背景下,和全國人民一道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時代主旋律,展示了“游牧文化”的歷史內(nèi)涵以及哈薩克族與時俱進的精神風貌。
靜下心來,認真看完這部電影,讓我對生命的意義和對生活的追求有了新的思考。這部影片之所以能夠打動我,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一部以文傳情,以文植德,又充滿真情的作品,滿足了觀眾的欣賞品位和精神追求。哈薩克詩人唐加勒克說,世上路走得最多的是哈薩克人,世上搬家最勤的人是哈薩克人,哈薩克人的歷史就是在游牧中譜寫的,哈薩克人的繁榮就是在遷居中誕生的,哈薩克民族用自己的雙腿丈量著世界,追隨著生命的綠色!
影片中哈薩克人一次次的轉場,一次次的艱難跋涉,一次次的嚴峻考驗。暴風雪中人畜失蹤,行進途中眼睜睜看著親人跌落懸崖……驚心動魄,催人淚下,正如多年前的那場大雪災。我今天才知道,原來草原生活并不都是浪漫迷人,更有著艱難困苦。
從游牧到定居,還綠水青山進而成為金山銀山,讓哈薩克人——尤其是老牧人做出選擇,其痛苦,其一開始的不情愿,而從中表現(xiàn)出的深明大義,怎么能不令人感動,不令人感喟,不為之動容呢!
影片中的一些細節(jié)更能說明問題,獵鷹的放飛,獵槍的上交,曾讓老牧人胡瑪爾悲傷甚至憤怒,但是,老人家還是最終選擇了忍痛割愛……大草原上的哈薩克人最終告別了世代游牧的故土,但影片展示給觀眾的,并不是一首悲愴的挽歌,而是一首雄渾的壯歌!
觀看這部影片,不僅能夠領略到新疆四季更替所帶來的美輪美奐的奇光異彩,更能夠激發(fā)我們對人類生活方式與自然生態(tài)文明之間和諧共存的深度思考。在影片的結尾,過去轉場的羊腸小道變成了寬闊的柏油馬路和高速公路。當過去靠駱駝背起家當和驅(qū)趕轉場的羊群變?yōu)橐延梢惠v輛汽車承載轉運時,每個人都欣慰地笑了。全片不空喊一句口號,全憑人物情感和思緒在特定情境和生動細節(jié)中的自然流淌,折射出時代變革風貌和一個民族精神變遷軌跡。
這部影片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nèi)涵、藝術價值作為追求,以更廣大、更深遠的歷史目光,努力向著人類先進文明注目,向著人物精神世界的最深處探尋,直面哈薩克族草原牧民在改革開放40年中的生存現(xiàn)實,創(chuàng)造出這部獨特的新疆故事、哈薩克旋律,為中國和世界銀幕貢獻了特殊的聲響和聲彩,展現(xiàn)了特殊的詩情和意境。
《遠去的牧歌》,就像一曲從遙遠的年代傳來的牧歌,雖似遠去、從未中斷,片中飽含了一種激勵我們前行的精神力量,鼓勵我們各族青年要有爭做時代先鋒的勇氣,堅定信念學習理論在前、敬業(yè)奉獻在前、急難險重沖在前、敬畏制度守在前,在勤奮學習中獲取知識,在艱苦環(huán)境下磨礪意志,在實現(xiàn)中國夢、新疆夢的事業(yè)中展現(xiàn)新作為。
02
《遠去的牧歌》這部電影的時間跨度有40年,讓我深刻體會到了40年來生活在新疆大地上的牧民們的生活之變,體會他們由從前的苦到現(xiàn)在的甜,向觀眾傳遞出新疆穩(wěn)定、發(fā)展、進步的正能量,講述了動人的新疆故事,具有非常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這部影片最打動我的是它充滿了人文關懷,比如:從游牧到定居牧民內(nèi)心有著怎樣的感受,通過影片的男主人公對獵鷹的放生來呈現(xiàn)牧民對草原和動物的熱愛之情,還有轉場過程中的女性牧民在歷經(jīng)苦難的艱險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堅強令人震撼。如今很多牧民的后代接受現(xiàn)代化的教育,有了全新的人生,當看到辛苦了一輩子的胡瑪爾爺爺過上了定居生活,面對新時代的機遇與發(fā)展,傳統(tǒng)的草原生活業(yè)已無法滿足年輕一代草原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渴望,在國家政策的鼓舞下,傳統(tǒng)意義上的“轉場”漸漸遠去,走進新時代的現(xiàn)代牧歌已經(jīng)奏響,我心里也充滿了喜悅和感激之情,改革開放讓我們新疆各族群眾過上了好生活,讓更多人感受到了新疆是個好地方。
03
《遠去的牧歌》是為了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攝制的影片。該片講述哈薩克族牧民世代四季轉場游牧中,逐水草而居,以胡瑪爾和哈迪夏兩家人因一次意外事故造成的矛盾展開故事,演繹了40年來草原輪回遷徙的生活,以及在這種生活方式下的生產(chǎn)生活變遷、人物的情感心路歷程。改革開放以來,世代逐水草而居的哈薩克族牧民在黨的定居興牧政策引導下,在保護草原生態(tài)的時代背景下,告別過去,邁向新生活,牧民的生活發(fā)生了嶄新變化的故事。
我對這部影片的感受很深,觀影過程中幾番感慨,感慨草原上輪回遷徙的生活以及存在于這種非同一般的生活方式下的生產(chǎn)生活變遷,也感嘆在艱難跋涉的轉場游牧過程中的傳奇人文故事和自然景觀,感慨胡瑪爾一家經(jīng)歷的磨難,但是在黨的好政策的指引下都過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生活在新疆的各少數(shù)民族群眾,都是建國以來新疆繁榮穩(wěn)定、穩(wěn)步發(fā)展的受益者,影片反映的新疆大地上的少數(shù)民族牧民們的生活之變,在電影結尾,過去轉場的羊腸小道變成了寬闊的柏油馬路和高速公路。當過去靠駱駝背起家當和驅(qū)趕轉場的羊群變?yōu)橐延梢惠v輛汽車承載轉運時,正是生活之變的體現(xiàn),新疆的每個民族都沐浴在黨和祖國的關愛當中,生活工作在新疆的每個人都是國家高速發(fā)展的見證人。沒有新疆的長治久安和跨越式發(fā)展,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根本無從談起。
04
12月8日,我觀看了《遠去的牧歌》這部電影,電影中的情景和所折射出來的思想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靈,讓我真切感受到了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該片以哈薩克族牧民四季游牧轉場為結構線索,時間跨度將近40年,從上世紀80年代哈薩克牧民冬季轉場寫起,通過胡瑪爾和哈迪夏兩個牧民人家演繹草原上輪回遷徙的生活,以及存在于這種生活方式下的生產(chǎn)生活變遷、情感心路歷程。我也曾經(jīng)聽到過我的爺爺奶奶給我講過他們那個年代的人和事,牧民在草原上轉場遷徙過程中歷經(jīng)的種種艱險和艱辛。然而,對我來說,我是幸運的,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祖國母親對我們的溫暖和關懷。我的祖父輩在六十年代輾轉從山東來到正在建設熱潮的新疆大地上,奉獻于黨和國家的建設。因此,通過勤勞的雙手和樸實的家風,成就了我們這個家庭從貧困向富裕的時代轉變。
作為中國銀行新疆分行的一名員工,我深刻的體會到我們新疆分行的發(fā)展史就是一段各族職工相互尊重、互相包容、團結奉獻、和諧發(fā)展的歷程的革命史。當前,正值我們新疆分行上下為建設新時代全球一流銀行貢獻新疆力量的關鍵時期光榮的事業(yè)需要我們腳踏實地去奮斗。
沒有注定的命運,只有奮斗出來的明天。《遠去的牧歌》,就像一曲從遙遠的年代傳來的牧歌,雖似遠去、從未中斷,片中飽含了一種激勵我們前行的精神力量,鼓勵我們各族青年職工要有爭做時代先鋒的勇氣,堅定信念學習理論在前、敬業(yè)奉獻在前、急難險重沖在前、敬畏制度守在前,在勤奮學習中獲取知識,在艱苦環(huán)境下磨礪意志,在實現(xiàn)中國銀行新疆分行事業(yè)騰飛的征程中展現(xiàn)我們當代中行人的作為。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