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曾經(jīng)在電視上看到一部劇,里面的主人公因為貧窮而不得不選擇賣血來解決生存問題,由余華著作的小說《許三觀賣血記》就是講述的這樣一個故事。網(wǎng)友們讀完這本書都有怎樣的感受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讀罷幾日,強迫自己速來記錄下自己的感受,讀后寫感畢竟是一種好的習慣。
整部小說平淡樸實,沒有《活著》那么悲慘,卻同樣引人深思。與其說這是一個家庭的故事,倒不如說是站在現(xiàn)今的視角上來回望過去的那一個時代——是的,我歷史不好,但卻總能從大家的作品中會出那蘊于其中的歷史背景,由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來感悟那作家筆下的歷史……
這部作品由小時候一次回鄉(xiāng)下的許三觀寫起,寫他第一次知道賣血賺錢等一系列事宜,再寫他用賣血的錢娶妻生子,一直寫到最后年過六十的許三觀……給人印象最深的莫過于許三觀為了給兒子一樂治病,在去上海的途中連續(xù)賣血,幾乎失掉了性命卻不曾后悔——而這一切竟是為了一個并非親生的“兒子”……余華先生筆調柔和地寫下了這部小說,展現(xiàn)了那段歷史的社會背景與社會現(xiàn)狀。首先是農(nóng)村與城市人們的觀念不同。當然在這部小說中主要即展現(xiàn)為對賣血一事的觀念大有不同:在農(nóng)村,一個男人,假若他沒有賣過血,吃飯又吃的不多,那么這個人一定是身體敗掉了,不會有女孩嫁給他;而在城里,一個人去賣血就是去賣命,即便是走投無路也不能去賣血……其次,便是當時社會即存在的腐敗現(xiàn)象。去賣血的人要找當?shù)蒯t(yī)院里的血頭,只有這血頭同意了,你才能夠掙到這筆錢。因此,討好血頭便是每個賣血的人必做之事——阿方和根龍便是靠每次進城賣血都提上大量的瓜果等日常必需品來博得李血頭的喜愛……可見這一現(xiàn)象已根深蒂固于國家的發(fā)展歷程之中,豈能不引發(fā)觀者思考?
而在此篇主要想感慨的便是文題所在:當一切看似絕望。小說中,每遇困境,每逢那些看似絕望之時,許三觀都以賣血力挽狂瀾,全家人也都因許三觀堅決果斷地去賣血而得以生存。面對絕望,面對困難,許三觀都以一顆求生之心來對待,賣過血,一盤炒豬肝和二兩溫過的黃酒便可了卻一切是非,順利渡過一切難關,讓一切重歸于平靜……縱觀現(xiàn)今,生活中難免的困境與挫折便會擊倒很多脆弱的人,于絕處求生本是人生來的本能,可總會有人以“一跳了之”來放棄這種本能,甚至是放棄自己寶貴的生命……可又有誰曾想過,你一個小小的錯誤舉動會給多少人帶來悲傷與痛苦,又會影響到多少人的一生……因而,當一切看似絕望,我們也不應畏懼,而是要鼓起勇氣去迎接那一系列人生中的挑戰(zhàn),讓我們的人生綻放出更加絢爛奪目的花朵。沒有耕耘何談收獲,沒有付出何來回報,沒有奮力一搏的勇氣何感那絕處逢生的喜悅。我們看著許多人絢爛的人生心生羨慕,卻往往忽略了他們曾經(jīng)絕望時求生的強烈欲望與超脫一切搏擊長空的昂揚斗志……
那么在下次,當一切看似絕望之時,將心歸于平淡,打理好精神放手一搏吧……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