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網(wǎng)友都在學生時代的時候?qū)W過由史鐵生著作的散文集《我與地壇》,作者在書中主要描寫了作者對地壇和他母親的后悔,表現(xiàn)了作者對希望的追尋以及對母親的懷念。網(wǎng)友們讀完這本書都有怎樣的感受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那天無意間看到***老師寫《我與地壇》的讀后感,其實巧了,這段時間我也剛好在讀史鐵生,讀《我與地壇》。***老師的文章我不敢看,我知道她寫的一定是很好。在那之前的一天,我一個人躲在一間小屋子里,偷偷看那篇文章的時候,我抽泣,流淚。我看到第一節(jié)結(jié)尾的時候,我就受不住了,到了第二節(jié),整個人都哭爛了。我說我再不能往下讀了,每讀一句,心里頭就痛一回。至今我也還沒敢開始讀第三節(jié),那我看***老師的文章干什么呢?等我準備好了,準備好了再往下讀,最后再看看那篇理性的分析。
我知道接下來的內(nèi)容它未必讓我哭,可我是不是太迷戀悲傷了呢?我甚至讀出了史鐵生寫哪句話的時候哽咽了,我知道他哽咽的時候想什么。
讀史鐵生的文章,有時會有一種無聊的念頭。覺得史鐵生的不幸,就是他的大幸。他癱瘓了雙腿,每天才得以在一處荒僻的地方里想東想西。人總得在人生里退后一步,有個余地去想點事情,久了,自然就會想。會想了,就會寫。這不是很自然的么?許多不會寫的人,不過就是不會想罷了。史鐵生活到自己“最狂妄的年齡”里,突然上帝要他停下來思想,于是他殘廢了雙腿。他停下來了,肩上的擔子也輕了,他不再有義務(wù)成為一個頂梁柱,他只需盡力撞出自己的路。就算撞不出,也沒人去怪他。于是文學界有了一個奇跡,有了一個這樣好的史鐵生。
問題這樣想還算得上良心嗎?史鐵生的媽媽,她與文學何干?為何要讓她忍受這樣的痛,讓自己唯一的兒子一下垮掉?她沒有失去自己的兒子,卻比失去了還要苦。我想這一定不是上帝干的事。上帝給史鐵生降了試煉,但還別開了一扇什么的門。他也給史鐵生的母親降了罰,卻什么門也沒有再開。這合理嗎?她49歲就走了。在那之前,每天站在門口,或是在地壇公園里慌亂地找著兒子,想一些話安慰著自己。她一定極其聰慧,就像史鐵生說的那樣,否則一個人活得這樣苦,無論如何也說服不了自己。
史鐵生有一次問他一個作家朋友,說,你寫作的初衷是什么?朋友說,是為了讓母親驕傲。為了出大名,讓別人都來羨慕我的母親。這樣好的理由,我們有幾個想到了呢。我從沒這么想過。是不是我太幸福了呢?幸福永遠成不了寫作的動力。但一個人,每次想到自己的母親就總想寫點什么,他一定有個偉大的母親。那個身影一定時時印在他腦子里,以至于一切的野心和奢望,都與她有關(guān)。他也許想過自己此時寫下的每個字,都將成為母親以后與人談笑的資本。這是一種最好的假設(shè)。因為總有一些人,沒能等到把它變成現(xiàn)實,他的母親就走了。史鐵生在他多少次寫下那些美麗的句子的時候,歲月也在不知不覺地銷蝕著他母親美麗的生命。每一個句號,都似乎在催促著什么,但誰也不知道,直到有一天恍然大悟。
其實地壇與史鐵生,并不像他寫的有什么緣分。所有的緣分,都只在母子之間。如今是地壇讓他想起寫這么一篇文章嗎?自然不是。雖然他一次次把話頭轉(zhuǎn)回到那里,緊緊扣住了題,卻是為了克制一種感情。悲傷可以使人咆哮行兇,也可以鍛煉一枝筆。史鐵生始終壓著那支筆不錯亂,這比壓住那許多的情緒還要難。只是母愛是個特例,在他那些沒寫的地方,讀者也好像在哪見過似的。于是一樣地使人哭,一樣使人不忍心讀完它。
其實這一點都不厚道,所有悲傷的故事,都應該早點結(jié)束才好。我羨慕那些不擅長寫作的人,也羨慕那些擅寫但心里寬廣的人,他們能把一個難過的事情寫的一點都不難過。
我想那才最接近現(xiàn)實,現(xiàn)實里從不像《我與地壇》這般痛快地悲傷過。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