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總會有這么一種人,不管是對自己的事還是別人的事都特別上心,喜歡做別人做的事情,或許一次兩次別人會感謝你,但是時間長了,別人會覺得你在搶活,有的時候我們需要最好自己的分內之事就可以了。
一
老周前幾天被公司領導辭退了。
老周的專業(yè)能力堪稱一流,人也好相處,可是為什么當初如此被別人看好的他,偏偏被公司領導辭退了吶?
正當別人摸不著頭腦的時候,小吳的一句話提醒了在場的所有人。
老周太愛管事了。
對,老周這人太愛管事了,甚至把領導該做的事也統(tǒng)統(tǒng)攬了去,剛開始領導還覺得自在悠閑,到了后來,便覺得厭惡起來,再者是生怕自己的權利威望會統(tǒng)統(tǒng)被老周搶了去,便隨便找個理由“下放”了老周。
這在其他公司里可并不是個案,尤其多發(fā)在新人剛剛步入社會之時。新人往往急于展示自己的價值,從而把公司里該他管的,不該他管的事全都拿過來,勤勤懇懇地耕織在職場之上。
最終的結果也可想而知,如此做的后果便是一天到晚的“瞎忙活”,原本自己的專業(yè)不能得到更好的鞏固提升,就連別人的活也做的亂七八糟,最糟糕的是做了“好事”還要被領導冷眼相待。
若是碰到將心比心的員工,自然會對你心存感激,若是碰到職場“大尾巴狼”,你只能祈求她(他)不在背后捅你一刀便好了。
千萬不要試著跨越權利的那道鴻溝。
二
我最近在和朋友小陳一起吃飯時了解到,小陳已經順利升為公司產品部經理。我心想小陳進入公司才短短四個月,能夠做到如此成績定是有他的“獨門秘訣”。
我便在飯桌上向小陳請教,可誰知小陳說到的就僅僅是我們平時的工作內容而已,并無太大差異。
我猜想小陳看出了我的疑惑,他又補充說,不要抱怨,盡全力做好自己份內的事。
這個聽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小陳又和我講了公司里同事M的故事。
同事M與小陳幾乎一起進入到公司產品部。有一天,領導找到他們兩個,要求他們設計一個新的產品模型,兩人當場答應了?墒窃趯嶋H設計時,同事M 幾乎是抱怨連連,“我才不管”幾乎成了他當時的“口頭禪”,即使他明知其中有些強人所難之處,可他仍舊兢兢業(yè)業(yè)。
到了最終交稿時,小陳畫出了一張設計圖,即使差強人意,卻仍舊能從每個細節(jié)中看出小陳的用心之處,而同事M吶?不是能力不夠,而是“我才不管”這樣的消極心態(tài)讓他沒有畫出任何東西出來。
三
前幾年關于扶不扶摔倒老人的話題可謂是吵得熱火朝天。
那時幾個放學同行的中學生因為扶起一位倒地不起的老人而被惡意敲詐二十萬,一時間成為輿論焦點。
后來,有人專門采訪其他孩子和家長,若是當真有老人摔倒了,到底是扶還是不扶。大多數人的說法是“關我何事”,“我才不管”。在感嘆人性泯滅的同時又要不禁再次談論起這件事了。
當時就連我身邊親近的人也不免會提醒我,他們同樣是說,“關你何事”。
“關我何事”,“我才不管”當真就不該管了嗎?
四
當我們遭遇窘境時,我們常常說“我才不管”,可是你是否想過,我才不管就當真要不管嗎?
其實并不是如此,就像小陳,若是當初面對老板吩咐下來的任務當真不管的話,那勢必是做不到今天產品經理的位子的。
同樣是關于摔倒老人扶不扶的問題,我們同樣可以選擇找到他人一起幫助老人,這樣便可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麻煩,而并不單單是“我才不管”,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去管才是最好的選擇。
就像小陳說的那句話,做好自己份內的事。
不要過分干預老板的決定和權利,我們應該明確知道自己該做的與不該做的事,若是不知道那條界限,便像是魚兒不清楚大海與沙灘的分界線,看似拼命努力,卻一不小心便游到海灘上,最終等待它的便只有死亡。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