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中國式家長是什么呢,只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的身上,從來不會去想孩子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接下來就請大家隨小編一起來看這篇文章說的是什么吧。
前些日子朋友圈里每天都在刷《創(chuàng)造101》,但我卻關(guān)注了另一個不算太火的綜藝節(jié)目:《少年說》。
很多人關(guān)注這個節(jié)目的原因,是來源自《少年說》所效仿的“日本中小學生天臺告白活動”,當時,這個天臺告白活動可以說是紅遍了中日網(wǎng)絡(luò)。(相關(guān)的視頻大家可以網(wǎng)上去搜,這里就不轉(zhuǎn)載了)
一個看完日本學生天臺告白后的人忍不住說了一句:我在這些學生身上,看到了久遺的青澀與純情。
因此,《少年說》可以說是肩負了部分人的厚望,大家都希望,也能在當代的中國少年人身上,感受到那份青春、純真與感動。
其實,在《少年說》里那些少年人的表現(xiàn),可圈可點,雖談不上做得很好,但至少無悔青春。
可是看了三集,我就不想再看下去了,心里越發(fā)難過,覺得好像在虐待自己。但這問題并不是出在少年人,也不是節(jié)目制作的不夠好,而是在那些少男少女的家長身上。
有人可能會說,真人秀節(jié)目看看就好了,你認真就輸了。先不說很難讓青少年“演戲”給你看,而且即使是集體按劇本“演戲”,也只能承認導演和編劇實在太懂現(xiàn)在青少年和家長的心理了,幾乎句句戳中了我們的內(nèi)心。
01
以激勵為名的“打擊式教育”
相信每個中國小孩都認識一個家長口中的最常提到的人:別人家的小孩。
別人家的小孩的素質(zhì)近乎完美(依照家長心目中的標準),而自己家的小孩似乎總有那么一點比不上。
但事實上真的要完整地比較兩個不同的人從來都是很困難的,更多情況下,百忙之中抽空管教孩子的中國家長,會在孩子面前提起另一個人,并不是真的為了要比個高低,更重要是為了要“激勵”孩子上進。
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激勵。但激勵的方式,卻遺憾地總是以打擊自己孩子的手段去完成的。
節(jié)目里有一個特別令人心痛的小女孩,她和班上的女學霸是閨蜜,而女學霸經(jīng)常考全校第一,小女孩和自己的閨蜜感情很好,只是因為媽媽經(jīng)常拿閨蜜來貶低自己而感到心煩意亂。
小女孩的媽媽時常對她說:你看你成績那么差,人家考全校第一,她怎么會愿意跟你交朋友?
看到這段的時候有個彈幕是這樣說的:What???現(xiàn)在的孩子交朋友標準都要看學習成績了嗎?那我們學渣是不是只能抱團取暖了?
小女孩在節(jié)目中勇敢得表達了自己的訴求:“孩子不是只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么你不看一下?”
就在彈幕為小女孩清晰的邏輯思維喝彩時,鏡頭切到了臺下的媽媽。
小女孩媽媽全程面無表情,開口就是一套一套的成功學雞湯語錄,并且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我是你媽媽,我就是權(quán)威,我是在給你培養(yǎng)好習慣,你必須聽我的,你不多遭受點打擊你就不知道飄哪兒去了。
小女孩聽著聽著整個人就蔫了,接著媽媽又繼續(xù)打擊她,她終于受不了,哭著跑下了場。
更有意思的是,在小女孩之后,她的學霸女閨蜜也登上了勇氣臺,自我介紹說自己就是前一個人說的什么都考第一的那個女學霸,但是自己也有很多煩惱,雖然文化成績第一,但經(jīng)常被父母打擊說你體育不及格、性格不外向,也會被父母否定。
我看到這里的時候,不禁感嘆一句,學霸也不容易啊,考了一次第一名,父母就會要求你次次都是第一名!看來,不幸福的孩子大都相同。
哎,這樣的童年,就算時光真的會倒流,我也不愿回去。
記得以前跟一位在美國生活多年的華人聊天,她說在美國這么多年,發(fā)現(xiàn)了一個特有意思的現(xiàn)象,任何一個人,不管什么職業(yè)什么色兒,長什么樣,一講話都眉飛色舞,自信滿滿,這跟他們從小接受的鼓勵教育有很大關(guān)系,美國的教育者認為:“everyone is smart in some way”,每個人在某個領(lǐng)域都有才能,沒有笨人。
而當年在中國家長中流行的“打擊式教育”,卻處處與此相反。
這個小女孩似乎并沒有遺傳到她媽媽“賢良淑德”、任勞任怨的偉大中國女性的特點,做家務(wù)做累了還期望要休息一下。
但她的媽媽則認為,作為一個女人,就要多做家務(wù),不應該有怨言。
這里先不說女權(quán)主義,我絕對承認擅長相夫教子的女性的確是能找到幸福、不餓肚子,但這只是女人覓得幸福的眾多途徑之一而已。
這個小女孩或許并不像她媽媽那樣會做家務(wù),但也許在別的領(lǐng)域里能有自己的所長呢?為什么她的媽媽要急于否定這個孩子的能力,還帶點威脅說:你這么做是會餓肚子的。
這就是打擊式教育的一個典型。
仔細想想,所謂打擊式教育真的合理嗎?
家長們是真心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還是只是把自己壓抑了許久的欲望和未完成的夢全部壓在了自己孩子身上?當孩子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時,就以說狠話的方式去打擊他們,這不是激勵,而只是自我發(fā)泄。
打擊式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會產(chǎn)生一個潛在的危險,就是孩子會很容易把自己得不到家長的肯定的原因,歸咎到那個無論任何情況都比自己出色的“別人家孩子”身上。
節(jié)目中這一對小閨蜜是比較幸運的,至少她們彼此雙方都沒有因為家長的打擊式教育而影響了友誼,但幸運女神并不總是眷顧著世人。
多少激勵轉(zhuǎn)變?yōu)榧刀剩嗌偌刀兽D(zhuǎn)變?yōu)樵购,多少怨恨轉(zhuǎn)變?yōu)楸瘎。覀冊诮臧l(fā)生的殺室友、殺同學的惡性事件中都能夠感受得到。
02
“可憐天下孩子心”
簡單地說,“打擊式教育”的問題主要有兩個:1.家長們過高的期望;2.采用了否定孩子的方式
而這兩個問題的起因,都是因為孩子的想法沒有得到關(guān)注和重視。
說實話,現(xiàn)在家長一些期望,客觀來說并不算特別的過分。在當前物質(zhì)條件的保障下,很多孩子是能夠做到的。
但這些期望一再被抵觸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孩子真的做不到,而是因為家長在分配這些期望時,并沒有與孩子進行足夠的溝通。
這就能夠解釋為什么即使是很多受過良好教育的,懂得怎樣去做好目標管理的家長們,依然無法讓自己的孩子達成目標。他們會覺得:我當年隨隨便便就做到的事,現(xiàn)在你居然做不到?
節(jié)目中有一個媽媽,為自己報了英語學習班,沒上幾堂課就放棄了,然后最奇葩的是,她可能是為了讓課程費用不至于白花,自以為很聰明地讓自己的女兒代替自己去上課。
女兒表示不樂意后,自己卻擺出一副“我給你花錢還不好嗎”的態(tài)度,完全不顧及女兒的想法。
對此,有一個彈幕說的很客觀理性,說英語學習課是好事,可是明明是你自己給自己報的班,不應該“哭著也要完成”?然后你沒問過我就把這個班推給我,不是因為我不想學英語,而是覺得你做這些事之前沒有來問過我,讓我覺得很反感,不受到尊重。
海格靈說: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才會想要控制別人。?對于一個家庭來說, 幸福的家庭從來都不會有控制欲很強的人,孩子從來都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其實現(xiàn)在家庭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溝通,父母和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來維持著家庭關(guān)系,卻從來沒想過彼此的方式是否有不妥之處。
有個段子是這樣說的:爸媽為什么不挑食?因為他們買菜只買他們愛吃的啊~
整天忙碌工作的父母可能只是想多賺些錢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但在孩子眼里看來就是“爸媽根本不愛我只愛錢”;哭鬧叛逆發(fā)脾氣的孩子可能只是想多引來父母的關(guān)注,但在父母眼里看來就是“任性胡鬧不懂事”。
越是這樣互相不理解,越是不懂得主動邁出溝通的第一步,誤會當然越積越深,父母與孩子也就漸行漸遠。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偶爾換位想一想,或許也是可憐天下孩子心。
其實這個節(jié)目里還有一些值得思考的案例,這里就不多敘述,但就單從上面這幾個例子也能表明:打擊式教育,是一個普遍的問題。
怎樣才能扭轉(zhuǎn)“打擊式教育”的傳統(tǒng),有人正在艱難地前行。
這兩天,有一位給孩子寫道歉信的媽媽在朋友圈走紅,原因是媽媽看到孩子期末語文成績下滑,一時沒忍住批評了孩子。事后,自覺沖動的媽媽向孩子致信表達歉意。
媽媽致歉信的內(nèi)容開頭便表達了對孩子的心疼,接著替孩子分析失誤,開啟心智,鼓勵孩子努力,三觀十分的正。
雖然也有不少人質(zhì)疑這個媽媽是有“作秀”的嫌疑,可是如果你是這個家長,你有勇氣拉下面子向自己的孩子認錯道歉嗎?凡事先不要去質(zhì)疑別人的動機。
一句“寶貝,這次失誤并不能代表什么”真的勝過千言萬語,對比起那些看到孩子一次失誤就恨不得把他們打擊到一文不值的家長,真的太難能可貴。
這封誠懇的道歉信讓我們明白到,父母與其把時間花在微信群聊轉(zhuǎn)載成功雞湯,不如多教孩子如何理智地對待成功與失敗。所謂的高情商并不都是成功學里那些模式化的內(nèi)容,而是應該根據(jù)孩子的特點和孩子一起去摸索。——“So easy!我們一起加油吧!”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