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氣候,同理天氣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地方常年干旱,有的地方常年雨水,對于天氣的學習你有什么感悟,作為地理教師,關于鋒與天氣的教學你做好反思了嗎?下面給大家?guī)淼氖堑乩碚n鋒與天氣教學反思。
回想起初接教研所地理教研員郭桂珍老師的通知,推薦我參加全國地理年會展示課。一種無比興奮也忐忑不安的油然而生。坐在電腦前,感慨更多的是一段時間來的辛苦,收獲,與成長。
鏡頭一團隊協(xié)作,提升信心
短暫的興奮緊張過后,巨大的壓力迎面而來,初次參加全國級大會,上千人的會場,全國各地精英的目光,陌生的環(huán)境等,讓我一度失眠。頭腦一直處在緊張灼熱的狀態(tài),就連選擇課題都難以做出決定。甚至想到過拿出兩三年前講過的課直接交上去,即省事又不會出大問題。但這不是我的風格,短暫的思想斗爭之后,我決定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鄉(xiāng)土地理實際,重新拿出一節(jié)屬于我的課出來,既要符合新課標,又要能給外省學生和全國教師一個認識和了解真實新疆的機會。
擺在眼前的第一個難題是時間,總共不到十天,去掉浪費的三天,還有一周的時間,談何容易,怎么選課?選哪節(jié)課符合最能貼近我的設想?正在左右徘徊之際,電視里傳來的天氣預報提醒了我,恰逢趕上了克拉瑪依幾十年不遇的大風天氣,而且兩天后還有一場大風來襲。多好的題材,當機立斷,毫不猶豫將《鋒與天氣》這節(jié)課的確定下來。
確定完課題,開始整理講課主線,講課方式以及鄉(xiāng)土地理的資源收集。這時候感覺全國的展示課僅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但是學校教研組人少,而且最能提供幫助的小婷也有孕在身,這時候我想到了我的師傅,現在實驗中學的趙建軍老師,趙老師的課一直是我學習追趕的對象,急忙拿出電話,尋求幫助。半小時之內,我的做課小組就確定了,思路開闊的趙建軍老師,經驗豐富,做事認真的王海英老師,剛參加工作,但是理論知識豐富,課件水平高超的孫雙文老師。
周日的早上,我們在辦公室會合,甚至都沒來得及寒暄,大家直接開始了討論,整整一天,一直到晚上八點多,大家才想到休息一會。講課的主線,模塊的設置,標題的選定等,整個過程現在想想都有點恐怖。甚至后面的幾天里,每天晚上半夜兩三點,都會有人突然出現,對課的內容進行補充。每天白天,對課堂的每個細節(jié),大家都會在QQ群里進行意見交換,回想這最初的幾天,真的是忙的已經感覺不到壓力的存在了,雖然累,但是充滿了興奮。
整體的課件,教案學案在交課前基本完成。期間甚至自己在十二級風中出去拍過視頻,這其中的艱辛難以訴說。但是越做的深,就越不滿意,覺得需要完善改進的地方就越多,就在此時,好消息來了,課件提交時間推遲了十天,當時感覺就三個字,好嗨呦。
這寶貴的十天,我把講課的調整思路在群里面發(fā)了出來,沒想到大家一致肯定,新思路更加合適。
我多次向教研所郭老師請教,她給我提供了本節(jié)課思路、素材,并在主體思路確定以后,召集了多名資深老師,比如康健,王小軍,何丹丹等老師,多次幫我確定方向,調整結構,改詞磨課,地理學科團隊給我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和支持。第六中學的黃飛燕,魏小婷,王鐵塔,趙麗等老師期間不斷的來辦公室或者在QQ里提供大量的素材以及圖片,在如此多人的幫助下,我的思路愈加明確和清晰。
于是我們做課小組第二周周末再次相聚,大家沉寂在做課的歡樂中,沒人累,沒人餓,最終基本敲定。交課的前一天,全新的課件,教案,導學案整理完畢,打包上交審核。調整后的課件設計得到了郭老師等人的肯定和支持,這使我信心倍增。
鏡頭二課題設計,體現素養(yǎng)
下面說一下整節(jié)課的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授課內容為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常見天氣系統(tǒng)》中的課時1《 鋒與天氣》。用區(qū)域典型天氣實例引入課題,圍繞人地協(xié)調觀,挖掘教材中實現核心素養(yǎng)的落腳點,最終形成基于學生自主學習行為的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了四個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環(huán)節(jié),從活動一到活動四,從單一基礎學習到綜合思維提升,從理論知識到實際問題,從地理學科到多學科融合,各個活動之間有梯度、有層次,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教師在活動中主要是引導、總結、提升,輔助學生學習。
一
自主學習。了解基礎性知識,理解鋒的形成和天氣特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基礎);
二
合作探究。區(qū)分三種鋒面系統(tǒng),繪制冷暖鋒示意圖,探究冷鋒、暖鋒和準靜止鋒在過境前后的天氣特征及對我國天氣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繪圖能力和思維意識(能力);
三
情景再現。緊扣新課導入,首尾呼應,利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分析區(qū)域天氣實例形成之因及應對措施,培養(yǎng)學生對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與人類活動的認知和對地理事物的辯證分析和綜合思維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拓展);
四
學以致用。以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生活實際載體,挖掘隱含信息,巧設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人地關系該如何發(fā)展(提升)。
引課用的是克拉瑪依大風剪輯視頻,在實際講課過程中,效果非常好,吸引了所有學生及聽課老師的目光,為整節(jié)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活動一和活動二之間形成了天然的分割和遞進,形式的不同也讓學生在課堂上動了起來,期間加入了各種極端天氣圖片,包括最新的甘肅張掖的沙塵暴以及郭老師建議下的瑪依塔斯的指路標,特別是瑪依塔斯的路標,在學生和聽課老師中引起了熱烈的討論。
在活動三用了剛剛在烏魯木齊形成的奇觀“提拉米蘇”雪,并用真假提拉米蘇圖片再一次激發(fā)了學生和老師的共同參與的激情。并深層次的提出了提拉米蘇雪的成因及預防措施,提升了整節(jié)課的高度;顒铀囊陨顬轭}材,將介于學考和高考難度之間的題目留為練習作業(yè)。
整節(jié)課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但是也出現了許多問題。
最大的問題在于時間及課程進度的把控,可能的原因在于沒有試講和對整個設計不是特別熟悉,以及對學情不夠了解,這也導致在課程進行過程的,環(huán)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的銜接上,出現了一次短暫的停頓。
其二,幾次多余話題的插入浪費了一些時間,只能現場隨機調整,壓縮了學生的合作探究時間。
其三,在學情把握上了解不夠,對高考名校的學生過度信任,所以加深了題目的難度,在聽完第一個老師的展示課后,發(fā)現哈三中的學生,地理并沒有想象中的強,對困惑進行了解和分析后做了調整,將合作探究部分深度和高度均適當下調,使得整節(jié)課和設想目標之間產生了差距。
通過參加本次大會,無論在實際教學還是理論水平上都有一定的提升和成長。在大會中聽取不同地區(qū)的不同課型,發(fā)現每個地方都有自身的區(qū)域特色,值得學習和借鑒。在理論水平上,本次大會20余位學科專家就地理教學實踐、課程標準解讀、教學資源開發(fā)、地理核心素養(yǎng)與研學旅行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匯報和交流。初次參加這種大咖級盛會:
對個人思想形成了巨大沖擊,新的理念、模式、方法相互交融,機會難得,收獲頗豐,只要不斷思考,不斷創(chuàng)新,地理教學就能越走越高。
除此之外,通過本次的備課、磨課,一種新的教研方式在悄無聲息中形成,即跨校教研。實驗中學趙建軍老師、第一中學王海英老師和孫雙文老師以及第六中學的我,我們一起探討課題主線,活動的設計,課題的高度與深度。郭老師組織多名各個學校的老師,在磨課過程中不斷去摳每一句話,每一個詞的使用是否合適,是否精簡明確等等。
校際之間教學模式、方法、理念等的相互碰撞,讓我看到教育該如何綻放才更加開放、包容和亮麗。希望這樣的教研方式能夠得到上級部門的鼓勵和支持,讓我們克拉瑪依的教育事業(yè)在思維的相互碰撞中不斷升華。這節(jié)課已經不是我自己所能夠單獨完成的,而是集體智慧火花的碰撞。
鏡頭三歷練過程,充滿感恩
我深深地感到:一次賽課就是一次專業(yè)素養(yǎng)的歷練、提升過程,一次賽課更是一次團體凝聚力的體現。非常感謝所有幫助我,信任我的人;盡管這節(jié)課還有一些自認為不夠滿意的地方,但我的收獲真是難以想象的豐碩,感慨與思考更是難以言說。今后如果還有這種機會,我相信我一定能做的更好,謝謝大家。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