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家庭都有屬于自己的家風,我們能夠從中感受到很多的高尚品德,因為它們的存在讓孩子們從小熏陶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讓他們從小培養(yǎng)了良好的習慣和品德,讓它們受益終身。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我家40年善美家風征文1500字。
每當踏上回鄉(xiāng)省親的路途,腦海就會浮現(xiàn)出那幅畫面:年過8旬的父母親滿心歡喜地又在張羅著兩三桌的豐盛飯食。
家有健康長壽的高齡父母,在本村來說算得上獨一無二的幸福家庭了。然而,年輕時期的父母親,是付出了艱辛的。
父母親上有高堂二老需要獨自贍養(yǎng),下有七個兒女需要撫育。
瓜菜代時期,我爺爺在集體勞作中摔傷了右腿,落下終身殘疾,不能下床活動。我的父母親除了下地參加生產(chǎn)隊的勞動,還要輪流為爺爺翻身、擦身、喂飯、喂藥。過年了,家里沒有足量白面包餃子,就拿綠豆面頂替。白面的餃子讓老人和孩子吃了,自己還要說“愛吃雜面的!”爺爺一躺就是八年,直到67歲辭世。
幾年后,小腳的奶奶也害了大病,左腳心的痦子惡化成了毒瘤。父親每周都要用破舊的鐵驢(自行車)帶著我奶奶到40里外的興濟鎮(zhèn)醫(yī)院進行一次理療。平時奶奶躺在炕上,父母出工了,姐姐上學了,弟弟妹妹都還小,7歲的我就成了奶奶的依靠。該吃藥了,我準備;想聊天了,我陪著;有便溺了,我收拾。我上學了,又有弟弟妹妹頂上來,繼續(xù)伺候著奶奶,一個接一個的傳承著,堅持到1974年,我上初中時,奶奶去世。
家里祖孫三代、十來口人,居住在70平米的三間半的土坯房屋里,很多事都非常緊張。好在父母親的行為深深影響著我們姐弟七人。
父母親都是和藹的人。我們家雖然是土炕,但每到農(nóng)閑時節(jié),天天都有滿屋子串門的鄉(xiāng)親。每逢過年時節(jié),半個村子的人都拿著紅紙到我家求副對聯(lián),父親都會笑臉相迎,讓人滿意而歸。
父親是位讀書人,由于家境貧寒和其兄嫂的反對,在滄州一中上過一個學期,就被迫退學,成了終生遺憾。所以他給我們定下了嚴格的家規(guī):用心讀書 學有所成 物必有值。父親雖有遺憾,但始終沒有撂下文字。我們上學讀書,他都要提前教會我們。讓我們每天都有自豪感。
母親是勤儉而手巧的人。小時候,我們穿著母親一針一線縫制成的衣服,鄉(xiāng)親們見了沒有一個不夸獎的。母親經(jīng)常用“東西中用”這樣的話來教育我們,不要隨便丟棄東西,要知道東西來得不容易。
那年月,每天一家人圍在一個桌子上吃飯,好不熱鬧,雖然飯菜都很簡單。
那年月,每天吃著母親腌制的蘿卜、蔓菁,也覺得非常香甜可口。
那年月,好不容易改善一下生活,也只是一個咸雞蛋切兩半,每人只能分半個。萬一有哪只不長壽的雞死了,既不會把它扔掉,也不會燉著吃肉。為了多吃些時日,母親會把它連皮帶骨的剁爛,再摻些青菜或菜類植物的根莖,做成雞肉丸子……
那年月,生活條件雖然艱苦,父母親還是把我們都送進了學校。他們說,只要孩子能好好上學,就是他們最大的幸福!
我還在上師范的時候,村里分了責任田。家里的生活條件慢慢好轉(zhuǎn),白面多了,飯菜也豐盛了,飯桌上的魚由鰱而鯉,由鯉而草,由草而鰈……
十幾年過去了,父母親操持著,我家添了三處磚瓦房。
十幾年過去了,我們七個姐弟中,有三人通過讀書成了國家工作人員;一個學成手藝,成了本地農(nóng)村小有名氣的代步工具修理師,每天有應接不暇的電動車進院維修。
幾十年過去了,我們的晚輩也都得到了家規(guī)的傳承,出了兩個碩士研究生,三個本科生,兩個?粕2014年,第一位碩士生已經(jīng)回鄉(xiāng)到河間市第九中學任教;2018年,第二位碩士生陪同導師在本院校迎接了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促進女童和婦女教育特使彭麗媛以及南非總統(tǒng)夫人莫采佩的參觀。
幾十年來,父母親一直為我們守候著那個老樣子的家。只要我們這些出門在外的一有打算回家的,父母親就把所有的家庭人員都招呼過來吃團圓飯,母親從不喊一聲苦和累。
幾十年過去了,如今父母親都超過80歲高齡,他們精神矍鑠,頭腦靈活,都喜歡玩兒個小麻將。前幾年,我為父母買了一臺麻將機。鄉(xiāng)親來了,母親就陪著玩幾圈,父親無憂無慮地聽小視頻戲曲;沒有外人的時候,父親就陪著自己的孫子媳婦們玩,母親便高興地張羅一家人的飯菜。
有父母的傳承,我們姐弟七個都有了平安穩(wěn)定的家庭,家家都有一個孩子經(jīng)受了高等教育,成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